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燕跨界拿奖?这开口就盖大楼的毛病得治
2019,这个音同“爱你依旧”的美丽年份,已经过去2/3。
站在时间的进度条上,在每一年的最后一天,人对“时间”突然有着更为敏锐的感知,好像即将抵达一片巨大而陌生的领地,再大的事情,都要给”跨年“这个全民仪式让路。
跨年之前,咱们先说跨界。
从演员跨界到“建筑大师”的江一燕。24小时不到,这位在摄影圈、工艺圈的文艺丽人,从“获建筑师大奖”的热搜登时变成“回应获奖争议”。门槛没跨过去,还容易栽跟头,这样的前车之鉴,也不是没有。
回望2018年12月31日,有人揣着早已买好《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影票,钻进影院,在黑暗中度过”2018年最后的夜晚“;
也有人虔诚地坐在体育馆的观众席,等待着一场长达4个小时的跨年演讲,用知识疗愈心灵。
这场演讲的主讲人我们也都不陌生,罗胖。短短几年时间,在《某某思维》这档知识脱口秀节目上,商业、职场、历史……话题包罗万象,就没有罗胖不能侃的。节目在优酷、喜马拉雅等平台超过10亿人次的播放量,足以见得他在大众心中的接受度——他就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化身。
当“智者”决定下凡,要在体育馆举办大型的”知识跨年”演讲时,他可真敢想啊!比起往常喧嚣的跨年仪式,“和时间做朋友”“用知识跨年”听起来浪漫脱俗,仿佛是一场不动声色的狂欢。
四个小时,单向接收着密集的信息,最醒神最激励人心的一句莫过于“感谢你坚持到现在,夜已经深了”。离场时,疲惫之余带有一点充实:
“看!在最后一天,我依然热忱追逐着知识。”
16岁的瑞典女孩桑伯格,在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严正控诉,煽动人类对灭绝的恐惧,被不少网友嘲讽“何不食肉糜?”韩国女星雪莉陨落,微博评论区开始下雪:“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金句能被奉为金句,不正是因为“听起来有道理”才会被大量收藏和引用嘛?
但,习惯用复制黏贴代替独立思考,不过是强化了复读机的属性,话语也成为无意义的空谈。(讽刺的是,当我说“人类是复读机”的时候,我本身也成为了复读机。)
尼尔·波兹曼在“媒介批评三部曲”其二《童年的消逝》提及“思考”之义:
所谓思考,我是指有时间和动机去问自己,这样一个事件的意义是什么?它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它之所以产生的理由是什么?它跟我了解的世界有什么联系?
为什么不思考?没时间啊。当伪科学死灰复燃,我们就结结实实挨了一耳光,交付智商税还以为获得什么宝贝。
最近流行的量子波动速读,借助高感知力量的方式快速翻书,1至15分钟就能看完一本10万字左右的书籍,一目十行,过目不忘。“量子就是建立在这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上面。”这听着就很扯淡啊!
空谈,是务虚,设想无法转化为行动。那如果把“空谈”这两个字调换一下顺序,当“空”变成一个客体,一个可供讨论和研究的对象——
“谈空”,又是什么?
74岁的“烟草大王”褚时健,在荒山种橙。十年时间,“褚橙”成熟时;
35岁的马云,在硅谷融资被拒20多次。转眼十年,谁人不识阿里系;
23岁的马斯克,从斯坦福斯大学辍学,朝人类未来发展领域探索;
“锂电池之父”约翰·古迪纳夫,30岁入行,97岁高龄获得诺贝尔奖;
“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从成功提取青蒿素问鼎诺贝尔奖,40年过去;
▲ 屠呦呦
致“空谈者”——无想象,非未来
田延友 x 列纳德·蒙洛迪特 x霍金
时间
2019年11月5日 (周二 19:30-21:30)
地点
暨南大学(石牌校区)大礼堂
票价
50元/张
限时特惠
早鸟票价单张21元
数量有限!
售完即恢复原价!
▼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