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一八,不是国耻

有深度的 拙见 2020-10-11

一点拙见


“老兵回家”孙春龙:“九一八”不叫“国耻”,那叫“国难”;忘记“国难”才是国耻。
1931年9月18日那一夜,日军侵略的爪牙从东北向全国渗透,艰苦卓绝的十四年从那一夜开始。


如今祖国逐渐强大,日子越发安逸祥和,人们难免会慢慢淡忘和平的珍贵和苦难的深刻。


那个充满悲痛屈辱的日子,人们称之为“国耻日”。但是细想,国难才是最恰当的称呼。忘记九一八,忘记苦难,才是真正的国耻。


这个日子,这段历史,我们有一点拙见,分享给你。


愿百年之后,人们仍能铭记国难,砥砺向前。


演讲者:蒋丰

著名旅日社评作家、《日本新华侨报》总编、人民日报海外版主编



在我心目中哈尔滨是什么样的印象呢?小的时候我们都唱过一首歌,就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大学时代我们也唱过一首歌“太阳岛”。那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青春岁月。当我进大学学习了历史以后,知道哈尔滨这个地方曾经有过两个年轻人,都是三十一岁在哈尔滨去世的。一个是韩国人安重根,1909年他在哈尔滨把日本的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暗杀了;另一位年轻人是赵一曼,今天提起来赵一曼的事情很多人会动感情,她是抗联的英雄,但我们忽视了她本人还是黄埔六期。我认为,赵一曼不是哪一个政党的英雄,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

1997年的时候我已经到日本留学和工作了,这一年有一百零八个哈尔滨人到日本东京起诉当年“七三一部队”给他们带来的灾难,这让我内心里又一次记住了哈尔滨。今天我们在这样一个历史的关头,我不是哈尔滨人,但在这里谈论哈尔滨。

哈尔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哈尔滨是一个具有血性的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曾经作为新中国首都的第一候选地。当年眼看着新中国即将成立,但首都在什么地方还真的一下子不好定,也可以这样讲,国军还占着大部分的地区,所以曾经设想把哈尔滨定为新中国的首都。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总理开始运筹国家的建立,把海外的文化人士、民主人士接回新中国一起组建这个政府。这个时候,大批人士首先聚集的地方是在沈阳,就在他们从沈阳准备前往哈尔滨的时候,我们的共军真的以势如破竹之势取得了平津战役的胜利,因此新中国的首都最后定在北平,也就是北京。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段历史是哈尔滨的光荣。

谈到今天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话题,其实我个人在日本生活了二十七年,又是学历史的,我觉得我有很多感慨。



  • 中华民族不应再被离间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网上也好,还有各种议论也好,谈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不断有人喜欢谈什么问题?喜欢谈正面战场如何如何、敌后战场如何如何,国军如何如何、共军如何如何,国军死了多少将领、共军死了多少将领。这些问题听起来好像是在追究一个历史的真实,但这些问题的设定在我看来是一个陷阱。为什么我说它是一个陷阱?我个人的观点是,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是哪一个党派的胜利,也不是哪一个政府的胜利,或者说不仅仅是一个党派的胜利或者一个政府的胜利,更重要的是一个中华民族的胜利,这一点常常被我们忽视。

日本这个国家和中国有很多渊源,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离间我们的民族那一年日本人登陆以后,在中国东北采取的离间民族的办法是跟当地的老百姓讲:现在统治你们的是满族统治者,我们是来以文明战胜野蛮、我们是帮助你们先进战胜落后,我们是帮助你们推翻满族的统治者。他成“解放军”了!这就是当时日本人做的事情,而且这些还非常奏效,当时真的有东北地方的老百姓给他们拿出粮食和酒肉。这种手法运用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那时离间的是中国的党派。今天在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查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和国民党政府以及汉奸政府签订的所有条约,当中有两个关键词是所有条款当中都存在的,就是“反共”和“防共”。而这反过来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根据地在这场战争当中所发挥的作用。


如果结合今天的现实来说,我觉得日本人的离间的事情仍然在进行。我们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最近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在向中国劳工表示和解,表示每个人赔偿十万元人民币。为什么三菱公司这个时候提出了何解呢?这场诉讼最高的金额是一百二十万元人民币,按照日本的法律规定,当你要和解的时候,每个人赔偿,标的拿出来最少是三分之一,通常情况下是和解赔款款项的二分之一。如果是二分之一的话,就是六十万元人民币,如果是三分之一的话就是四十万元人民币,今天日本人只答应给十万元人民币就说和解了。为什么和解了?因为律师的诉讼团是由五个团组成的,日本人采取了各个击破,然后跟他们说,看这些老人还活着呢,如果他们活着的时候拿到十万元人民币,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安慰,结果我们的团就这样被土崩瓦解了。

十年前如果给十万元人民币还算大钱,今天拿给一个农民,拿给一个劳工,就给他的后代十万元人民币的话简直是对中国进行的嘲笑!但是没有办法,这件事情他们就是做成了。这是我感受非常深的一点,说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的战争。


  • “战败国”概念在日本的痕迹


第二个,我还想强调的是,这场战争的意义是近现代中国第一次对外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与此同时是日本这个国家近现代第一次在海外战争的失败。这个意义非常重要。

我们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884年的中法战争,再到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致于到后面被迫介入的日俄东北战争、日德青岛战争,一场战争接着一场战争,我们是一场战争跟着失败一场战争,但是1945年的这场战争我们赢了。日本是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一路走来骄横无比,但是这场战争他们失败了。

我曾经问过一个老华侨,日本战败以后你在这个国家有战败国国民的感觉吗?他说我有。我说怎么做的?他说我们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当时日本的粮食非常紧张,看着日本人背着一个米袋的话,上去就给他两个大耳光,你把米给我,我是战胜国的国民。这就叫做战胜国。

我还看过一部大型纪录片,日本首相吉田茂,当时是见麦克阿瑟,两个人都抽雪茄都在坐着说话。麦帅说完了以后,吉田茂在那里点头。点完头以后,麦克阿瑟指着他的鼻子说,这个国家的领导人不是你,也不是你们的天皇,而是我麦克阿瑟,我跟你说话的时候你不能说“Yes”,你要说“Yes,Sir”。吉田茂看了麦克阿瑟半天,最后说了一句“Yes,Sir”。什么是战败国?这就是战败国。这样的一种心情,我们今天或许已经很难体会到。


不久前我在写一本书,叫做《不得不谈的日本侵华十大人物》,我曾经看到过很多日本人在中国受降的场面,比如在北平(北京)投降的时候,一开始蒋介石确实是为了给日本人一点面子,他说干脆就在中南海的怀仁堂里面举行吧,规模小一点。结果没有想到美国人在天津受降的时候搞的场面非常大,所以当时住在北平的国军代表自己就决定要搞大场面,最后受降仪式搞在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广场。我看了看当时历史的照片,照片上每一个人的脸上那样的一种幸福的笑容,是我们今天真的很难想到的。


  • 没有东方战场,世界伤亡会更惨烈


关于抗日战争我想讲的第三点,我们这样的一场战争是给人类和平做了贡献。这里面我觉得有几个数字可以说一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参加的国家与地区一共有八十四个,但是在这样的一场战争里面,我们中国人所坚持的十四年抗战,是美国和苏联时间长度的三倍,是英国人的两倍半。我们在战争结束的时候,日本人在中国这块土地投降的,是一百二十八万人,占日本在海外军队的百分之五十。

也正是在这样的一场战争里面,我们始终牵制着日本陆军一百万人,牵制着日本五分之二的海军,我们毙伤了日本军人一共是一百五十万,这是日本在战争期间海外整体牺牲人数的三分之二。中国人确实是承受了很大的牺牲,我们的伤亡是三千五百万,我们伤亡的人数占二战各国伤亡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如果没有东方战场,我说二战其实还是很难去设想的。


  • 中国团结强大是避免历史重演的关键



第四点我要说的是二战,特别是抗日战争的遗憾和教训。因为我长期生活在日本,我跟日本人聊天的时候就知道,日本民族心底里不认为中国是战胜国。日本人在谈到他们的对手的时候,他们谈到的是蒋介石的政权。前不久我见到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制造者今井武夫的儿子,这个人现在在早稻田大学的历史系学大学院生,已经是将近八十岁的人了。这是因为今井武夫给他留下了五千多部各种各样的资料,所以他可以研究。我这次为他做了一个视频采访,当中他反复强调两句话,日本人感觉到,日本要感谢蒋介石,对不起汪精卫,我父亲从事的主要都是和平工作。因为主要是跟汪精卫政权合作,我说你做的和平工作在我看来就是一手是武的一手是文的,最后要把中国拿下来的一种工作,他自己非常尴尬地笑了,就说其实目的是这样的。

这场战争带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抗日战争结束的时候国民党的军队和共产党的军队因为国共合作的不顺利,没有能够一起接受日本人的投降;因为国共合作不顺利,蒋介石本来要派到日本爱知县、三重县和静冈县去驻军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占领军没有能够派出去。因为我们的内部问题,在1945年以后还有三年内战,在世界上被称为“二战以后唯一打内战的大国”。因为我们有这样的两岸分治,我们不得不放弃对日本的赔款;因为我们有这样的两岸的分治,我们双方都没有能够参加1951年的《旧金山合约》,因此两岸关系当中今天的日本因素仍然在起到作用。明年1月24日台湾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日本正在积极推动日本版的《日台关系法》,看,还仍然有兴风作浪的余地。

所以这样的历史教训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中华民族的未来历史进程当中,那天有人在网上跟我说,蒋老师你不要总是说日本人礼貌和文化非常好,如果再出现第二次侵略战争,他们会更加凶残、更加残暴。我说,去年习总书记讲了一句话,从1945年到今天,中国的土地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外国的侵略者,如果我们还让日本人在中国土地发动侵华战争,那责任真的就在我们自己。所以,从历史的教训来看,从过往的战争来看,我们未来的中国真的是要让自己强大,再强大。


演讲者:孙春龙
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理事长



非常荣幸能在松花江畔的哈尔滨给大家做一次讲座。我们如果谈到中国远征军,我们可能就得了解缅甸战场。缅甸战场是在1941年的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占领了缅甸的仰光。当时仰光是我们的国际援华物资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所以说我们国际援华物资的一个重要通道被切断了。同时,日本一路北上,就威胁到了我们的西南大后方,所以这时候就组成了中国远征军,1942年初的时候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第一次入缅作战是以惨败而告终,后来在一年多之后我们又从印度和滇西发起反攻。两次入缅作战总共投入兵力大概是40万,伤亡大概是20万,非常惨烈的一场战争。在战争结束之后,有很多老兵就留在了缅甸或者滇西,为什么呢?有的是不愿意去打仗做了逃兵,有的是受了伤,有的是当地的华侨,有的是打完仗之后他已经复员,所以说有很多很多原因。

  • 触动:不懂历史,被老兵指着鼻子骂


我是在2005年,就是整整在十年前的时候,那时候我是一名记者,然后我去缅甸的金三角去采访毒品。采访毒品的时候我当时碰到一个远征军老兵,这个老兵当时知道我是媒体的记者,而且是新华社的记者,然后就和我在聊这段历史。
在聊到这段历史的时候,他表现出来的是从未有过的那种愤怒,我能看到他内心的愤怒,他指着我的鼻子说:“你们总说我们不抗日,那么你去国殇墓园看一看我们的兄弟是怎么死的?当时听了他这句话的时候我无言以对,因为我不知道国殇墓园在哪里,而且在我所学的历史知识中他们就是不抗日的。
所以,那个老人当看到我没有回应而且是一脸茫然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的绝望。老人的表情给我的触动非常大,我一直疑惑他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如此绝望呢?所以回来之后我就百度了一下国殇墓园,当我看到关于国殇墓园的介绍的时候,我那时候感觉到自己的无知。因为在十年前我已经是将近三十岁的一个中央媒体的记者了,我竟然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
云南腾冲国殇墓园


  • 转身:从新华社记者到公益人


国殇墓园就是当年中国远征军在滇西打仗,然后修建的一个墓地,是目前应该说是保护最完整的一个国军抗战将士墓地。所以说在不久之后,我就开始想我作为一名记者,通过我的报道把这段历史告诉更多的人之后,我是不是还能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些事情,所以就发起了“老兵回家”的活动。
“老兵回家”活动到现在有七八年时间,我们已经陆陆续续从缅甸、泰国、越南、台湾以及云南的边境帮助四十多位老兵找到了他们的亲人,失散都是长达七十多年时间。在这个中间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其实在做“老兵回家”我觉得回家之后让我们感受最大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就是每个老兵回到家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到父母的坟前去祭拜。因为当年他们出征的时候,他们的母亲都会告诉他们一句话:“你一定要回来。”但是很多人就再也没有回来。而这些老兵当他们终于可以回家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早已作古。
所以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台湾的作家龙应台在《大江大海》里面写过的一段话,写这些老兵的一段话,就是说:“当他们垂垂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但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他们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非常让人无奈的一件事情。

  • 顿悟:让政治归政治,让人性回归人性


在老兵回家的过程中,有一个老兵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在2011年的时候,我们从越南的富国岛上接回这个老兵。但是在接这个老兵的时候我们受到了很大的质疑,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老兵是在1949年当兵的,他没有参加过抗战。所以很多人就说你们接了一个纯粹的一个国民党反动派,他不是抗战老兵,我们为什么去帮助他?
当时我也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等后来我把他接回来,后来当我看到他回到家里和他的亲哥哥,失散六十多年的亲哥哥相拥而泣的时候,我终于明白老兵回家关注的不是战争的胜利与失败,也无关于党派,一定是人性。所以这两年我们觉得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让政治归政治,让人性回归人性。

我们“老兵回家”活动,在2009年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当时有九个老兵回家,我们当时协调了很多方面,当时有两位边防礼兵站在国境线上向这些老兵致敬。我想这应该是历史性的一刻,2009年的5月30号的下午,这是共产党的现役军人向国民党老兵致敬,国民党这些抗战老兵也还了一个礼。
我想这些老兵在这一刻,他们内心里面已经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委屈,在那一刻,因为一个军人至高的一个礼节,让它们可以烟消云散。我想,最大的感受,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我们对人性的关注一定可以跨越政治的隔阂。

  • 转变:从民间行为到国家行动


后来在老兵回家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情给我的影响特别大,就是我们帮助一个老兵去寻亲特别特别的难。我们终于帮他找到,而且那个老兵特别渴望回到家,特别贫困的一个老兵。当我们帮他找到亲人去接他回家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他已经去世很长时间了。
这件事情对我影响特别大,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所以后来我就在2011年的时候就辞掉工作,然后在几个朋友的支持下去创办了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我们希望能有一个更大的平台,能聚合更多的资金去帮助更多的老兵。
截止到现在,我们基金会成立四年时间,我们陆续在全国找到了有七千二百多名抗战老兵,因为这些老兵年龄都非常大,因为我们众所周知的一些历史原因,他们的生活贫困的特别多。我们给将近三千名抗战老兵每个月提供了三百元到八百元的生活补贴,包括将几十位老兵送到养老院。我们甚至还在街头发现了很多乞讨的老兵,我想这都是因为历史的原因造成了这么多的伤害。这个事情都是通过民间的努力在完成。
9月2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向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纪念章

同时,我们在努力的同时,我们还有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加入这场和时间赛跑的一个公益活动,包括在座的王敏刚先生,在两年前通过人大代表的建议案,联合港区的三十多个人大代表向中央提出了关于优抚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一个建议案,得到了民政部的一个积极的回应;包括杨锦麟老师是我们云南老兵关怀计划的代言人,经常去参加我们的活动,帮助我们呼吁。
也是在民间的越来越多的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在去年的时候,七月七号习主席在北京接见了三位原国民党的抗战老兵。其中有一个老兵,他问他是哪个部队的,他说中国远征军。习主席说了一句话:“艰苦卓绝。”而且,另外一个让我们很激动,很确切的消息是什么呢?在不久后即将开始的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中,将会有国民党抗战老兵来参加,我想这是一个通过民间多年来不懈的努力,终于让它成为了一个国家行动。

  • 他山之石:日、英、美怎么对待老兵


缅甸我去过十多次,每次去都会有很多的感触。在战争结束之后,大概是在1975年的时候,日本开始组建了一个“全缅甸战友协会”,开始重返缅甸去寻找日军在缅甸战死的士兵的遗骸。我看了很多关于日军在缅甸寻找遗骸的资料,我非常非常地惊讶。就是作为一个战败方,在三十年之后他们重返缅甸去寻找他们的遗骸,竟然找到了一半以上的遗骸,我们发现他们对他们战士的资料做得特别的完备。
一个是,如果当时现场有士兵牺牲,他们会火化之后带回日本;如果来不及,他们会割一条胳膊或者一个手指火化后带回日本;如果连割一个手指都来不及,就特别惨烈的、惨败的这种战事,他们会绘制一个地图,在哪里牺牲了多少人。所以就是因为这种资料的完备得以让他们在战争结束三十年之后找到了超过一半以上士兵的遗骸,而且作为战败方。

这是关于日本。英国在战争结束之后,英国在仰光修了三个墓地,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一个地方,一望无际的大草坪,上面有黑色的大理石做的墓碑,整齐地排列着,就像当年他们出征时的队列,仿佛他们永远没有死去。
我们在2011年的时候在这个墓地去考察,那个时候我带了一个有六个人的团队,包括有摄像师。我们到这个墓地里面进去了之后,它的管理者叫奥斯卡。
奥斯卡马上上前来非常惊讶地问我们:“你们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我告诉他:“我们是中国人。”他又问我们:“你们来自台湾吗?”我说:“不,我们来自北京。”后来他又问我一句话:“那么你们是来做木材生意的还是石油生意的?”
当这些对话之后我们感到,每一个人都感到无地自容。后来我红着脸告诉他,我说我们是来找老兵的,奥斯卡简直要跳起来。他说:“你知道吗?我在这个墓地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时间,这个墓地里面安葬了有英国本土的士兵,还有缅甸,还有印度,还有澳大利亚,还有非洲他们的雇佣军。每年阵亡将士纪念日的时候,他们的家人或者他们国家的人都会到这里来祭拜,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中国人”
这是在英国的墓地,这个墓地后来我们研究它属于英国战殁英灵管理委员会,他们的宗旨就是把每一个为这个国家牺牲的人,把他们的名字刻在纪念碑上。美国也是当年缅甸战场我们的盟军,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将他们的士兵的遗骸送回了美国的本土的阿灵顿国家公墓。
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郡的阿灵顿国家公墓

在几年前我曾经给一本书写序,这本书是历年来美国总统在阿灵顿国家公墓前的讲话,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想了很多。其中这本书给我印象很深的有一段讲话是2000年的时候当时的总统克林顿发表的一个讲话,他说:“明天我就要去越南访问,这是在越战之后美国总统第一次到越南访问。我想告诉美国公众的是,我这次去访问越南谈的第一件事情,是寻找我们在越战时候失踪的美军士兵的遗骸。因为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士兵有一个承诺:无论你战死沙场或者失踪,我们一定要接你回家。这是克林顿当时的一个演说。美国不仅是这么说,而且是这么做,在越南至今还有美国国防部的工作人员。
在2011年的时候我当时在重庆有一个活动,刚好碰到了美国驻成都的总领馆总领事,当时刚好是希拉里到缅甸去访问,我就问他,我说:“希拉里到缅甸会谈什么事情?”这位总领事告诉我一句话:“我们谈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寻找我们当年飞虎队士兵的遗骸。这是日本、英国、美国。

  • 反思:何谓国耻?何谓国难 ?


我们在去缅甸考察这些墓地的时候,我就第一次,08年我就问华侨,我说我想去墓地看看。我兴冲冲地一大早在那个市场买了一束菊花,那个华侨用异样的眼睛看着我,他说:“哪有什么墓地?早就被毁掉了。”我说:“最起码有个土堆在吧?”他说:“别说是土堆,连尸骨都找不到了。这就是中国远征军新一军孙立人的部队在密支那的墓地,上面现在是住户,这家住户的猪圈下面就是新一军的墓地。
我们在缅甸考察了一个多月,后来考察结束的时候,我们内心里面感到太多的沮丧。因为有十万中国军人为这个国家牺牲在这片土地上,但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向他们去下跪的地方,所有的墓地全部被毁掉了,成了学校、居民区。

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我们启动了一个项目叫“中国远征军缅甸阵亡将士遗骸寻找与归葬”,这就是在那个猪圈下面我们找到的第一具遗骸,在这个遗骸的位置我们发现了这个帽徽。当我们看到这个帽徽的时候,旁边的一个人说了一句话:“这是我们的人,这一定是我们的人。那一刻我们都流泪了,当这个士兵在他为这个国家牺牲七十年之后,他终于有机会可以回家了。到现在为止,我们最新的数据已经是找到了至少是二百九十五具遗骸,我们会力争以尽快的速度接他们回家。


在松花江畔每年的“九一八”的时候,我们都会高喊“勿忘国耻”,在这一天很多城市都会响起防空警报,但是我想,在抗战胜利七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在举国庆祝这场胜利的时候,我们还会发现有很多老兵依然生活在贫困与彷徨之中。
我们经常把“九一八”叫做“国耻”,但是后来我在想,“九一八”不叫“国耻”,那叫“国难”,那一刻我们的国土开始沦陷,那叫“国难”。
但是我们回头再看那些在国难当头义无反顾走上战场的士兵,当他们年迈的时候依然生活在贫困与彷徨之中的时候,当那些为这个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们的骨骸还是横陈荒野的时候,我想这才叫“国耻”。

“老兵回家”活动我们更希望传递的是什么呢?我想不是仇恨,一定不是仇恨,而是人性,而是人性。前不久奥运会再一次成功申办,这也是一个大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一个标志;但是同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缺少了像第一次申奥成功的那种激动。所以我在想,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它不仅仅是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不仅仅是“神舟”飞船的上天,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


演讲者:蒋丰著名旅日社评作家,《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主编


现在市面上特别流行一本书,一会大家就能见到这本书的作者——原来《朝日新闻》中文网的总编辑,现在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的一位日本资深传媒人。这本书叫做《被误解的日本人》。 我首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就是我现在手里拿的这本书,叫做《我还是喜欢东京》。这本书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是我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社长——韩建民老师一起策划的。当时我们在喝酒,他说我想编这样一本书,叫做《我还是喜欢东京》。我说这个名字不好,这本书如果真的出来了,会被板砖拍死。但是他是河北衡水人,非常固执己见。 所以这本书出版的时候,还是这个名字。书里边收录了800多张照片,还收录了一批旅日华侨华人作家们的专栏。韩社长亲自写了一篇序文,叫做《和世界名城谈一场恋爱》。这本书宣传的时候,他们找到我,说怎么样做宣传?我说我们就这样宣传: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韩建民出轨了,因为他要谈恋爱。他底下的小编辑吓得脸色都变了,说这样写我们家的老大会出问题的。我说是你们家老大重要,还是现在把这本书卖出去重要?后来他想了想,觉得还是卖书重要。 果然现在这本书红了,而且出版社要把它弄成亚洲第一书。这本书的意图是什么?这本书的意图是向大家介绍日本,希望我们更多地了解日本的深层、细节。中日两国是近邻,是一衣带水,偏偏在相互了解方面做得非常的差。 
  • 差到什么程度?


前年中国到日本的游客有241万人次,去年中国到日本的游客有499万人次,今年中国的游客预计会超过600万人次。中日两国国民之间的相互交流,终于到了一个老百姓可以凭着自己的腰包、自己的意志去选择观看日本、了解日本的时代了。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虽然创造了很多中日两国国民交流的机会,但事实上那种交流是伪“国民的交流”。比如说当时派出的中国青年代表团,那是团中央组织、政府的行为。中国各个方面的代表团都是公家的代表团,不是老百姓自己选择的。而到了现在这样一个时刻,我说终于到了中国人可以用自己的眼睛来认识日本的时刻。 反过来看这本书的书名,我并不是很爽。我的反问就是日本人被误解了吗?讲个日本人被误解的故事。我曾经陪一个地市级的领导到日本,晚上我们租了一个日本的料亭一起吃饭。日本料亭的服务很好,我们先是坐着聊天。一会牧歌门打开,有位日本大妈进来,往地下一跪,托着托盘跪着就往前走。 我们这位领导就问我,蒋老师,她为什么给我跪下?我说日本的服务是有三大项,微笑,鞠躬,下跪式服务。他说不对。她肯定听着咱们刚才在这大声说中文,知道我们是中国人。她觉得在战争的时候对不起我,所以一进来就给我跪下了。我说这个真的是对日本人的误解了,他们还没有这个觉悟。

  • 那些日本人


有人会问我,你在日本待了28年了,你觉得日本人对战争到底怎么看?我记得我到广岛海军基地的时候,有个管理员跟我说,你们中国人现在来的也不少了,但是我们也没有办法交流。他说我想跟你说一句话:其实我爷爷告诉过我,他们当年在中国,干的也不完全都是坏事。他们吃西瓜、买西瓜都是花钱的。我听完就回答他一句话,你爷爷真辛苦,要到中国去吃西瓜,到中国去花钱。 还有一位日本人,是我在福冈碰到的。他跟我联系上以后,说,对不起,我先给你鞠个躬。我在中国的山西五台山打过仗,但是我没杀过人。我非常喜欢中国的汉诗,你现在作为中国留学生来到日本,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帮助你。我们向中国留学生提供过私费奖学金,我愿意帮助你。 过两天他又来了,说,我现在是地主,种草莓,但是没有人手帮我摘草莓,你带上你老婆孩子一块来帮我摘一摘?我们就去给他摘草莓。摘完后,他用他的小卡车装了半卡车的草莓、装了半卡车的大米给我送回来,我说这也是日本人对战争的一种表示。 还有一个日本人,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我父亲告诉过我,在满洲的时候,他最喜欢看的就是落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夕阳。因为日本是个岛国,山也很多,看不到夕阳。 还有一个日本人,我曾经陪着他看过沈阳九一八的纪念馆,也到过平顶山纪念馆。他在那掉了眼泪,结果有媒体采访他说,我没有想到日本人干过这些事情。第二天上到车上以后,你能坐我旁边吗?我跟你说句话行吗?我说可以。他说昨天晚上一宿没睡着觉。他昨天在接受电视台采访的时候没说真话,其实他父亲是在中国杀过人的。 他父亲晚年生病的时候,到了一个寺庙。寺庙里的和尚说,你父亲生这么重的病,你回家找一找你们家里是不是有军刀?如果有军刀的话,军刀上应该是有血迹的,你们要把它拿出去。回家找他父亲一问,果然有。他父亲确实曾经拿着军刀去过中国的战场,后来他们就把军刀贡献给寺庙了。 我讲这些话是什么意思?是说日本有各种各样的人,并不是都是那样。现在说我们误解了日本人,我感觉难以接受。比如说,野岛刚先生认为中国人误解日本人,是因为中国人对日本的历史研究不够重视。中国人在近代以后对日本人的研究是非常严苛的。

  •  中国人看日本史


如果日本人今天要看自己的历史的话,就要到我们二十四史的《三国志》里去看。为什么?因为中国在这部书里已经记载了日本人和这个国家的事情。如果我们不重视的话,不会把它记述到我们的史书里。 那么今天说近代的中国人对日本的研究是非常苛刻的。我自己在新浪博客上每天更新一篇谈日本的文章。有人跟我说,你对日本的批评太严厉了。为什么会严厉?是不是因为近代的中国人开始误解了日本?我说不对,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近代中国人开始研究日本,是满怀着一肚子的委屈、牢骚的情况下进行的。 汉代时,汉光武帝赏赐日本金印,你看看我们是大国气派,所以中日关系中我们是主导。唐朝的时候,余光中先生讲李白是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那个时候日本派了将近20批遣唐使来我们这学习,山寨了很多我们的东西,我们又是强势的一方。到了公元663年,中日两国发生了第一次战役,叫白江口之战,是因为高丽打起来的。我们以少胜多,是战胜国。战胜国的风度是什么?就是没有把中日的民间交流停下来,而是让遣唐使继续往这派。 所以野岛刚先生书中有一个提法,他说中日两国之间的第一次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我说no。中日两国之间第一次战争是公元663年的白江口之战,这一战决定了什么问题?决定了东亚地区1000年的和平局势,而这一战让日本人记恨记到了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而1894年的甲午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刺激是什么?在这之前日本是中国的学生,我们认为我们是日本文化的母国,我们是文化的大国。所以相对来说,我们比较忽视对日本的研究,或者说知识错位比较多。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地位在这摆着。到了1894年,这一年的战争是学生打老师的战争,是中国人心里边,在中国人的道德体系里边,最没有办法接受的一场战争。所以从此以后中国人心里的委屈就长存于心,无法纾解。到了最后,日本人说甲午中日战争是他们在中国赌国运的一场战争,结果是赌赢了。 到了抗日战争的时候,他们还是在跟中国赌国运。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的关东军有19000人,对手是张学良,是一支有10万人的部队。但是日本人敢赌、敢干,敢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的华北驻屯军有8400人,驻在卢沟桥的29军是一支10万人的部队。日本人也敢和你赌。1936年的年底,中国的军队是200万陆军,日本的陆军是20万陆军。日本人敢赌,而且一次一次的,在他们看来当时是赌赢了。 所以这些事情在中国人心中长存的时候,写出来的、研究出来的东西,不可能没有情绪。所以野岛刚老师认为中国人误解日本人是因为文化的歧视。我个人认为,之所以有一些中国人误解日本人,是一种历史的情怀,这种的历史的情怀在心里边没有办法把它完全磨出了。

  • 如何看日本


日本全国大概有8万所寺院,有12万所神社。我们一说神社就想到靖国神社。其实12万所日本神社里边,只有一所叫靖国神社,其他的有各种各样的名称。但是你去看日本的神社的时候,你感觉到非常有意思,日本各种各样的风俗都非常好。 有的时候我的研究比较偏门,我在福冈看过这样的神社。每年新年,要把当地的新媳妇集中在一起,然后由当地的村民、孩子每个人拿把扫帚弄个条扫帚疙瘩,每个人照着新娘的屁股上揍一下——催生。少子化的日本社会还在搞这套东西。所以有时候你会感觉到日本的形象非常有意思。 但是在神社是不敢往后边走的,因为你每次往后边走就会看到神社后面一定会有一座碑,不是叫慰灵碑,就是叫忠魂碑。慰的是什么人?全是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抗日战争,所谓的大东亚战争、太平洋战争等战争中死去的人。你要感叹日本人能够把每一个战士、军官的名字能够写在碑上,能够知道他们叫什么。你要感叹,他们是真的没有忘记这场战争,他们是真的不可能老老实实地向你道歉谢罪的。 站在这样的立场上去观看日本人,去判断日本人,双方的立场肯定是不一样的。在野岛刚老师看来,他说中日之间之所以有这么多误解,是出于历史上无奈的原因。我们真的应该通过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去进一步观察,特别是进一步了解日本人。 我昨天讲了一个数字,现在我们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达到了74.15岁,日本现在达到了84岁,相差10年。中国现在GDP已经超过了日本,什么时候我们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超过日本的时候,我们就真的不会再误解日本了。

编辑丨梁非凡

配图 | 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所理解的9.18是什么?

- 留言给我们





如果喜欢,点个在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