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绿海扬波⑰|2007级生物技术专业校友肖倩倩:从东林启航,到北大圆梦

青年媒体中心 东林团委 2023-09-28

编者按

2022年是东北林业大学建校70周年。为庆祝我校70周年华诞,持续推进天涯寻“绿”社会实践,创新构建以林育人新模式,“东林团委”特推出《绿海扬波——东北林业大学庆祝建校70周年优秀校友事迹集》专栏展播,传播优秀校友动人事迹,展现东林人拼搏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35位校友,他们或耕耘绿水青山,或扎根脱贫攻坚,或潜心科研创新,或投身基建前沿……

这些故事,似乎遥远,却也在你我身边。即日起,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倾听他们,致敬他们。



肖倩倩,女,汉族,1988年10月出生,辽宁丹东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教师。2007年9月至2011年7月在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学习,在校期间曾任学校学生会主席。2011年至201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曾获得博士一等奖学金、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论文。2016年8月入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参与多项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目前正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1600203)基于毒作用机制和健康效应终点的食品稀土元素和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工作,已发表SCI论文5篇,获批国家专利两项,现任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曾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优秀工会干部、北京大学实验室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主要事迹

学参天地,东林的沃土是肖倩倩实现梦想的起点。选择来到东林学习,并与生物学结缘,在这里她深深地扎下了根。学习中她勤奋刻苦,成绩优异,通过不懈的努力直博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东林第一批推免外校的优秀学子。工作中她积极主动,踏实认真,通过顽强的拼搏成为生命科学学院第一位先后担任院学生会主席和校学生会主席的优秀学生干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就是对她求学生涯最好的诠释。德合自然,东林的精神是她坚守初心的源泉。从东北林业大学的学生成为北京大学的教师,不变的是她以德立身、报效祖国的初心。一篇篇文章、一张张奖状的背后不只是努力拼搏、敢为人先的奋斗,更是践行初心、回报母校的深情。求学时,每当她遇到挫折,“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都会激励她,工作中,她才真正体会到东林的文化对她灵魂的塑造与洗礼,当初洒下的种子,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寒窗苦读,铸就“林”的品格

2007年的夏天,肖倩倩从熟悉的家乡来到了美丽的冰城哈尔滨,之所以选择来到这里,选择来到东林,正是因为这是一座在她心里十分纯粹而又四季分明的城市,正如她的性格。此外,那时的东林在她的家乡辽宁口碑非常好,教学、科研等多个方面都是有口皆碑的,因此怀揣远大理想的她最终选择了东林。

起初,她选择了工商管理专业,但当喜欢生物学的她得知有二次录取转专业的机会时,她果断地选择了生物学,她还依稀记得:“李玉花院长亲自组织面试,那时候的我十分紧张,但我对生物学的执着最终打动了李老师”。生物学的课程是十分繁杂的,动物学、植物学、病毒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再加上她加入了学院和学校的学生会组织,她必须保证高效率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

东林求学的每个夜晚,肖倩倩都会搬一张桌子坐在公寓的大厅里学习,那时的寝室楼还没有自习室,昏暗的灯光下总能看到她奋笔疾书、刻苦复习的身影。到了冬天,走廊里的温度下降到了10 ℃以下,她要披着棉衣才能坚持学习,一学就到了后半夜,有时候要站起来走一走才能打消自己的困意,回忆到这里她说道:“我记得当时用三包不带糖的浓缩黑咖啡一起冲溶喝下去,然后再去学习,甚至有的时候上楼我都会有些心悸,咖啡喝太多了以后心跳会加速,那是我一生难忘的刻苦学习的时光。” 寒冬的早晨,无论有课与否,勤奋的她总是第一个走出寝室,顶着刺骨的寒风走向图书馆。喜欢在图书馆学习的同学很多,但能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人却很少,她说:“当你在寒冷的冬天踏出这一步时,还是需要克服一定的心理困难的,但我觉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正是凭借着强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肖倩倩以专业前三名的成绩成功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东林的寒窗苦读铸就了她如“林”一般坚韧不拔的品格

脚踏实地,培养“林”的担当

说起肖倩倩的大学生涯,不得不提的就是她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2008年,刚刚大二的她就成了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她刚刚当选就开始为学院筹备各项文体活动,没参与过的就向学长学姐们虚心请教,参与过的就主动总结经验、大胆创新,她的勤奋与努力也得到了全院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大三上学期,她又积极竞选校学生会主席并成功当选,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她不但没有骄傲自满,反而更加细致认真,每当提到这段经历,她都十分留恋地回忆道 :“学院最经典的活动‘话剧节’,以及学校的‘女生节’‘网络文化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运动会’,不但丰富了我的课外生活,也成为我一生宝贵的财富。”她踏实的工作作风与坚韧不拔的性格都为她在东林的学生工作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然离校已有十年,但曾经身为东林学生干部的肖倩倩一直心系母校。2020年7月,她参加校学生组织的“菁英培训”活动,为学弟学妹们就时间规划和在校期间如何提升专业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两方面内容传授经验,结合她自己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和自身的成长轨迹与大家分享奋斗路上的收获与感悟,即使是在互动环节,肖倩倩也耐心地倾听学弟学妹们的疑惑,为他们倾情解答。同年年末,当得知母校即将举办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消息时,她激动万分,并主动联系母校的恩师提供视频素材和创新建议,当在北京大学的办公室里线上观看大赛闭幕式表演时,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看着屏幕里那熟悉的场景和母校焕然一新的场馆时,她由衷地为自己是一名东林人而感动无比自豪。脚踏实地的磨炼培养了她如“林”一般对母校与事业的担当,也在她的身上刻下了属于东林人的深刻烙印。

砥砺奋进,传承“林”的精神

2011年,肖倩倩在北京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曾多次获得博士一等奖学金,并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论文。2016年博士毕业的她入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毒理学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工作中的她继承了在东林养成的优良品格,她骨子里那种东林人独有的踏踏实实、稳扎稳打的精神成了她一步一步取得好成绩的基石。再次回想起东林的校训时,她对“学参天地,德合自然”这八个字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她说:“东林的文化带给我的是一种像大树一样做人的理念,要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地底下,这样才能结实,我认为就是厚积薄发的概念。”东林的沃土培养了她,让她从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因此她也立誓要把“林”的精神和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2019年,肖倩倩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到了东林,她领着孩子在理化楼门口的校训石前合影留念,连她自己都不禁感慨道:“只要走进这个校园,我就有一种归属感,我觉得这就是属于我的地方,这就是我灵魂所在,一旦走进去就特别亲切,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校园里每处地方都是我曾经走过的和生活过的。”东林是她青春和梦想开始的地方,当她走出这个校园时,她代表的便不再是自己,而是别人眼中东林人的形象,这种责任感始终萦绕在她的心头,于是她也秉承着“林”的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绽放光彩。

勤奋求学时的寒窗苦读,铸就了肖倩倩“林”的品格;学生工作时的脚踏实地,培养了她“林”的担当;投入工作后的砥砺奋进,传承了她“林”的精神。与每一名眷恋母校的东林学子一样,她也衷心地祝福她最爱的母校70岁生日快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同愿母校蒸蒸日上,继续为祖国育新苗,为华夏添栋梁。

师者寄语

踏实肯干,脚踏实地。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第一批推免外校的学生,肖倩倩用自己的努力,回报了母校的培养;她用自己的拼搏,诠释了东林人的精神。如今的她站在了更高更好的平台上,仍然心系母校,情系东林。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第一位校学生会主席,她勤勉刻苦,任劳任怨,不论是网络文化节,还是运动会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她拼搏奋进,全情投入,为东林的学生工作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时光荏苒,愿她在未来的工作中永葆初心;岁月增华,祝她在人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我们为有肖倩倩这样的东林生命学子而感到无比自豪。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7级本科生辅导员

赵晨老师

团队感悟

从东林到北大,改变的是她的年龄与面庞,不变的是她的勤奋与努力。从哈尔滨到北京,改变的是周围的一草一木,不变的是对母校的款款深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肖倩倩在东林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十余年的时光已然成为一棵祖国生物学的参天大树。

“一次东林行,一生东林情。”东林的求学生涯也是肖倩倩一生最为难忘的时光,作为一名东林赤子,她也将会传承“团结拼搏,自我激励,发挥优势,争创一流”的东林精神继续前行。今天我为身在东林感到无比自豪,明天东林为有我而感到无比骄傲,争做东林排头兵,奋进建功新时代,愿全体东林学子向肖倩倩这样的优秀校友学习,为东林的未来谱写更加绚烂的篇章。

2021年8月,寻访团队通过线上对校友进行了采访。

寻访团队:李硕、聂含芮

指导教师:刘超

修订教师:李晨

朗读者

刘志立东北林业大学广播台播音部部员、英语部部员 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学生会宣传部部员 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室部员

更多精彩请关注“东林团委”其他平台

(左右滑动查看)


往期精彩回顾


音频:刘志立校对:李敬 张婷婷 王婧涵编辑:慈兆媛 李畅责编:白穆冉 李晓欣

审核:付书朋 栗雅琳 卿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