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中共中央
3
起源 解读 龚
4
赵紫阳
5
妈 分享 回
6
南京李志
7
写小说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中共中央
3
起源 解读 龚
4
赵紫阳
5
妈 分享 回
6
南京李志
7
写小说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观察|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法医进出的这幢楼,在苏州河边已矗立百年 | 睡前分享
Original
王洁
解放日报
2023-04-07
静谧的苏州河水蜿蜒流淌,在她的东岸,与华东政法大学(原址为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群遥相辉映处,矗立着一幢灰色砖墙面,翘角飞檐的中西合璧建筑,现为
上海市光复西路1347号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综合楼
所在。这幢建筑1920年1月6日奠基,1923年6月30日启用,距今已近一百年的历史,它就是当年圣约翰大学的新科学馆(亦称“约大理科实验室”,New Science Hall or Science Laboratory Building),被誉为当时国内大学最先进的理科教学楼之一。
该楼基地面积718平方米,建筑面积2154平方米,启用当天,约大举行了当年的学生毕业典礼和新科学馆开幕典礼,协和医学大学校长胡恒德(Henny S.Houghton)在典礼上发表了演讲。因医学缘起,为理科而生,与法科结缘,最终情归司法鉴定。
历史的偶然中蕴含着必然,让我们走进这幢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洛克菲勒基金的医学情缘】
19世纪末,老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经商致富后,决定将自己收入的10%分别捐献给教会和其他慈善事业。在1909年、1914年和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曾三次派出考察团到中国进行广泛的考察,其考察内容包括社会状况、教育、卫生、医学校和医院。最终,考察团建议在中国的北京和上海各创办一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根据这一建议,洛克菲勒于1914年拨款设立中华医学基金会全力支持这一事业。
早在1906年,北京就有伦敦传道会开办的“协和医学堂”。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以20万美元从伦敦会购得原协和医学堂的全部产业,又以12.5万美元购得东单三条胡同原豫王府全部房地产。随后,洛克菲勒基金会投入巨资进行新校的建设。新校和医院房屋的设计建筑都由美国人负责,从1917年到1921年,建筑工程进行了4年之久。原预算为100万至150万美元,结果共耗资750万美元。
与此同时,1915年的秋天,中华医学基金会的一个代表团来沪考察上海的教育机构以图创办一所新的医学院。
【资金从医科转向理科】
1878年,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购得84亩沪西梵皇渡路地区土地,将圣公会原有的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于1879年创办圣约翰书院。1892年开设大学课程。1902年在卜舫济校长推动下更名为圣约翰大学。1905年注册为综合性教会大学,设文、理、医、工、神五个学院以及附属预科学校。
1915年。在中华医学基金会的建议与计划下,哈佛中国医学院、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的代表通过决议,将通力合作促成基金会在上海创办一所新的医科学校。同时约大的医学院将继续开办,不过五年里不再扩大。然而好景不长,中华医学基金会很快推翻了在上海建立医学院的想法,他们最终决定将全力支持北京的协和医学院。为了补偿约大,洛克菲勒驻华基金委员会于1918年决定分5年拨款8万美元,以发展约大的理科部,这笔资金的使用由约大自行决定,但先决条件是,约大必须先募集2万美元。
经约大努力,自行募款如数完成,即在苏州河东岸开工建设新科学馆。新建筑为三层混合结构,物理、生物和化学各占一层,各层设有教职员办公室和实验室(以及生物系的标本室)外观略带中国风,为歇山屋顶(天安门城楼就是歇山屋顶),并在一层设有一间阶梯式课堂。这在当时中国科学院、馆建筑中首屈一指。为什么要命名为“新科学馆”呢?因为约大之前已经有了一座科学馆,即“格致楼”(1898年11月19日奠基,1899年7月19日落成)。
圣约翰大学校门
当年师生们从河西前往新科学馆上课主要依靠校工所撑的木壳摆渡船过河,直至1934年建了一座木桥(习称学堂桥)才将苏州河两岸的校园连接起来。学堂桥位于河西原怀施堂与体育室之间架向河东,约于1967年因年久失修和苏州河水位提高有碍航运而被拆除。
值得一提还有一位金汉律教授(E.Harrison King,Jr.),他是1920年来到约大工程系,后被借调至物理系充实师资力量,后留任物理系主任多年。他设计在苏州河底铺设管道,解决了越过苏州河将气体运往实验室的难题。在他的指导下,新科学馆得以被充分利用。据化学系校友回忆,除了周六、日放假外,实验室几乎每天安排各年级的化学实验,生物系校友回忆,生物系生物专业重头课三四年级安排在河东新科学馆小实验室,一二年级安排在河西大实验室上基础课。
【波折的司法鉴定情缘】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遭受日军进攻,圣约翰大学也蒙受损失。新中国成立,1952年后新科学馆先由华东师范大学使用,1955年4月30日华东师范大学将该馆移交华东政法学院。
1955年底,司法部法医研究所搬迁入光复西路1347号“新科学馆”,自此这幢建筑便与新中国的司法鉴定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6年,司法部在法医研究所的基础上筹建了“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所”。就是在这幢建筑里,老一辈司法鉴定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简陋的条件下积极开展鉴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工作。开办了法医学“黄埔三期”培训班,刑事技术第一期研究生班,完成了革命烈士方志敏遗骨鉴定案,创办了《法医工作简报》《跃进选集》等刊物,为新中国早期的司法鉴定事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1983年3月1日,研究所原址复建,重归故地。“新科学馆”被命名为“综合楼”,于21世纪初进行了修复加固改造。改造后的“综合楼”端庄、大气,折射出历史的厚重和现代的典雅,已经成为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的一张名片,并成为研究院的行政办公场所,在它的侧方和后方已陆续建起了七层的科研楼和五层的新科技楼,承担着新时代的鉴定、科研、教育任务。
都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它以特殊的存在方式见证着光影变迁和岁月更迭。更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温柔地凝视着一代代儿女奋斗的身影。一个世纪的矗立,这幢百年建筑几经波折辗转,最终还是回归了它建设的初心,医科、理科、法科的结合,中国司法鉴定——它的归宿。
参考文献:
1. 《华政报》第217期(1994年3月15日)
2.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志(1932-2015)》,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编著,科学出版社2019年。
3. 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toutiao/2021/03/02/372006.html
4. 周四连载 - 圣约翰大学建筑考遗廿二——新科学馆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209/23/39841960_627917148.shtml
5. 《上海圣约翰大学》
6. 《日本侵略上海史料汇编·上》
7. 《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史》
8. 《走进上海高校老建筑》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王洁
文字编辑:沈轶伦
微信编辑:安通
校对:huisong Ro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