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漱口、刷牙、身份证、天气预报、标点符号,古人的生活真的值得一看

余力 杭州图书馆 2021-04-14


每个人都学过历史,都知道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甚至可以滚瓜烂熟。可是历史教科书给人的感觉还是很严肃的,总是一副板起面孔的模样。并且,教科书的细节真是太少了,阅读时,人的情感就很少能一丝一缕地被拉出来。


人们天然对秘密好奇。古人的生活就像一个个秘密,躺在历史的长河和故纸堆里,等待着后人去探索和讲述。眼前这本《知史:原来当古人是这么回事》就可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


因为这本书不是像历史发展史那样以大事件为纲,而是以主题为线索,涉及皇族八卦、千年典故、美女养成、文字解密、别样战场、女性职业等多个内容。中“古”和“今”对照,古人生活对今人的启示和影响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几位年轻人,他们在2015年创办了一个历史小知识分享平台,并陆陆续续分享了很多大家熟悉又陌生的历史知识。


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分享理念:认为历史不应该是冷冰冰的,不应该只关乎治乱兴衰、王侯将相;历史是先民的生活和文化积淀,更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历史更是鲜活有趣的,是与我们现在和未来息息相关的。

一、历史是鲜活有趣的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曾说:“盈天地之间,反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深以为然。因为历史不是故纸堆,不是一本一本的线装书,不是我们背诵的教科书。历史是天地之间的一切,是可以与我们走得很近的。


在一个个大事件的背后,在一个个政权变更的背后,在一个个英雄人物的后面,其实更多的、更真实的是普通人的生活。


可是古人到底怎么生活呢?皇亲国戚和平民百姓都如何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悠哉乐哉呢?



01

古人出行需要身份证吗?


古人出行不便倒是真的,从南京到北京,走上两三个月很正常。古人“进京赶考”一说,便是因为交通不便带来的。想想现在南京到北京,四个小时就到了。这简直就是奇迹。距离缩短了,但是对身份的要求严多了。如果现代人没有身份证,那真是寸步难行啊。


这并不是说古人不要身份证。《诗经》时代,人们自由地生活、自由地赞美、自由地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是到了后来,人们聚集居住的地方就开始实行户籍制度,专门有人登记居民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众多,一个国家出入到另一个国家,这个时候就需要出入境管理制度。每当官员、百姓出行,都需要出示文件以表明身份,没有证明是不能通行或者投宿的。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了商鞅逃亡时想投宿客栈,可是老板说道:“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就是说投宿之人如果没有“验”,店老板也会被处罚的。后来人们就用“作法自毙”来取笑商鞅,觉得他自己制定的法律反而害了自己。



02

古人没有工业制造的牙刷,怎么刷牙呢?


每天都要美美的,没有一嘴清新的口气、一口洁白的牙齿怎么可能美得起来?汉代《礼记》里说“鸡初鸣,咸盥嗽”,两千多年前人们都已经在漱口了。饭后如果仅仅用水漱口肯定是没办法清洁牙齿的,那么怎么办呢?


苏东坡说:“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不知。凡肉之在齿间春,得茶漫漱之,乃消缩不觉脱去,不烦挑刺也。而齿便漱濯,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己。”茶水不仅可以防止口臭,还可以坚固牙齿。


古人漱口的办法有很多,比如用盐水、丁香、茶水或者酒来清洁口气,所以我们现在还流行饭后要喝茶的习惯。饭后喝一杯茶,第一口肯定是包在嘴里,咕嘟咕嘟地让茶水在其中来回地冲刷牙齿。
斯文一点的,应该就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吧。当然,那些大户人家,除了茶水,还会专门用草药熬制的护齿汤。



敦煌壁画里刷牙是用手指,这样看起来有点不雅,但是现在好多人还是这样做,一边用手指剔牙,一边用水漱口。


古人虽然没有现代有毛毛的工业牙刷,但是牙刷的替代品可不少呢。比如青铜做的、象牙做的等,一般都会钻孔后放上马尾。就像昂贵的盐一样,这样的刷牙工具还是不容易消费得起的。



还有一种晚唐平民也大量使用的杨柳枝牙刷,取材方便,又省钱。当时流行“晨嚼齿木”,把在水里泡好的杨柳枝取一节含在嘴里咬,等里面的杨柳纤维咬出来后,就会变成一把有着梳齿一般的牙刷。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柳枝剔牙妙处多多,不仅可以剔除食物残渣,还可以消肿止痛:“其嫰枝削为枝,涤齿甚妙。想想这个画面,感觉这比用手指“揩齿”要卫生多了。



你看,就从一张小小的身份证,一把小小的牙刷,就可以把生活变得趣味无比。人们遇到口臭解决口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可爱的事情。现在的我们遇到问题时,是怎么解决的呢?问某宝吗?还是多问问自己呢?

二、历史是充满智慧的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学者,皆成性格。”学历史的意义就在这句话中了。


学历史不是记住了多少大事件,也不是记住了多少位皇帝或者朝代,而是通过学历史更加懂得了现在的生活和真实的自己。
如培根所说,阅读历史其实就是在养成自己的某种性格。


更何况,历史本身和现代社会一样包罗万象。现代社会本身就是历史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都会随着人们(正史和野史)的记录而得以保存下来。
但是实际上,充满着智慧的历史往往是有生活的热情和温度在的,是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的,更值得现代人去继承和发扬。


就拿天气预报来说吧。现在天气预报可以准到你心服口服,因为可以精确到几个小时内天气情况。
古人当然也很关心天气问题,他们尝试了不同的方法,比如占卜、星象、统计分析等,能不能准确预报呢?相信很多人肯定会说,古人又没有气象卫星,又没有电脑分析,怎么可能有令人满意的天气预报呢?


周代有专门的官员负责气象预测,主要的方法就是占卜。用占卜祭祀来获得天气预报,真是有点不靠谱,可是古人为什么还神乎其神地相信这些可以“呼风唤雨”的官员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时候大部分人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经验和知识都很少,能知晓天气的人是很厉害的。


到了汉代,天文气象由太史令负责。太史令负责观测气象,并记录天气星象资料。当资料积累到一定阶段,就会被总结成口诀,用来预测短期天气变化。


比如东汉崔寔的《农家谚》就总结道:“干星照湿土,明天依旧雨”,就说明下雨后的夜晚如果见到星光,第二天必定还会继续下雨。


宋朝时,天气可预报更长的时间了,而且负责天文观测的人也变多了。宋朝对星象观测尤为突出。

《武经总要》这部军事著作中,其中有五卷都与星象有关。比如“日始出,有云如车盖,必雨”,“月晕亢,多雨”等。


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被这样记录下来,不管是官府还是民间,都会带着自己的强烈感情去记录。官府考虑得要正式一些,毕竟要为统治阶级服务,文风偏向严谨。
民间则不一样了,一切都是实用和趣味为主,夹杂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喜好,文风偏风趣幽默。


《知史》里的六大板块其实都是都是选取了有知识、有趣味、有智慧的内容。哪怕是讲王侯将相,他们的生活其实除了威严的一面,其实也有着有意思的地方。只不过,他们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是“打扮后的样子”
更重要的是,社会在这样发展过程中,经验被不断总结,智慧被不断提纯,广博而丰富的知识就摆在我们今人面前了。



三、历史是现在的也是未来的

历史与我们现在是有紧密联系的,是息息相关的,而不是满满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这就需要我们端正态度:古和今要有机联系起来。


当我们说起古人生活如何精致,古代文化如何昌盛,总是带着一种惊奇的眼光去看待,绝少想到古代生活、历史、文化等与我们现在的联系。其实放眼望去,我们现在的文化、语言,有不少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而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古文字就不用说了,现代通行的汉字都是从古代的甲骨文、金文等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着强烈的图画和意义特征。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标点符号,其实也是一脉相承的,或许很多地方不一定有古时候那么简洁。


大家似乎都有一个共识:古书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密密麻麻全是字。


事实上是这样吗?即使真的是这样,古人为什么这么做呢?难道他们平时交谈、写文书、搞创作时都是一口气巴拉巴拉地说,完全没有停顿吗?


想一想也不可能。作为可以说话的人,说话不停顿是很恐怖的,这与机器人没什么分别。


  • 从先秦时期出土的文物来看,当时人们已经有意识地运用标点符号。


  • 春秋时期《侯马盟书》中会使用一条或两条短线表示重复的文字。这也是一种原始的标点。


  • 战国时期,除了表示重复文字的单、双短横外,还有表示语气停顿的点号,标识名词的圆点和表示章节划分的方块符号。


  • 到了汉代,标点符号反而简化了很多。《说文解字》中只记载了当时常用的两种标点符号“、”和“し”不过都为了表示停顿。前者可以说是短停顿,后者属于长停顿,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一段结束了。还有人专门用钩识し”表示自己书读到了哪里,做一个记号。



不管怎样,读书需要缓一口气,需要停顿。所以,古人认为读书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句读之学,要懂得对文章句子进行划分。


“句读”以“语气绝为句, 半绝为读”,意思就是以语气断绝的地方为“句”,语气未断绝之处为“逗”。每一个入学儿童首要学习内容就是划分章句。


韩愈《师说》中所提及的“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就是说儿童学习句读的常态。

苏洵在《送石昌言使北行》中说:“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句读学习太重要了,学得好与否是一个人能不能成为读书人的标志。


从古人学习的一个最基础阶段来看,真的可以说世上无小事,历史无小事,任何一件事,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也可以成为影响历史、影响生活、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
所以说,历史上所诞生的一切,都对现在和将来都有着影响。我们现在不是还用着古人用过的标点吗?



写完上面这些文字时,想起了劳拉·英格斯·怀德的《大森林里的小木屋》的对历史的温暖描述。在故事的结尾,当爸爸查尔斯一边拉小提琴一边用浑厚、悦耳的声音唱: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

心中能不怀想?

旧日朋友怎能忘记,

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地久天长,朋友

友谊地久天长。

旧日朋友怎能相忘,

友谊地久天长。



等爸爸查尔斯唱完,小女儿劳拉就轻轻地问:


“爸,什么是旧日?”


“就是很久以前的日子,劳拉。”爸回答。


可是当小劳拉看着小木屋里的一切时,爸正坐在壁炉旁边的凳子上,火光照着他褐色的头发和胡子,照着浅棕色的小提琴。


她看着妈在摇椅里轻轻摇晃,织着毛线,她在心里说:“这是现在。


不管怎样,过去的歌谣也好,过去的岁月也好,它们某种程度上都是现在的一部分,并且深深地烙印在此时此刻读到这段文字的你我心上,成为我们去面对变化着的未来的动力。


我想,这是《知史》的魅力所在,让我们把熟悉又陌生的古人生活重新阅读一番,检视一遍,为我们现在的日子和即将到来的日子留下许多值得念想的东西。



© 文章转自豆瓣作者  余力


1


福  利



关注“杭州图书馆”公众号,

在本文末留言评论,

走心的留言会被杭图君精选上墙

截止2019年12月3日15点

抽取3留言粉丝,

赠送知史1本

杭图君会发私信通知!

赶紧评论分享起来哦~~


提示公众号精选留言仅限100条,没有上墙的留言也能参加抽奖!



活动开奖11月16日活动,获得简•爱》的小伙伴是@雨沐 @秋天的河 @刚刚11月16日活动,获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小伙伴是@Floria @温暖 @郭蕾


◆  推荐阅读

11月活动一览 | 11月不止“双十一”,图书馆还有精彩活动等着你

杭州市创客节厉害了!你来,就有机会把笔记本电脑、智能机器人带回家!

方文山:人生转弯故事作料,却碰上“唱不清”的周杰伦

超有才!这些作家也太会给自己起名字了吧!!!

8组老照片曝光杭州的前世今生,杭州人都未必知道!



◆  粉丝福利

赠书 | 每天只陪孩子半小时,但我是个好妈妈

赠书 | 普通院校学生求职逆袭,靠的是什么?

赠书 | 《冰雪奇缘2》剧情曝光,过去的真相,究竟隐藏着艾莎什么秘密?

赠书 | 工作有害健康?别怕,解决方式我已经替你找到了!

赠书 | 你为什么行为平庸、思想苍白?

赠书 | 马云:那些真正重要的判断,往往是反直觉的

赠书 | 她是第一位因书写中国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外国女作家



◆  欧洲艺术展(参观预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