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两会声音】杨金龙:在解决产业链需求过程中培育人才

北京民进 2024-04-21
北京作为我国科技基础最为雄厚、创新资源最为集聚、创新主体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的重要落点,也是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支撑。
“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被列为市政协2024年重点协商议题之一。通过灵活管理模式,为科技人才创造自由探索空间;发挥顶尖科学家影响力,带动青年人才成长;推动青年人才直面企业需求,提升解决产业链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这一话题引发了市政协委员的热烈讨论。


杨金龙

民进中央委员、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我们谈到科技人才培养的话题,绝不能一概而论。从基础研究人才、产业应用型人才到优秀工匠、技术工人,他们的成长路径大不相同,但都属于科技人才培养需要考虑的范畴。”来自民进界别的市政协委员杨金龙直言,北京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定要有产业链的发展做支撑;而要回答“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才”这一问题,同样需要到产业链中找答案。
  早在30多年前,年轻的杨金龙就已经成功实现了他的第一项科研成果转化。“真正能解决市场问题的科技成果,一定不会遭遇成果转化的难题,而得不到市场认可的科技成果,当然无法完成转化。”他表示,产业链需要怎样的技术突破,科技企业最为了解,科研人员要面向市场需求做科研。
  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不能脱节。青年科技人才只有独立解答市场需求出的“题”,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这次上会,杨金龙就带来了一份《用市场化手段推动构建信用科研生态的提案》,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一个企业提需求、技术团队解难题的对接平台。他将这个平台比作“科技淘宝”,企业“悬赏”出题,科研团队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选择“接单”,项目经费则根据实际研发情况支付,前期的经费支持由政府设立的创新基金提供。
  这样的模式减轻了企业创新投入的压力,也降低了青年科技人才承接项目的门槛,鼓励他们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但与此同时,企业的研发目标更加明确,也反映着产业链上最急切的需求,要“达标”反而更难。在此基础上开展科研探索,让青年科技人才“挑起大梁”,对他们来说是极好的成长机会。培养一批能解决产业链上实际问题的青年人才,对建构良好的创新生态将起到积极作用。
  “这就是通过市场化的机制,调动起企业和青年人才双方的研发积极性,同时也能瞄准产业链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开展攻关,一举多得。”杨金龙说,产业链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由市场来选择。与此同时,政府需要做好科技人才的服务保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转编自:北京日报



往期推荐

民进北京市委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

民进北京市委出版传媒委员会召开2023年度工作总结会暨专家委员开讲活动

【北京两会声音】赵超:用智慧养老服务点亮“银发族”生活

【北京两会声音】白景峰:建议推广书法匾额 街道牌匾展现北京古都风貌






扫码关注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