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好人的永生

孙春龙 拙见 2020-10-11

一点拙见

他是拙见“年轮 1945—2015”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的嘉宾,他是一个好人。


   

看到王敏刚先生离世的消息,一时难以置信,立马向他的助理求证,得到确认。这个猝不及防的噩耗,让我无比悲痛。助理说,王先生3月初抵达北京参加两会时发病送医,4日回到香港,仅仅几天就走了,年仅70岁。

昨天半夜得知消息至今,我一直在想,需要写一篇纪念文章,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形式化的悼念,更应该是如实写下他的功勋,留给历史。


 / 壹 


认识王先生是在2013年两会期间。那时,我所供职的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刚刚成立一年多,每年筹款仅仅两三百万,相对于需要照顾的人数众多且年迈贫困的国军抗战老兵来说,杯水车薪。根据当时预估,全国的幸存抗战老兵应该在3万名以上,因为历史原因而造成的孤寡比例约5%。而志愿者寻访到的老兵仅有千名,不敢去找,根本原因是没有钱。


这被称为是一场和时间在赛跑的公益,当时平均年龄在90岁的抗战老兵,每年的去世比例约为20%。


在那前后,我曾通过很多方式来推动这一历史问题的解决。先是通过我的老东家新华社递送内参,有一位副总理批示,但主管部门的一位领导告诉我,这个问题关乎意识形态,别说是副总理,就是总理批了,也不一定管用。


在内心急迫又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在微博上发布消息,寻找两会代表向政府提案。通过两会管道,以官方允许的方式,来推动政府关注这一敏感历史问题,应该是最安全、最理性、最有效的方式了。



很快,王敏刚先生私信:我是人大代表王敏刚,我愿意为老战士们在两会发言。简单的一句话,能感受到他的责任和担当。搜索发现,他是香港“造船大王”王华生之子,是著名的爱国人士、实业家。对于“爱国人士”的标签,我内心里并不是很认同,我见过太多标榜爱国的人,其实是打着幌子做着卖国的生意。直到后来,我从王先生的身上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


很快,我们约定在北京见面,他的随和、低调、谦卑让我印象很深。我认识很多的企业家,更多是称呼×总、×大哥,满嘴恭维或江湖,唯有他,这么多年来一直称呼为先生。


同一时期,我也通过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刘晓提出同样的提案,刘晓副主席联合了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等多位委员。此外,军史专家余戈也把资料转给了一位军方的人大代表。来自人大、政协以及军方的约百位代表委员联名上书,这一力度在两会历史上应该少有,也可见问题的重要性。


为配合两会提案,在两会期间,我组织了一个小型的新闻见面会,约了10多位媒体旧识,集体采访刘晓副主席,呼吁优待国军抗战老兵。刘晓副主席的父亲叫刘公武,曾任黄埔军校武冈分校少将政治部主任、湖南省政府秘书长。这份渊源,让他成为我们坚定的支持者。刘晓副主席还帮我约见了民政部的一些领导,在提到这段历史时,刘晓副主席讲了他小时候的所见,经常会有父亲的旧部来到家里,希望老长官帮写平反材料,他的父亲从不拒绝,临走时,这些穿着破旧的老人会笔挺地站立,敬一个军礼。讲到这个细节时,刘副主席失声痛哭,在座的民政部领导深受感动,拍着桌子说,这个事情他们一定会尽全力。



 / 贰 


两会之后,王先生一直在私信里和我沟通事情的进展,说他联合了30多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案,按规定60天内会有答复。两个月后,没有任何消息。我想,估计也是石沉大海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7月2日下午,王先生突然在微博上@我,打开看了,我激动地大叫。同事都惊讶地看着我,我有些语无伦次。在微博里,王先生晒出了民政部的回复,对方称,已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做好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有关工作,支持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在关爱抗战老兵活动中所做的工作。


细读文件,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政策,只是可以优先享受一些社会福利,但这份答复跨时代的意义在于,以红头文件的方式,在态度上明确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应该受到政府和民间的关怀,这个被刻章回避的群体,终于进入官方视野。此外,表示支持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的工作。在当时,我以及更多从事这项公益活动的人士曾被特殊部门喝茶的情况下,这种明确的答复无疑是一把尚方宝剑。


曾做过多年记者的我,一眼看到了这份文件的意义和价值。我立即把文件发给了媒体记者,很快,报道铺天盖地。


很明显,媒体有些过度反应和误读,事实是,按照法律规定,原国军抗战老兵并不属于优抚对象,作为民政部,根本没有权限将国军抗战老兵纳入优抚对象,顶多是按照高龄、五保、贫困等政策给予一些优待照顾。


很快,王先生打来电话,说全国人大约谈他,问他是谁把这件事情透露给媒体,希望不要继续扩大此事的影响。王先生说,是他在微博上公开了这份文件,估计是媒体看到了。王先生安慰我说,他是香港的人大代表,尺度会大一些,让我不要担心,他会继续努力推进这一事项。


王先生的担当令我感动,我再三表示感谢,而他却很谦卑地说,我们是在做具体的事情,更辛苦,他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


媒体的报道让官方很紧张,但网友的评论非常积极正面,很多人由衷地向民政部点赞。民政部的一位领导后来告诉我,他们发现,民间的评论都是正面的,中央领导也没有提出批评,这让他们慢慢放开了手脚。

 / 叁 


接着,民政部分别在北京、长沙两次召开全国性的专题会议,研讨如何解决抗战老兵的关怀事项,我也受邀参加。遇到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如何核实抗战老兵的身份,因为历史档案残缺,如果按照官方的标准,大多数老兵是无法被确认的;二是资金如何解决。而担心的是,当时退役军人上访问题严重,优待国军老兵,会不会引起更多共产党老兵的不满。


就第一个问题,我的建议是,由民间志愿者通过上门走访的方式去核实,有很多志愿者有历史基础,通过询问基本上可以进行身份的核实。这一建议最终被采纳。


为了能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龙越基金会也得到了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一位副部长问我,我们有什么困难需要他解决,我告诉他,因为我们是非公公募,募捐受到限制,希望能将我们转为公募。这位领导二话没说,当面电话深圳市民政局领导,帮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



2014年9月2日,360公司、博时基金分别捐赠360万元,联合龙越基金会在北京召开“寻找你身边的抗战老兵”新闻发布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地进行国军抗战老兵的寻访与核实。我为此寻找了国家网信办的老领导,网信办给各大网站发文,要求将这一新闻放在重要位置。那一两天,好多网站的头条新闻是“寻找原国民党抗战老兵”。


这月19日,全国慈善展览会在深圳召开,时任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专门来到我们的展位,告诉我,要大力展开抗战老兵的寻找,在老兵的身份认定上,不能太过严格而冤枉了老兵,认定错了,也是照顾了一个老人,但冤枉了,是老兵一生的荣誉。


我曾接到无数提供线索的电话,有一位女儿哭着对我说,她的爸爸就是一名国军抗战老兵,她终于看到了这一天。我宽慰她,会马上安排志愿者上门核实,她却说,她的爸爸早就去世了,她会去爸爸的坟前告诉这一个消息。


在官方明确的支持下,民间的关怀活动迅速展开,通过志愿者们一年多时间努力,共核实抗战老兵1万余名,越来越多的基金会也开始关注这一群体。在2015年,龙越的募捐额度突破5000万元,其中河南宇通公司主动联系我们,一次性捐赠2000万元。新华社也发出通稿,“致敬光荣岁月——大陆官民携手抚慰原国民党抗战老兵”。



 / 肆 


虽然民政部多次下发文件,但一些地方依然迟迟不愿落实,分析来看,无非两点,一是不愿多事,二是钱不好找。2015年3月,王敏刚先生再次联合多名人大代表上书《关于将国民党籍抗日老兵安抚计划落到实处的建议》。


这一年,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在60周年时,中央政府曾发放纪念抗战胜利纪念章,但对于国军老兵,仅有将军级别的才会获得。我们在走访老兵时发现,对于这些风烛残年的老兵来说,国家荣誉比生活关怀更为重要。但是有体制内人士告诉我,70周年发放纪念章,依然没有国军抗战老兵的份。


民政部的领导告诉我,最开始的方案是,只给前往北京参加纪念活动的国军抗战老兵发放纪念章,后来他们再次向中央提出建议,应该向所有的抗战老兵发放纪念章,上级修改方案,增加范围,向给有工作单位的国军抗战老兵发放。猜测原因,有工作单位的身份容易核实,而农村的老兵没有档案,难以甄别。


我向领导提出,农村的老兵,生活本来就困难,这份荣誉更为珍贵。这位领导有些为难地说,作为一个部委,他们已经两次向上级提出修订方案,在体制内已经算是违背规则了。我一时有些落寞,这位领导很隐晦地说,体制内的渠道已经很难推进了,你们民间也可以想想办法。我眼前一亮。


当时正值两会,从民政部出来时已是下午四点,我立即联系王敏刚先生,告诉了他详情,希望他能召开新闻见面会,呼吁向所有的抗战老兵发放纪念章。王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第二天上午10时,在北京饭店,我约了20多位媒体记者集体采访王敏刚先生,王先生邀请了港区人大代表陈勇一起参加。王先生说,抗战属于全民族抗战,不应区分国共,应一视同仁。


之后不久, 我们接到民政部的通知,上报所有抗战老兵的名单,作为发放纪念章的参考。


2015年9月3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300余名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及英烈子女代表组成的抗战老兵方阵,在高规格摩托车礼宾方队护卫下率先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这其中,有30多名国军抗战老兵。国共抗战老兵一起接受检阅的场面,让很多人激动地流下了泪水。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他们终于重沐国家荣誉。


 / 伍 


我和王敏刚先生已经形成默契,几乎每年两会,我都会给他提交一些材料,他会认真修订后提交。


2016年,我一次给了他3份材料,一是有一些地方政府依然未能落实民政部关怀老兵的政策,建议将抗战老兵生活补贴纳入中央财政保障;二是有很多抗战老兵,尤其是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后发现核实的一些抗战老兵,未能获得纪念章,建议进行补发;三是龙越基金会2015年在缅甸寻获了347具中国远征军英烈遗骸,但是一直不能接回,建议以国家仪式迎接中国远征军缅甸阵亡将士遗骸回国及筹建无名英烈DNA信息库。这些建议,虽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但还是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我是一名草根,唯一能做的就是死磕,而他是全国人大代表,出身显赫,也和我一起死磕,从不放弃。


每次见王敏刚先生,他都是乐呵呵,唯有一次面带愁容,我问了,他才说,他在新疆的一个企业,因为地方政府背信弃义,面临关停。我问他,要不要帮他找一些媒体报道,他拒绝了,说不要给政府带来负面的影响。按他的影响力,以及和中央的关系,他是不难去解决这个问题的,而他却不愿意动用自己的权力和资源。


除了帮助我们向两会提交建议,王敏刚先生还多次向我们捐款,以及介绍一些企业家给我们,这份信任令人感动。


今年两会前,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想到王敏刚先生,发微信给他,商讨关怀烈士父母的问题,在对越战争中,有很多年轻的士兵为国捐躯,而他们的父母如今年迈,失去了儿子,晚年生活更为艰难。没有收到他的回复,我以为,他可能是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


王敏刚先生年仅70岁,骤然离世,我失去了一位忘年挚友,人民也失去了一位真正的代表。王先生的担当和执著,也不愧为一名真正的“爱国人士”。真正的爱国,不是溺爱和遮短,而是看到问题愿意站出来说,且一同去努力改进。


看到新闻,今年两会期间,港区人大代表陈勇提出在香港筹建永久性“中国香港抗战历史纪念馆”,我猜想,王先生本也应是联名代表的,可是,他再也无法履职。王先生虽然离开了,但是他为这项事业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会被铭记和传承。


截至今天,成立8年之久的龙越,总筹款已经约两亿,有500多万人次参与,有上万名志愿者一起关怀抗战老兵逾万名,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发了阵亡将士遗骸寻找、抗战英烈名单整理、寻找战争失踪者、烈士父母关怀、难民援助等多个公益项目,已经逐步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和平机构。龙越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全国人大代表王敏刚、全国政协委员刘晓以及民政部领导等众多社会人士走心支持。




目前,幸存的国军抗战老兵仅有6000余名,可以预见的是,再有三五年时间,这段历史就告谢幕了。这段关怀抗战老兵的历史,和当年全民抗战一样,官民一起,艰难而又充满惊险。


另一个想提前告诉大家的是,今年我会卸任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职务,做了两届了。但是,我不会离开这个领域,我于去年注册成立了止戈传媒,从名字你就知道,我希望做什么。


3月12日上午9时,全国人大以大会的名义对王敏刚代表的不幸逝世表示沉重的哀悼。一位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评论说:老兵不死,敏刚永生。





“讲讲你身边抗战老兵的故事。”

-留言给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