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按:我两三月前曾试吃过几天大黄䗪虫丸,现在想起来还真是动了肝气,原因是那段时间勃起忽然发现没有以前那么坚了,忽然就差了?不过现在已经如初。当看到这篇文章突然想起来了是这个原因,那就是吃了之后它给我调整或泄了肝气,毕竟男人的坚硬度与肝气有关。所以大黄蛰虫丸调肝我验证靠谱,另外,大黄䗪虫丸为“缓中补虚”之剂,临床用于久病正虚而内有瘀血之候。
大黄十分(蒸)(7.5克)、黄芩二两(6克)、甘草三两(9克)、桃仁一升(9克)、杏仁一升(9克)、芍药四两(12克)、干地黄十两(30克)、干漆一两(3克)、虻虫一升(9克) 蛴螬一升(9克)、䗪虫半升(4.5克)、水蛭百枚(9克)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重3克,每服一丸,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肌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䗪虫丸主之。(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第六·十八)本证为“干血劳”。过饱、过饥、忧都、暴饮、房事、疲劳过度诸因素,均可损伤人体脏腑,耗损元气,渐至劳伤。劳伤既成,经络气血运行迟滞,瘀血内留,日久而成“干血”。干血内结,新血不生,则面、目、肌肤等俱不能荣,临床以形体赢瘦、两目黯黑、肌肤甲错、腹满不食为特征。瘀血内停,自当化瘀为法,然瘀由虚起,劳先瘀成,故临证不宜猛攻,宜用丸剂以缓图之,并酌加扶正之品。大黄䗪虫丸用大黄、䗪虫、桃仁、干漆、水蛭、虻虫、蛴螬活血通络逐瘀在先,以地黄、芍药、黄芩、杏仁养血润燥清热于后,俾润以濡其干,虫以动其瘀,通以去其闭也。本方专治虚劳而有瘀血干结之证,属“缓中补虚”之剂,临床用于久病正虚而内有瘀血之候。岳美中医案:张某某,男性,49岁,机关干部。1968年秋出现肝区疼痛不适,食欲减退,疲乏消瘦。1970年1月突发高热,体温达40℃,昏迷24小时,伴有呕吐、抽搐等症状,经驻京某医院诊断为肝昏迷,抢救后转入某院住院治疗。入院检查:肝肋下4.5厘米,血压110/56mHg(14.66/7.47kPa),黄疸指数14单位,谷丙转氨酶220单位。经治疗症状缓解出院。1个月后,又因高热,昏迷,肝区疼痛,恶心,腹泻入院治疗。此后即常常反复发作,屡经中西医药治疗无效。于1972年发现脾肿大,体有肝臭味,肝区疼痛,经某医院确诊为早期肝硬变。于1972年10月来诊:脉大数有涩象,面黧黑,舌边尖红有瘀斑,目黄,胁痛。肝炎虽然多数由湿热为患,但日久失治可以有多种转归,或肝肾阴虚,或脾虚肝乘,或阴损及阳,或气阴两虚。当求其本以治,不可概用清利湿热之剂。此例病久入络,结合舌硬。处以大黄䗪虫丸,日2丸,早晚各服1丸,并用《冷庐医话》化瘀汤,日1剂。药后体力渐增,疼痛渐减,药病相符,遂以此法进退消息,计服䗪虫丸240丸、化瘀汤180剂,其间间服柴芍六君子汤加当归、瓦楞、橘叶,1年后肝脾已不能扪及,肝功化验正常,面华神旺,恶心呕吐消失,纳佳食增,胁肋疼痛基本消失,至1974年4月基本痊愈,恢复工作。肝硬化、脾肿大,见脉涩、舌边尖有瘀斑,乃久病入络在血,用大黄䗪虫丸合化瘀汤,令瘀消结散,病渐向愈。白炳森医案:王某某,男,47岁。1975年7月19日诊。患肝炎5年余,前年见胁痛、腹水、鼻衄、肌衄,经诊断为硬肝变腹水、脾亢,治后症状好转。近2月来又右胁刺痛,腹胀,纳呆,鼻衄,面色晦黯。査两胁拒按,肝肋下二指,剑突下五指,脾肋下五指,血小板5万。舌体胖大色紫黯有瘀点、苔厚腻,脉沉弦滑细。用大黄䗪虫丸,早晚各1丸,配服三甲散(穿山甲、龟板、鳖甲等各份)。服药后泻下棕色黏冻状大便,污气逼人。1月后诸症悉减,腹胀消退。査肝脾缩小二指,血小板8.3万。连服2月后改服归脾丸、道遥丸、三甲散,半年告愈。随访多次,未见复发,并可参加体力劳动。《医学入门》:“凡胀初起是气,气下走则阻塞血行,久而成水。”本例素性躁急,肝气郁滞过久,脾胃受损,遂成血瘀气滞痰凝,故见右胁刺痛,肝脾肿大。既有瘀血,新血难以生成,纵有生成,然脉络受阻难以运送,故面色晦暗,肌衄,鼻衄。大黄䗪虫丸缓中补虚,去瘀生新,药中肯綮,故疑难之疾迎刃而解。李颂华医案:刘某某,女,25岁,洪都拉斯华侨,住院号52089,1989年2月11日入院。患者去年10月起肝区胀痛不适,呈阵发性加剧,伴呕吐,消瘦。曾在当地作CT等检查诊为“多发性肝癌”,并于12月行肿瘤切除术。但因开腹后见病灶广泛,且与腹主动脉粘连,难以手术而终止。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肝区疼痛呈刀割样,需常服止痛片,故回国寻求中医治疗。入院体检:形体消瘦,肝区叩击痛明显,肝大肋下3厘米,舌暗、苔白,脉弦。实验室检查:麝浊8单位,麝絮(++++),锌浊18单位,谷丙转氨酶正常,澳抗1:512。血液流变学提示高黏滞。B超:肝右叶上下斜径14.3厘米,左叶大小9.1厘米×5.9厘米,右后叶见一包块,大小8.9厘米×9.2厘米,边缘不整。西医诊断:①多发性肝癌。②乙型肝炎。中医诊断为癥瘕,证属瘀血内结。服用大黄䗪虫丸(由本院制剂室生产),每次8克,一日三次,并辅以养肝护肝的中西药。服用2个多月后,肝区疼痛基本消失,停服止痛片。消瘦、乏力、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肝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麝浊4单位,麝絮(+),锌浊14单位,谷丙转氨酶正常,澳抗1:64。B超:肝右叶上下斜径12.7厘米,右叶10.0厘米×5.1厘米,包块缩小至7.9厘米X8.0厘米。病情好转稳定出院。一月后回院复查稳定,带药回国,追访一年病情稳定。本例肝癌病人服用大黄䗪虫丸效果显著,能在短期内改善症状,肝脏和肝癌缩小,肝功能和HAA明显好转,提示对癥瘕一类血瘀者,本方的破瘀作用可消癥瘕。
摘自《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出版。
推荐阅读
大黄蟅虫丸,可治早期肝硬化
一味夏枯草,肝火全吹跑!手脱皮,煮水洗洗就好了!
推荐书籍《长寿大道》,再优惠
(问询、合作、投稿、侵权等请微信:13810949871)
破瘀生新以养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