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这地方别再找过去了,几个月前就关门了!
晨报曾经报道过瓶窑抱团养老的新闻,在网上一搜,发现的确是有个“抱团养老瓶窑服务中心”,但和之前报道的是一家吗?
网上的“抱团养老瓶窑服务中心”
现在是家水果店
在百度地图和高德导航上,都可以搜到“抱团养老瓶窑服务中心”,具体地址是“瓶窑华兴路322号”,但是现在按照这个地址寻过去,发现这个门牌号是一家“小宋水果店”。
记者向余杭警方核实,得到的答复是:确实接群众反映后调查过这家“抱团养老瓶窑服务中心”,暂未发现有违法犯罪行为。
两年前,余杭瓶窑王阿姨联系记者,说自己老两口住着200多平方米的三层农家小别墅,子女工作忙,平时有点冷清,想找几对老人抱团养老。快报报道后,很多老人报名,王阿姨夫妇在家接待、面试了20多对夫妻,后来三对夫妇入住老两口的农家小别墅里,开始抱团养老。
早前报道:《瓶窑老两口住200多方小别墅,邀约6对会打麻将的夫妻,已共同生活5个月!中国首个抱团养老成功范例可能就在余杭!》
王阿姨的老伴朱大伯也证实,这个“抱团养老瓶窑服务中心”他一点也没听说过,和他们的抱团养老也没有一点儿关系。
这家“抱团养老瓶窑服务中心”不管是什么机构,现在都已经不在那里,老人们也不要再找过去了。
有个大姐特意从兰州赶过来
可惜床位已经满了
至于发起抱团养老的王阿姨家,老伴朱大伯说,上个月底还一直满满的,有个大姐专程从兰州赶过来,没床位又回去了。前几天两个上海大伯回去了,一个住了半个月,一个住了一晚上,现在还有一个房间,两张床。可以住一对夫妻,或者两男或两女。
朱大伯说,5月29日,一个大姐拖着很大一个拉杆箱,从兰州坐火车赶过来,想参加抱团养老。”我和她说,我们床位全满了,她有些失望,加了微信就走了。临走前还说,以后有床位了她再来……”
从兰州赶来的是王阿姨,60多岁,年轻时当过车工、检验员,退休几年,一直想去全国各地旅游。她说她是在兰州晚报上看到杭州抱团养老的新闻,“我当时眼前一亮,从来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模式,觉得特别新鲜。
王阿姨买了5月27日晚上8点多的火车票,一个人出发,临走前和老伴还有小姐妹们说,她先去探探路,好的话大家在杭州会合。
王阿姨说:“几个小姑娘很热心,帮我用手机导航怎么去朱老师家,我坐了303路(公交车)就去了。但是赶到那边,朱老师说家里床位都满了,唉!加了他微信,说以后空了会告诉我……”
上海大伯爱吃辣
住了一晚就回去了
李大伯从上海一家酒厂退休,一个人住崇明区一个租赁公寓。大伯父母都不在了,10多年前离婚,女儿跟妈妈。大伯说,虽然现在身体还不错,但也是70岁的人了,不服老可距离老越来越近,就开始关注养老问题。杭州瓶窑抱团养老的新闻,他去年就看到了,只是找不到联系方式,还去崇明区图书馆翻过报纸,后来让一个小辈帮他在网上查到的。
房东朱大伯说,上星期李大伯从上海赶来,只住了一天,第二天就回去了,“他说最大原因是口味不同,吃不习惯。”
“我其实是湖南人,很喜欢吃辣,但那里其他人吃不惯。还有一点,每个星期天,其他人都要回去的,吃饭问题要自己解决。离开那天清晨4点多,我坐头班车就走了,在手机里给朱老师发了原因,他也理解。”李大伯对记者说。
“我们这里经常有人来有人走的,外地的来了,我们很欢迎,但是大部分都是杭州本地人,肯定要说杭州话的,语言、生活习惯、吃饭口味,合不合得来都是问题。”朱老师说,“每个星期天,我们这里本地人都要回去和家里人团聚,我和老伴也要去儿子家,外地来的就只能自己做饭自己管自己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朱大伯说,“抱团养老还是要大家合得来才行。”
来源:都市快报、余杭晨报
编辑: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