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其成:坚持中医思维是夺取抗疫胜利的法宝

王君平 本能系统医学论 2023-04-14



日前,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指出,中医思维是中医立身之本,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坚持中医思维,是夺取抗疫胜利的重要法宝。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 

记者:王君平



中医一直处于被审视、被验证、被质疑、被改造的境地。增强对中医的文化自信,才能在继承和弘扬中医的同时,让中医更好地维护人类健康。

一位中医博士读了8年中医,女儿发烧,下了几服药都不见效,最后还是到西医院去输了液。连他自己都承认,学了这么多年中医,基本上不会看病,因此也不太信中医。

01

其未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其实,在中医院校毕业生中,很多人都掌握不了“望闻问切”,没学到中医看病的真功夫。正如《内经·灵枢》所云:“其未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这句话意思是,没治好病,是没掌握治病的方法,没掌握治病的要领。《思考中医》的作者刘力红感叹:“中国各中医大学五十年没有培养出一个像样的中医药人才。”

在古代,学中医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人们常说,“秀才学医,笼中抓鸡。”范仲淹也有一句名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40岁才学医,民国名中医恽铁樵38岁时弃文从医。现代中医名家岳美中25岁开始学中医,自学成才,曾9次受命为外国领导人治病,为中医赢得了声誉。


现代人普遍认为学中医难,主要是因为中医院校教育走了样。例如,院校教育使用的是教材不是医古文,而是经过翻译的白话文。这一翻译,不仅文字变了味,而且经过现代逻辑的梳理,甚至连意思也南辕北辙。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不同的语言,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嚼别人嚼过的馍不香,不去读中医原著,就无法准确地领悟原意。例如,阅读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时,受到启发,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由此发现青蒿素,最终登上著名的拉斯克奖领奖台。




如今,很多中医院校学生由于缺乏深厚的国学功底,学习中医倍感艰难。面对阴阳五行等陌生观念,他们常常一脸茫然甚至抗拒、排斥。中医发源于古老的东方文明,“天人合一”与“阴阳五行”是其思想认识论的哲学基础。现代思维不仅给人们理解东方文化设置了障碍,也给中医的语言表达造成了困扰,导致大学生们无法建立起中医的思维体系。一名中医如果缺乏中医思维,照搬照抄书本知识,即使所用的药都对症,照旧治不好病。

 

02

文化自信,中医自信  

我国一些中医院校完全照搬了西医院校教学的模式,忽视了最根本的整体辨证思维,要求学生像西医学生一样进实验室,搞量化研究。中医院校招生大多以理科为主,在教学上又不重视甚至忽视古汉语教育,结果是中医理论被简单化为概念,学生靠死记硬背学中医,根本体会不到中医的伟大和神奇。


中医的不自信,其实源于文化的不自信。20世纪以来,学界在相当大程度上将“西学”与“国学”当作相互对立的两个门派。从梁启超到陈独秀,都认为中医不科学,这些错误认识一直沿袭至今。如果在骨子里深藏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中医将一直处于被审视、被验证、被质疑、被改造的境地。德国一位学者曾尖锐地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中国人不能丢了文化自信,中医也不能丢了发展的自信。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原创性战略优势。增强对中医的文化自信,才能继承和弘扬中医,让中医更好地维护人类健康。



01


发病:内外相合,正气盛衰


张其成认为,新冠肺炎是由内外两个原因造成的,外因是疫毒加上气候。新冠病毒属于中医“疫毒”的范畴。《素问·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并提出“不避其毒气”的防疫治疫之法。这种“疫毒”是一种有别于六淫、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明代医家吴又可在《温疫论》中说:“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疫毒”加上异常的天气,就会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除夕到了武汉,经过考察发现武汉近一个月的气候异常,阴雨蒙蒙,湿气很重,容易出现传染病。在看诊中,他发现病人的舌体偏胖大,有齿痕、厚腻苔甚至腐苔,反映湿浊之气很重。因此,他提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称为“寒湿疫”,是由寒湿之疫邪引起,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

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五运六气说的己亥年第六阶段“易发传染病”,并不是说“必发传染病”。那么,什么条件下会“必发”呢?引起这次疫情的内因是什么呢?虽然至今还没有搞清楚新冠的源头,但肯定和人为的因素有关,所以人必须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万物有灵,万物是动态平衡的,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必然遭到报应,谁也逃脱不了。

内因与体质差异有关。这次疫情传染性极强,同一个家庭多数被感染,但个别人没有被传染。原因在于这个人正气足,抗病力强。《温疫论》说:“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外邪因而乘之。”最终是否发病,还取决于人体自身的正气是否旺盛。


02


治疗:扶正祛邪,整体调节

中医对待疫病的治法和药方众多。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强调治病必求本,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候,有的用发汗法,有的用泄法或吐法。明代的吴又可认为,治疫以逐邪为第一要义。这次在新冠肺炎中得到普遍使用的清肺排毒汤,就来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记载的四个经方: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在服用清肺排毒汤之后,轻症患者没有一例转为重症或危重症的情况。

其实,清肺排毒汤反映了中医对待病毒的思维方法。注意是“排毒”而不是“杀毒”,这一点和西医不同。有人比喻说,西医是“关门杀狗”,但由于这条“狗”太狡猾了,到处跑,用棍子很难打到,结果反而把家里的东西打得一塌糊涂,“狗”还没打死。而中医是“开门赶狗”,把门打开,用药物把“狗”赶出去,所以有汗、下、吐等方法,结果把“狗”赶出去了,家里的东西还没有打碎。有人比喻说,如果把病毒比喻成虫子,西医就是杀虫子,不管产生这些虫子的垃圾,结果虫子杀死了,又从垃圾里生出新的虫子;中医则是清除垃圾,垃圾清除了,虫子自然就不生了。

张其成说,这正是中西医学不同思维方式,西医是分析性、对抗性思维,中医是整体性、调和性思维。西医致力于精准有效的单靶向治疗,遗憾的是目前还很难实现。中医则是扶正祛邪,整体调节,是多靶点治疗。一方面是扶持正气,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另一方面是祛除邪气,将体内的疫毒排除出去。就五脏而言,新冠肺炎主要伤害肺脏,西医用药主要是针对肺脏的,但中医发现不少患者的肝脏、心脏、肾脏等多器官都受到病毒不同程度的攻击,所以中医是整体调理、全面施治。在医疗手段上,西医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药物、医疗器械;中医则除了药物以外,还有针刺、艾灸、推拿、导引等。


03


预防:形神兼养,提升正气

中医“治未病”重视预防。对新冠病毒,最有效的预防当然是隔离,彻底阻断传染渠道。张其成提醒,如果没有任何不适,纯粹是为了预防,没有必要吃药。因为这些药吃多了反而会伤害脾胃,降低免疫力。最好的预防就是增强体质、提高正气、提高免疫力,这就是《黄帝内经》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怎样提高正气?中医认为要形神兼养。所谓“形”既指一些补气血的药物如黄芪、枸杞子等,更指形体导引运动。古代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导引运动方法,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张其成曾融合道家内丹功和密宗脉轮学说创编了“易道功”,动作简单易学,适合在家里练。

所谓“神”,就是要调节情志、调节精神,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不要恐慌、不要焦虑,不要悲观。《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七情五志、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具体地说,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五志就是怒、喜、思、悲、恐,五志过度会伤害五脏: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变化导致身体变化,免疫力、抵抗力大大下降。调节好心态和情绪,一旦“形与神俱”,正气就得以提升了。

文源:人民日报

推荐阅读:

▲中医救人无数,却无底气表功!张院士,您到底在担心什么?

▲张伯礼院士详解:为什么有人会复阳?中医方舱如何做到“零复阳”?


点击 ☟ 标题

 超级好用的“滚蛋疗法”,可解决孩子太多问题!

 脾胃不好的人有一个妙法,可以多吃土

● 中医:清粥小菜,价值连城

 央视重磅《中华医药 抗击疫情》特别节目 1-5集(全五集)

●  语言会创造出疾病,也能治好疾病;语言能让你陷入痛苦,也能让你离苦得乐

●  解惑中医 : “气”是中医的灵魂

●  人体穴位与天体对应的奥秘

关注我们:
本平台宗旨是指引朋友们同修共证生命健康实相,让有缘人生得有道,往生有尊,活得自在!为大家提供健康、摄生、养性、食疗、行法等实用知识普及。现代人的️迷茫、焦虑、抑郁,问题少年、伴侣关系紧张、亲人关系不和、各种身体疾病等背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很多人“潜意识地”承接复制了家庭中上一代或前几代的“问题模式”、“命运模式”、“疾病模式”并且在无意识中向下一代传递着,越来越多的疾病状况是显化潜意识的重要表现。找到疾病背后的原因,根治疾病当下的痛苦,是每个倍受煎熬的生命迫切的需要守护自己!守护家人!广种福田!感恩每一位读者联系我们:微信13810949871

谢谢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