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之道】年会侧记
「▲点击关注▲ 一起领悟无边界领导力的真谛」
突围,方有为。遇见思想,预制未来。
2018年11月3日,领教工坊一年一度的思想盛会——第七届中国企业家私人董事会年会在上海举行,近400位企业家,共同探索“复杂环境下的突围之道”。
早上刚8点,企业家们先后来到会场,9点论坛开始时,现场355个位子座无虚席。领教工坊CEO朱小斌教授致欢迎词,暖场小细节,和往年一样,让同桌的嘉宾们,在怀旧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中相互拥抱、握手打招呼。
主会场
致敬
朱小斌:我们致力于陪伴冲击行业冠军的企业家
十几岁就听过《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歌,一晃30多年过去了,我们领教工坊到今年已经7年多,致力于陪伴有志冲击行业冠军的价值创造型民营企业家,而且是在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能够有能力冲进行业行业冠军的顶尖企业家。7年来,我们从来没有犹豫过,非常坚定地陪伴支持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成长。
目前我们有30多个组员已经成为国内行业的冠军,波司登、良品铺子,很多细分行业的冠军企业。上个月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国家提出来100位改革开放40周年最有贡献的企业家,我们向企业家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今年,我们年会主题是《新征程:复杂环境下的突围之道》。大家知道今年是非常令人意外和焦虑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民营企业怎么走,这是非常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今年提出了三个突围方向:
一、国际化。在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下,反而我们要逆向国际化,国际化和全球化依然是非常重要的突围之道。
二、转型升级。利用这样的一个机会,迅速让自己的企业升级。
三、做深主业。在自己的主业做到融会贯通。
领教工坊的核心逻辑是什么?我们在提供什么价值?七年来,我跟肖知兴教授一直非常坚定,领教工坊在帮助民营企业业绩突破和组织成长上面,最核心的是组织能力的打造,组织能力背后是领导力的提升。这两件事情一直是我们始终坚定的领教工坊两个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提升领导力和打造组织能力。
卓越的领教群体,来自顶级企业
领教书系展区
领教书系详细书单
感谢
领教工坊为过去一年成长迅速的企业家,颁发14项个人突破奖、14项组织成长奖,每一位企业家的进步,领教工坊用心在见证。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个人突破奖,组织成长奖颁奖
1409组张楚福:三个感谢
获得个人突破奖、在领教工坊有5年学习的1409组企业家张楚福,在获奖感言中,提到三个感谢:
首先,感谢领教工坊。感谢肖知兴老师跟朱小斌老师,创造了一个令我终身学习的这么好的平台,让我认识了那么多的朋友;
第二,感谢我的老师佳芬老师。除了在经验上的知识传授,还有那股精神,虽然她自己不创业了,但是同样带着我们,我们在她身边收获很大的能量。
第三,感谢我的同学,一直以来陪伴着大家,他们坦诚无私地分享,也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1511组阙伟东:五个体会
获得组织成长奖、1511组的阙伟东,加入领教工坊4年来的体会,是这样的:
第一,进入工坊以后,我们看到了问题;一个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了解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要看到问题。
第二,找到方向。方向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我们做企业的人其实选择是最重要的,当然选择以后还要坚持选择。我们领教建国老师分享的时候,他说你们在做选择、做决策的时候,你的底线是什么?你的底线是要输得起,如果输不起,就不能做。这句话我一直记着。
第三,学到方法。学到方法就是如何来正确地做事。我们做企业的人,往往刚开始杂乱无章,来工坊以后,有了一些工具,知道组织、工具、绩效等等,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其他的东西。
第四,交到朋友。我们小组像一家人一样,大家很亲,线下活动有些兄台给予了支持。
第五,得到休息。我们每个人都是做企业的,每天工作强度很大,但是弦崩的过紧容易断,每两个月工坊的活动能让自己静下来,得到放松。
展望
刘胜军:对中国过度悲观、过度乐观都是错误的
经济学家刘胜军认为,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未来向何处去,过度悲观或过度乐观,都是错误的,当中国经济压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比较大的转折。
当前我们中国可以说是过去40年以来,遇到最最困难的一个时刻,可以称作“内忧外患”。从国际上来讲,美国今天对中国战略的遏制,不再遮掩,非常赤裸裸。
贸易战也好、冷战也好,对中国的遏制已经是一个给定的事实,没有办法逃避。贸易战并不是最可怕的,对贸易战做出一个错误的应对,这才是最可怕的。我相信中国面临的风险,主要还是我们内部。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要看到自身在战略上也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
我们中国可以做出更好的选择,这个选择就是创新。什么东西可以带来创新?企业家精神。什么样的制度环境可以造就企业家精神?就两条:
第一,要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才能够让优秀的企业家脱颖而出,而不需要去拼爹,不需要去搞关系。
第二,必须要有法治。
未来只有依靠市场经济的力量、法治的力量,保护企业家精神,才能营造出一个创新社会。形势比人强,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一定能实现。
畅想
陈玉东:博世中国做对了什么?
作为从一线拼打出来的职业经理人,博世中国区总裁陈玉东,分享了年销售过700多亿欧元、全球500强位居75位的德国著名企业博世集团,在全球和中国的成长经验,即持续不断地投入研发。
1909年,博世进入中国。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目前在中国有6万多名员工,全球有近40万名员工,拥有四个业务板块,包括汽车技术、能源、工业技术以及消费品。其中,汽车零部件行业,过去10年一直排名第一,亚太区的体量和增长是最主要的驱动力,中国的增长是过去一段时间增长率的驱动力。在中国2017年实现了24%的增长,达到了1134亿人民币这样的体量,中国也是博世除德国外,最大的单一体。
博世不论在工业4.0,还是消费领域,都是引领者。例如,4个手机,3个手机中有博世的智能传感器。博世过去10年取得了22%的平均增长率,每年的投入基本在60多亿。
博世中国做对了什么?三点:
第一,以市场为第一要素,围绕客户需求。
第二,持续不断地研发投入,给未来的产品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
第三,往软的方面发展,从智慧城市,互联工业,智能交通到智能家居,这样的布局使我们有更多协同的效率,提升竞争力。
曹德旺:做企业,诚信、务本
原本计划出席演讲的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先生,因临时出差,通过视频鼓励企业家们,先做好国内市场,再去国际化、全球化。经营企业,要诚信、务本。
余淼杰:未来中美贸易战走向和出路
北京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集中谈了四点:
第一,中美贸易摩擦的动态演变;
第二,正确认识中美贸易战;
第三,量化分析中美贸易战对中美经济的影响;
第四,未来中美贸易战走向和出路。
关于未来出路,余教授的观点是:
第一,中方对美实行“三零”是否就可以避免贸易战?不可避免。
第二,美国是否会近期出台5000亿美元制裁清单?不会。
第三,什么时候是中国外部压力最大的时刻?我的判断到这个月底是最低的时候,我认为中国最难的时候是11月份,12月份。
第四,中方是否应担心美欧日结盟?答案是不必担心。
第五,中美贸易战会打多久?我的判断是明年。
第六,人民币未来走势如何?肯定是一个长期竞争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七,中美未来关系如何?希望有一个螺旋式上升。
责任
John Ryan: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人
CCL(美国创新领导力中心)全球总裁John Ryan最初的职业是飞行员,开了30多年飞机,接着进入美国海军学院当督导,探讨的就是如何发展领导力,特别是如何发展美国海军的领导力,如何领导未来的美国海军。后来又在几所大学担任校长。
John Ryan把公司比喻成一艘航母,一把手站得高,在那里发号施令,但不要忽略一线的基层人员。企业要有成长,就要注重成长型的思维和好奇心,还要把经验和教训传给其他人,做好一个接班人计划,从销售和后台服务做起,百年的企业就不再是梦。
John Ryan最后建议,不管你的公司现在是什么业务模式,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要做到差异性的话,其实永远的问题在于“人”,你招的人,你培训的人,你培养的人以及你能留住的人,这些人就是你未来企业的组成部分。
力量
林鹏:我在川藏线上捡垃圾
90后的林鹏,是一位徒步爱好者。2018年初从4月份到8月份,他走了一趟川藏线,不是去旅游,而是捡了一趟垃圾,向路边的游客倡导环保意识。被误解为拾荒者,甚至也被家人误解。但他的坚持,最终换来家人的支持,也获得了路人的夸赞,还吸引了不少徒步爱好者,一起和他为环保奔走。
“我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但是我知道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不断给我鼓励。”
林鹏说,环保离每个人不远。他号召在座的企业家们,一起行动。“在座的是成功的企业家,简单来说,成功的企业家追求的生活品质是更高的,但是同样,这个事情对你们来说就更相关,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享受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这些享受如果享受到的是那种很糟糕的气候,很糟糕的环境,这还叫享受吗?大家做这些环保的事情,可能更容易做到。”
林鹏的演讲,触动不少人。用主持人乔会超的话点评,就是林鹏的行动,是最有力的表达,给我们注入了力量。
主题会场
下午近四个小时的三大主题分会场环节,大家围绕“从国际化到全球化”“转型升级路在何方”“隐形冠军的成长之道”展开密集探讨,通过组员分享实战案例、实战专家现场点评等,碰撞出接地气的突围之道。
主题会场一:从国际化到全球化
作为此论坛环节的会场主席,领教工坊的肖知兴教授,除了送给大家十二个字的建议“守摊子、打粮食、练内功、活下去”,还加了一条:留条船。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成政珉,虽然是韩国人,但全程用普通话演讲,可见中国经济发展在语言的海外输出上的实力。成政珉认为,中国的全球化,尤其中国数据化的战略,比其他国家更重要。从企业的角度需要思考怎么充分利用中国数据生态的体系,一方面竞争,另外一方面合作,充分地使用生态体系里的数据,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参与了多起海外收购项目的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纪纲先生,对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则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核心问题还是人才的问题。中国企业全球化,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但是操作过程中还是量力而行。
有着40多年历史、服务全球200多个机构客户的牛津分析总监Paul Maidment建议,在当前全球出现了剧烈的变化或者严重的风险时,企业的全球化一定要持续地去量化、监测现在所面临的风险,做好风险防控。
在该分论坛下半场,领教工坊组员、三诺生物董事长李少波,分享了自己2002年创业,由在中国推动血糖仪,到走全球血糖管理之路的经历,公司从三个人发展到现在3100人(在中国有2300人,在美国有700多人,在台湾100多人),在全球有六个生产场地。通过创业实现一次增长,通过并购等进行的全球化实现二次增长。全球化的经验就是品牌加上先进制造,以及中国发展动力。
1511组组员、确成硅化董事长阙伟东的全球化目标是,十年后要成为二氧化硅行业的全球第一。但是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如何解决海外建厂、员工管理以及实现与当地文化融合等问题,是企业全球化面临的挑战。
1101组组员、深圳市艾比森光电股份(600184.SH)董事长丁彦辉,则用故事,分享了公司一步一步把LED卖到全球120多个国家,在全球开了十几家公司,如何雇佣外国人等经历。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不说谎、不造假、不行贿,有契约精神。
在听了李少波、阙伟东和丁彦辉结合各自的全球化经验进行的案例分享,领教王佳芬、吴士宏、赵向阳和陈茜梅,特别提醒企业家们,全球化这条路,坑比国内要多得多,要去海外存活、站住脚是漫长的过程。
肖知兴教授最后点评说,作为全球化公司,最重要的是扎扎实实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职业化的管理体系,要有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胸怀,要拥抱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分享的普世价值。
现场人爆满,讨论激烈,感觉空气都不够用了。
主题会场二:转型升级路在何方
“一家企业从0-1固然非常挑战,但是从1-N要基业常青,要持续扩大规模,其实挑战是很大的。”会场主席孙振耀开场指出——外部转型、内部升级是所有企业家无可回避的挑战。
1202组班长、车载冰箱品牌英得尔的董事长史杰君,从品牌转型升级上分享,总结为:认清盲点,付诸行动,换手、换脚、换脑,奋战!
星钻创始人90后朱峰,分享了如何结合当下流量用“内容+运营+数据”的组合拳,让品牌成为企业的网红。
全球蛙CEO原冰,从新零售角度,分享了全球蛙通过技术、运营、供应链、数据、服务和金融来帮助实体店转型的经验。
获得工信部2018年制造双创平台示范单位的赛摩电气董事长厉达,从工业互联网方向,利用工业互联网搭建了平台,把原来的MIS,ERP做成了相通的,在PaaS平台上打通,对外电商化,对内信息化,生产管理、采购管理、产品管理、财务管理等都是一体化,消除信息孤岛,协同制造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一站上云。
原菜鸟网络首席战略官、《平台转型》作者陈威如在演讲中提到,未来10年,整个世界包括中国应该朝着全链路、全场景方向发展,所以企业要思考练什么样的内功应对。全场景指的是线上线下融合,全链路是指上下游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把生产流程数字化,数字化可以找出里面的问题在哪里。流程数字化,需要协同合作、共赢的心态。
陈威如老师认为,在协同共赢的时代,平台思维可以帮助大家转型。平台化的转型,有两个很重要的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要把公司思考成一个生态圈,从一个垂直的、直线型的价值链条变成一种网状型、互联互通、协同创新的世界。第二,必须拿到网络效益,通过互联网带来红利,把以前没有打通的全部打通。
用平台的共赢共好、利他赋能的心态和行为,在商业模式上真正做一些创新,在组织上能够调动所有员工积极性,创新孵化,把原来的竞争环境变成是一种共赢的生态圈。平台化转型,落脚在悲悯心,企业不论转型还是升级,都要相互成就,成就员工,成就客户。
领教王泉庚对于转型升级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第一,始终要找到生存的基点,成熟点在哪里。第二,再去找成长点,培育你的成长点。第三,新零售要去拥抱,但是要在有前提的基础之上。
领教杨汉超说,企业核心的变化,还是人和组织的变化。
领教工坊首席顾问张伟俊在圆桌论坛环节指出,转型和升级是两个概念,比较复杂,要区分清楚,少转多升,转型要考虑是业务转型、产品转型,接下来组织转型能做吗?文化转型考虑了没有?要是后面跟不上前面的转型,很难成功,最重要、最持续的就是文化转型,文化转型在民营企业的核心是老板,最核心的是老板思想上的转型。
领教马旭飞把点评编成了段子:史杰君品牌广告彭于晏,娱乐大胆不交认知税。朱峰网红引流托脸杀,风口矩阵城会玩,原冰线上线下新零售,厉达内外转型新制造。
主题会场三:隐形冠军的成长之道
本会场主席朱小斌教授,在介绍了隐形冠军概念源自德国西蒙教授后,推出了四位重量嘉宾:第一位是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李阿平主席;第二位是Lutz女士,既是一位女企业家,还是德国女企业家协会负责人。第三位是原上海电气董事长徐建国老师;第四位是原飞利浦小家电中国区总裁黄隆铭老师。徐建国和黄隆铭都曾带领各自的企业在所属领域,成为行业第一。
在探讨企业如何成长为隐形冠军的主题时,每一位嘉宾都现身说法。
一辈子主要精力搞制造业的徐建国老师,2014年退休后,被邀请到领教工坊担任领教,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家打造标杆企业,他指出,要成为德国《隐形国军》一书中的行业冠军,就要克服目前主要存在的技术能力不足、治理架构停留在家族企业阶段、人力资源支撑力不够三大问题。
黄隆铭老师在飞利浦工作了25年,把飞利浦中国小家电从无到有,做到行业第一,并被总部评为“飞利浦小家电全球最好的团队”。退休后从事领教职业已十年的黄隆铭老师,一直在帮企业家和高管团队提高领导力。他相信中国的团队绝对可以做到一流水平,但要在使命、领导、团队、管理能力上多努力。
1990年留学德国的李阿平,先后在德国工作、创办过学校,并协助中国做了很多引进项目,还帮助过小型企业在德国的并购等。李阿平主席认为,德国在培养“工匠精神”方面,非常值得国人学习。德国每一个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的企业都有研发人员、研发中心,所以产品永远保持着最好。
早期在欧洲央行工作过、2012年开始和德国联邦政府合作,专门调研女企业家、女性领导力的Lutz女士,赞同工匠精神和工匠教育对德国制造的影响,同时还指出,德国企业非常注重质量,德国有一句话“一切都是为客户服务”,为客户保证产品质量,企业就一定会发展越来越好。
原米其林中国HR、蔚来汽车人力资源高管齐晓峰在发言中主张,企业要做到用对的人、对的领导力,营造对的文化来承载公司成长。
在本会场下半场,原美的小家电集团管委会成员、运营与人力资源总监黄治国先生,根据自己在美的工作15年的经历,分享了美的成为家电行业冠军的经验,浓缩成一句话就是,用“权、责、利”明确的机制,激活组织能力,能力决定效率。效率竞争能力,决定企业竞争能力。
在圆桌讨论环节,领教工坊四位组员张楚福、周观林、林利民、栗延秋,在各自介绍了企业所处的建筑打桩、酒店布草、LED照明、印刷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后,更多地谈到了企业除了应对外部风险,在成长壮大过程中,更多的是要应对内部组织力和领导力不足的挑战。
陈玮、范博宏、刘家雍三位领教,在肯定了本场企业家在挫折中磨炼成长的经验后,鼓励大家保持持续的学习力、好奇心,并为企业未来10年、20年后的传承发展,提前系统规划。
朱小斌教授最后总结,不管外部环境多么复杂,这还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民营企业极好的机遇期,成为行业顶尖的企业,将来会走出中国,进入到与世界级企业竞争的格局。
突围之道,路在脚下。
知识合作伙伴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世界排名第一的商学院,FT 2015-2017)
协办方
CCL(美国创新领导力中心)
创新领导力中心(CCL)是1970美国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捐资成立的全球首家专门致力于领导力发展的机构。近半个世纪以来CCL每年为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三千多个机构、三万多名领导者提供个人领导力发展、团队业绩提升和组织创新转型的服务。CCL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领导力领域第一,也是唯一一家连续十七年荣登英国《金融时报》全球高管教育排行榜前十的机构。CCL在全球包括上海共设有10个分支机构。
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是中共上海市经信委直属单位,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作为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综合枢纽,中心以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要求为目标,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建设全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推动政策落实,反映企业诉求,组织社会服务机构为本市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创新、创业培育、政策咨询、融资支持、市场开拓,人才培训、法律服务、信息化推进等服务。
战略支持
友情支持
详细内容请关注
领教工坊官微的【突围之道】系列
领教工坊面向
「中国价值创造型民营企业家」
以「私人董事会」方式
进行个人领导力修炼
致力于成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终身学习与突破成长的首选社区
公众号ID:ClecChina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陪你一起走过这段时光
对领教工坊私人董事会感兴趣的企业家朋友可通过下方“阅读原文”提交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