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说一次,我不会功夫,家里也没有熊猫

有深度的 拙见 2019-08-04


今天,让我们先来和你分享三个普通人的小故事……


故事一

“我有一个美国梦,但是中国制造的。”


说出这句话的是一位名叫Memo的美国橄榄球教练,这位高亮额头和雪白肤色的地道美国人,在迎娶他心爱的中国姑娘之前,对中国一无所知。但彼此独立又相互包容的相处,不仅成就了这对跨国夫妻的爱情,也打开了Memo重新认知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眼界。


当Memo带领着学生在上海打比赛时,尽管还没有学会中文,但他用简单的英语和肢体动作让他的中国学生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故事二 

“算对还是算错,计算机没有感觉的,但是算盘你可以感觉得到。”


尽管5G的世界就要来了,中国珠算大师李绵军还守着他的算盘,他相信算盘的价值,所以他将中国的传统珠算带去了美国,在美国的中小学里,手把手地教会美国的中小学生们如何拨算盘。


手与心去感受来自中国的古老算盘,这些美国的小学生们时不时发出笑声,让数学变得不再只有抽象的数字和烧脑的运算逻辑。



故事三  

"我得到了工作,得到了尊重。”


在美国阿拉巴马州托马斯维尔市威尔科克斯县,一名美国黑人女性的女儿因车祸去世了,女儿留下一个婴儿。作为外婆的她便成了这个婴儿的“妈妈”。为了养育这个孩子,已经年迈的她一直想找到一份工作,但由于阿拉巴马州当地发展不景气,她始终处于失业的焦虑状态。


中国金龙集团投资近1亿美元在威尔科克斯建设了一座大型铜管厂,改变了当地近半个世纪没有新建一家制造工厂的历史。失业多年的居民得到了来自中国企业的新工作,提起中国企业,这位曾经陷于焦虑的黑人女性毫无保留地表达了感激之情。



这三个真实的普通人的故事,出现在今年7月上映的纪录片《善良的天使》中。


《善良的天使》,由曾经两次摘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短片”桂冠的英国导演柯文思(Malcolm Clarke) 执导,由曾获金马奖的中国制片人韩轶联合推出。这是一部拍摄了4年,跨越了奥巴马任期和特朗普任期,反映中美两国民间生活与交流的纪录片。



这部电影将意识形态、经济霸主的大国之争放在一边,用影片里的中国与美国的普通人的故事,用他们饱含着爱、理解、同情、希望的情感,将国籍的差异缩至最小,将人性的温度放大到无限。而这些“小人物”的故事,也为我们展现了中美关系能够走向更好的另一面。



从去年开始陆续点映到今年上映,《善良的天使》的口碑在豆瓣上两极化,好评很多,差评也不少。






“看到中美关系中人性的温暖”和“忽略了中美关系中真正的问题”两种反馈的声音,让这部纪录片在中国和美国两边都有些吃力不讨好。普通人的故事,令人感动,带了两国关系政治、经济和人文的因素,就似乎免不了陷入两难的窘境。作为一部纪录片,需要政治正确吗?





1861-1865年期间的美国,正面临着黑奴废存的制度争端与国家分裂的危险。看着因制度不同、利益关系而互相厮杀的南北人民,当时的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用“善良的天使”一词呼吁南北人民和平相处

“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我们天性中的那个善良的天使,终将轻拨起神秘的记忆之弦,而最美的乐音,也将从此奏响



最终,南北战争结束了,林肯去世了,“善良的天使”却留在了美国人的心里。接下来的一百多年,美国南方和北方逐渐走上了融合和发展的道路。


一段关系走上正轨,另一段关系正悄然展开。


1971年,亨利·基辛格秘密访华,在中美关系上展开一段破冰之旅。亨利·基辛格博士日后回忆起和周恩来总理关于中美差异的对话,巧借林肯的“善良的天使”一词,希望唤起中美民众间的善意,理性对待中美关系。


1972年,理查德·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交。47年后,《善良的天使》作为一部以大人物的采访作为框架、以小人物的生活讲述中美关系的纪录片,呈现在我们面前。






拙见出品人田延友先生前不久与《善良的天使》导演柯文思、制片人韩轶进行了访谈。导演柯文思表示,在许多采访中都被问到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拍普通人的故事?


柯文思认为,误解来源于不了解,了解来源于故事和文化的传播。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比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少太多了。要消除两国误解,首先需要增进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弥补信息落差;而在西方电影市场,太缺少好的中国故事。


是啊,美国人拍的中国故事,总是自带对中国的幻想。



傅满洲——早期西方世界对中国威胁论的拟人化


▲李小龙,西方世界里最早的正派华人形象,中国功夫成了最强的性格符号


那么,中国人拍的中国故事呢?是否也同步造就了中国人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刻板印象?


反观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影视文化作品输出,似乎都偏向高尚的传统文化,在国外获奖的作品,以武侠片和宫廷片为主。尽管无限度背离了物理学的基本常识,以及放大了中国野史的故事性元素,但中国侠客唯美的打斗画面、中国古典音乐的荡气回肠,中国宫廷的奢华之风,东方美女的气质神韵……这一切都为西方人的脑海注入了的唯美的东方神韵。



然而,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这些华丽的大片影视剧无法告诉你。


大片无法告诉美国人,现代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普遍焦虑,现代中国人的发展决心与贫富差距,现代中国人的自尊心与骄傲感,现代中国人渴望与世界融合的开放心态与民族底气。


只有普通人,才是真实与鲜活的;只有个体的叠加,才是整个民族的画像;只有普通人的生活,才是描绘整个国家的底色。


消除刻板印象,美国人需要看到更多中国普通人的故事。





《善良的天使》开头,来自马斯卡廷(特朗普的“地盘”)的老奶奶对着镜头冷漠地说:“我不希望他们(中国人)来这里。” 她带着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发自内心地不愿意了解中国。


与此相对应的是,来自中国的建筑师保旺礼参与了中国在尼罗河的建桥项目,一年没有几天假期,工作之余最快乐的事,就是通过电话和远在云南的妻儿通话。像保旺礼这样数以百万的中国人,在海外忍受着思念之痛,努力勤奋地工作,为了生存,也为世界的经济发展贡献着平凡的力量。



而影片中,阿拉巴马州中国企业的美国员工,在和中国同事接触后,逐渐开始和他们成为朋友。



在《善良的天使》美国首映场,美国观众评价:“片中主人公们的故事给我们鼓舞、令我们钦佩,当看到他们与家人因为地理距离而被迫分开时,我们也感到由衷心碎。”


没办法让所有美国人像橄榄球教练Memo一样来到中国,但能够通过《善良的天使》,让美国观众窥视到中国真实面貌的一角。这是导演柯文思用五年时间,希望做到的事情。


在拙见对谈中,他表示:“做纪录片这么多年,我知道纪录片有部分成功在于对社会的影响,不是说这个片子就能改变中美关系,而是它打开了一扇门,让中美双方增加对话和了解。



《善良的天使》制片人韩轶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个体的故事最容易让人感同身受。任何一个个体都能理解喜怒哀乐,理解爱情,理解亲情。所以,如果我们去讲这些故事,就可以贴近距离。


中国需要更多的电影,讲述中国当代普通老百姓的真实故事。让这些真实的故事通过艺术化的表达,传递生活所蕴含的精神世界和人类情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或许是消除国与国之间偏见和误解的不二法门,也是所有文学影视作品真正拥有持久生命力的来源。


打破刻板印象,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这是柯斯文导演通过《善良的天使》这部电影做到的,或许也可以给到我们中国的导演们一些相关启发和思考。




撰文 | Yuki & 十四  

配图 |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何向外国人解释你不会武功?”

- 留言给我们






如果喜欢,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