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学医记》系列 13 细辛篇
上期学习:《小郎中学医记》系列 12 葱白篇
郁闷与鼻不通气
乡里有一位年轻的读书人,苦于做学问时四处碰壁,越心急越学不下去,在学校里成绩老是提不上来。
他就很纳闷,以为自己不是学医的料,于是郁郁寡欢,鼻不通气,搞得晚上也没法睡觉,经常要张口呼吸。
不得已他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小生非常敬佩老先生博学多才,医术精湛,不知道老先生能否指教晚辈找到一条读书的捷径。
老先生笑着说,读书以勤为捷径,勤学则进,辍学则退。一心则进,多心则废。
这读书人听了后,仍然不满足。他心中就低估,这都是老生常谈,我也够勤奋的,怎么还没见到明显的进步呢?天天扎在书堆里,怎么还没有大的进展?
老先生是什么人,一眼就看出他急功近利,焦灼不安的样子。于是便领他到竹篱茅舍外面的一大片田园,指着农夫们播种好的禾苗说,小伙子你看看,禾苗是不是在长高啊?
读书人,专注地看了好一会儿,发现禾苗还是原来的禾苗。于是摇摇头说,小生没有看到禾苗在长高啊?
老先生哈哈大笑说,小伙子,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潜滋暗长,只是你观察不到而已。读书做学问更是这样,讲究厚积薄发,讲究长时间的积累,你三个月再来看这禾苗,都结稻穗了。 所以莫急,好事不在急中求,越着急,越会在做学问上留下重重阻力。只有不急不缓,持之以恒,勤学不辍,自然日久见其功。
然后老先生又带读书人到竹篱茅舍外一块大磨刀石前面,说,你瞧瞧为什么这么坚硬的大石头,居然像马鞍一样凹下去?
这读书人一看,知道是磨刀石,这回就答上来了,说,天天在上面磨刀,即使是石头也会被磨平。
老先生听后,点了点头说,是啊,你以前如果学再多知识,如果突然间中断不学了,即使以前打的基础像石头那么坚固,但年长月久后,也会因为你的辍学,时间会慢慢把你所学给磨掉,让你遗忘,就像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却日有所亏。
所以学问之道,无它,只有持之以恒,用功不辍。
小指月在旁边听了后,也暗暗点头,他就是这样一步步被爷爷炮制出来的,而这年轻的读书人,听了后,心头的疑惑像纯阳融雪一般瓦解掉了。
他向老先生行了个理说,多谢前辈指教,晚辈受教了。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归。
读书人琢磨着这两句话说,我一定会把这两句话刻在书桌旁,放在心头上,作为我人的座右铭。
读书的问题解决了,这读书人方才想起这次来竹篱茅舍主要是来治病的,他继续说,老先生,晚辈不知为何鼻子经常塞住不通?
老先生笑笑说,心头有块大石堵住,这肺通气能顺畅吗?
读书人跟小指月听后都哈哈大笑。老先生对小指月说,去把细辛粉拿过来。
小指月按惯例拿来细辛粉末,用一点吹进读书人的鼻子中,读书人猛打几个喷嚏,鼻子马上通了,胸中的抑郁好像被一阵风吹淡了一样,高兴得说,这药粉子太神奇了。
老先生把一包细辛粉末送给读书人说,这细辛粉可以吹散你身体的乌云郁闷,但你心头的阳光智慧却需要自己去生起。从容为学,使君子常存远志。
读书人一听后,知道老先生是在劝自己要志存高远,这样心中自然郁闷得消,就像山峰越高,空气对流越通畅,越不郁闷,只有山脚下,气机才容易闷塞。所以为人为学,要存高远志。
读书人听后也心中大喜,灵感顿时飞来,他也了解过一些药物常识,于是信口对上一句:厚朴待人,郁李仁敢不细辛!
三人听后哈哈大笑,回到竹篱茅舍时,小指月便问,爷爷为什么心中郁闷,鼻子会不通呢?
老先生笑笑说,肺开窍于鼻,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小指月听完后,马上在小笔记本上记下。
《普济方》曰,治闭塞不通,用细辛末少许,吹入鼻中。
肺开窍于鼻,当胸肺气郁时,鼻子通气就不太好,所以可以外用取嚏法打开肺气,也可以内服通宣理肺之药,把肺盖打开,比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阴阳道与痰饮消
天气一寒一热,老年人最难受,还有小孩子最容易感冒着凉。最近天气一降温,小孩子感冒,老年人哮喘的居然多了起来。
伴随着一阵咳嗽的声音,一个老汉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这老汉须发皆白,拄着拐杖,走起路来有点颤颤巍巍,好像每走一步,都要调一下呼吸,努力一下。小指月看到过后,赶紧走过去,扶住老汉,把他扶到诊台前。
老汉是地道的农夫,常年冒风淋雨地耕作,回来后,又喜欢喝上一碗酒,散散风寒,想不到这风寒是散出去了,但酒的湿浊却留在身体。
所以说,酒虽然是活血散寒之妙物,但也不可以久饮多饮。
小指月问,你是怎么不舒服啊?老汉咳了下说,我这胸经常闷,走快点气就喘,晚上经常咳醒,睡不着,所以现在一副老骨头都没用了。
老先生一边摸脉一边问,你这咳痰晚上咳得厉害还是白天?老汉又咳了下说,都厉害,晚上咳起来更难受。小指月马上反应过来,日咳三焦火,夜咳肺间寒。
老先生又问,你这咳痰吐出来的是浓痰还是清水?这老爷子说,都是一口一口的清水,带些泡沫,老吐不干净,吐完了它又上来。我现在最想的是怎么把我这吐痰咳嗽搞好一点,不要那么难受就行了。
老先生便问小指月说,这脉象病在何脏?小指月摸到是双关脉沉缓,双寸脉不足。便说,心肺阳气不足,脾胃痰湿重。
老先生又问,病性如何?小指月便说,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痰水清稀量多,是寒痰留饮,是脾胃运化水谷功能减退,生出寒饮,凌心射肺,所以胸满咳嗽。
老先生又问,那该怎么办呢?小指月说,若要痰饮退,宜用姜辛味。
老先生又说,姜辛味治痰饮之标可以,可以治痰之去路也,要治其痰之来源,还可以加进六君子汤。
小指月一会意,马上把这六君子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药写了下来。
其他药物还好理解,在用细辛时,小指月一愣,怎么爷爷用到三钱呢?会不会听错了呢?
便随口说,爷爷不是说细辛不过钱吗?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指月你说得没错,如果细辛用作散剂打粉服用,就不要超过一钱,这样就安全。你如果用作汤剂,如果辨明有寒痰留饮存在的,有病则病受,量大一点,才能温肺化饮,才能把痰饮化开,不然病重药轻,如隔靴挠痒,难以把老痰留饮化掉。
小指月听后,点了点头,原来细辛不过钱,是打成粉末,制成散要慎用。若用汤剂,只要辩证到阳虚饮停的,可以加大剂量使用。
这老爷子一剂药吃完,大半年的夜间咳醒症状就消失,睡了个安稳觉,高兴得不得了,五剂药吃完,气就顺了。奇怪这痰饮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只有小指月知道,这干姜、细辛、五味子,温化肺中寒饮最快。寒痰留饮,像清水一样的,老是去不了,是什么道理?爷爷曾经做个比喻,叫小指月看着外面一沓水,叫他观水,领悟治水饮之法。
小指月观了一个星期,才观出一点心得来。原来阴雨天那沓水就多,而且迟迟干不了。一旦阳光普照,那沓水就被蒸干了。人体胸肺中的寒痰留饮,属于阴邪,是阴成形的产物,就像阴雨天有沓水在那里,你只有阳光大出,那水才干得快。
所以唯制阳光可以消阴翳,把肺脾的阳气振作起来,那土壤里坑坑洼洼的那些水,一下子就被蒸发掉了。
所以治阴成形,要懂得用阳化气的办法。而六君子汤就是帮助右关脉濡缓的脾胃阳化气,健运脾胃,干姜、细辛、五味子,就直接帮助上焦心肺胸中去阳化气,把胸中停痰留饮蒸化疗,使水谷精微能变成津液,而不变成停痰留饮。
小指月一拍脑袋说,我明白了,为什么老人家咳嗽痰多,胸闷总是阴雨天加重。
老爷爷问小指月说,你怎么想明白了呢?小指月笑笑说,我看到阴雨天那沟里的水老干不了,而阳光明媚的大晴天一下子就干了。所以老年人阴雨天,痰多胸闷,是因为老年人阳气不足,不能把阴寒水饮蒸化了。
老先生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小指月学医应该越学越轻松,当你一筹莫展时,要懂得观物取象,懂得调到阴阳脏腑的层面来思考,这样不论他疾病多么复杂,都可以找到一个好的思路,有思路就有出路,有想法就有治法。
原来老先生一直都在给小指月传阴阳之道,借助这些治病的小招小术,小偏方小验方,让小指月去领悟真正的传统医道。
脉道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
《濒湖脉学》二十八种脉象,虽然小指月背得滚瓜烂熟,脱口而出,但始终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今天一个妇人过来,她拿着检查报告单说,大夫,我又贫血又头痛,医生说我脑供血不足,血管紧张性头痛,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指月摸了摸脉,老先生也参考一下检查报告,对于医院的检查报告,老先生从来都不会拒绝。
小指月曾经问爷爷说,我们传统中医把脉就行了,为什么还要看各种报告单呢?
老先生笑笑说,检查报告单也是一种反应病人体内病机的一种形式,可参考,但不可执着。可以作为前后治疗对照,也可以作为某些辨证论治的依据,比如病人贫血,你就可以知道他脾胃气血生化功能减退。病人血管紧张性头痛,你再摸她脉,带点沉紧偏细,就知道她身体有寒凝肝郁。
中西医之间完全可以在某个层面上相互汇通的,你要懂得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那这样就可以用检验报告单,而不会被检验报告单所迷。
小指月摸完脉后,还是有点糊涂,他说,爷爷这个脉怎么又细又紧,重按下去,还没有什么力?一下子这么多信息,该如何遣方用药呢?
老爷爷一摸完脉,就非常有针对性地问,你是不是平时手脚都凉,腰痛呢?这妇人见老先生一语中的,点了点头说,是啊,而且这手也痛,冬天脚睡不暖,手容易长冻疮。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不单妇人一愣,小指月更是一愣,爷爷看病,怎么看得这么快,一问问到点子上,药方就问出来了。
我按照十问歌循规蹈矩地问一大堆,都问不出个所以然,反而信息越大,越是复杂,人就越迷惑,不知道怎么抓主证。爷爷却只需要病人几个症状点头,方子就出来。
小指月笑笑说,爷爷我也要学你这种问两句话,就可以开方的本事。老先生笑笑说,这两句话,是几十年的功底啊,一辈子的经验,等你经历过无数案例后,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到那时病人一个脉象出来,他身体是怎么回事,都写在脉里头,你就可以读懂脉药精微。
小指月听后,才觉得医道没有捷径,不是说爷爷用口授言语传就可以传下来的,医道是言语道断,心行灭处的东西。爷爷曾经说,医道至精至微,真正的医道精微非关文字,天地之间在没有存在文字前,就存在医道。后人所有书籍文字都只是渡河舟楫,登山阶梯,指月之手,可以借用,不可以执着。
这时连妇人都惊讶地问老先生说,为什么先生断病如此精准,用药如此到位呢?这些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呢?老先生真诚地说,来自于精准的判断力。
妇人又问,那精准的判断力来自于哪里呢?老先生又真诚地说,来自于多年经验的积累。
妇人又问,那多年经验的积累是怎么积累起来的呢?老先生又真诚地说,是从无数错误的判断之中吸取教训得来的。
虽然老先生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但却在小指月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这言语背后,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小指月的智慧一下子又打开来了,他好像看到了将来自己如何在医路上不断地走下去。
几剂药下去,妇人头痛手凉症状大减。再来复诊时,脉象已经起来不少。那种细而无力带紧之象缓解了,变得缓和有些力道了。
老先生说,效不更方,再守几剂,以后冬天脚都没那么凉,手也不容易犯冻疮。
小指月便再次向爷爷请教脉道。爷爷说,脉法千般万种,最后都要指归阴阳,不根于虚静者,便为旁门。不归于简易者,即是邪术。大道至简,医道虽繁,然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
小指月对阴阳始终摸不透,于是再次请问爷爷,何为脉之阴阳。爷爷说,阴成形,阳化气,有形的脉大脉小,脉细脉洪,可以得知病人阴血如何。无形的脉力强弱,可以辨明病人的阳气如何。
你看这妇人刚开始时脉细欲绝,脉细者血不足也,故贫血,欲绝者阳气不够,重按无力,乃阳气鼓动力量不足。头为诸阳之会,阳气不上头故头痛,阳主温煦,阳气不达四末,故四肢冷,容易犯冻疮。
小指月听后,领悟道,难怪爷爷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里面用桂枝、细辛、生姜之类,强大阳气治疗脉道力量不够,用当归、白芍、大枣、甘草之类补充阴血,使阴血充足,脉道细小之象变得宽大。这样阴阳相配,直接对治脉道阴阳不足,所以几剂药下去,病人脉势马上改变,身体立即好转。
爷爷也想不到小指月反应这么快,这都是小指月长期琢磨,反复参究才得出来的一些感悟,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爷爷点拨再多,小指月也难以领悟啊!
然后小指月便在小笔记本上写道:
细辛治疗头痛如神,细辛气清而不浊,善于降浊气而升清气,一派阳刚之象,令清阳出上窍。若寒痹阳虚头痛腰痛肢节痛者,非此物不能治。
如果脉细而无力者,可以用它来鼓动脉力,但细辛味辛而力散,必佐以补血养阴之药,使脉道宽敞,这样气得血养,则不散矣,此仲圣创当归四逆汤治脉细欲绝之宗旨也。
从此小指月懂得凭脉用汤方,加减变化药物,懂得用阴阳之道来直接读懂古人创方的心传。
辛以润之通秘结
一位老汉自己久病成医,经常大便秘结,就搞几片大黄来,一泡茶,马上通了。所以每次他吃了煎炸烧烤,导致肠中便秘、腑气不通、数日不来大便时,就把家里早已准备的一大袋大黄,拿几片来泡泡茶,当天喝当天就通了。
越吃到后来,大黄要放得越多片才有效果。到最后这老汉,居然发现不吃辛辣烧烤,没有大黄,大便也照样下不来。
他就慌神了,如果每次大便都要靠大黄来泻,那人还得了,这次吃了大黄也泻不下大便,六七天没来大便,让他心急火燎,马上去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一摸这脉,跟小指月说,这就是久用苦寒之药,把实证泻成虚证。脉沉紧,里积不通,外寒束缚,肠道动力都让大黄泻亏了。
这老汉以为自己懂得一点医,有点小聪明,刚开始沾沾自喜,想不到聪明反被聪明误,哪有靠大黄长期来排便的呢?药不是饭,怎么可以经常吃呢?
无邪可泻,必泻正气。正气一亏,肠道麻痹。
老汉说,那该怎么办呢?老先生说,你以后要少吃荤多吃素,阳光底下常散步。不要吃了煎炸烧烤,就卧在那里看电视,这样肠子怎么能动呢?
老汉点了点头,这正是他最喜欢干的,吃着烧烤瓜子,然后喝喝啤酒,便看一个晚上的电视。 这样的不良习惯,必然导致蹲在厕所里排不出大便,即使通了也排不畅。
小指月问,那该怎么办呢?老先生说,用寒凉药过度导致的问题,要靠温通的药来挽回。但病人肠中有食积,肠道动力又不足,虚实寒热又错杂,可以寒温并用。
于是叫这老汉在大黄的基础上再加进5克细辛,老汉看了后说,就加多一点这东西,管用吗? 老先生笑笑说,导火线只要一点就管用,不需要多。
这老汉只吃了一剂,大便马上畅通无阻,肠道好像一下子给细辛这条导火线炸通开来了。
小指月不解,爷爷怎么细辛能通大便呢?老先生笑笑说,不是细辛通了大便,而是细辛能够气盛味烈,疏散上下气机风邪,无微不入,无处不到,上可以达巅顶,通利耳目,开发七窍,中可以宣散郁结,旁可以达四肢百骸,下可以钻通肠腑瘀滞,所以细辛内宣脉络而疏通百节,外行孔窍而直透肌肤。
凡脏腑寒凝壅滞之象,皆可以辛通开来,把身体津液带到需要的地方去,这在古籍上称之为辛以润之的道理。
小指月第一辛以润之,豁然开朗,他原以为酸甘滋腻之品,才可以润泽津液,想不到辛也可以润,他又有点不解。
老先生叫小指月去看冬天的树木跟夏天树木,为何冬天那么多水下去,树木还是干枯,夏天太阳那么烈,树木都那么滋润?
小指月一拍大脑说,我明白了,用酸甘滋养之品,是补其体,用辛温宣散之品是助其用,这细辛就像阳光,可以把水分带到各个地方出去,可以气化周身津液,带到脏腑最需要的地方去。
所以辛只是一种方式,通过这种雄烈之气,把津液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才是目的。
也就是说同样津液不足,要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真的津液不足,那就要用白芍、生地、当归来滋阴,可以润肠通便。
如果不是身体津液不足,而是寒痹太过,阳气敷布功能减退,这时津液就像冰疙瘩一样,板结不能很好流通,就会显得相对不足,这时补津液都没用,用辛散的办法,令阳动冰消,津液流通,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
然后小指月马上在小笔记本上写道:
细辛有“辛以润之”的作用。
大便秘结,久用寒凉通泻之品,反而加重的,这是寒秘。
导致身体有津液都滋润不了,这时肠道就处于呆滞板结状态。
所以用少量的细辛,可以使呆滞状态的肠管活动起来,这样肠道得到动力跟津液,通降功能马上加强。
所以大黄有细辛在前面开路,那泻下功用就更厉害。
故治疗老年人冷秘风秘,常可加进少量的细辛于辩证方中加强辛润通腑之功。
外敷肚脐治小儿口疮
竹篱茅舍门外传来娃子的啼哭声,小指月一打开门,看到一个母亲抱着她的小娃子,小娃子哭得让人担忧,没完没了。
小指月把他们母子俩领导诊台前,老爷爷问,怎么回事呢?
这母亲担忧地说,前两天,我儿发烧后,又拉肚子,满嘴巴都是烂口疮,不肯吃饭,痛得哭闹不止,连吃药都没办法。
爷孙俩相互对望了一下,小指月搔搔脑袋,这该咋搞,小孩子不吃药怎么治病呢?
老爷爷笑笑说,既然里面吃不了,我们可以考虑从外面用啊。
小指月点了点头说,没错,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
想通后,小指月就把娃子虎口掰开来,这是小孩子常见的小儿虎口指诊法。
小孩子的诊断三岁以内,用望虎口指纹,更能司外揣内,因为小孩纯阳之体非常通透,而且三岁以内,都不太好搭脉。所以这种小儿指诊法,就成为诊断儿科常见病的一种很好的中医方式。
指纹的色泽、浮沉及部位可反映疾病的性质、病史轻重及邪正盛衰情况。
即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正常指纹,黄红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
指纹浮现明显者,多为病邪在表;
指纹成而不显者,多为病邪在里。
色鲜红者,多外感风寒;
色紫红者,多为热证;
色青者主风、主惊、主痛;
色紫黑者,多为血络郁闭,病情危重。
指纹细而浅淡者,多属虚证;
粗而浓滞者,多属实证。
指纹显于风关,表示病邪清浅;
过风关至气管者,为邪已深入,病情较重;
过气关达命关者,为邪陷病深;
若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指端者,即所谓“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危重。
......
这娃子指纹明显红中带紫,体内有热。这该怎么办呢?
老爷爷看出小指月的疑惑,便说,为什么有热呢?为什么会发口疮呢?
小指月说,难道是火郁发之?
老先生接着说,先是风寒感冒,毛孔闭塞,然后高烧,体内有郁热,想要借口疮来透热外出。
所以这种外寒裹住浮火的状态,在治疗时,一要懂得透散外寒,二要懂得引火归元,不能让火发得太厉害。
那用什么呢?小指月说,用敷肚脐法吧,既可以避免吃药的麻烦,也可以引火归元,打开毛窍。
老爷爷点了点头说,那就用细辛粉醋调敷肚脐吧。于是小指月便把细辛粉包了五小包,叫这母亲回去后调点米醋,敷在小娃子肚脐眼上,可以用风湿膏在外面固定住。
这母亲五包药都没用完,只用了三天三包,小孩子就不闹了,口疮也慢慢收下去,不太想吃饭的也能吃了,拉肚子自然就消失了,真是一句而多得啊!
小指月打开《卫生家宝方》,里面正记载着这样一句话:治小儿口疮,细辛末,醋调,帖脐上。真是大道至简,要言不繁啊!
然后小指月马上在小笔记本上记到:
小儿不方便吃药,口疮糜烂,可以用细辛醋调,外敷肚脐,如果小儿高热或者泄泻后,满口疮疡糜烂,不肯饮食,哭闹不止的,用这外敷肚脐法,效果明显。
寒温并用治寒包火
小孩子的口疮可以用敷脐法来治疗,因为小孩子纯阳之体,身体通透,肌表吸收药物也强,而细辛更是辛味之极者,无处不到,所以容易见效。如果是大人严重的口疮怎么办?
有个大叔严重口疮溃疡,痛到嘴都不能张,饭都难以吃。
老先生看病总是缓悠悠,不直接跟他谈病,而是问他平时最喜欢吃什么?
这大叔说,喜欢喝酒,然后搞点油炸花生来做下酒物,每天都离不开这两样东西。
老先生问小指月,这脉象如何?小指月说,脉沉数,是有郁火。
老先生又说,你这病以后要少吃这东西了,这脏腑积热很重啊!大便都不太通!
这大叔点了点头说,是啊,经常两三天都不上厕所,去上厕所了也拉不干净。
老爷爷接着说,你天天吃这些油炸跟酒,粘糊糊的东西,都黏在肠道上,怎么下得来呢?要少吃荤,多吃素。你们喝酒的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少吃青或不吃青菜,长期少吃青菜或不吃青菜的人,口疮就佷容易溃烂上火。
这时大叔点了点头说,难怪我这口疮好了又发。老先生说,将来少喝酒,多吃青菜,少吃烧烤,多吃清淡,就不发了。
这大叔点了点头,其实病人都知道自己的不良习惯,但就是控制不住,就像自己的疮疤自己都知道,就是控制不住,要去挤那痤疮,搞得血肉模糊,身心不舒。
老先生又说,像这种寒热不调的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之类,该用啥药啊?
小指月马上会意道,寒温并用,用《本草纲目》的兼金散,即细辛配黄连。
老先生点了点头受,细辛升散,无处不到,祛风止痛,能发散郁火,引黄连直达病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黄连清心经之热火,败毒下行,能直折疮火上炎。就这两味药,便可。
小指月接着问,那剂量如何呢?老先生说,一般的等分打粉,如果寒痛厉害的,细辛量可以大于黄连,热痛厉害的黄连量可以大于细辛。这样不管牙龈肿痛,口疮溃疡等各类痛症,都可以随手用之。
这大叔回去后,就把酒跟油炸花生米停掉了,然后吃这兼金散,三剂过后,满口的疮痛减轻,再服两剂,溃疡面完全愈合。这次大叔用的是内外兼治法,所以取效才那么快。
原来小指月给他包了两分,一分是内服没有打粉的,一分是把兼金散打成粉末,用蜂蜜调了外擦疮口,直接作用病所,黄连配细辛,一寒一热,一苦寒直折上炎火势,一辛散发越肌表郁滞,共同起到清火止痛,开郁散热的效果。
然后小指月打开本草纲目,找到兼金散,把它抄在小笔记本上:
黄连配细辛,名曰兼金散,专治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李时珍曰,此二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盛之害也。
推荐阅读:
长按识别
关注我们
(问询、合作、投稿、侵权等请微信:13810949871)
故事里的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