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奖学金推报活动结果揭晓
华东师大三位同学上榜!
祝贺
教育学部2020级本科生李厚毅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1级硕士研究生马圣进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孟宪承书院
2020级本科生黄引娣!
李厚毅,华东师大教育学部2020级本科生。他自幼双耳失聪,视力微弱,凭借自身的努力奋斗克服缺陷,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他积极回报社会,为同样需要听力与言语康复的人提供支持。此外,他还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听力相关学术研究项目,致力于为人工耳蜗植入人群提供有效的康复方案,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康复的希望。
李厚毅来自安徽的一个教师家庭。他自幼双耳失聪,视力微弱,父母倾尽所有踏上求医之路。他两岁时成功植入单侧人工耳蜗,第一次听到这个世界美妙的声音。三岁时,李厚毅又在华东师大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回归了正常人的生活,和同龄人一样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
李厚毅进入小小虎接受康复训练
2022年,李厚毅凭借着异于常人的勤奋与努力,成功考入了他梦寐以求的华东师大康复科学系——这个曾经帮助过他的地方。他希望能用专业知识帮助更多与他有类似经历的孩子。入学以来,为保证自己能够听清老师所讲的内容,他始终坐在第一排,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同时,他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在学业方面始终保持中上游水平,还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为更好地了解视听障碍康复的前沿研究进展,李厚毅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通过与同领域专家的交流和学习,他了解到当前医学技术在视听觉减退综合征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此萌生了自己的科研想法。他选择以自己为被试,开始了一项“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成年后植入对侧耳蜗的康复效果”的先导研究,并进行了第二侧人工耳蜗的植入。但是在植入后,他遇到了两侧听力不平衡、双耳融合困难等问题。他没有轻易言弃,开始尝试各种康复方案进行训练,并总结经验。经过6个月的康复训练,他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该科研项目也通过层层选拔,入选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拟推荐项目。学习之余,李厚毅始终不忘回馈社会的初心,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实践,多次参加各类康复公益活动,包括2次“千言万语”康复咨询活动、2次“爱耳日”义诊活动,以及“玩转实验室”公益科普活动等,为30多位有特殊需求的群体和家庭提供帮助,总志愿服务时长逾100个小时。同时,李厚毅也致力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听力与言语康复学这个造福人类的专业。2021年10月30日,上海电视台的《夜线约见》栏目对他进行采访,李厚毅以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科普了所学专业解决的健康问题。李厚毅曾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也幸运地遇到了许多可爱的人。他感谢所有人一直以来的鼓励和支持,更感谢未曾放弃拼搏的自己。展望未来,李厚毅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奋斗,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进取,为他人服务、带来温暖,正如他所收获的一样。马圣进,华东师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深耕人工智能领域,聚焦创新创业,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已发表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4项,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海市金奖,全国总决赛银奖,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金奖、全国总决赛铜奖,2022戴森设计大奖(James Dyson Award)全国组冠军、国际20强等奖项。他荣获2021-2022学年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学生”称号,并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磐石奖学金”、“哪吒科技”优秀学生企业奖学金等奖项资助,同时作为学校代表被聘为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实验室”科创引领人。
马圣进是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少数民族学子,父母勤劳、朴素、善良的品质影响了他,让他成长为一名爱国敬业、感恩奋进的时代青年。马圣进担任普陀校区河西区块五舍五层楼层长
2022年3月,作为研究生党支部委员,马圣进积极投身抗疫服务中,主动请缨担任五舍5层楼层长,负责本层276位同学的分发餐、核酸统计、物资搬运等工作。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垃圾分类管理方法、送餐路径优化策略等,志愿服务时长达240小时。同时,他还搭建了江川路街道的居民互助平台,在其中发布核酸抗原、招募志愿者、社区互帮互助等信息,累计使用人次超2000人次。在校期间,马圣进的导师马利庄教授一直鼓励他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做有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在老师的支持下,他将目光聚焦于罕见病诊断方向。项目开始初期,他带领团队在上海的五家三甲医院深入临床调研,建立了国内最大的罕见病样本库,形成了专业版产品——罕见病筛查一体机及配套的服务。同时他们还推出了社区公益版产品——遗传界小程序及APP,为用户普及罕见病知识,免费体验产品服务,致力于打造一个罕见病病友的“朋友圈”。为验证产品的有效性,团队成员还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进行了试点,半年时间内就筛查出了350名高危患者,平均每人次为门诊医生节省32分钟。截至目前,他们已手把手帮助了超400个罕见病患者及家属,并与上海四家三甲医院签订了意向订单、与多家互联网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大规模人群筛查服务等,助力社区基层治理。
马圣进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
在学校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的双创孵化指导服务的支持下,马圣进已经与自己的合伙人在上海市普陀区成立了公司——上海晤罕科技有限公司,并代表学校参与了多项大赛,也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
他表示,希望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向罕见病患者分享有力量的声音,向他们传递生命的信念,点点微光汇成银河,让“罕见”变得不罕见!
双创的幼苗成长壮大之后,马圣进也不忘饮水思源,回馈社会。
在校期间,他多次参与创新创业主题宣讲,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和分享双创经验。
马圣进被聘为创新实验室科创引领人
2022年10月,马圣进作为学校代表,受邀参观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实验室”,并与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银发知播吴於人共同被聘为创新实验室的科创引领人。
马圣进协助开展《人工智能科普系列课程》和科普剧等活动,并于今年暑期前往华东师大附属丽水学校进行支教,分享自己的科创经历。马圣进积极参与科普惠民活动的相关事迹得到了媒体的宣传报道,他也真正做到了将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知识惠及于民、造福社会。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马圣进希望能为社会奉献些许微光,用科研回馈社会,用奉献照亮他人。未来,他表示会继续秉持“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奋力拼搏,励志成长,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黄引娣,华东师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孟宪承书院2020级本科生。在校期间,她热衷实践,参与志愿家教、街道志愿等多项实践,累计志愿时长超过200小时。她还参加了2项科研项目,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发表1篇国家期刊文章,获2022年度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等称号。
黄引娣来自黄土高原边缘的甘肃省陇西县。求学路上,她和姐姐受到过不少资助与扶持,她也希望通过参与公益服务活动回馈社会。在校期间,她参加了乡土志愿学社的“点亮桌灯”志愿家教,免费给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进行课业辅导。她还加入 “微澜图书馆”,通过在民办学校的图书馆中筛选、贴码、录入、分类、上架和标识等工作,让孩子们真正触及知识的世界。假期返乡,她也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性岗位的服务,为家乡村民办实事。此外,她还参与华东师大70周年校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志愿者等志愿服务,累计时长200多小时。黄引娣还主动参与到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校园闭环管理期间,她一边按时上网课,一边积极参与餐饮发放、浴室值班、楼道消杀、片区巡逻等工作,奉献青春的力量。
2022年暑假,黄引娣参加了《反哺家乡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华东师大“寻·梦”2.0师范生寻甸实践》,该社会实践项目获上海市“知行杯”一等奖。作为该实践团队宣传负责人,黄引娣个人获 “一起云支教·携手创未来”全国大学生2022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优秀先进个人、优秀志愿者的称号。黄引娣自幼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名列前茅。大学里她依然努力学习,曾获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臻善励志奖学金、青山师范生奋进奖学金。作为准化学教师,她谨记新时代教育赋予自己的责任与要求,积极参加科研科创活动,锻炼实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她先后加入2位老师的课题组进行科研训练,获得学校第三届创新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并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1篇国家级期刊文章,目前正参加一项上海市级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培育项目。
黄引娣录制创新实验参赛视频
在学生工作方面,黄引娣担任孟宪承书院勤助团队团支部的总经理兼团支书。她代表团队制作主题微团课获校级奖项,所在团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校“一团一品”示范团支部,个人获2022年度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和2021-2022学年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优秀学生干部”称号。黄引娣的家乡群山环绕,延绵不断的山脉有低谷也有高峰。她相信人生也是如此,学习的短暂困境、生活的偶尔失意,都不抵一句“自强不息”。在她看来,时间的意义在于主动赋予: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和基础教育贡献力量,做一个有能量的“续光者”!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