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一燕跨界拿奖?这开口就盖大楼的毛病得治

有深度的 拙见 2020-10-10


2019,这个音同“爱你依旧”的美丽年份,已经过去2/3。


站在时间的进度条上,在每一年的最后一天,人对“时间”突然有着更为敏锐的感知,好像即将抵达一片巨大而陌生的领地,再大的事情,都要给”跨年“这个全民仪式让路。


跨年之前,咱们先说跨界。


从演员跨界到“建筑大师”的江一燕。24小时不到,这位在摄影圈、工艺圈的文艺丽人,从“获建筑师大奖”的热搜登时变成“回应获奖争议”。门槛没跨过去,还容易栽跟头,这样的前车之鉴,也不是没有。



通稿漫天飞,偏逢网友扒底兴风作雨。人设是明星的职业刚需,只是挑战的级别还要掂量着。碰上专业门槛高的领域,真没下些功夫和成本,“跨界”就成了“大跃进”,虚的。

日光之下并无新鲜事,公众人物又为2019年贡献了不少谈资,但想想,谁没有说假话大话空话的时候?




回望2018年12月31日,有人揣着早已买好《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影票,钻进影院,在黑暗中度过”2018年最后的夜晚“;


也有人虔诚地坐在体育馆的观众席,等待着一场长达4个小时的跨年演讲,用知识疗愈心灵。


这场演讲的主讲人我们也都不陌生,罗胖。短短几年时间,在《某某思维》这档知识脱口秀节目上,商业、职场、历史……话题包罗万象,就没有罗胖不能侃的。节目在优酷、喜马拉雅等平台超过10亿人次的播放量,足以见得他在大众心中的接受度——他就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化身。


当“智者”决定下凡,要在体育馆举办大型的”知识跨年”演讲时,他可真敢想啊!比起往常喧嚣的跨年仪式,“和时间做朋友”“用知识跨年”听起来浪漫脱俗,仿佛是一场不动声色的狂欢。



2015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的设想,在北京水立方落地。动辄几千的一张门票,依然紧俏。这虽然是新鲜的第一场,但也开始进入倒计时状态,罗胖的宏愿并不满足办这一场,咱们也不贪心,就坚持二十年。

所以呀,如果你说2018年是“第四场跨年演讲”,这种说法还不太精准,还要记得带上一句“也是倒数第十七场”。听听,这时间的概念是不是瞬间惊艳了不少?可一不可再的紧迫感也扑面而来,啧啧。

罗胖在这四年间的演讲现场,也同他给场数做倒计时一样,蹦哒出了很多漂亮的新词汇,如2018年的“小趋势”“信用飞轮”“非共识”……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对未来趋势的把握,都在这些新词里,把人唬得一愣一愣。

这些年罗胖都造过什么新词,网友大概都记不住,但是他的“毒奶预言”,实在让人忘不了。


▲ 那些年罗胖的“毒奶预言”

谈谈概念和趋势,实际上是朋友圈的聚会,大家互相捧个场,这是不少演讲会的实质。

罗胖的“毒奶预言”,也是罗胖这些年举办跨年演讲的“打脸史”,他似乎也没有那么神了,普通名词进行去庸常化的包装,闭着眼睛大胆说未来趋势。

“宏观好坏就像全球平均气温,你要是关心人类的命运,平均气温有价值。但是你今天要出门办个事,它真没啥用。”经济学者薛兆丰说。鸡汤无法真正为持续发展提供原料,空谈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罗胖不是预言家,只是一位“知识商人”。




网上有句锐评:听罗胖的跨年演讲,你们是闲得慌吗?


四个小时,单向接收着密集的信息,最醒神最激励人心的一句莫过于“感谢你坚持到现在,夜已经深了”。离场时,疲惫之余带有一点充实:


“看!在最后一天,我依然热忱追逐着知识。”



古人云: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搁现在,您信吗?《人民日报》在2017年便提前发问:看知识脱口秀能代替自己读书吗?

我们不过是在娱乐,却自以为在学习,这是知识型脱口秀节目“寓学于乐”带来的错觉。

但似乎又不得不这么做,唯此,才能舒缓时间碎片化的焦虑。因为我们所处的网络环境,信息密集,干扰太多,以至于我们对事件的反应迟钝,想说点什么吧,憋了老半天,词不达意,于是翻出祖传下来的“互联网金句”:

“人们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正义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
“这个世界会好吗?”
……


16岁的瑞典女孩桑伯格,在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严正控诉,煽动人类对灭绝的恐惧,被不少网友嘲讽“何不食肉糜?韩国女星雪莉陨落,微博评论区开始下雪:“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金句能被奉为金句,不正是因为“听起来有道理”才会被大量收藏和引用嘛?


但,习惯用复制黏贴代替独立思考,不过是强化了复读机的属性,话语也成为无意义的空谈。(讽刺的是,当我说“人类是复读机”的时候,我本身也成为了复读机。)



尼尔·波兹曼在“媒介批评三部曲”其二《童年的消逝》提及“思考”之义:


所谓思考,我是指有时间和动机去问自己,这样一个事件的意义是什么?它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它之所以产生的理由是什么?它跟我了解的世界有什么联系?


为什么不思考?没时间啊。当伪科学死灰复燃,我们就结结实实挨了一耳光,交付智商税还以为获得什么宝贝。


最近流行的量子波动速读,借助高感知力量的方式快速翻书,1至15分钟就能看完一本10万字左右的书籍,一目十行,过目不忘。“量子就是建立在这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上面。”这听着就很扯淡啊!



在网络上传面相、手纹,有AI为你预测未来运势,小算要脸,大算要钱。对网络算命的迷恋,更证明咱们们对于现实的焦虑和不安,预测未来借以获得一种掌控感和控制感。

表面上,我们在勤勤恳恳地务实,其实是浑浑噩噩地“务虚”。




要说多少句空话,才能跨过2019?


空谈,是务虚,设想无法转化为行动。那如果把“空谈”这两个字调换一下顺序,当“空”变成一个客体,一个可供讨论和研究的对象——


“谈空”,又是什么?


74岁的“烟草大王”褚时健,在荒山种橙。十年时间,“褚橙”成熟时;


35岁的马云,在硅谷融资被拒20多次。转眼十年,谁人不识阿里系;


23岁的马斯克,从斯坦福斯大学辍学,朝人类未来发展领域探索;


“锂电池之父”约翰·古迪纳夫,30岁入行,97岁高龄获得诺贝尔奖;


“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从成功提取青蒿素问鼎诺贝尔奖,40年过去;


 屠呦呦


谈空者,是孤独者。

想象力天马行空,囿于现实,施展不开拳脚。

谈空者,也是行动派。

“空谈”还是“谈空”,时间,能帮助我们拨开这虚虚实实。

二十一岁的霍金因为渐冻症,从此人生走向另一条轨道。用他的话说:“从那时开始,任何一点小小的快乐都能让我觉得幸福异常。”重新审视生命,他有探知宇宙的宏愿,而时间也证明,他没有说空话。



《时间简史》便是一例。

11月5日,《时间简史》的合著者列纳德·蒙洛迪特将同拙见进行一场“致空谈者”的现场对话,已故的物理学家霍金还将以特殊的方式出现在这场时空对谈中,感受想象力的碰撞。


 致“空谈者”——无想象,非未来 

田延友 列纳德·蒙洛迪特 x霍金


时间

2019年11月5日 (周二 19:30-21:30)


地点

暨南大学(石牌校区)大礼堂


票价

50元/张


限时特惠

早鸟票价单张21元

数量有限!

售完即恢复原价!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票



你把时间横切来看,这是一部掘金史。

有人会在大浪淘沙中掉落,但潮水退下,遗珠依旧发光。



撰文丨林阿闹
配图 | 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说过哪句空话?
- 留言给我们




如果喜欢,点个在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