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宗子:想象年轻的庄子

张宗子 忆乡坊文学城 2019-10-27

点击标题下蓝色小字“忆乡坊文学城”可直接关注。题图来自网络。


庄子说,自由的要义在无待。无所依傍,完全自主。所以,蓬间小鸟固然不自由,云程九万的大鹏,御风而行的列子,也不自由,他们都借助了外物。庄子又说了,就算你想有待,“其所待者特未定也”,还是靠不住。你不能指望像戏台上的诸葛亮那样,临到火烧眉毛,只好仗剑借风。道化为物,纷纭复杂,难以尽知。道之本体,却单纯透明。人从简单一面看世界,则世界实在很简单。四十岁前,人看世界,是累累叠加。四十岁后,是删繁就简。入眼的事物越来越少,终于慢慢归向清静。


著书立说时候的庄子,洞观世相,冥思人生,不必活到两百岁,已经成精。立足于最低的出发点,结论于溟漠渺茫之处。庄子的墙上画了太多扇装饰的假门,以至于很多人以为进去了,其实还在门外,有人步子太急,不免撞痛了头,有人已经拉开了门,却以为无路可入。


和庄子对谈是我一生的消遣。庄子是一条长长的走廊,我愿意在任何地方停步,注目良久,或轻轻一瞥。我把自己的年龄叠加在他的年龄上,把玩彼此的异同。我渐渐看到了晚年庄子的清晰面孔,同时向更远的过去追溯。


我想象庄子年轻时候是什么样子?假如那时他留下文字,会是什么样的风格?


即如一般人所说,《庄子内篇》亲出其手,那已是成熟时期的作品,代表他的晚年定论,所以思想是一贯的,纯粹的,没有杂质。他对自己的所知所得没有怀疑,思考愈深,愈觉那些结论的必然。伟大的思想家总是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留下一些看似漏洞的地方,其实那正是机智所在,精义所在:一件事物只有不圆满才有继续存在的理由,留下一个缺口才使它不受局限,能够永远成长。宣称自己是绝对,是终极,也就等于宣布了自己的死亡。此后尽管绵延,不过行尸走肉。我们看到的庄子,坐在水边或山崖,是一个老人。我们知道他走了很长的路,却不知道他经行的路线。我们不知道他休息于何处,犹疑于几时。他是义无反顾,还是辗转徘徊。他离开家乡很远了,还是始终坐在门口。大袖飘飘的庄子也应该有个仗剑纵横天下的时代吧,有个陷于各种情感而痛不欲生的时代吧。他的豪气化为文字,他的痴情发为歌吟,是诗经一路还是楚辞一路?对于爱情他会怎么说,对于个人理想和苦行僧式的磨砺,他会怎么说?他一定是个崇尚天才的人,因为心智始终是一切的根本。怕的是智不足以驱除魔障,而恰恰成了培育魔障的的沃土。


我曾经在《庄子》外杂篇里试图寻找青年庄子的痕迹,我没有找到。我找到的片断,仍是晚年的他。唯一可疑的是《说剑》(苏轼等人都表示怀疑),这是最接近青年庄子的文字了: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一个口若悬河的人,一个嬉笑怒骂皆成趣味的人,同时,一个还相信世界不妨是英雄用武之地的人。


庄子在最复杂的时候仍然保持了单纯,干净得像一滴水。而在青年时代,他也曾充满了愤怒。那时他信心不足,时刻想着逃避。老子说过一切大患在于肉身,这句话一度使他沉迷于幻想,后来他才领悟到,那不过是一个比喻。他觉得永恒并非不可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人摆脱束缚,只是一个心灵,只有单纯的形式。


他说登天,还是他的逍遥游吧。白云之乡云云,不知是否真的这么想,但我只当也是比喻。自由狂放的瞬间,时时有一刻也是好的,生活毕竟不是全部细节的叠加,是那些自己喜欢的瞬间的总和。


你看,归根结底是美好的。



【作者简介】张宗子,旅美作家。1961年出生。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后自费赴美留学。自1990年起,在纽约侨报工作十余年,目前在纽约市皇后区公共图书馆工作。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发表诗歌,散文和读书随笔,偶尔翻译英文作品。主要出版作品包括《垂钓于时间之河》,《书时 光》,《开花般的 瞻望》, 《一池疏影落寒花》,《梦境烟 尘:张宗子自选集》,和《花屿小记》。


阅读张宗子其他文章:

金庸笔下的食蜜解毒



欢迎加入我们。这里是遍及全球的文青自己耕种的园地。种花,种草,或种菜, 我们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以文会友,初心不改。原创文学与教育平台,发送散文 、小说、诗歌、艺术评论以及教育专栏。

忆乡坊文学城所有文章都是读者投稿或经得原文作者同意才发出,媒体如需转载或者读者投稿,微信联系yxfbjb 或者电邮yxfwenxuecity@gmail.com。微信搜索yxfwenxuecity或者扫描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

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喜欢本文请分享至朋友圈,并顺手赞一个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