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史 | 为什么苟且偷生的宋朝,却被后世文人夸成了一朵花
平史 | 为孤单的历史平反。↑点名关注
摘自: 作者 | 李晓鹏
赵匡胤家庭背景是军官,比较富裕,从小就学习骑马射箭,家里还给他请教书先生教他念书,成年后又资助他四处游历,可以说是文武双全、见多识广。这个人性格平和、心胸宽广、待人厚道。但家庭出身决定了他对民生疾苦了解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缺乏切身体会。
“五代十国”当中的“五代”,是指的唐灭亡之后的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北方主要的帝国。总共存在了72年,也就是平均不到15年。每个帝国都只有两任或三任皇帝,然后就被军事将领推翻。赵匡胤自己就是军事将领出身,依靠兵变把后周的第三任皇帝推翻了自己当上皇帝的。他面临的危险非常现实:宋朝也可能很快被手下某个武将发动兵变推翻。
在这种情况下,赵匡胤的选择是理所当然的:他把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在如何抑制军事将领的权力,保证皇帝集权上面,而对于土地兼并问题,则毫不介意——宋朝从一开始就完全允许土地自由交易,也没有搞过任何形式的均田制。
赵匡胤这个人很厚道。他死后留下了三句遗言,刻在石头上,放在一间密室里,只有新皇帝登基以后才能打开来看。
宋朝灭亡后,大家才知道上面写的啥:
第一,不杀后周皇帝的后人;
第二,不杀文官;
第三,不增加田赋。
这三条,可以说上对提拔自己当大官的后周皇帝很厚道,中对文武百官很厚道,下对黎民百姓很厚道。这确实是个厚道人。
除此以外,他还对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武将很厚道。虽然很担心这些人将来可能发动兵变,但仍然采用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而不是屠杀的办法来解除了他们的兵权,然后给他们高官厚禄以享受人生。
“不杀文官”和“杯酒释兵权”这两个事儿,被后世长期津津乐道。但所谓“过犹不及”,这两个政策搞得太绝对,危害也不小。
文官犯了政治错误,或说话触怒了皇帝,这个不杀自然是好。但要是严重贪污腐败、违法乱纪呢?武将交出兵权,就让他去享受良田美宅,可若他在地方上欺压百姓、祸害一方呢?
这个问题赵匡胤没有回答,或者说虽然想过,但是不在乎。在他看来,帝国最主要的还是得到官员和军事将领的支持。实际上,有的时候,对官僚、对权贵厚道,就是对人民不厚道。这个矛盾总是存在的。宋朝不杀文官,可不是不杀普通人。不仅杀,而且杀的比唐朝汉朝更加残酷。“凌迟处死”这个酷刑就是从宋朝开始成为国家法定刑罚的,专门用来对付人民造反的。
赵匡胤的这些“厚道”做法,被后世的文人夸成了一朵花;而后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大批处决违法乱纪的官吏,则被描写成了暴君。文人们给他编派了很多故事,比如谁谁谁写文章或者作诗出现“光”“秃”这样的字眼就会被他抓起来杀掉,因为他以前当过和尚、心理变态云云。而这些故事,其实都是子虚乌有的[1]。
说到底,还是因为历史的话语权掌握在读书人手里,赵匡胤牺牲老百姓的利益来照顾文官士大夫,文人就说他好;朱元璋牺牲文官的利益来照顾老百姓,文人就说他暴虐、没人性。仅此而已。
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理念,就是高官厚禄,把文官武将都养的舒舒服服的,然后利用复杂的权力制衡,官位和职位分离,将领和军队分离。官位决定你的俸禄,但具体做什么职位则根据需要临时委派。军事将领也由文官担任,平时在家养尊处优,跟军队不接触,需要打仗了,朝廷给予临时授权让他带某个军队出去。下次打仗,将领和军队的搭配又会换一下。所谓“兵不习将,将不知兵”,就是说的宋朝。
这个制度设计的目的,就是任何官员都无法专权、任何将领都无法专兵,永远不会威胁皇帝的地位。这样的制度安排说明,赵匡胤把权臣和武将视为对皇权最大的威胁,而把人民反抗和蛮族入侵的威胁视为次要威胁。
结果,北宋只维持了168年,就被北方的金国消灭了。两个皇帝被金兵俘虏,虐待致死。开封城内数万人被金兵劫走,沦为奴隶。当然更惨的是北方的老百姓,不断遭受战乱之苦。
有宋一代,对外战争可谓有败无胜,打一次输一次,动不动就被对方屠杀十几万人,毫无获胜希望。而且北宋农民起义爆发频率也很高。文学名著《水浒传》描写的就是北宋年间农民起义的故事,里面把北宋政治黑暗、官逼民反的现实揭露得很清楚。不过宋朝有一个很独特的办法对付农民起义:招安。给农民起义的首领封官许愿,然后让他们带着起义军去前线跟辽国、金国军队打仗,打光了完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用民族矛盾转嫁阶级矛盾。
中国历史上最窝囊、最黑暗的大一统朝代,西晋第一、北宋第二。跟“魏晋风度”一样,北宋在文学艺术上面成就很高。前段时间,著名财经作者吴晓波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如果能穿越到过去,他最想生活在宋朝。这个选择是很明智的,因为宋朝最尊重知识分子,只要是有点名气的文人,都给官做,俸禄也很高,可以随意兼并土地、营建豪宅、蓄养奴婢,同时又不用认真干活,而且言论自由,批评朝政批评皇帝都行,保证不杀头,真把皇帝惹毛了就把你从中央贬到地方当县令,继续作威作福,有机会还能亲自去指挥一场战争,对着地图一通比划就能调动千军万马,打输了死个万把人丢上几个城池也不会被处罚。这种日子谁不想过呢?
不过,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那最好别去宋朝。你们家的土地或者房产哪天被某个当官的文人说占了就占了,老婆说抢了就抢了,没有人管的。税负沉重就不说了,征的税都用来养一帮擅长琴棋书画的官员去了。遇到征兵上战场,突然派来一个没打过仗的指挥官,在地图上一画,直接给指挥到敌军埋伏圈里去那也是常有的事。实在混不下去想造反的话,抓起来就是凌迟处死。好不容易把这些苦难都熬过去,金兵打过来政府不抵抗就跑了,留下你全家被烧杀抢掠。
当然了,北宋比西晋还是要强很多,因为有了科举制度,进入文官集团至少需要精通儒家经典。而儒家是积极入世的,强调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所以北宋的官员除了吟诗作画,多少还能干点正事。像王羲之父子那样只会写书法,或者王衍那样只会清谈道家哲学,于军国大事百无一用的人,无法进入国家管理层。
北宋被金国灭亡以后,赵家的一个亲王在南方称帝,定都杭州,史称南宋。南宋继承了北宋的全部制度和苟且偷生的立国精神,将民间抗金武装领袖岳飞杀害,以此换取了跟金国的议和。偏居东南一隅150年,最后亡于蒙古。
南宋的经济相当发达,首都临安(杭州)的繁华程度甚至超过了唐朝的长安。主要原因是海上航行用的罗盘技术已经成熟。可以进行远洋航行。海上贸易因此兴盛。除临安外,泉州和广州的外贸也十分发达。当时已经可以跟东非和中东地区建立贸易联系。商业的繁荣,以及和中东地区的文化交流,大大的促进了科技进步。由于对外贸易的需求,各种冶金、瓷器、纺织等城市手工业部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规模的土地兼并以后,农民流离失所,进入城市还可以从事商业手工业,大大的缓解了社会矛盾。
这是南宋扭转局面的历史性机遇。如果统治集团不是那么腐朽无能,完全可以利用海权来对抗蒙古帝国的陆权优势。但内政的腐败让他们不仅陆军打不过蒙古,竟然连海军也打不过蒙古,这还能有啥可说的?
公元1279年,南宋海军和蒙古海军在广东江门附近的崖山海域展开决战。蒙古海军以少胜多,只用了一天就全歼南宋海军。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7岁的皇帝跳海,南宋灭亡。由于两宋的立国时间都在150年左右,时间太短,甚至都没累积足够的社会矛盾,就灭亡了。
版权声明: 作者 | 李晓鹏
平论 | 系列经典文章 ↓↓点击阅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手指一直按住上图,然后在弹出窗口里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图书。
平史系列文章由微信公共账号:“周小平同志”转载,往期内容请点左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