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舌尖3》,像极了那些业余的USCPA考生
作为第一个现象级的全民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受到的关注度可谓空前,每年都有不少人观众守在电视机前等待新一季的播出,今年也不例外。然而,今年这部第三季,开播不到半个月,各方批评的声音却此起彼伏,看来口碑崩盘是逃不过的了。
小编看了这部《舌尖3》,发现与前面两部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是制作团队并不是原班人马。导致风格不同,可能《舌尖3》没有那么适合观众的口味。
USCPA考试也是这样,不认真对待,分数也会出现暴跌,不仅仅要有学习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1走入误区,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据说第一部《舌尖》的导演在开机之前,曾经买了上百本中国地理杂志堆在房间里,一直看了几个月之后才确定的制作计划。不仅如此,所有的食物都请了专业的学术顾问团队参考,确保准确无误。做一件事,认真到这种程度,也难怪能收获观众的一致好评了。
而这次《舌尖3》启用了新导演,与前两部并非同一人,小编也是后来才了解到的。从节目官方发出的消息看来,新导演团队在创作理念上与前两作不同,前两部中,美食一直以来都是卖点,不少剧迷经常开着纪录片吃外卖,也是因为镜头下的食物实在赏心悦目。
而新一季中,导演改变了这一初衷,将镜头瞄准食物之外的东西,比如炒菜的铁锅,比如某家传说中的“祖传老店”。一开始,观众们愿意为新鲜感买单,据说某地产的手工铁砂锅已经卖到断货。而很快,那家所谓的几代人传承的老店,被当地网友爆料是为了节目新开的。
这些都不打紧,毕竟在观众眼里,食物本身才是最重要的。然而没想到,新导演在食物上下的功夫也不够。片中出现的食物名称,接连被专业人士指出叫法错误。旁白说在做清蒸鳤鱼,结果被生物学者指出应是草鱼。
很显然,新的制作团队走入了误区,才导致发挥失常,很多USCPA考生也一样,在复习时走进了误区,也就离目标越来越远了。
2USCPA考生们学习中常见的几个误区
USCPA考生们,在学习中也常常会像《舌尖3》这位导演一样,走进误区,考试成绩也不尽人意。在USCPA学习中,常见的误区有这些:
抓不住重点和考点
USCPA是一门知识涵盖面极广的考试,从基础的商业知识到高深的高级审计,无所不包。
然而,在茫茫一片参考书和习题集中,如何找到最为核心的知识框架,以及每一个考查重点对象,实在是一项对成绩影响极大的能力。许多考生在学习时,将笔记做的非常详细,但到考前复习时,才发现东西太多,光看完一遍都成问题,更别说记住了。这样一来,复习效率上不去,最后的结果也可想而知了。
过分依赖死记硬背
记忆确实是个好东西,在应付大部分考查知识点型的题目时很有用。譬如小学语文课上要求背诗词,考试的时候都是填空题,给出上句求填下句,记忆真的很有用。但这种学习方法一来效率太低,背一百句才考一句,二来,在面对考查能力的题型时,常常束手无策。
USCPA考试中,主观题对考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要求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这种场景下,死记硬背的那些东西往往就派不上用场了。
以为课本就是一切
其实,如果能将课本读透,确实大多数科目要做到过线并无问题。难的是,很多内容都需要考生有实际的接触公司财务管理的经历。
不仅如此,在题目涉及到企业经营的许多决策时,没有真正入职过或实习过公司财务部门的考生,常常会感到信心不足。USCPA一直是一门注重实际应用的考试,考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最好也能补充自己的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通过考试。
3那些全球状元们是如何复习的
小编采访过不少单科成绩获得全球第一的明星考生,他们的经验常常让人深受启发,尤其对于刚刚走出误区的考生们,这些学习方法非常值得借鉴。
以答题的心态来做笔记,一个点得一分
在USCPA的主观题考试中,评分标准常常是看答案中满足的“点”有多少,包含一个点就能得一分。譬如论述题中,一个问题考查了5个要点,需要从5个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那么考生能答出几个就很关键了。如果死记硬背参考答案,一旦某条答案临考时想不起来了,就只能遗憾地丢分了。
然而,如果能在学习阶段就养成分角度,分条目的记笔记习惯,就能考试时临危不乱了,即便题目陌生,也能根据自己的逻辑框架写出答案来,而且往往八九不离十。
理论太难掌握时,不妨先看看实例
通常人们会建议学习者先掌握理论知识,再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实践。但其实逆向思维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当一个理论理解起来很难时,或者理解得不透彻时,不妨多检索,多看看相关领域的具体例子,或许代入到实际案例中时,那些理论会突然在脑海里活灵活现起来。
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复习
那些成功者,不一定是最勤奋的,但常常是时间管理做的最好的。
在去年12月考试中高分通过的一位考生,在谈到自己的复习秘诀时表示,自己的成功来自于良好的规划。
这位同学充分安排好所有可利用的时间,在两个月内为自己设计了三轮复习。
第一轮以快速过完整个知识体系为主,将重难点都放在后面。
第二轮,则以大量做题为主,将理论应用到解题中,再巩固之前留下的所有重难点。在掌握整个科目的知识框架之后,很多重难点理解起来会变得毫无压力。
而第三轮复习,则是对整个课堂笔记和错题笔记的再次提炼。将笔记中的重难点筛去一部分后,形成了自己的专属笔记。小而精,只留主干,不要枝叶,反而提纲挈领,复习到最后,闭上眼睛,心里就有清晰的逻辑框架,在看到主观题题目之前,内心已有完整的解答思路。
能有这样堪比高考复习的精密计划和复习强度,能高分通过考试就不奇怪了。
其实在学习中走了弯路不要紧,只要调整好学习状态和方法,就能扭转学习局面。希望这些优秀考生们的成功经验,能够给各位带来启发,在考试中达到理想的成绩。
这里有
全国各个省份的AICPA学习交流群
还有备考群、留学群、福利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小编好友
请备注“昵称+省份+职位”
这里有
全国各个省份的AICPA学习交流群
还有备考群、留学群、福利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小编好友
请备注“昵称+省份+职位”
本文系高顿AICPA原创文章,作者:一川,高顿签约作者。
你可能还想看:
• 攒了一假期的三千字USCPA攻略,再不看就晚了!(文末有彩蛋)
↓↓ 点击"阅读原文"领取2018年USCPA全套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