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大经典案例:江苏、广州、北京!
导 读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制定《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经过3年努力,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
本次为大家介绍江苏、广州、北京三个地区的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经典案例……
江苏
理清思路 系统谋划
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江苏省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案例,从系统部署谋划,探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快管网补短板,实施污水管网问题诊断整改与建设改造;加强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污水控源和管理水平;完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系统部署谋划
探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一是坚持科学系统谋划。部署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制定《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编制大纲》,明确工作目标重点,引导各地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和BOD浓度在现有基础上提升10%。
二是坚持试点示范先行。确定苏州、常州、南京等6个城市作为首批省级示范城市,省级财政安排1.2亿元予以支持。示范城市重点围绕厂、网、泥、排水管理等十大工作任务,突出专项规划制定、设施建设管理、排水许可实施、政策制度完善等9个方面的经验探索与机制创新。
示范城市答辩现场
三是坚持提标建设并举。科学实施重点区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编制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术指引,指导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开展全流程技术评估的基础上,遵循非工程性措施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提标建设技术方案,确保提标建设科学、经济、有效。
加快管网补短板
实施污水管网问题诊断整改与建设改造
针对收集管网不配套问题,江苏省在加快污水处理能力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污水管网的建设和现存污水管网问题诊断及整改,近五年来,每年平均新增污水管网1000公里以上。为指导各地开展管网检测修复,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管网排查技术导则》。苏州市完成中心城区1400公里污水管网检查,发现问题点5000多处,经整改修复后,既减少了污水入河,又减少了外水渗入,城区部分河道水体氨氮指标下降70%,污水泵站进水量下降约40%、污水氨氮浓度增加一倍。常州市强化管材质量、施工质量、工程验收管理,推行高标准管材,对直径600mm以下的雨污水管道全面推行球墨铸铁管,采用CCTV检查等措施提高验收质量。
近5年江苏省城镇污水管网累积建成情况及排水管网排查、检测工作
2018年,南京市开始对主城区1400多公里污水管网开展排查、检测和修复工程,其中试点片区江心洲片区污水收集系统在完成20%的工作情况下,污水处理厂2019年3月份进水BOD由去年同期的54mg/L提升至96mg/L。通过提高管网建设质量、加强排查修复,显著提高了污水收集效能。
河西应天大街管网排查结果及污水处理厂进水BOD
加强能力建设
着力提高污水控源和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行业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目前江苏省13个设区市均建立了专门的排水管理机构,加强对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管。常州市持续优化排水管网系统,建立管网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强化养护管理,实现管网低水位运行,有效减少污水外溢和外来水渗入。
二是加强居住区污水源头管控。居住小区管网出问题最终会传导到市政管网和河湖水体,各地在加强新建小区的污水管网质量提升的同时,因地制宜将管网专业化管理向居住小区延伸,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队伍对小区内部排水设施进行专业化养护。苏州市排水管理条例明确,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小区管网养护服务单位,目前苏州该项费用每年1000万左右。常州市每年投入500万元,对4-5个老旧小区管网进行动态更新。
三是加强部门执法联动。针对沿街商铺、单位污水乱排乱接,探索管理机制,规范排水行为。指导各地主管部门加强与环保、城管、工商等部门协作,推动实现排水户基本信息、工业企业水质监督监测和在线监测数据共享、行政执法协调联动。苏州市建立由政府组织、部门联合、街道配合的协同机制,对中心城区农贸市场、餐饮业、洗车业开展排污集中整治工作,政府承担所有纳管整改经费,两年共排查重点单位6468家,完成整改611家,改造沿河生活污水直排点2105处, 同步办理排水许可证,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遏制。
多部门联合执法
完善长效机制
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一是省联席会议制度。由江苏省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等部门参加,强化统筹协调、督促检查。
二是“一对一”对口指导工作制度。成立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顾问组,委托6家技术单位定期对各地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提供专业指导,督促地方做好“一河一策”方案。
三是月报告、季通报、年考核制度。制定年度考核办法,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同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和水质检测,就发现的问题实施“即检查、即通报、即督办、即整改”。
电子巡更系统与河长制公示牌
四是重点帮扶工作机制。针对治理工作滞后的地区,联合生态环境厅成立专项帮扶工作小组,每季度由厅领导带队进行指导帮助。通过各地的努力确保完成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19年基本消除13个设区市和太湖流域9个县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工作任务。
帮扶小组专家现场指导
广州
实施“三源”“四洗”
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系统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广州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案例,从转变工作思路,从末端到源头;转变运作模式,从分散到整合;转变落实方式,从无序到有责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转变工作思路,从末端到源头
以前治水主要采取是末端截污、末端补水、环村截污等方式,主要以做工程为主。2016年以来,提出推进“3-4-5”治水路线,即,“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的“3项原则”,持续推进“4洗清源行动”,坚持“控源、截污、清淤、补水、管理”的5条技术路线,全力推进广州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主要做法有:
广州治水路线示意图
一是全面推进“四洗”①(洗楼、洗井、洗管、洗河)。(“洗”,是指全角度、无死角、全覆盖的意思)“洗楼”,采用挨家挨户摸查的方式,对河涌流域范围内的所有建(构)筑物,以栋为单位,展开地毯式摸查登记,排查面积7.38亿平方米,全面清理整顿5万余个“散乱污”场所,拆除河涌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500多万平方米;“洗管”“洗井”,清理改造污水管网近6000公里、检查井18.6万个,提升排水设施运行水平;“洗河”1802条(次),集中清理河岸、河面、河底以及河道附属设施的垃圾和其他附着物,有效清除了河道污染物。
管网、检查井修复前后对比图
河涌清理前后对比图
二是实施“清污分离”,着力整治合流箱涵。对沙河涌、景泰涌、车陂涌等试点流域开展了清污分流建设,杜绝山泉水进入、河湖水倒灌,让“污水入厂、清水入河”,实现源头污水减量、河道减污,污水处理进水浓度大幅提升。
“清污分离”建设
以猎德污水厂及其服务片区为例,整治前,存在管网高水位运行、外水进入、进厂污染物浓度较低、片区内有16条黑臭水体等问题。经过管网错混接整改、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洗井洗管等一系列工作后,猎德污水厂进水污染物浓度提升约100mg/l,提升幅度40%以上,河涌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猎德污水厂提质增效
三是污水厂尾水再生利用于河道补水。利用污水厂布局优势,停用珠江水补水的方式,将污水厂尾水再生利用补入河涌,流域内的沙河涌、车陂涌水质改善明显,河涌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水草生长茂盛,鱼群嬉戏,形成环境宜人的亲水空间,河道底泥也逐步恢复生态,避免了大规模底泥清淤。
大陵河海绵河道及沙河涌水清、水浅、鱼游
转变运作模式,从分散到整合
摒弃过去“厂管厂、网管网、河管河”的碎片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厂-网-河”一体化管理。主要做法有:
一是优化排水管理体制机制。为推进“厂、网、河一体化”管理,2018年成立广州市城市排水公司,接收中心城区各区排水管网,实现了中心城区公共排水设施一体化管理;外围的黄埔等5个区也已完成区属排水公司组建,正全力推进排水系统提质增效工作。
二是供排水上下联动。排水监管进小区、进住家,供水、排水联动,以排定供,新增用水户(居民用水户除外)应按要求,在供水开始前完成排水规范接入市政管网工作;以排限供,对拒不整改的违法排水户,通过实施限制供水或停水,督促其进行整改。同时加快制定排水户分类管理办法,细化不同排水户管理措施。
“厂、网、河(湖)”一体化运营管理
转变落实方式,从无序到有责
从多部门多头管理,城乡发展无序管理等弊端脱离出来,在公安系统“四标四实”的基础上,落实网格化治水,采取多部门联动方式,推进污染源整治。主要做法有:
一是落实责任。由广州市委书记担任市级第一总河长,市长担任市级总河长,创新建立流域河长制度、网格长制度,建立“市第一总河长(市总河长)-流域河长-市级河长-区级河长-街(镇)河长-村级河长-网格长”的多级河长体系,实现河长巡查工作由“水体”向“岸上”深化、控源重点由“排口”到“源头”转换。
二是实施网格化治理。在“厂-网-河”统筹一体的前提下,按照“小切口,大治理”的理念,依托广州市19660个社会治理网格,建立起以网格为单元的治水体系,有效完善了治水工作中“全覆盖-可追溯-可倒查”的责任体系。具体来讲,通过在每张网格 作战图中明确标注“散乱污”场所、违法建设、垃圾黑点等内容,绘制网格作战图19660张。由村居负责人、网格员发现问题,并通过“广州河长APP”上报,形成作战图,然后采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的形式对污染源逐个整治逐个销号。今年第一轮(第一季度)污染源整治任务5826个,已完成整治5792个,整治率达99.41%。
网格化源头减污五级作战图
三是推行智慧管控,高效履职。率先推行“掌上治水”模式,先后开发了广州河长APP,广州排水户巡检APP、排水设施巡检APP和农污巡检APP,覆盖1400多条河流(涌),4000多河段,串接3000余名河长,实现了河长巡河、问题交办实时监控,高效推动事务处理、指令下达、统计分析、信息查询、沟通交流。同时,各级河长利用广州河长APP巡河近115万次,累计巡河近450万公里,上报事务6.7万件,处理事务6.4万件,有效提升了履职水平。
智慧管控
北京
践行系统治理理念
推进“厂-网-河一体”模式
北京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案例,从系统考虑,重新审视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出“厂网一体”模式;改革创新,构建“厂网一体”系统化管理体系;统筹管理,大力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系统考虑,重新审视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出“厂网一体”模式
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是由厂和网组成的有机整体。2010年前,北京市污水处理也存在管理比较分散的问题:硬件上,厂网设施存在缺口,而且厂和网难以衔接,存在污水直排、水体黑臭、城市内涝等问题;软件上,厂网多头管理,管网由各行政区、市政工程处以及其他管线公司管理,存在不少管段没有管理主体,雨污水收集、处理、回用等设施难以形成紧密联动,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也比较困难。
为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政府重新审视污水收集处理工作规律,出台《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明确在中心城区实行“厂网一体”管理,北京排水集团作为承担主体。
“厂网一体”模式图
改革创新
构建“厂网一体”系统化管理体系
按照北京市政府部署,重点实施了3项改革措施:
一是,业务重组,北京排水集团接管市中心城区雨水、污水管网。自2010年底开始,北京排水集团陆续接收了原来由各区里管、市政养护集团管、没人管的雨水和污水管网、泵站设施,同步接收设施资产和运营管理权。北京排水集团由原来仅负责“厂”的建设、运营,扩大为负责中心城区厂、网、泵站等全部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
二是,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北京市政府与北京排水集团签订30年特许经营协议,明确了北京排水集团作为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系统设施投融资、建设、运营于一体的定位。这一改革实现了3个转变:第1个转变,政府由直接投资转变为政府购买服务,按照特许经营协议对北京排水集团下达任务指标、明确绩效考核标准,实施绩效考核、按效付费。第2个转变,发挥企业主人翁意识。北京排水集团由原来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自主经营,立足长远,更加注重资产保值,主动完善厂网功能、补齐短板、提升能力。第3个转变,激发企业融资活力。通过股权融资、基金融资、国家政策性银行资金支持,创新性融资200多亿元用于设施建设,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设施投融资、建设、运营职责,也有能力拓展外部关联业务。
签订特许经营协议
三是,北京排水集团实施企业内部改革,为“厂网一体”联动提供保障。改革企业组织机构,从流域统筹考虑,组建了水厂运营公司、管网运营公司、污泥处置公司;在北京排水集团层面建立了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综合性调度指挥各厂网单位生产运行。
统筹管理,
大力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
通过“小流域”管理实现“厂-网-河”联动。在中心城区4个流域按照内部排水分区实施网格化管理,根据管线拓扑关系建立242个污水“小流域”,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小流域精细化管理格局,实现“水质保障、水量均衡、水位预调”的系统化运营。重点优化5方面工作:
污水小流域分区示意图
一是,完善管网系统,重点强化管网建设和改造。组织实施排水管网新建、改造工程,打通断头管网、治理错接混接、完善收集系统,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管网补空白,消除生活污水直排。2013年以来,新建污水管线489公里,解决了33条段黑臭水体,60个城中村、2000多个河道排污口污水排放问题,截流污水全部输送污水厂处理。
五路居泵站调蓄管道与成寿寺泵站调蓄池
二是,实现水量优化调度。一方面,从规划建设上统筹各流域负荷,避免出现水厂超负荷或负荷过低的问题;从运营管理上建立水厂、调水泵站、闸站等排水设施联动调度机制,实现流域内和流域间水量的合理调配;另一方面,利用大型地下暗涵,实现雨季合流溢流污水和初期雨水调蓄、净化,减少面源污染。
三是,优化用户排水监控。精准实施水质源头监控、污水超标排放追溯管控,保障厂和网的稳定运行,也为有关部门强化溯源执法提供支持。
四是,厂网与水系联动。联动主要体现在控源截污、防洪排涝和河道补水。实施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新增再生水生产能力150万立方米/日,新建再生水管线近200公里,每年向市区主要河道补给高品质再生水9亿多立方米,使市中心城区主要河道的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凉水河水质达到十年最优,实现了从水污染治理向水环境改善的历史性跨越。
整治效果
五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厂网一体”防汛排涝、排水设施应急抢险机制和预案,建设了集实时监测、预警、会商、调度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和水平。
信息化管理系统
供稿单位: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北京排水集团
来源:中规院水务院
【水处理干货】
【污水处理】一文读懂污水处理三级工艺
【污泥】总结!污泥分类及污泥处理技术方案
钱易、彭永臻、任南琪、曲久辉等多位院士学者在人大涉水问题发言汇总!
【环保要闻】
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2018发布!
重磅!三部委联合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全文)
商务合作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联系人:潘鹏宇 宁坤
电话:010-88585610转815、807
手机:18510663273(同微信)
邮件:325178909@qq.com
亲爱的读者:推荐微信号“水世界订阅号”,ID:chinacitywater。(或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