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给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影响,长期居家生活也给民众心理造成较大冲击。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给受到疫情影响、需要心理援助的大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受教育部委托,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和上海市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重点实验室,面向全社会开通“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向大众提供疫情相关的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支持服务。昨晚8时,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正式启动。
昨晚(4月14日),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周宗奎,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赵国祥,及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部分咨询师、督导师志愿者等近200人在线参会。仪式由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周晓林主持。王登峰在致辞中指出,目前,第四轮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奥密克戎病毒的传播,使整个疫情防控的形势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上海的高校进行了长时间的封闭管理,中小学生居家上课,同学们甚至很长时间足不出户。希望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建立,能把上海市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心理援助方面的专业力量团结起来,为上海市大中小学生及家长、上海市的广大市民提供专业的心理学帮助和支持。希望借助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建立,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高校服务于地区和区域疫情防控的心理援助体系。希望这项工作能够做好、形成经验,在疫情防控期间以及应对疫情以后,在全国推广,为抗击疫情作出心理学人的贡献。倪闽景说,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开通,是在上海市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一个重要举措,解了很多上海高校的燃眉之急,同时也体现了心理学专家们的责任和担当。目前,上海一些高校封控管理了较长时间,同学们产生了很多心理不适,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对这些同学的心理援助,要面对他们的真实问题,针对他们的实际困难,作好预判,有针对性地提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要特别关注从方舱医院或隔离点返回学校生活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要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以及在封闭期间同学们的生活状况,创造多种多样的形式,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援助。他希望通过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建立,充分汇聚心理学专业人士的力量,为疫情期间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生活。梅兵表示,当前上海的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教育部将组建全国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任务交给华东师大,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打好心理防疫战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专业知识引导公众舒缓心理压力、科学面对疫情,是高校心理学师生的重要社会担当。在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筹备阶段,来自全国心理学界的同仁们踊跃报名,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加入到平台的各项工作,在短时间内,聚集了来自各省市专业咨询师志愿者3000余人,这充分展现了心理学界的社会担当,也激励着全体华东师大人在抗疫之路上一往无前。华东师大一定全力以赴,扛起抗击疫情心理援助的使命,为上海乃至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贡献力量。姜锋在致辞中指出,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初期就非常重视三个方面工作,人防、物防、心防,即防止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防止物与人之间的感染,防止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疏导是整个防疫工作当中的重要环节。目前,上海面临着严峻的疫情考验,民众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都受到了挤压,千差万别的诉求在人和人之间借助网络迅速传播,经过了相互激荡之后,又冲击到每个人的心理。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开通,为民众提供了一个非常专业的心理疏导方式,希望心理援助热线平台能为上海的抗疫工作作出更大贡献。周宗奎表示,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在过去两年多的抗疫过程中,一直为公众,特别是全国的中小学教育系统,提供疫情应对心理援助的公益服务。本次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建立,对动员新的力量,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开展心理援助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华中师大将与华东师大,以及全国的心理学同仁一起并肩战斗,为抗疫胜利贡献力量。赵国祥向大力支持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心理学专家们表示感谢。他指出,心理援助热线的工作人员要提高政治站位,准确传递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定的抗疫政策及物质保障措施;要大力传播正能量,鼓舞疫情区域民众的抗疫士气,使他们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要充分运用心理学的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方式,引导一些民众走出认识误区,帮助他们有效缓解不适情绪,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上海人民早日取得抗疫胜利。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志愿者代表、上海市风华中学正高级教师曹凤莲在发言中表示,共同战“疫”,需要“疫”“心”同防。作为志愿者,他们将关注民众的心理健康求助需求,尤其对大中小学生、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老年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的心理需求给予帮助与支持,给需要心理援助的来电者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疏解焦虑、平复情绪、保持心情的平静,维护心理健康——这是心理学人的责任担当。
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电话:400-659-1888、400-663-7888,每天8:00-22:00,由当天上线的60位咨询师按排班时间,提供一对一专业服务。热线开通后不到2小时,已接入100余位求助者。平台主要面向上海市大中小学师生及家长、防疫工作一线的医护人员、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属、公安干警及安保人员、社区工作者等,同时面向公众提供心理科普、心理疏导、心理自评等服务。该平台发动教育部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和上海市心理学会,广泛动员来自上海和全国的经验丰富、资质优良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加入。为保证服务质量,平台实行标准化的心理热线接线、心理咨询培训和督导制度;同时,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伦理和法律保护委员会等,确保来访者得到高质量的心理服务,保护其隐私和相关权益。平台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市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重点实验室具体组织运行,并受到中国心理学会、兄弟心理学单位(特别是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支持,共同开展疫情心理援助。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创建于1951年,1979年成立心理学系,是新中国第2个心理学系;2008年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单位,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理科基地、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基础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上海市一流学科,是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人文社科(心理学)基地依托单位。拥有 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12门各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始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创新型人才;聚焦学科领域中的前沿性、现实性重大问题,强化国际合作,产出学术精品;以成为国内持续领先、国际同行认可的知名心理学教学、研究和智库机构为目标。
上海市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重点实验室,是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研究力量为基础,通过研究方向凝练和资源整合组建而成。2021年2月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立项建设。实验室由陆林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周晓林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40余人,来自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精神病学、教育学等学科;骨干人员多为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培养的博士或博士后(美国、英国、德国等),具有突出的国际视野和国内一流的科研创新能力。实验室紧紧围绕国家和上海的健康战略发展需求,瞄准国际学术前沿,聚焦“心理健康状态变化及其影响机制”这一领域核心科学问题,主要在心理健康发育及其发展轨迹、大数据与社会心理动态过程、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有效性等方向,进行多学科交叉、多技术手段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心理健康评估与诊断技术中心、应急心理管理中心、心理健康合作交流与人才培训中心;编织心理健康“科技防护网”,全面提升心理援助、心理救助和心理治疗能力,服务上海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来源|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上海市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重点实验室
文|张鹏骞 符哲琦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