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正在集中力量,统筹推进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和网课学习,打乱了青少年们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周同和刘俊升教授,结合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长期关注和研究疫情对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结果,基于华东师范大学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研究中心 《新冠疫情下家庭心理自助手册》和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用“心”防疫,上海师大教你“五个一”心理保健操》等资料基础,为青少年编制了“六个一”心理健康小贴士。
不知道你是否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在阅读完手机或者互联网上各种各样关于疫情的消息后,常常觉得很疲惫或无力,尤其是当这些信息里有时还夹杂着难以辨识的谣言时,更是如此。心理学研究发现,面对不确定的信息会给人们带来焦虑,过载的信息也容易使人疲劳。因此,让我们清一清,丢掉一些不必要了解的信息,关注官方渠道,还心灵一个安静。
居家隔离是对我们心理状态的一次小考,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一些不良情绪,比如焦虑,烦躁,闷闷不乐等,这是我们自身在对外界快速变化环境的一种适应的过程,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必对自己的情绪表现过度担忧甚至自责,许多人都和我们有一样的感受。有些时候,情绪还会以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头疼失眠、呼吸急促、肩膀疼痛、胸闷、心跳加快、容易生气、食欲差、乏力、不想吃饭或想吃得很多等。面对这种情况,首先我们要意识到,这些表现代表着情绪的出现,在遇到事情时,把事情先放在一边,先关注情绪,再处理事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做几次简单的深呼吸,等到心情平静下来后,再解决事情。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居家隔离这段时间,有更频繁的情绪状态起伏,要意识到这是身体在提醒我们要关爱自己的信号,你可以每天找一个安静的时间段,写一写今天让自己感受到压力的事情,并且尝试描述性的记录下自己的感受。随后,我们可以再整理回看每天的日记,找出让自己容易有情绪波动的事件,主动远离或直面解决。
在疫情发生后,网课学习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许多青少年都经历过难以集中注意力、效率低下、和爸爸妈妈发生更频繁的冲突之类的事情,并因此而感到愤怒、沮丧、无力和悲伤。事实上,青少年们需要意识到,原本看似平常的校园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生活结构,让我们感受到安全和稳定感。网课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这一结构,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更多不可控制的部分,进而引发我们更多的情绪反应和焦虑无助的行为表现。了解到这一点后,我们就可以主动把对学习的控制感拿回来,首先想一想自己对于网课学习感到焦虑的原因是什么,是担心课堂效率不高,还是注意力不能集中,或者是有逃避心理,觉得可以趁这段时间偷个懒等等。每个人的原因都不相同,想想让你自己感到无法静下心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随后,在理解原因后,还是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可控的行为上来。课间劳逸结合,多多运动,课上和课后集中注意力,认真完成任务,和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一起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直面问题,主动缓解自己的压力。
居家隔离后,我们的活动空间也大大缩小。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主动把运动提上日程了。心理学研究发现,运动可以让人们的大脑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令人感到快乐的激素,因此可以帮助我们在疫情期间调节自己的情绪。青少年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方式,小区内快走、室内瑜伽、有氧操等都是不错的形式,和家人、朋友们一起运动起来吧。
按时起床、吃饭、睡觉,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构成了我们的日常作息。我们在新冠疫情期间的研究发现,保持规律的作息会让我们觉得生活是可控的,因此对于整个家庭系统当中所有的家庭成员来说,都具有保护其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青少年们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一起来构建自己家庭中的生活规律,这四个部分是:日常生活、家务劳动、作业或工作,以及家庭规则。和家人们一起整理生活的规律感,行动起来吧。
和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也是保护我们心理健康的另一大法宝。居家隔离可能会让青少年们和自己的家人、好朋友分隔在不同的地方,但越是困难的时期,我们也越是需要彼此之间相互支持和打气。
想想谁是能够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关心的人,把他们的名字都写下来吧,并且定期和这些能让我们感受到被关爱的人们联系,聊一聊近况,吐槽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还有那些对于未来的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