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领衔,华东师大卓越学院讲坛7月轮值安排来了!
为早日建成引领育人创新的、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探索“卓越学术”“卓越育人”“通识课程”三大纲要率先落地,华东师范大学汇聚全球优质资源,构筑卓越人才培养改革试验特区——卓越学院。
特区是探索性的虚实结合的虚体运行平台,以“聚焦、交叉、颠覆、进步”为策略,以拔尖计划2.0基地、强基计划为核心,机制上强调开放、流动、共享、竞争,以卓越学术融合卓越育人,探索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卓越育人新范式,培养“未来领军型的卓越英才”。
活动一览
活动时间 | 主题 | 报告人 | 模块 |
7月7日 下午2点 | 人地系统耦合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 傅伯杰 (院士) | 名家讲坛 |
7月15日 下午2点 | 月壤中都藏了哪些秘密 | 林杨挺 (研究员) | 名家讲坛 |
7月17日 下午2点 | 西风模态、跨大陆交流及其对西北早期社会发展影响 | 陈发虎 (院士) | 名家讲坛 |
7月24日 下午2点 | 自然-人文耦合:城市自然地理学理论、实践与发展 | 刘敏 (教授) | 名家讲坛 |
7月25日 下午2点 | 学生学术报告与经验交流 | 2019级地理科学拔尖班 | 朋辈经验 |
系列活动一
报告题目:人地系统耦合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主讲专家:傅伯杰 院士
时间:7月7日下午2点
报告专家简介: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荣誉会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名誉部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监事长等。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研究,在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在Science、Nature、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Sustainability、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National Science Review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为国家提供咨询报告10余项,入选高被引学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际景观生态学会杰出贡献奖和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洪堡奖章”等,荣获“科技盛典-CCTV2019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
报告内容简介:人地系统耦合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面向区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亟待需要聚焦人地系统耦合机理与调控途径,揭示流域人水关系演变及社会—水文—生态系统动态。采取调查观测、遥感监测、统计分析、模型模拟等手段,识别变化环境下的水—粮食—能源关联与协同优化机制,发展人地系统耦合模型,提出流域人地系统统筹优化调控方案。从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协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我国跻身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国际前沿。
观看方式一:
腾讯会议 128-325-134
观看方式二:
直播网页链接https://lexiangla.com/open-live/lives/783cbc8cfb5e11ecb0ed12ae3c044b3b?company_from=abf7054ca02811ebb5b232fb5fc09e82
观看方式三:
直播小程序
系列活动二
报告题目:月壤中都藏了哪些秘密
主讲专家:林杨挺 研究员
时间:7月15日下午2点
报告专家简介:林杨挺研究员,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陨石学会会士,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中国南极陨石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兼任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1号”预先研究团队表面物质组成研究负责人。研究方向为陨石中的太阳系外颗粒与恒星演化、小天体探测与太阳系的形成和早期演化、月球的形成演化与探测、火星的形成演化与探测、小行星撞击与冲击变质、纳米离子探针分析技术。2021年,带领研究团队聚焦嫦娥5号采样返回样品的水及挥发分问题,在16天完成样品获取、前处理、数据整理、论文撰写和投稿,2个半月后在Nature发表,在月球探测和研究领域跑出了中国科学家的加速度。以此为基础“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揭示月球演化奥秘”入选2021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报告内容简介: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人有了属于自己采集的来自月球的样品,这些月球岩石引爆了中国科学家的研究热潮。地球上的土壤大家都很熟悉,是一层疏松的物质,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细粒矿物质,添加了有机质和水,含有微生物等。地球上土壤的形成,除了化学、物理作用之外,生物的活动是其最重要的特征。月球没有大气、没有水、更没有生物。那么月壤又是怎样形成的?月壤只不过是月球表面的尘土,为什么还要研究它呢?本次讲座林杨挺研究员将细致介绍研究月壤的重要意义,如何从月壤中追溯太阳系的奥秘、地球的奥秘,如何利用月壤研究支撑未来月球探测任务。同时本次讲座还将介绍我国嫦娥工程的进展和后续任务。为同学们打开一扇通向深空探测研究的大门。
观看方式一:
腾讯会议 461-620-105
观看方式二:
直播网页链接https://lexiangla.com/open-live/lives/02fa5ac6fb5c11ec8a4e967140f74536?company_from=abf7054ca02811ebb5b232fb5fc09e82
观看方式三:
直播小程序
系列活动三
报告题目:西风模态、跨大陆交流及其对西北早期社会发展影响
主讲专家:陈发虎 院士
时间:7月17日下午2点
报告专家简介:陈发虎,自然地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自然地理学家和环境变化专家。曾获国家基础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学奖、全国先进工作者,负责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及史前人-环境相互作用研究,在史前人类永久定居青藏高原的过程和机制、亚洲中纬度地区气候变化的“西风模态”等方面有重要创新性认识,深入揭示了环境变化与文明演化的相互关系。在Nature、Science等发表SCI论文300多篇,是国际高被引科学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7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
报告内容简介:本次讲座将系统介绍西风模态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别从轨道、亚轨道、千年和年代际尺度系统阐述西风模式的特点和规律。系统阐述通过我国西部及中亚区域湖泊、树轮等气候记录载体重建的区域古环境演变特征,并集成分析亚洲中部干旱区古气候序列,剖析该区域在过去万年(全新世)、千年,以及近百年等时间尺度上均存在与东部季风区降水/湿度等气候要素非同步演变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将围绕跨大陆交流和西北早期社会发展问题,重点介绍史前跨大陆交流过程以及西北地区早期文明演化的相关研究进展和跨大陆的史前文化交流在人类及其社会演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解释史前人类定居青藏高原的三步走模式和农业发展促使定居青藏高原的驱动机制。
观看方式一:
腾讯会议 449-686-258
观看方式二:
直播网页链接 https://lexiangla.com/open-live/lives/b7e19e1afb5f11ec80bb66fd0849da3a?company_from=abf7054ca02811ebb5b232fb5fc09e82
观看方式三:
直播小程序
系列活动四
报告题目:自然-人文耦合:城市自然地理学理论、实践与发展
主讲专家:刘敏 教授
时间:7月24日下午2点
报告专家简介:刘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地球科学学部副主任、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地理专委会主任、中国环境学会沉积物环境专委会主任,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与环境地理学研究工作。已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地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及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
报告内容简介:在全球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成为经济高速发展、人类活动高度集中、人地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区域,人工环境下“第二自然格局”的形成以及剧烈的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度变化效应使得城市自然地理在城市复杂系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报告将通过对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缘起、学科发展的综合分析,从学科理论体系、研究内容以及前沿发展领域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未来城市自然地理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观看方式一:
腾讯会议 411-354-155
观看方式二:
直播网页链接 https://lexiangla.com/open-live/lives/4fbfcf46fb5f11eca51a4e3947273d35?company_from=abf7054ca02811ebb5b232fb5fc09e82
观看方式三:
直播小程序
系列活动五:
学生学术报告与经验交流
时间:7月25日下午2点
报告一:基于卫星遥感的南极陆地
湖泊识别与分布特征研究
报告人:蒋安尧 2019级地理科学拔尖班
内容简介:南极陆地湖泊对气候变化敏感,并对南极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至今为止,对于南极陆地湖泊的遥感监测研究较为匮乏。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U-Net的深度学习方法,利用Landsat-8遥感影像,对南极陆地湖泊进行自动识别。该方法相较于常用的阈值法更为准确高效。利用该方法,本研究识别了拉斯曼丘陵和詹姆斯罗斯岛的陆地湖泊的分布情况与持续时间。
报告二:基于Sentinel-2A数据的
南极蓝冰识别模型研究
报告人:赵嘉音 2019级地理科学拔尖班
内容简介:蓝冰是雪降落在冰川上被压实和结晶形成的浅蓝色冰层,它的质地坚硬,且时间古老,能够反映古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全南极大陆的蓝冰分布,对气候变化研究和国家南极考察机场选址等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基于Sentinel-2A卫星数据,将地物分为蓝冰、积雪、裸岩三大类,同时结合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进行特征优选,确定用于模型分类的最优指标,研发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蓝冰识别分类模型,得到研究区域的蓝冰识别分类结果图,空间分辨率可达10m,分类精度较高。
报告三:基于无缝地温数据的我国
特大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报告人:李睿捷 2019级地理科学拔尖班
内容简介:城市热岛( Urban Heat Island,UHI) 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下垫面改变、人工热源、气象条件改变等因素造成的城市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改善城市热环境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MODIS地表温度产品及地面气象观测站实测气候资料数据为基础,利用基于经验正交分解的数据插值方法(DINEOF),重建了2010—2019年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和成都的逐日地表温度数据资料,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以上城市的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力。
观看方式一:
腾讯会议 511-877-726
观看方式二:
直播网页链接 https://lexiangla.com/open-live/lives/8cb7b4e2fb9e11ec8775967140f74536?company_from=abf7054ca02811ebb5b232fb5fc09e82
观看方式三:
直播小程序
轮值基地和排期
“元化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2月
“历史 +”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月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月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月
“耀翔班”心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月
地理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月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9月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0 月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1 月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2 月
来源丨教务处
地理科学学院
编辑|孙璐 郭源源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