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带着娃塞给我的小象玩偶,住进19号楼!”|华东师大战疫讲述⑯

共同守“沪”的 华东师范大学 2022-07-05



王郦玉,闵行校区本科生公寓区块四块长,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副院长,也是一位年轻的母亲。今天听她讲述战疫工作。



2022年的3月18日,小区解封的那一天,我拖着行李箱,披上羽绒衣,带着娃塞给我的小象玩偶,独自来到闵行校区,进驻本科生公寓19号楼,铺开了一张行军床就地工作,没想到,这一住就是四十余天。

疫情反复无常,病毒神出鬼没,在“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我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呼吸,为每一例深夜得知的核酸检测的异常而揪心叹惋,为每一项抗疫工作是否落实落细而费尽心神。


校党委书记梅兵看望区块四工作团队



所幸的是,我遇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为了同学们的健康和平安,为了校园的宁静与安全,在尽己所能地努力着,在百折不挠地坚守着。

在与看不见的病毒战斗的青葱校园里,他们在默默无闻地付出着。


全能战斗机——楼长


从三月底开始,闵行校区的剑川路本科生公寓就在网格化封闭式管理模式下开始了分区块管理。

在王庆华老师、刘麒老师的指导下,我和赵旌旌、夏建国、万姗姗老师分别负责本科生公寓的一个区块,每个区块由若干楼宇组成。

我所在的区块共有四栋楼宇,每栋楼里都有1-2位老师进驻,落实着疫情防控的每一项具体举措,关心着同学们一天24小时“吃喝拉撒洗”的方方面面。

从清晨开始的分发/售卖早餐,上午的抗原/核酸检测,中午的午餐运送与安排,到下午的物资分发,晚上的各类会议与联络,到每日消杀、志愿者组织、配药送医、人员转运、突发事件处理等,都离不开楼长们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

在并肩战疫的日子里,和楼长们的通话或交谈都是简短的,因为每一分钟都很宝贵,可以用来处理不少事情。

当楼宇中出现检测异常,启动转运隔离等一系列工作之后,全楼即进入严格的“足不出户”状态,楼长和同学们一样无法出楼,还要穿着大白承担搬运和分发三餐等工作任务。

为了照顾好紧急状态下同学们的生活起居,楼长们也是想出了所有可能的办法来化解难题。在3月底,21号楼封控之际,在楼长史琳、褚娇娇老师的呼吁下,学校紧急采购了一批澡盆,来缓解同学们的洗澡问题。

为了确保安全,在把澡盆分发到各寝室之前,老师们、志愿者们把叠放着的盆逐个取出、仔细消杀,老师们的手指甲都抠断了。

为了照顾好同学们的生活,楼长们每天都在披星戴月地工作着,平均一天只能睡上四五个小时,他们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甚至因此顾不上自己的家人。

20号楼楼长叶林娟老师,家中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工作过程中也得知家里老人不幸确诊了,但她没有停下脚步,在高质量完成核酸检测志愿者工作的同时,还手把手培训出了“大白二代”“大白三代”志愿者,确保了数千人核酸检测工作的安全、有序;另一位楼长章申老师每天坚持记录着区块的每一次会议和工作内容,迄今已洋洋洒洒数万言。

19号楼楼长李初旭老师,为了陪伴遇到突发情况的同学,几天几夜没有睡觉;另一位楼长杨丹妮老师,一边喝着苦口中药,一边自学视频剪辑技术,在校医院医生指导下制作浴室消杀志愿者工作视频,让同学们可以一目了然地学会浴室消杀和防护服规范穿脱。

通过调研和集思广益,区块工作团队陆续推出了志愿者工作证、图示化每日生活提示、防疫宣传海报、爱心理发服务等,这些都凝聚着楼长们的智慧与心血。






左图:叶林娟担任核酸检测志愿者

右图:章申护送密接同学转运



阳光摆渡人——“剑川最强物资组”


从校园封闭式管理的第一天开始,大家就知道,物资的供给和保障是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关键一环

区块化管理后,不同区块之间的物资流通又成为一道难题。

为了协调统筹剑川路公寓片区的物资转运工作,我们成立了四个区块的物资联系人组,3月31日建群的那一天,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剑川最强物资组”。

称其为“最强”,是因为我相信,这个团队里的每一位,都能担得起物资保障工作的重任,有足够强的脑力与体力。

物资组的骨干,是四位“硬汉”,张长军、刘骏、王盼琛、桂骏。

他们既是辅导员,也是楼长,还分别负责四个区块各自范围内防疫物资的申领,生活保障物资、捐赠物资的转运和分发。


王盼琛搬运防疫物资





剑川路公寓片区总计10500+的人数,注定了这项工作不会轻松。

每转运一批物资,数量都是以万计,乃至十万计,而物资组能够借助的工具只有屈指可数的几辆小三轮、小推车、小电瓶,主要工作都要靠徒手完成。

为了打通这最难的“最后一公里”,各区块物资联系人组建了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卸货、清点、消杀、转运、分发,把一批批物资从区块门口运送到各个楼宇,日夜兼程,风雨无阻。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都有多批物资需要转运,且时间并不固定,因此物资组时刻要处于待命状态。

有时刚运送完一批,师生们汗流浃背,浑身湿透,紧接着又来了下一批。

不管有多少物资需要转运,无论要付出多少汗水,物资组的成员们都不嫌多!因为大家知道,在非常时期,每一袋牛奶、每一个苹果、每一包方便面,能够及时送达至同学们手上,都是好的。

为了同学们的一抹笑容或一声欢呼,一切付出都值得。

但有时,不管怎样努力,在拼尽全力送完物资之后,仍然会听到一些同学的不满,对此大家也是坦然面对。

有一天,张长军老师在群里写下了一段话:

“物资是防疫的基础保障,不管出现什么波折,咱们不乱,守好责任田,前面硬条件那么困难都顶过去了,咱们这波人从疫情到现在,坚持下来为了啥?从进来就已经做好打硬仗,恶战的准备了,顶住这口气,淡定看待这‘千姿百态’,这又何尝不是对高等教育的一次深思。现在物资越来越丰富,春暖花开之际,那令人寒冷的风,不过是告诉我们,冬日已过。”

那一刻我发现,物资组的“硬汉”们,是真正的阳光摆渡人,他们无愧为“剑川最强”!


隐藏艺术家——楼里、线上的师生们


一场疫情将师生们困顿于方寸之间,然而无法阻挡内心对生命与自由的渴望与追寻,在物质条件捉襟见肘的非常时期,精神上的自给自足却以一种不期然的方式迸发出光芒。

起初,当我在19号楼的窗栏前凝望对面寝室楼里的灯光时,偶尔会听到楼上飘来温柔婉转的女声合唱,从《起风了》《这世界那么多人》,到《我的祖国》《不忘初心》,悠扬清亮的吟唱宛若从空中传来的天籁。这动人的歌声也吸引了不少同学到阳台上侧耳聆听,原来是住在六楼的音乐学院的研究生们在自发练唱。

后来,在音乐学院师生们的支持下,我们在区块四推出了“阳台抗疫音乐会”,让“未来音乐家”们在日暮时分的二十分钟时间里用自己的歌声温暖同学们的心灵,唤起大家对美好的感知与期冀。


阳台抗疫音乐会


疫情之下,生活的空间可能很狭小,然而在艺术点亮的微光里,生命的境界可以很广大。

为了让同学们的在线学习和封闭生活不那么枯燥和沉闷,许多老师也“解锁”了自己的艺术专长,通过视频录制、在线班会、师生歌会等形式,奉献了自己也许是从教以来从未有过的精彩艺术表演。

以我所在的经济与管理学部为例,无论是王法硕老师的自编快板,於州老师的粤语金曲,吴贤毅老师的吉他弹奏,还是白露老师的古典舞与太极拳,都传递着蓬蓬勃勃的生命力。



consumer rights and interests


左图:线上太极拳教学

右图:统计学师生线上交流会,齐做健身操



对于就业求职、毕业论文撰写、科创竞赛指导等同学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学业问题,老师们与辅导员团队紧密配合,策划出多项线上专题讲座和沙龙活动,不遗余力,倾囊相授。

为了解决疫情困难时期同学们的一日三餐生活保障问题,学校的管理骨干、教授博导们更是开起了货拉拉,当起了搬运工,组成了史上最强“送餐天团”。这些都像是一首首无言的歌,回荡在这些天的闵行校园里。


开车送早餐的嵇渭萍老师


在忙忙碌碌的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学会了苦中作乐,相互鼓励。记得在四月的某一个深夜,我和涂皘老师组织的区块四的工作例会结尾,桂骏老师在忙完了一天的物资转运工作后淌着满头的汗,清唱了一首歌,那是我听过的最温柔动人的歌声。

那天夜里,我还收到一位同学发来的信息,他说:“我这边复试结束还在等录取通知,如果老师这边有什么我能做的工作,我也可以帮忙的”,我向他表示感谢,他说“没事没事,我也是党员”


桂骏老师和物资志愿者同学们


抗疫还在路上,不求别的,只愿能看到同学们自由而飞扬的青春、灿烂而会心的笑容。

发自肺腑的,我不想感谢疫情,但想感谢抗疫路上每一位辛劳而乐观的同事、智慧而坚毅的领导、无私而勇敢的志愿者、自律而坚强的同学。

是你们让我相信,纵有千难万险,面对疫情,不怕!这一路的同行与守护,值得!

 

来源|闵行校区本科生公寓区块

文|王郦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海报|吕安琪 谢心怡

编辑|吴潇岚

 

往期推荐



加油宝贝!好的,妈妈!

华东师大最新科技成果速递!

“区块二的日与夜格外难忘!”|华东师大战疫讲述 ⑮

立夏的华东师大,青春明亮!

“在实验B楼50天,饲喂采摘,科研人帮科研人!”| 华东师大战疫讲述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