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IPCC最新评估报告发布 1.5度温控目标究竟还能否实现?
IPCC的最新报告发现,在21世纪,气候升温可能会超过1.5°C。
作者:Nathan Cooper
世界经济论坛气候行动平台
伙伴关系和参与战略负责人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刚刚发布了其关于气候危机的最新报告;
《AR6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对五年来关于全球温度上升、化石燃料排放和气候影响的报告进行了总结; 以下是IPCC报告的主要发现以及为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以下需要采取的措施。
我们在未来七年内采取的行动将决定人类在地球的生存可能。将全球平均升温限制在1.5℃以下,已经刻不容缓。
这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以下简称PCC)在其最新报告中的结论,该报告旨在汇总关于全球温度上升、化石燃料排放和气候危机影响的相关科学数据。
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AR6 Synthesis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23)发现,尽管自2014年上一份报告发布以来,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立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21世纪,全球升温可能会超过1.5℃”。
根据2021年10月对国家自主贡献(NDCs)(即各国的气候行动目标)的评估,全球温室气体(GHG)的预期排放水平将会导致升温超过1.5℃。
《巴黎协定》所设定的气候目标,即到2030年将全球升温限制在“远低于2℃”,将很难实现,但还是有可能将其限制在1.5℃以下的。
报告还从经济层面阐述了采取行动的必要性,它发现“在评估的大多数文献中,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所带来的全球经济利益将超过用于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
关于IPCC的最新报告、其发现以及我们为实现气候目标需要做什么,以下是你需要知道的信息。
新报告有何不同?
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综合报告(SYR)将过去五年来发表的一系列报告推向了高潮。
自2014年的第五次评估报告以来,全球对气候危机及如何减缓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每年召开的缔约方大会(COP)则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进展。
本次报告是对2018年至2023年期间发表的、IPCC第六次评估周期内所有报告的总结,在这些报告中,有如里程碑一般的IPCC特别报告《全球变暖1.5摄氏度》(Global Warming of 1.5°C);另外,最近的一些报告则阐明了人为温室气体如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并且在目前的排放水平下,地球上许多地方在未来几十年内将变得无法居住。
这份总结报告表明,科学界对一系列问题已经达成了无可置疑的共识,包括气候危机的紧迫性、其主要原因、目前的破坏性影响(特别是对最易受气候影响的地区),以及如果全球升温超过1.5°C,即使是暂时性的超过也将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
该报告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对气候变化、其影响和未来风险的更深入、更新的理解,并给出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和选择。
由于第七次评估报告预计将至少在2027年之后发布,此次报告为从此刻到2030年的关键七年提供了参考基础。
我们无比确定我们当前所处境况,而这样的时刻不会再有了。现今的科学共识、以及避免气候变化恶果的气候解决方案,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机会,让我们能够弥补鸿沟、采取行动。
新报告的主要发现
主要发现如下:
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影响了全球所有地区的天气和极端气候,给自然和人类带来了广泛的损失和破坏; 温室气体排放将导致近期全球变暖加剧,而且很可能在2030至2035年间达到1.5℃; 全球目前的升温幅度约为1.1℃,如果沿用当前的气候政策,预计2100年全球将升温3.2℃; IPCC“有充分证据认为”,气候变化风险和不利影响将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而恶化; 为了将全球升温保持在1.5℃的限度内,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比2019年的水平至少减少43%,到2035年至少要减少60%。未来十年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定性十年; 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和破坏将对贫困和脆弱人群造成尤为严重的影响,特别是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导致更多贫困; 只有注重公平、社会正义、包容和公正转型(just transition),才能使意义深远的减缓气候变化行动和气候恢复力发展成为可能; 目前已知的对减缓气候变化的资金投入,还未达到将全球升温限制在2℃以下或1.5℃所需的水平; 用于化石燃料的公私资金流仍然多于用于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 为确保能源系统实现净零排放,我们还需要“大幅减少化石燃料的总体使用,尽量避免化石燃料用量的增加,并在仍存的化石燃料系统中使用碳捕获和储存技术;节约能源和提高效率;以及加强整个能源系统的整合。”
为什么需要听取IPCC的意见?
IPCC是联合国(UN)的一个全球组织,负责评估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科学,由195个成员国组成。
IPCC第五十八届会议在瑞士举行,为期一周。在会议期间,各国政府逐条批准了短篇幅《综合报告决策者摘要》,并审议通过了长篇幅综合报告。
这将影响未来在缔约方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决策机构)上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
现在行动是否太晚?
正如IPCC报告所显示的,现在去采取行动避免升温超过1.5℃还不算太晚,但目前最大的威胁是各界淡漠的态度。如此下去,气候变化的影响只会越来越严重。
不采取行动的代价远远大于采取行动的代价,其经济影响将辐射每个人,无论是政府、公司抑或家庭。
每一份努力都作数。在当前,1.1℃的全球变暖在全球产生了不相称的影响,尤其是对很多较为脆弱的社区来说。
IPCC发现,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容易受气候影响的危险区域,他们的生活和生计受到了愈加频繁、强度愈高的极端天气的威胁,如洪水和干旱。这已经影响到了食物和水源安全,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损失。
在现实中,1.5°C和2°C之间的差异不仅是温度上升0.5°C。如下图所示,它意味着气候风险将至少恶化两倍。
我们现在需要采取行动,保护易受气候影响的社区,同时也要采取行动,努力实现一个更清洁、更健康和更繁荣的未来。
气候分别变暖1.5℃和2℃时的影响。
世界经济论坛的行动
IPCC强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没有使用碳捕获和储存(CCS)技术的化石燃料转型为碳排放非常低或零碳的能源,如可采用再生能源或使用CCS技术的化石燃料,督促需求方采取措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政府、企业、民间社会和社区可以共同努力,变革我们的能源、食品、运输和制造系统。通过明确、大胆、协调一致的政策,我们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以进一步释放金融市场、工业和创新者的变革力量。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势头正在形成。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发布《综合报告》的视频讲话中,新提出了一项重要的“加速议程”(Acceleration Agenda),其中包括:
确保所有发达经济体在2035年前实现净零发电,世界其他地区在2040年前实现净零发电; 停止再对石油和天然气进行许可或资助,遵循国际能源机构的调查结果; 停止对现有石油和天然气储备的扩张。将对化石燃料的补贴转移到公正的能源转型上; 遵循2050年全球净零排放目标,逐渐减少全球现有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 加快工作进程,为处于气候变化影响前沿的人推动实现气候公正(climate justice)。
可再生能源领域已经取得了奇迹般的突破成果,在占发电量90%的国家,太阳能和风能现在已经成为了最便宜的新电力来源,而电动汽车预计将在未来2-3年内与内燃机价格持平。
在重工业和长途运输等所谓的“难减排”行业,也需要实现类似的突破—这正是世界经济论坛与“先行者联盟”(FMC)合作的着力点,用需求方的力量来加速提供变革性的近零排放解决方案。
“先行者联盟”作为一个全球公司联盟,旨在使占全球排放量30%的重工业和长途运输业脱碳。自2021年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启动以来,已有74家公司和12个政府加入了这一联盟。迄今为止,FMC都代表着一个强有力的早期市场信号,即对近零排放解决方案存在着120亿美元的需求。
此外,我们也需要在食品系统推行类似的变革。如果再不停止和扭转森林砍伐、改造我们的食品和土地使用系统、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我们将无法实现将升温控制在1.5℃以下的目标。
如今,农业食品系统占据了高达三分之一的排放,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因素。我们的粮食和土地利用系统需要从碳排放者转变为碳储存库,从生物多样性的贡献者转变为保护者,同时满足全球的粮食需求。
绿色转型除了能立即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外,还会带来多种好处。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到2030年,它可以在全球创造24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并保护在农业、渔业、林业和旅游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12亿工人。无疑,这些行业的生存直接依赖于健康和稳定的自然环境。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的数据,在2020年至2021年这一年,可再生能源部门的就业人数增长了70万,达到1270万。
现如今,气候行动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可谓至关重要。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 Re Institute)的数据,如果不采取行动,未来30年全球GDP将缩减18%。
到2050年,将需要125万亿美元的气候投资用于支撑净零排放转型。虽然目前投资还未达到这一水平,但在全球形成了相应势头。2021年,全球在低碳能源技术方面的支出为7550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27%。
在展望将于2023年11月在迪拜举行的COP28时,古特雷斯呼吁“20国集团领导人都要在所有经济方面,承诺做出国家自主贡献,将各种类型的温室气体囊括在内,并表明其2035年和2040年的绝对减排目标。这一转变必须在整个经济领域内进行。仅有局部承诺是不行的”。
在IPCC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指引下,我们必须在此刻校正方向,做出彻底的、紧迫的响应,加快所有的工作进程。—— COP28主席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翻译自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中文版本仅供参考。欢迎分享至朋友圈,申请转载请在本文下方留言。
翻译:张一凡 | 编辑:江颂贤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欢迎在微博和微信视频号关注“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