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么“出汗”?也是一门治病的学问



导读:今天一起来学习章真如先生对“汗法”的看法。你有没有不同的见解?欢迎讨论。


中医专业文章:

医生医学生:★★★★★(大胆质疑,小心求证)

中医爱好者:★★★★☆(先学基础,再来质疑)

非医伙伴们:★☆☆☆☆(文章专业度高,欢迎学习)



汗法论治,前人言之详矣。理论始于《内经》,治法详于仲景,至金·张子和论汗,其理论较完备矣。


历代医家对汗法均有阐述,但千百年来论汗详尽者,莫如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其“论汗法”可谓熔前人汗法理论于一炉,堪为后世之法。


程氏谓:“然有当汗不汗误人者,有不当汗而汗误人者,有当汗不可汗而又不可不汗,汗之不得其道以误人者,有当汗而汗之不中其经,不辨其药,知发而不知敛以误人者,是不可以不审也。”


寥寥数语,为发汗法提出了纲要,纠正了许多误汗者。


汗法主要对外感客邪,辛温发汗或辛凉发汗,达到驱邪外出的目的。


对于内伤疾病的汗法,程氏谓:“凡一切阳虚者,皆宜补中发汗;一切阴虚者,皆宜养阴发汗;挟热者,皆宜清凉发汗;挟寒者,皆宜温经发汗;伤食者,则宜消导发汗……”;


并指出有禁汗者,如脐周有动气者、脉弱者、亡血家、淋家、疮家,皆不可发汗。


这些宝贵的经验,给后世临证取汗,指出了方向和方法。


下面谈谈个人对汗法临证体验。



一、外感达邪不可大汗



无论证属风寒或风热外感,汗法用辛温或辛凉,可是发汗药不能用之过多或过重,只宜适可而止,否则发汗过多,腠理失固,津气既伤,反致招邪,病邪必不退,证必不减。


因此,笔者在使用发汗解表药时,药味不多,只2~3味,药量适当3~9g,配合其他药物,服药后只要求隐隐(微汗)汗出,汗出邪退正复。


然必须注意的是,地有南北,质有强弱,邪有轻重,岁有寒暑,因此药有轻重,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二、麻桂不用于解表发汗



麻、桂发汗,始于仲景,千百年来被认为是发汗要药。然地有南北不同,人体有古今及强弱之差异。


北方地高风劲,人体浑厚,且古人体质强固,感之者多为风寒,发汗必须用麻、桂辛温重剂,以求一汗而解。


南方气候温燥,而今人素质薄弱,感之者又多为风热,解表发汗,使用银翘散、桑菊饮,足资运用,奏效亦捷;虽兼具风寒,略增荆、防、苏、陈,发汗甚速,至稳至当。


因此麻、桂不常用于发汗解表,而常用于治水肿与哮喘。


令人满意的是水肿(肾炎)患者,重用麻、桂,不仅不发汗,而可使小便增多,起提壶揭盖作用,水肿消退。


哮喘患者本为汗多,用麻、佳后,喘平汗止,发挥了麻黄定喘作用。



三、温病高烧不宜发汗



某些温病高烧患者,久热不退,因邪已由卫转气化热伤津,不能冀其一汗而解。


亲见有人重用发汗药后,不仅热未得减,反使邪陷营血,出现神昏、出血等急候。


因此,温病高热只宜清解透邪,不能发汗。



四、湿热患者不必发汗



春夏之交,阴雨连绵,气候暴暖,感之者湿热内蕴,发热不退,即薛生白所谓“湿热证”,其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此证不必发汗,如用解表发汗剂势必病邪深陷,热不能退。


用芳香化湿,轻淡退热之甘露消毒丹,邪自小便出,而病一剂知,二剂已。



五、中暑汗闭不能发汗



夏暑逼人,汗出蒸蒸耗津伤气,有人在烈日冒暑后,突然昏倒,四肢厥逆,汗出不止,是为阳暑;


或避暑纳凉,露宿饮冷,突然昏瞀,腹痛,肢麻,汗闭不出,是为阴暑。


阳暑汗多固不能发汗,阴暑虽然汗闭不出,但亦不能发汗,只能芳香开窍,如痧气丸、纯阳正气丸之类,否则必致暑厥。



六、虚人外感慎用汗药



临证常见的汗证为阳虚自汗,阴虚盗汗。虚人禀赋不足腠理不密,容易出汗,液耗津少,玄府空虚,又易感冒。


因此,发汗药宜慎用,阳虚的宜益气固表,如玉屏风散之类;阴虚的宜充阴解肌,如加味葳蕤汤之类。



七、风湿痹痛可以汗解



常见的痹证,分风寒湿痹和热痹,当痹证酸麻疼痛时,可以用汗解之。


如风寒湿痹分别用防风汤、乌头汤、薏苡仁汤等,三方组成皆有麻黄、桂枝、防风等药;热痹用白虎加桂枝千金犀角汤,方中有石膏、桂枝、豆豉等药。


因此,痹证可以用发汗药,但必须区分风寒湿痹辨证用药。



八、熏洗外用药可以发汗



外用熏洗药同样可以解肌发汗,达到取汗去邪目的。


例如,治疗四肢风湿冷痛,酸软麻木,用麻、桂、乌、附等药煎水熏洗,对那些不能服温燥药患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如小儿麻疹,疹出不透时,用新鲜芫荽煮水洗四肢,洗后可以使麻疹透齐。


摘自《章真如——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郑翔等编著,肖相如频道发布


推荐阅读:

心之液——夏天的 “动汗”与 “静汗


书籍推荐 ▎《长寿大道》,行住坐卧、吃穿住行的智慧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有朋友反馈翻很久才看见我们的文章,这是微信公号发布不按时间排列的原因

为了我们不见不散,所以在这里建议大家,有个阅读完本文顺便点赞或“在看”的习惯,或者留言,希望我们可以经常互动哦。喜欢的文章欢迎分享!



关注我们:
本平台宗旨是指引朋友们同修共证生命健康实相,让有缘人生得有道,往生有尊,活得自在!为大家提供健康、摄生、养性、食疗、行法等实用知识普及。现代人的️迷茫、焦虑、抑郁,问题少年、伴侣关系紧张、亲人关系不和、各种身体疾病等背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很多人“潜意识地”承接复制了家庭中上一代或前几代的“问题模式”、“命运模式”、“疾病模式”并且在无意识中向下一代传递着,越来越多的疾病状况是显化潜意识的重要表现。找到疾病背后的原因,根治疾病当下的痛苦,是每个倍受煎熬的生命迫切的需要守护自己!守护家人!广种福田!感恩每一位读者若侵权请联系联系我们:微信13810949871

大学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