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紫砂历史长河中的一抹亮色:杨凤年

2017-05-09 紫砂壶收藏

 关注 ▲“紫砂壶收藏” 这里有最专业的紫砂知识



杨凤年传器极少,紫砂爱好者往往只闻其名而不见其器。


现存公认的凤年传器大多藏于各大博物馆,民间收藏极少。


1

杨凤年


清嘉庆年间制壶名艺人,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


杨氏凤年,为清中期紫砂大家杨彭年之妹,杨氏一门,彭年、宝年、凤年皆善制砂。


▲杨凤年作紫砂仿竹笔筒


作为女子,在旧社会封建传统的思想下能够从事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艺且以此成名是极为少见且极其困难的。


也许是因为家族的熏陶,也许是因为自身对紫砂的热爱,养成了凤年鲜明的个人制砂风格。


构思巧妙,工于花货,善用贴塑,且具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杨凤年壶型以竹段、梅段、风卷葵等为代表。


▲杨凤年作紫砂仿竹笔筒


关于杨凤年,紫砂史上记述她的笔墨虽然恭敬,但少得近乎吝啬。


说来说去她到底是个女人,而且,史家认为,除了《风卷葵》,杨凤年还有《竹段》壶问世,其它作品则乏善可陈。


▲杨凤年段泥台笠壶


其实这太苛刻了,你不能要求写出《红楼梦》的曹雪芹还必须写出《桃花扇》或者《西厢记》。


一个村姑式的紫砂艺人,用自己生命的激情奋力一搏,成就了紫砂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这已经是个奇迹了。


2

制壶故事


凤年有个哥哥叫杨彭年,做紫砂壶简炼大方,浑朴雅致,精巧玲珑,而且他善于配泥,做出的茶壶色泽古朴,颗粒均匀,古色古香。


这兄妹二人虽是手足,可是“艺不传女”是个老规矩,杨彭年从来不肯把技术教给妹妹。


▲杨凤年制紫砂竹节茶叶罐 (一对)


杨凤年以为哥哥是为了自己好,不叫自已将来做泥巴生活,吃泥巴饭,受泥巴苦,所以也不怎么在意。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杨凤年想到作业坊拿把喷壶去后院浇花,刚跨进门,就被哥哥轰了出来。


杨凤年气愤地说:“我又不是外人,为何连门都不能进?”杨彭年斥责道:“女人就是不能进作业坊,这是规矩,从今往后不准你再跨进这个门来!”杨凤年受了这样的训斥,伤心地哭了。


▲杨凤年制紫砂山子笔架


哭了一阵,心想:“女人也是人,我偏不信女人学不会做茶壶,你不把技艺教给我,我偏要自己学本领 ! ”


主意一定,杨凤年就拿些泥料到花园中,整天捏来捏去学做茶壶。一年、两年、三年,从打泥片学起,慢慢地会做大路货了。


她想:我非要做一把别人没有做过的新式样出来 ! 可是究竟做什么式样的茶壶呢 ? 她想啊想啊,想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人也瘦了。


▲杨凤年款紫砂笋形水注


杨凤年独自坐在花园中只顾想自己的心事,天凉了也不晓得添衣服,花倒了也不晓得扶持,就那么痴呆呆地坐在那里。


这个辰光的杨凤年,头脑里想到什么样的茶壶,眼面前就出现什麽样的茶壶:松段、梅桩、佛手、莲花。


杨凤年想着想着,忽然看到面前的一枝花杆上顶着一把茶壶。心里不觉奇怪:这茶壶式样倒没见过,怎会长在花杆上。


▲杨凤年制松鼠葡萄树桩形花盆


只见锦葵花在狂风中不停地摇动,被风吹歪了又挺起来,吹歪了又挺起来,花瓣被吹得卷拢来,再卷拢来,但始终不散。


再看看四周被摧残的花草,杨凤年不禁赞叹道:“风狂炼精神,好一朵锦葵花 ! ”


她心里霍地一亮,随即决定按狂风中锦葵的形象做一把茶壶。


▲杨凤年制松鼠葡萄树桩形花盆


她站在那里,围着锦葵花左看右看,看了整整三天三夜,看到睁眼、闭眼不见别的,只见一朵锦葵花的时候,就开始做茶壶。


一连做了七七四十九天,茶壶终于做成了。她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风卷葵”。


3

名家作品欣赏



▲ 杨凤年制风卷葵


所制《风卷葵壶》造型典雅,制作工巧,用名贵的天青泥制成,紫檀色中微泛蓝,精美内含,温润如玉。


《竹段壶》呈紫色,沉着稳重,壶体为毛竹段形,嘴、盖、把,均以竹枝、竹叶装饰,比例匀称,疏密合度,工艺精巧,为壶中佳品,现藏于宜兴陶瓷博物馆。



▲ 杨凤年款紫砂梅段壶


 器形仿梅桩造型,作不规则椭圆形,壶身及流、钮等处贴塑梅枝。 



▲杨凤年制加彩松树葡萄纹壁瓶、松树葡萄纹笔筒


这件杨凤年制加彩松鼠葡萄纹瓶壁,贴塑精雕加彩葡萄与树藤圆雕。


一只松鼠爬于藤上,凝视葡萄,觅食姿态神情生动,葡萄叶翠绿欲滴,藤蔓点缀其间。


点彩树瘿刻画仿真,非陶艺高手不可为,泥料也是清时期特有调砂,时代特征明显。


另一件松树葡萄笔筒以紫砂泥料为材,质料上乘,筒身包浆厚重,呈现悠久气息



关于我

若愿与我为友可加微信,验证暗号:壶友

交流/咨询 私人微信号:66777038


上期回顾:紫砂经典名家之明清紫砂家陈曼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