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赠书 | 是呐喊还是尖叫?世界名画中的战栗与焦灼

田玫瑰 杭州图书馆 2021-04-14

经常使用微信、qq等聊天软件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些软件里有很多表情。人们在网上聊天的时候,可以用这些表情符号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让看似冷冰冰、毫无温度的网络聊天也变得带有感情。在这些表情中,有一个表示惊恐的表情。这个表情并不是原创的,而是由一幅世界名画演化而来的,这幅世界名画就是《呐喊》。



其实,这幅画的英文名为“The Scream”,翻译过来是“尖叫”的意思。但由于中国近代大文豪鲁迅先生受到蒙克的这幅画的启发,将他的一部作品命名为“呐喊”,所以后来中国大众普遍将这幅画称为《呐喊》。



《呐喊》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画作之一,它被复制的次数甚至远远超过了《蒙娜丽莎的微笑》。它不仅仅只是一幅画,而是一个象征,像病毒蔓延至整个人类流行文化中。然而,人们对于它的创作者却知道的很少,至少对于中国大众来说,情况的确是这样的。

《呐喊》真正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幅画?他是如何创作这幅画的,有着怎样的因缘际会?我们应该如何来欣赏、理解这幅画?……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走近《呐喊》的创作者、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爱德华·蒙克,去感受他生命中的苦痛与欣欢。


失欢的童年



1861年10月15日,军医克里斯蒂安·蒙克和一名名叫劳拉·伯尔斯特的人结婚了,他们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非常恩爱。第二年9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诞生了,名为约翰娜·苏菲。1863年12月12日,他们的第二个孩子诞生,也就是爱德华·蒙克。后来,他们又有了一个儿子皮特·安德烈亚斯和两个女儿——劳拉·凯瑟琳和英格·玛丽。但是,由于劳拉一直都身体虚弱,并且受家族遗传,患有肺方面的疾病,于是在生下英格·玛丽后的冬天,母亲劳拉就因肺结核病去世了。当时,蒙克才5岁。



母亲去世后,卡伦姨妈负责代替姐姐照顾孩子们。蒙克和他的兄弟姐妹长期生活在父亲的淫威之下。他们稍微调皮一下,父亲就会在他们面前搬出《圣经》中的经文,吓唬他们说调皮捣蛋就会下地狱。这可以从蒙克的日记中得到证实:

“打从我出生后,疾病、疯狂和死亡就像恶魔般纠缠着我,阴魂不散。我从小被灌输的理念是人生痛苦无常,就知道死后还有来生,也知道儿童犯罪后将会被打入地狱。”
在这种缺乏关爱且充满恐吓的环境中,蒙克苦撑了过来,但是他的弟弟妹妹们的情况却越来越糟糕。蒙克14岁那年,他挚爱的姐姐苏菲去世,而妹妹劳拉则被诊断患了抑郁症。亲人的离世及不幸给蒙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因此长期处于病弱和忧郁的状态,徘徊于疯狂的边缘。而他的这种精神状态也在他的画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天赋异禀的画家



蒙克在他7岁那年就显露出了自己稀有的绘画才华。一天,他拿起一段煤炭,顺手就在地板上画起了盲人。这些盲人是他和卡伦姨妈去城中的时候遇到过的。卡伦姨妈看到后不仅没有因为他弄脏了地板责怪他,反而称赞他画得非常形象、生动。蒙克从这次绘画中体会到了创作的快乐,并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画家的决心。



由于蒙克自幼身体虚弱,经常生病,所以不得不休学在家。此时,他就会不停地画画。他几乎无所不画——室内的景物、姐姐养的红腹灰雀、自己的左手、墨水……这些画作已经不能说是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绘画习作了。
1889年,蒙克决定了他艺术创作的方向,并且写了一份意向书——只画有血有肉、有苦有爱的人。他的这一意图在世界名作《呐喊》中展露无遗。

似乎艺术家的私人生活总是那么令人不敢恭维的,蒙克也不例外。他热切地拥抱着克里斯蒂安尼亚年轻艺术家的堕落生活。
也就在这时,蒙克爱上了已婚妇人米莉·萨尔洛,这是他第一次认真的感情,但是他却不断地受到罪恶感和嫉妒的折磨。这段恋情给他带来的刻骨铭心的痛,成为他画作的重要部分。为此,他创作了《卡尔·约翰大街的夜晚》。在这幅画中,右侧那名形单影只的男子就是在奥斯陆街头游荡、希望看到米莉·萨尔洛的蒙克。挤在街头的中产阶级对蒙克不闻不问。可最后,他和米莉·萨尔洛最后闹得不欢而散,米莉·萨尔洛另结新欢,这让蒙克心碎不已。

在两人分手的同一年,蒙克又历经了丧父之痛。让蒙克童年失欢的父亲,对他成年后的事业也有很大的影响,但父亲的死仍让蒙克悲痛欲绝。后来,蒙克以父亲为原型,创作了《祈祷者》,以此来纪念父亲。

可以说,蒙克自身的生活经历为他进行绘画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和素材,为他绘画才能的展现创造了机会。


旷世杰作《呐喊》诞生



《呐喊》这幅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起先,蒙克画了一幅素描,呈现的是一名在空旷大地上踽踽独行的男子;1892年,蒙克又将他在日记中描述的场景描绘了出来——一名头戴礼帽的孤独的男子倚在栏杆上,眺望水面上的一艘船。后来,蒙克又对画中倚在栏杆上的远眺的男子进行了修改,并将这名忧郁的男子移到前景中,他身后血红的云彩无情地吞噬着昏黄的填空。蒙克将这幅画起名为《绝望》。


后来,蒙克曾说《绝望》是《呐喊》系列中的第一件作品,但他并没有停止寻找自然界中骇人的尖叫声。1892年,蒙克在日记里记录了这么一个事件:


“我和两名友人在落日余晖中散步,心中感到一股淡淡的哀愁。突然间,天空变得一片血红。我停下脚步,疲惫地靠在栏杆上,凝视着像鲜血般悬挂在阴暗峡湾和城市上方的云彩。我的朋友已经走了,我全身颤抖地站在原处,仿佛听到一声尖锐的呐喊划破寂静。”



这次体验给蒙克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为了重现那次体验,蒙克选择了那次散步的地点作为背景,创作出了《呐喊》。
蒙克几乎完全沉迷于这幅画背后的创作理念里,无法自拔,他无止境地修改、复制《呐喊》。据统计,《呐喊》共有105个版本,其中5个版本是绘画作品,有100个版本是版画。最原始的版本绘于1893年,现在收藏于挪威蒙克博物馆中。其实,在蒙克之前,已经有人创作了描绘尖叫、呐喊的画作了,但将“呐喊”的本质赤裸裸地展露出来的,只有蒙克一人。


伟大艺术家的陨落



多年来的艰辛情路、偏执幻灭和酗酒习性终究给蒙克的健康造成了伤害。1908年,蒙克精神崩溃,住进了哥本哈根的诊所,并接受电击疗法。8个月后出院的蒙克变得和之前截然不同,他滴酒不沾,变成了个性温和的乡绅,并且以明亮色彩描绘自然的富饶。

如果能够这样一直持续下去,无论是对蒙克本人,还是对世界艺术的发展,应该都是一件幸事,但是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1944年1月,蒙克因病过世,享年80岁。直到去世前,蒙克的作品还很难被大众普遍接受,他自己也还是个遭世人摒弃、自我放逐的隐士。
对于伟大艺术家留给后人的伟大艺术作品,我们应该小心珍藏,并以正确的眼光去欣赏,正确评价它们的艺术价值,吸收它们蕴藏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于蒙克和他的艺术作品,同样如此。
蒙克留下的大量的艺术作品,对我们后人来说,不仅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他本人对于世界艺术的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尝试了解蒙克,学会欣赏蒙克的艺术,从他的作品获得精神上的食粮,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之不懈努力的。


了解更多关于蒙克及其创作的故事,请阅读《蒙克传》



书名:《蒙克传》

作者:[挪]阿特勒·奈斯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福  利



关注“杭州图书馆”公众号,在本文末留言评论,走心的留言会被杭图君精选上墙截止2020年3月30日15点抽取3位留言粉丝,赠送《蒙克传》1本杭图君会发私信通知!赶紧评论分享起来哦~~
提示公众号精选留言仅限100条,没有上墙的留言也能参加抽奖!




◆  推荐阅读

喜报!杭州图书馆荣获全球“2020年绿色图书馆”荣誉

杭州图书馆关于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文献资料的通告

共抗疫情交流互动不断 杭图与海外馆姐妹情深

通知 | 关于恢复“悦借”服务的通知

YUE杭图•益悦读 | 杭州图书馆OverDrive赛阅电子书正式上线啦!快来看英语原版绘本和其它电子书吧!

2020图书馆营销推广策略与战略学术研讨会征文与会议通知



◆  粉丝福利

赠书 |BBC医学团队历时4年打造,揭秘身体如何工作

赠书 | 免疫系统究竟是个啥系统?协和医学院专家推出人体硬科普

赠书 | 逃避不可耻,还很有用

赠书 | 小时候收到的温柔,能够用多久?

赠书 | 世界口腔健康日:保护牙齿从宝宝做起!

赠书 | 这部豆瓣9分的神作,男性恐怕不敢看

赠书 | 82岁依然芳华绝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赠书 | 《汉声中国童话》:把中国故事讲给中国孩子听

赠书 | 衣服不够,配饰来凑!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