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支教日记 | 张雪:凌晨一点,为北国边境的百年口岸增添37℃的温暖

青年媒体中心 东林团委 2023-09-28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说要“用一年不到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他们是孩子眼中的“老师、哥哥、姐姐”,是同事们眼中的“小同志”,他们就是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支教一年,自教一生”,他们跨越千山万水、秉承志愿服务初心、助力脱贫攻坚,用独有的坚持守望麦田,用青春的汗水浇灌花开。自2009年成立以来,东林研支团215名成员中的每一个人,都于支教中感悟,于支教中成长,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支教日记”!





张雪,东北林业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黑龙江绥芬河分队成员,绥芬河分队宣传部长,现服务于绥芬河市金恒基小学。

初心前行的约定

‍绥芬河地处边陲,紧邻俄罗斯,这里的边境口岸主要进出口货物和食品,2020年4月全球疫情爆发,绥芬河作为东北唯一开放的口岸,勇于承担起口岸开关入境的高压,由国外入境的同胞,经由这座不到七万人口的小城回国,这让原本默默无闻的城市第一次被大众熟识,我支教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2021年6月,盛夏的离别猝不及防,刚刚本科毕业的我即将踏入一年的支教生活,从美丽冰城到“浪漫边城”,我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到祖国的边疆支教。八月,在与伙伴们会和之后,团市委领导的热情招待,让我本来有些拘谨激动的心不由自主的平静下来,更让我对一年的支教生活充满期待,我相信这一年一定是一次付出真心与收获真情的旅行。




绥芬河

景色


以青春之我 谱志愿之歌

2021年9月,绥芬河这座“百年口岸”的边陲小城,要作为黑龙江省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分会场迎接全省旅发大会的召开。在向绥芬河团组织报到之后,我和伙伴们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全市大型志愿服务活动,这是我第一次以这样的身份参与到旅发大会的活动中,与全市人民一起迎接此次活动的到来。从中俄自驾游营地沿线卫生清扫到“绥芬河首届爱情谷马拉松”的赛事保障为参赛选手指引方向,从旅发大会会前,对各个景区的参观熟悉到大会开始时,作为景区志愿者热情接待参观团。在会场上,每个人都细致入微的完成着自己的工作,在不同岗位和不同时期,我都希望可以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为每一次的志愿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志愿

留念


战疫有我 万千力量温暖人心

10月30日,绥芬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突然临时发布第六号通告,由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出现本土病例,同为对外口岸的绥芬河第一时间接受预警提示,于30日20时至31日20时不间断地开展全民核酸检测工作,人民教师也积极配合参与到这次工作中,临时接受核酸检测培训、对接工作。这是我第一次接收到这样的工作通知,面对紧迫的时间和不熟悉的工作,我和全校老师以教师身份配合医务工作者,全力协助绥芬河市做好核酸检测系列工作,扎紧筑牢疫情防控“红色防线”。







在正式检测开始之前,我提前到学校与学校教师一起布置核酸采集点,做好防护用具、采集试管、条码等各项物资的发放,保证核酸采集工作衔接顺畅,做好准备工作后,在第一场核酸检测中,我接到的第一个的任务就是引导分流和有序维持现场秩序,“请居民们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这是我连续工作四个小时说过最多的两句话,提示市民在一米线外有序等候,引导群众扫码注册登记或者手持身份证,逐一耐心解答问题和应对突发状况,并根据现场检测居民数量及时调整警戒带位置。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凌晨一点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虽然有困难和不适应,但身边有和我一起作伴的老师们,有不辞辛劳的志愿者们,有提供物资的市政单位的领导们,疫情面前,没有人是旁观者,每个人都是责任人,所有人都在克服苦难,默默坚持下去,没有一声抱怨,零下二十度的黑夜,无数次的扫码试管核对信息,也没有出现一次信息录入的失误。截止目前,我参与了六次核酸检测,累计服务时长达38小时,单次最长上岗时间达7小时,录入信息人数达9000余人。



    核酸检测留念

从深夜到凌晨再到深夜,在许许多多次数的核酸检测中,每个人都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为城市为社会贡献出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为身处北国边境的城市增添自己37℃的温暖。疫情防控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教师工作者们勇往直前,我很幸运成为其中的一员,奋战在全市疫情防控最艰巨的第一线,为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负重前行,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无私奉献诠释教师的责任担当。


初为人师 亦师亦友

绥芬河虽然地处北国边陲,但是当地的教育水平还是比较乐观的。大多数学龄儿童到了该上学的年纪都会去上学,不会出现没有学上的情况,而且学生们的受教育程度也很乐观。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程度是很高的,他们会问好多问题,这在我上课的时候深有体会。9月13日,是我第一天来到绥芬河市金恒基小学报道,渐渐地我成为了各办公室老师们口中的“张老师”,成为了学生们口中的“综合老师”和“美术老师”。

从一二年级的综合实践课到三四年级的微机课 ,从五年级的国学课到六年级的地方课,我从最初的拘谨到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小见解,每个学龄段的学生上课用的教学方法都不一样,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很多就是听不懂你讲的话,他不是故意不听,是理解不到你的意思,这时候你需要耐心,试着换一种说话的方式和内容再讲给他听;五六年级就不一样,他有时是故意不听话惹你生气,这时候能做到不被他气到自己,还能让他完成作业就是作为老师成功的独道之处了。在我记忆里,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给三年级上过的一节美术课。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小女孩在我一进到班级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她,刚写完语文古诗准备拿出图画本,里面的每一篇都很好看,超过了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水平,我走过去夸赞她的画,说你画的真好老师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比不上你,在以后的每一节她班的课我都会收到她送给我的小礼物,有时候是一个纸折的花有时候是她给我写过的小纸条。慢慢的每一次上课我都会注意到她,她真的特别可爱,在她画完她的大作给我看过批阅点评之后,又送给我了一幅她自创的迷宫,等待我解开谜底。





从开始的拘谨,迷茫不知所措,在慢慢的熟悉下来,进入状态以后,每一次的上课对我都是全新的体验,经历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一个年级的课,面对很多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真正体会到“课堂教学每一次都应该是崭新的”,虽然上课的时候因为他们总是会故意惹你生气,我会严厉地批评他们,但是课堂之外还是会好奇的向我求教,和我探讨这里以外的世界,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而我也逐渐懂得了为人师表四个字带给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每周14节的课时量对一个刚上任的“小老师”是不容易的,从学生到人民教师身份上的转变以及如此密集的上课强度,在办公室与“老教师”们的交谈中,我逐步了解了学校的整体情况,在日常备课时也总像各位老师求教授课技巧和经验,慢慢的我的这种不适应和小困难就有所改善,在这之后我意识到,要上完一堂课不难,可是要上好一堂课却要求我认真地去钻研教材,设计教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再组织教学。基于这些考虑,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支教的老师,我对于教学工作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你要随时准备你可能不太熟悉的课程,回答上课时候学生向你投来四面八方的相关问题。真正要做到回答好每一个学生的问题真的很难。所以,要保持虚心的态度,刻苦学习和请教,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堆积经验。







写在最后 不说再见

从和兴路26号到同福街131号,从初识的欣喜到即将离别的不舍,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的季节,也是我即将和他们说再见的时刻,距离支教结束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我会一直记得,希望孩子们可以一直这样天真烂漫的快乐下去。于我而言,只要他们记得我,记得我曾经和他们说过的话,或者是鼓励的话,或者是夸奖他们的话,亦或者告诫他们要好好学习的话,就是我用这一年的时间做过最难忘的事。点点微光,也有它的价值。沐浴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坚守初心,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青春之花就会持续芳香。


更多精彩请关注“东林团委”其他平台!

(左右滑动查看)

往期精彩回顾


来源:东林支教行

图文:张雪

编辑:罗梦瑶 李琬琦

责编:魏静仪 马营营

审核:姚亮亮 栗雅琳 徐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