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赠书 | 不疯魔不成活,用十年燃尽的一生

Chris黄小辉 杭州图书馆 2021-05-07



在平凡人的心目中,伟大艺术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首先当然是要才华横溢,然后最好是生前无人赏识,恐怕还得穷困潦倒。如果最后还是在绝望中自杀,那估计就很符合标准了……


文森特•梵高符合以上人们对“伟大艺术家”的所有想象。作家冯骥才在《巴黎,艺术至上》一书中写道:“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它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


梵高,这个艺术史上的惊叹号——潦倒一生,受尽旁人白眼,他的画作却在死后如焰火照亮星空,震动整个西方世界。很多人说,即便是对艺术一窍不通的人,也会在欣赏他作品时,被其中的热情深深震撼。


天才、狂徒、精神病人、悲剧主角……在后世众说纷纭的迷雾里,我们如何接近那个最真实的梵高?


梵高30岁开始作画,在此前做过商店学徒、教师、传教士,也曾很努力地想成为一个进取青年,做让父母骄傲的儿子。


可那股来自天赋的敏感不安,让他难以像旁人那样心安理得地过一种世俗生活。


梵高在工作中是个乏善可陈的雇员,爱情上,他的热情更是屡遭迎头痛击——他曾一厢情愿地爱上房东的女儿、自己的表姐、穷困的妓女,每段恋情都饱尝苦果、无疾而终。而后人津津乐道的与高更的同性情谊,也宿命般地让梵高滑向悲剧的终点。


从拿起画笔到37岁自杀身亡,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作品的数量让人瞠目结舌,即便是最长寿的高产画家也难望其项背。


与此同时,梵高的精神顽疾和对贫穷饥饿的恐惧也一直如影随形,他跌宕传奇的一生充满了神秘的力量,天然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作家喜欢拿梵高作为写作题材的原由吧。



书的封面介绍说这是顾爷的首部小说,一本能从头读到尾的「梵高传」。” 


个人觉得把它定义成一本“小说”是更合适的,因为如果定义成一本“传记”,不可避免地要复盘梵高从出生到离世整个人生的大事件以及作品,而梵高短暂的一生已被无数作品写光了,


所以,顾爷的这本书并未对梵高的一生做记录、给评价,只是拎出了梵高两个时间线索作为写作主线,融入细节刻画成为了一本有关于梵高的小说。


本书共32节,每一节都有收录梵高给亲友的书信以及他的绘画,顾爷说,他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关于梵高的一切,包括历史、传说、信件、绘画……像是在拼一幅巨型拼图,然后将这些真实的“碎片”用想象和推理串联起来,整个过程有点像是在回忆一段别人的亲身经历。


顾爷的写作逻辑分为两条主线,一条写梵高人生的最后四年,另一条写他生命中最后的两天。在32节的情节中,两条主线相互不断地切换着,像是在两个平行时空中穿梭,这也许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吧,两条平行线都在向前推进着剧情。


我猜想顾爷选择这两条主线来创作的初衷,是因为这两个时间段对于梵高的一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他人生比较著名的作品基本都是在生命的最后四年完成的。


而且,在这几年里,西方的艺术史正在面临一场改变世界的运动,“印象派”走入大众的视野,印象派画家们也正在书写油画的历史。


另外,梵高之死一直是个谜,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两天,到底经历了什么?在中枪、命危到离世的这两天里,有太多的揣测……这非常适合小说家的创作,还有什么题材能比得过著名画家的死亡之谜呢?


但是,梵高真的是自杀身亡的吗?他又是否终于领悟了所有艺术家毕生追求的奥秘呢?在割耳、自杀之前,他到底看到了什么?


梵高生前的每一件事,后人都很熟悉,可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些我们本以为熟悉的事,全部都是谜!


顾爷在这本书中提炼出三个关键人物,他们分别是梵高的朋友及精神科医生加歇医生、梵高的弟弟提奥,还有一个令“印象派”画坛都震动的神秘女人盖比。顾爷浓墨重彩地刻画他们三个人。


成功的画家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比如持续不断的绯闻;又比如策划一场虚构的自杀。没有故事的加持,梵高如何闻名遐迩?面对梵高这样一个潜力股,加歇医生在想什么?梵高在死前精神病发作了吗?梵高之死是否是一场蓄谋已久的他杀呢?


梵高的画在死前仅仅只卖出一幅《红色葡萄园》售价400法郎,相当于今天1000美元,对于一个专业画家来说,这实在称不上一个体面的价钱。


有一种传闻说梵高的画不是没人要,是弟弟提奥一直压着不卖。如果他肯去“带带货”,也许梵高早就红了!事实是这样吗?提奥是否认可哥哥的画?提奥到底对梵高如何呢?


梵高生前唯一卖出的一幅《红色葡萄园》


而盖比,她不只是梵高一见倾心的女人,她可能是所有印象派画家共同的女人。同时期每一个知名的印象派画家都跟她有着各种微妙的关系。所有人都认识她,却没有人了解她的全部。梵高人生最后阶段中每一步看似轻易的决定,实际都同盖比有莫大的关系。梵高的死与盖比又是否有关呢?


跟着顾爷的文字,你就能找出一连串谜题的线索。“梵高之死”,坊间有太多种揣测的版本,在本书最后三章,顾爷将两个平行时空的剧情连点成线,还原了他认可的梵高死亡的一种真相,你会从中知晓刚刚所提的一切问题的答案。



关于梵高之死,大众熟知的最流行的一个版本就是自杀,他午后在麦田写生时对自己开了枪,踉跄回到旅馆,对店老板说“我弄伤了我自己”。当医生和警察赶到,问他“是不是要自杀”,梵高回答“我想是这样的”。


顾爷在本书中将“梵高之死”定性为“自杀”,曾与朋友讨论过这样的处理的合理性,毕竟当年警察询问梵高是否是自杀时,他没有否认,这样的“定性”也符合了大众的认知,在梵高人生最后的几年里,其精神状态和其自残割掉耳朵的前例,大家也都能接受他是自杀身亡的。


而他留在人间最后一句话是对弟弟提奥说的“痛苦便是人生”,让无数读者读来唏嘘,但是“梵高之死是自杀”存在了诸多疑点:


第一,医生鉴定后,枪是从距离身体较远的地方开的,而不是从很近的地方开的。那梵高是如何做到自杀的?


第二,警察之后去了梵高所说的那片麦田,所有的画具,包括那把手枪都不见了。如果是自杀,那些东西应该都在。


第三,警察在询问梵高是不是自杀时,他一直含糊其辞:“不要指控任何人,是我自己想自杀的。”他似乎想掩饰什么。


第四,至少有两个目击证人证实,当初梵高是去夏彭瓦尔村。那与梵高说自己自杀的麦田是截然相反的方向。


第五,梵高没有留下遗书,且就在他自杀前不久写给弟弟的信里,还描述了自己对未来的打算和规划,他不像是一个要自杀的人。


那么面对这些疑点,梵高真的是自杀吗?那么多年来,梵高已是一个为艺术赴汤、为梦想蹈火、为真理献身的形象,而在这个形象中,“自杀”其实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它让这个形象丰满、立体富有传奇色彩,哪怕,这个故事的结局未必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其实,如果要说贫穷或是生活艰难,梵高都不是历史上最值得一写的那个艺术家。但他在一直遭人白眼和冷遇的情况下,依旧坚持自己的梦想,这才是最让人动容的。


梵高曾给弟弟写信说:“我相信终有一天,我有办法在一家咖啡馆办一次画展”。他可能不会想到,在他离世后,自己的作品会被世界最顶级的博物馆、美术馆争相收藏、奉若至宝。而他引以为豪的那批超前于时代的画作,也终于获得后世真金白银的认可。



最后,我们再说回《成为梵高》这本书,“贫困、生不逢时、疯狂、自杀……”梵高身上被贴上了太多的标签,在他的故事中,我们都知道他最终会死,甚至比法医还清楚。


但相比他的结局,真正精彩的是他活着时的故事——一个个我们本以为熟悉却充满悬念的谜团。

这本书并没有打算颠覆大部分人对梵高的印象。他毕竟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顾爷将已知现实中有关于梵高真实的记忆碎片用自己的想象和推理串联起来,复原了两个时期里人物间的对话及互动,帮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一个人,一个我们本以为已经非常熟悉的人。阅读小说的整个过程,或许能给你带去意想不到的启发。


梵高曾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希望我们在阅读小说的这趟震撼心灵的艺术之旅中,成为更具审美力、感受力,也更能体会并珍惜幸福的人!


福  利

关注“杭州图书馆”公众号,在本文末留言评论,走心的留言会被杭图君精选上墙截止2021年5月11日15点抽取3留言粉丝,赠送成为梵高杭图君会发私信通知!赶紧评论分享起来哦~~
提示公众号精选留言仅限100条,没有上墙的留言也能参加抽奖!

 舞出吾精彩:杭州地区“童心向党”主题少儿舞蹈比赛


五年级盲童叶祖逸摸读《三国演义》上百遍



杭州图书馆2021年5月活动一览



◆  推荐阅读

一键借阅,太方便了!关键还是免费的……

首届中国杭州合唱指挥大会暨合唱艺术节通知

杭州图书馆馆藏古籍数据库正式开通运行


◆  粉丝福利

赠书 | 你知道那些一闪而过的镜头其实并不简单吗?

赠书 | 没有没烦恼的童年,只有有办法的章鱼先生

赠书 | 地球装不下世界首富的野心,他要“上天”

福利 | 陕西人艺话剧《白鹿原》杭图君请你免费看!

赠书 | 资本5000年:夹杂着鲜血与花的历史

赠书 | 富兰克林:懒惰是世间最大的恶

赠书 | U盘之父:当一扇门关掉时,你要想办法从烟囱爬出去

赠书 | 美与爱的“田园杂兴”——读《小米粒,吃春天》

赠书 | 为何未来“通才”必将胜出?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