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 | 1903年以来我国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演变
时常有一些刚接触到科学课概念的馨友认为科学课是非常新的课程设置,实际上,这门课在我国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今天,我们通过历史资料的盘点,想为关注桂馨科学教育支持计划的馨友们介绍一下我国科学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不同时期对科学教育和整体教育的关切点。
1903年(清光绪廿九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
完全科初等小学设修身、历史、地理、格致等课程。
简易科小学将后三门合为“史地格致科“。
高等小学堂有修身、中国历史、地理、格致。
1910年(宣统二年),初等小学不再分完全科与简易科,历史地理格致全并入文学课本内讲授,高等小学不变。
此后,“格致”课曾易名为“理科”、“博物”,或“理化”、“博物”。袁世凯称帝时取消格致课,改为尊孔读经。
1922年(民国11年),小学改为四二制,初小设《社会》(包括卫生、公民、历史、地理)、《自然》两科。《自然》之名称从此始。高小设卫生、公民、历史、地理、自然五科。规定“乡村学校无力单独设科的,可将社会、自然合并为《常识》科。《常识》之名自此始,它是“社会”和“自然”的合称。
1928年(民国17年),《小学暂行条例》规定设历史、地理、卫生、自然、三民主义。卫生课从此单独设科。
1929年(民国18年),制订第一个课程标准。把高小的历史、地理和一部分卫生合并为《社会》科,个人卫生部分并入自然科。初小则把社会、自然合并为《常识》科。
1932年(民国21年),高小历史、地理、自然、卫生各科又单设。初小仍是一门综合的《常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1949-1950年(解放初期),有的大区初小有《常识》,有的大区初小没有《常识》,高小都设历史、地理、自然。自然课是每周三课时(每课时50分钟)
1951年,全国初小都取消了《常识》。高小都设历史、地理、自然。自然课是每周三课时。
1956年,学习苏联的第一个自然教学大纲规定,初小阶段的自然课在语文课中进行教学。除语文课中编有自然课文之外,规定每周要专门拿一节语文课来上“自然专课”。高小每周两课时自然课。初小学生物界自然,高小学无生物界自然。
1963年,颁布第二个自然教学大纲。因全国多数初小语文教师反对在语文课中承担自然教学任务,教育部又坚持初小不单设自然课,所以第二个自然教学大纲只规定了高小的自然教学任务。从此,有史以来历来初小都有的自然或常识课无形中被砍掉了。
1966-1977年,各地自编《科学常识》,全国无统一的学制、教学计划和教材,实际上是“停课闹‘革命’”。
1978-1981年,颁布第三个全国通用的《自然常识》教学大纲(《自然常识》之名自此始),仍只在小学最后两年设《自然常识》课,每周仍是两课时。但学制已改为五年制。所以学习的年级从原来的五、六年级降低到四、五年级。内容基本上保持了第二个大纲的内容(第二个大纲把原在初小四年内的生物界自然和生理卫生全部包到了五、六年级,而课时不仅未增加,反而比解放初减了一课时),再增加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内容,于是成了“压缩饼干”、“深、难、重”。
1982年秋起,根据新教学计划提前于三年级起开设《自然》课(恢复《自然》的名称,取消了画蛇添足的“常识”两个字)。但按新教学计划,每学期减少了一周,每节课减少了五分钟。计算下来增加的时间不足原教学时间的一学期,还不够解决“压缩饼干”、“深、难、重”的问题,所以必须改弦易辙,另寻“加强”自然课之道(新教学计划要求“加强”自然课教学),就是精简知识量而注重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1984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六年制城市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和《全日制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对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的数学、自然常识、外语、劳动课程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中规定,在各地确定一些试点,一般为40分钟一节课,为照顾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每节课可以定为35分钟。自然常识课,一般从三年级开设,条件良好的学校也可以在一、二年级试设,每周各1课时。农村小学六年级开设农业常识(或林、牧业常识等)。
1986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初稿)》规定,小学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社会、体育、音乐、美术和劳动等课程。因为与初中联合教学计划,六三制与五四制课程课时有所区别。五四制:条件较好学校可于一、二年级开设自然课,每周1课时,三至五年级每周2课时。六三制:一至四年级为每周1课时,五六年级为每周2课时。
1988年9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调整了课时比例,增加了自然课程的总课时数。
1992年,正式发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允许有条件的小学增设外语,同时,“科技文体活动”被首次纳入活动课程中。
1994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试用)》调整意见,五年制小学三年级的自然课时由每周2课时改为1课时,六年制课时不变。
2001年,教育部开始组织编写新的《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据此,学科名由“自然”改为“科学”。2001年课改实验区38个,2003年实验教材修订后增加至380个,后进入课改推广阶段,2004年覆盖三分之二,2005年百分百覆盖。
2017年,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一、二年级按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课时数保持不变。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其中科学课程标准对一至九年级的科学学习进行了整体布局,同时,新独立设置了“信息科技”与“劳动”两项课程科目,事实上,增加了科学类课程学习的课时。
备注:1982年之前内容节选自《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一书,1984年以后介绍根据知网及资料调研整理而成。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