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邓尔雅与爱婿黄般若

点蓝色字关注“莞城美术馆”


作为邓尔雅的爱婿,邓尔雅与黄般若之间,不仅存在着深厚的家族情缘,从各自艺术的角度出发,二人在“印”与“画”之间,也存在相当有有意思的互动。





黄般若


黄般若(1901—1968),东莞茶山人,20世纪中国画坛杰出的画家、鉴藏家、广东美术史家,致力于中国画传统艺术的探索、研究的创新,贡献卓越。


与古为徒 化古为我


黄般若所处的年代,正当中国遭逢时代巨变,艺术方面,无论是审美观念或创作理念都产生全新的取向。黄般若师承其叔父黄少梅(1886—1940),及进通过大量的鉴赏、临摹古人作品领悟传统绘画的真趣,对陈洪绶(1598—1652)、石涛(1642—1707)、华嵒(1682—约1765)尤有心得。至40年代初期,黄般若的作品已呈现其在古人基础上自出机枢的个人风格,以其观音、罗汉等佛像最有成就,堪称现代佛画的经典之作。


                         

云火观音(局部)


国画复兴 守望传统

黄般若步入画坛之际,正值传统艺术受到东、西洋艺术冲击的年代,无论审美观念或创作思想均产生新的取向。黄般若对传统的优越性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以维护传统、发扬传统为毕生之使命。他是癸亥合作社、广东国画研究会的重要成员,是广东国画复兴运动的主将。在1927年,与岭南画派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画该如何改革的论争,史称“方黄论争”,对近代中国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1923年黄般若与画友潘致中、姚粟若、黄少梅等组癸亥合作社,以研究国画,振兴美术为宗旨。该社举行了两次展览,在其时的广州画坛颇有影响力。由于要求入社者众,遂于1925年扩充为国画研究会。




癸亥合作社场刊封面及成员名单





国画研究会会员名单、立案呈文、会址外景







是年出版的《国画特刊》刊登了黄般若的文章,指出了当时思想界最大的谬误是醉心于西方的写实主义。而对国画界的集体失语,犯而不较,任人谩骂为之神伤。


造化心源 香江入画


20世纪30年代,黄般若先后陪同张大千、黄宾虹在香港写生,受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传统中国画写生风格影响至深。1950年代定居香港后,足迹遍及港九新界和离岛,以香港景物入画。同时又应新华社等部门的邀多次回国观光写生,努力探索如何用新的笔墨和形式表现“山河新貌”,这一时期他的山水画作,尽弃古法,以极具个人特点的绘画语言,阐释既具传统笔墨又有现代形态的文人写意山水画。


昂平


桃花源(局部)


悉心收藏 艺坛法眼


书画创作之外,黄般若亦精于书画鉴赏。二十岁出头的黄般若已开始涉足古代书画,尤其是广东书画的收藏。他以有限的财力收罗过不少中国名画剧迹,诸如黄道周书法卷、石涛《写黄砚旅诗意册》、张穆《八骏图卷》等等,经其过眼名迹则不胜枚举。在广东书画文物的鉴赏、整理、研究与展览方面,黄般若的贡献尤其重要。黄般若曾任1940年广东文物展的筹备委员,1946年至1947年任广东文献馆艺术室组长,1960年代任香港大会堂美术馆顾问,曾组织多个重要的书画、文物展览。



广东文献展览会会场


广东文物展览会开幕典礼全体合照 (后排右一为黄般若)


石涛《写黄研旅诗意图》之一【黄般若收藏】










部分展厅




文章来源于“文化周末”公众号

原题目为《邓尔雅和他的朋友圈:爱婿黄般若》

编辑|陈卓愉




往期回顾






点亮“在看”,越来越美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