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健康建议有什么科学依据?

李清晨 李清晨
2024-12-02

科普中国的公号发表了一篇如何洗杯子更健康的文章,指出下班时清洗杯子也是维护健康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这篇文章讨论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面对的事,但对于文中所给出的结论性质的健康建议,我却非常不以为然。

此文题目便是设问:上班前VS下班后洗杯子,到底哪个更健康?最佳洗杯子时间是......

但其结论显然禁不起推敲,因为,要证明下班时清洗杯子更佳,不能只凭推测。

作者给出的科学依据包括:

美国 ABC 电视台的实验发现,所有吸管杯都基本存在细菌或霉菌,其中 25%的吸管杯有大肠杆菌。

日本的一项实验显示,不同饮料在 24 小时内细菌增加的数量惊人:水会从 600 增加至 1100 个,大麦茶会从 600 增加至 3700 个,而可乐、纯橙汁和牛奶咖啡的细菌数量分别会从 600 增加到 249.38 万、250.39 万和 517.59 万个。

过夜的杯子是细菌滋生的温床,从而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那些运动型水杯,如带挤压型、螺旋型和滑动型瓶口的杯子,这些设计容易藏污纳垢,使革兰氏阴性菌的清除变得更加困难,使用时细菌也可能随水进入体内。

陈桥,公众号:科普中国上班前VS下班后洗杯子,到底哪个更健康?最佳洗杯子时间是......
这样的论证方式,逻辑是有问题的,且莫说一个电视台的实验根本不足为据,更重要的是,那所谓的25%有大肠杆菌的吸管杯的食用者到底怎样了?

他们是更多地生病了么?还是其健康水平与其他公众无异?

过夜的杯子是细菌滋生的温床,从而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请问究竟是何种威胁?还有什么使革兰氏阴性细菌清除变得困难,可能随水进入人体。

请问,进入人体了又会怎样?

这都是文中非常含糊其辞的地方,但恰恰这些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人类并不是一开始就意识到了清洁的价值,现代人保持清洁的习惯,认为卫生是促进健康的观念是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促成的——南丁格尔通过护理降低伤员的病死率,塞麦尔维斯通过洗手预防产褥热,斯诺通过拆卸掉水泵把手降低霍乱感染者的病例,巴斯德和科赫创立的微生物学说,李斯特通过无菌术避免术后感染……

洗杯子这个建议其实也可以视为现代卫生观念的延伸,但问题是,到底有没有必要把事情区分到上班前洗和下班后洗?

作为个人习惯,如何选择本无可厚非,但若针对公众作为一项健康建议来提出,就需要有过硬的证据,如果不能证明哪一种洗杯子的习惯有明显的健康优势,那就说明进行这样的区分属于吃太撑了。

干净很重要,但太干净则毫无必要。

比如曾经在电视广告上经常出现的所谓除菌香皂,倘若其并无杀菌效果,则属于虚假的噱头,倘若其确实有杀菌的效果,那还有可能破坏人体正常的菌群,人类本来就不可能生活在一个绝对无菌的环境下,细菌与人体也非简单的敌我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影响协同演化。

比如不恰当的使用抗生素极可能造成人体的菌群失调,会导致腹泻或真菌感染等一系列更棘手的新问题。

人体的免疫系统也需要适当的必要的锻炼,使其能分清敌我,适当地发挥防御功能,否则,免疫系统一旦抽风,那就会把本来无害的东西也当成入侵者,杀疯了的免疫系统,那连自身机体也都一并攻击。

目前,过敏类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在多数国家都观察到了明显的城乡差别,其背后的机制,也已经越来越指向过于干净的日常环境。

所以在诸如洗杯子这类的健康建议上,没有确切能让公众明显获益的科学依据,就不应该贸然给出建议。

除非可通过盲法试验证明某一种洗杯子的方式更有益(这得用一段时间内的不同人群分组的患病率来作为指标,杯子内检测出多少细菌毫无意义),否则,如何洗杯子更有益的讨论,就只能算家长里短唠闲嗑。

更何况,追求更干净很可能是无止境的,清洗之上,还有高温高压灭菌消毒,试问谁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这么麻烦?

在短视频大行其道的时代,能够有耐心阅读长文的读者已经是人群中素质相对较高的了,对于这些优秀的人的注意力,我们不能这么随意糟蹋。

类似的也几乎一样无聊的健康建议还包括一天应该喝几杯水一周应该做几次爱……人体是一个巨大的缓冲系统,有极大的容错机制,想故意作死没有那么容易。

所以,杯子脏了便洗,渴了便喝水,有爱你就做嘛!

至于担心纵欲过度有害健康的,那真是比喝成水中毒还要难上一百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李清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