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找餐厅—本地餐厅指南
96个内容
巨富长,是巨鹿路、富民路和长乐路的简称,不远就是上海最繁华的淮海和静安商圈,两横一纵和遮天蔽日的梧桐树一起,划开了一个闹中取静的前法租界片区。
上海洋气的网红路不胜枚举,但巨富长是我们最偏爱的那个。
一个私心的原因:鹅司就驻扎在边上,难免日久生情;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们在这里解决过无数顿工作日午餐、下午茶和下班的聚餐,这么多年吃下来,依然觉得它好吃,且有着可以不断被挖掘的惊喜感。
跟外滩银行大楼所代表的英租界商业区比,它属于法租界,曾是高级住宅区——有人住,有富人住,且是孕育西餐等高档餐厅的沃土。
而跟法租界的武康路一带比,除了高级花园别墅,它又在抗日战争期间建了很多新式里弄,保留至今,褪成老民房的年代感,容纳了不同的阶级——有人住,有平民百姓住,市井小店四处分散。从路边的工人盒饭窗口、家常小馆,到花园洋房里的精品本帮家宴。从平价居酒屋、新式融合西班牙餐厅,到开业近20年的传统意大利菜。
无论是想随便吃一顿,还是想吃点好的;想吃本帮的,还是异国风情的,都能在这里找到目标。最重要的,无论你手上的预算是多是少,都能在这里吃得很满意。
长乐路×襄阳北路路口,可能是巨富长最具烟火气的一个路口。
在老上海心中颇有地位的和乐点心店占了两个门面。邻居是老上海面馆和大大旺特色馄饨。锅贴,馄饨,还有面。凑齐了这三件,才有一个上海街区的安全感。
和乐点心店
地址:襄阳北路52号(近长乐路)
人均:15元
早晨的锅贴一两一两铲出锅,每一只都有焦噗噗的脆底。蘸进醋里熄去部分高温,迫不及待咬一口:爆汁的瞬间,肉鲜流淌出来,充满口腔。
他家的大馄饨也是必点的经典款:偏软的皮子浮在汤里,菜肉比例很正好,菜的清香引出肉鲜,相辅相成。
晚上下班后,总喜欢骑车过来点一碗。
中午时分,隔壁的炒菜店里,一盘西红柿炒蛋都镬气十足,一桌桌民工们正满头大汗地扒饭。
而街对面,大大旺特色馄饨,老板可能刚补完觉过来——他每天开到凌晨1点,4点半起床,晚上只睡3个半小时。而周围很多上班族的嗦面食堂——老上海面馆(长乐路688号),其实藏在一个叫南角亭的涮羊肉店里。
这家面馆确实有点意思,一反本帮面的甜派浇头,咸口的大肠,碱香四溢的面条挑起红汤的鲜,是很朴实的满足了。26元现炒大肠面+20元自制大肉,大肉不算便宜,但从不腻的肥肉到酥烂入味的瘦肉,在众多本帮面馆里能算是中上上水平。你可能路过很多次巨鹿路富民路的路口,都没有意识到这里有个平价美食广场,虽然它看起来一点也不平价。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洋气版”的大食代,汇聚了墨西哥、泰国、土耳其多国美食,人均30-80不等,都是有记忆点的好吃!
之前写过泰国菜合辑,堃(kūn)泰就上过榜,它也是我们在More than eat里吃得最多的食堂。
东南亚菜普遍受到福建、广东下南洋的华侨影响,泰国菜自然也在其中。加上这家店主厨原本在曼谷唐人街开店,卤水和粿条都做得地道。
泰式炒粿条就是从潮汕炒粿条演变来的,作为潮汕长大的,吃一口感觉回了家...
鸡肉口感细嫩,咖喱是古法,加入蛋液炒出绵密蛋花,带着一点甜浓的椰香,下饭特别棒!
古法咖喱在国内一般配虾或蟹,配鸡肉很少见,却是地道泰国做法。
隔壁是貌不惊人的披萨店Mamamia,其实是深藏不露的业界标杆,一张那不勒斯披萨烤得相当标准:
饼皮脆边有“隆起的空气感”,底面有豹纹状黑点;撕扯饼皮时能感受到韧性;面团里的盐也下得到位。
帕尔玛芝麻菜披萨,每一张都现点现做,芝士浇头也给得慷慨~
如果哪天想减个肥,也会来这里觅食,一头扎进Lizzy's ALL Natural。卷饼系列(Wraps)的几种口味闭眼点。生脆的羽衣甘蓝里抿一口牛油果的软糯,没有高热量酱汁,调味却非常惊喜,可以放心大口吃,这大概是我吃过最快落的草了...主打中东style兄弟烤肉店也很不错,除了超实在的土耳其烤肉卷,库夏里米饭里的印度香米软软黏黏,香料的运用相当优秀~
除了美食广场,路边快餐店的烤鸡也能令人叫绝......这家店叫Chicken&Egg葡式霹雳烤鸡,79元套餐里有1/4烤鸡+4种酱料+两种盘边小菜(比如烤土豆/芝士焗花菜)鸡皮表面是烤出来的粘稠鸡汁,鸡皮下则是丰沛汁水的瘦肉:这可能是我吃过最多汁的烤鸡了...如果双人行可以再点份三明治,同样是惊喜!烤到略焦硬的面包夹着饱满鲜香的馅料,工作日的午餐也能幸福到裂开。而若是三五好友一起,想寻家地道平价的本帮家常菜:夹在长乐路、巨鹿路之间的进贤路,是个很好的选择。在进贤路没开几年,在这之前,老板娘做了15年的私房菜。在这你可以吃到没那么常见的经典沪菜,比如田螺塞肉。相比惯见的白斩鸡,这里的招牌则是葱油鸡:葱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鲜味的层次,而鸡皮弹嫩,肉质入味,丝毫也不会被葱抢了风头。最后来盘蟹味蛋:是的,一道32元的炒蛋,可以检验出一个厨师的水平。没有蟹,只有蛋。只不过没有将蛋打匀,下锅后蛋黄蛋清黄白分明,仿若蟹黄蟹肉,米醋和糖调味,加点淀粉略微勾芡,整体酸甜爽滑。我们在市区最爱的烧鸟选择!菜品有想法也有风格,独家的乌鸡料理早早扬名日料圈,并且稀少部位也是上海最多的一家,多达18种。像白肝、提灯这种口感炸裂的稀有部位,记得提前预约!!
这大概也是上海很少见的、会每天自己去菜市场进货的烧鸟店,新鲜程度比较有保障。市中心能有一家好吃的日料店,太不容易了……况且价格又合理(非乌鸡部位,单串价格在20元以下),氛围非常轻松,部位选择众多,清酒价格也不贵,下班想吃烧鸟的时候,大概率会选择它。开业20多年的Q太郎显得更加平易近人,偶尔在雨夜拉开推门,店里是很温馨的明亮,菜单也相当丰富。从常规的京葱鸡肉串到鸡屁股,清淡的大肠煮,下酒的鲟鱼干要蘸着美乃滋。大肠煮里有魔芋、胡萝卜、白萝卜;大肠白煮得清清淡淡粉粉糯糯,基本了无腥气,仿佛肠料理界的大家闺秀...这家店口味属于中上,不一定是好吃到哭泣的惊艳,但就是可能在某个疲惫焦躁的夜晚,在吧台前一边看着烤肉噗滋噗滋,一边舒适地瘫软下来,摇着盐瓶里的大米,莫名地就被治愈。放大米能防潮,而且撒盐的时候盐不会一股脑倒下来,而是零星地分散下来。
如果预算多一点:
在法租界,怎样正确打开西餐 ?
在这种小资地段打开大众点评,西餐的list能拉出老长老长,很多店名还都是意味不明的法语/西语/意大利语……
其实,只要分清每家店是哪国风格的,基本就能上道了。
近几年的西餐、brunch打卡点遍地开花,菜式令人眼花缭乱,而“巨富长”的一些西餐老店仍屹立不倒。
——长乐路上,开业14年的Bella Napoli,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我很喜欢看他们家的菜单,看似密密麻麻的意大利语,其实是了解经典意大利菜的入门法宝。没有过度翻译的中文和解释,直接去查意大利语所对应的菜长啥样,其实能避免很多菜品概念的混淆。比如意大利开胃菜中,最传统且常见的Carpaccio(生牛肉片)。鲜牛肉经过几小时的腌制,一定要与芝士和芝麻菜一起入口,牛肉爽滑的鲜、帕玛森干酪陈年累积的奶韵风味、芝麻菜微苦的质感,和一点柠檬汁点缀的酸——每一种味道都能被独立地尝到,却又正正好地融合在一起。太开胃了,忍不住要啃一口他们家自制的餐前面包,外脆里松,微微的咸带出面粉的烤香,在餐前面包界是名列前茅的优秀了!而如果要在这种传统意大利餐厅,感受最经典的番茄风情,除了番茄肉酱面和浓郁的千层面,其实Parmigiana(意式焗烤千层茄子)是个很好的全素无碳水选择。这家的番茄酱汁浓郁而不至厚重,仍可感受到番茄的果鲜和丰沛的汁水。作为一家用Napoli(那不勒斯)来命名的餐厅,可见对自己的披萨有足够的自信。我们跳过那不勒斯披萨的基本款,试了Calzone(意大利披萨饺)......身形相当肥硕。很多披萨店不会烤到这种带黑焦的地步,但其实传统的意大利披萨更喜欢这种略焦的程度。切开,里面是满满的火腿和芝士,上面一层饼皮很薄,下面的则偏厚,吸满了内馅的肉汁奶汁,咬了一口就别想停下来...菜品单价不算便宜,但胜在量大,适合四五人聚餐,人均不出100能吃到心满意足。外面花园的位子有玻璃顶,即使下雨天也能安心吃个午饭。一走进里面则能看到大大的壁炉,想圣诞节的时候过来,坐在壁炉前,啃一口心心念念的餐前面包。
同为意式风格,跟传统的Bella Napoli相比,近两年巨鹿路上新开的Pass Residence则是新杀出的一匹黑马。不仅意面都是手工的,用料和味道上也有些跳出经典派的风格,是编辑部口口相传的心头爱。而且性价比相当高,一份意面68~78元不等(上海很多手工意面都要100+)土豆团子(Gnocchi),就是碾碎的土豆泥混上面粉揉成的团子,寻常店里都是做成椭圆团状,搭配番茄肉酱/奶油白酱——而Pass则做成块状,酱汁里嵌入银鳕鱼。鱼的鲜味并非停留在团子表面,而是深入团心,再裹上厚而不腻的奶油,每一口都是大写的满足。而且团子软糯得很正好,既有嚼劲,又不会粘牙。手工的功力就在这里体现了,就像这牛尾配的宽面,手工鲜做的韧性和嚼劲,能明显吃出与普通干面的区别。煮手工鲜面比干面更难掌握时间,一不小心就容易煮过头。所以做手工面其实很考验一家店的水平。
Pass Residence作为一个意大利风的餐酒吧,自家进口的酒性价比也很高,选品相当新潮~
老店如长乐路570弄的Le Saleya,03年开业至今,做老牌的法国家庭餐,鹅肝小扁豆一类的小菜味道在线。但大菜如经典油封鸭,却看不出老店应有的水准,主菜里最贵的奶油炖牛小排,是中国人牙口难以咀嚼的生,而法国老板仍一再坚持:此乃最适合这道菜的三分熟。这家店午餐时,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外国人,看上去确实是法国人抱团的地方,连账单加收的10%小费,都非常的“local”。如果你的预算比较高,又想品味下最正宗的法式老店,可以尝试Le Saleya。如果想吃点轻松的创新法餐,我们还是更推荐下面几家。同在长乐路,Le Verre a vin,一家兼具法式、意式、日式元素的小酒馆,开业五六年,下午5点半才开始营业人气则相当旺,菜单常新,葡萄酒选品不错,有很多小众酒款。前菜里的猪耳朵就很日系,是用柚子醋腌的,这醋选得真好,柚子香扑面而来,而且酸度温和,开胃但又没有黑醋那么刺激。但我没想到,爱上一家西餐,是因为他们家的炸大肠...粉裹得不厚,大肠卤味浓郁,肠子里还塞了蒜泥:在高温和油脂下褪去辛辣,是入口即化的绵软和清香。他们家不按常理出牌的,还有神似披萨但厚度只有披萨三分之一的薄饼。
油封鸭京葱薄饼,饼底没有经过发酵,所以很薄很薄,完全没有吃碳水的厚重感~店名Le Verre a vin在法语里是“葡萄酒杯”:每天都有随机的特选酒款,爱酒的人可能会有惊喜哦~去前记得预约,店里真的很小,位置也很低调,在长乐路的西半街。西有Le Verre a vin,东就有Anarkia Craft Kitchen,另一家我们喜欢的融合风格小酒馆,在长乐路与陕西南路交叉的联合集社里。老板是西班牙人,所以菜品的基调自然是家乡的风格。比如西班牙最常见的芝士火腿球,和菜式里用不腻的番茄丁。
但一张包罗万象的菜单,足以窥见老板兼主厨的野心:从一道节瓜花天妇罗开始。天妇罗的外壳,节瓜花里有羊奶酪的酸,还塞了自制苹果酱的甜。一盘简简单单的胡萝卜,暗藏了无数心机,越品越惊艳。
油浸过的胡萝卜质地更软,鹰嘴豆泥模仿出鹅肝的绵密,自制的红椒酱无糖无添加,却自带特别的甜~高潮来了:伊比利亚红烧肉。搭配芝士土豆泥,看上去泥石流,吃起来也泥石流。
灵感取自本帮红烧肉,却没有明显的甜味和咸味,隐约的奶味把所有的味型都中和得很温柔......难以描述的好吃,编辑部平时最能说的一群人都吃到沉默了......在巨鹿路889号一袋,有非常漂亮的别墅群,早年是亚细亚火油公司在1929年给外籍职员建的公寓,很少有外地的朋友知道,这里藏着一家相当不错的本帮老饭店。作为穷人刚走进去会有点虚,但请告诉自己:这就是一群饭店。
98年开业的席家花园酒店,算是创了在老洋房里开本帮菜的先河。老店开在东平路1号,近代席氏金融家族,第三代席德懿(国民党中央银行行长)的私人住宅里,故借名“席家花园”。东平路1号上交国家后成为音乐学院的领土,酒店的租约到期后,席家花园就专心经营巨鹿路这家店。
优秀的苔条黄鱼,外脆里软,裹的面团与黄鱼融合得很完美,面粉没有盖住黄鱼的鲜,也没有“面壳是面壳,鱼是鱼”的割裂感,而且有种错觉:它一点也不油腻...虽说是精品本帮菜,但其实融合了海派西餐、浙菜、淮扬菜的做法。比如拉丝的芝士牛肉粒,或是一盘太子青豆泥,绿油油的细腻里仿佛能吃出淮扬菜的精致。
而个别经典的本帮菜如糖醋小排,则有稍许改良,升级成香橙排骨。肉质相当相当嫩,没有一般糖醋小排甜,果酸比醋更加柔和,慢慢吮,可以感受到橙汁的鲜果香~巨富长这一带,汇集了很多高质量的面包房、精品咖啡馆和冰淇淋店,🐧每年做各种测评大赏,这里的店都会上榜不少呢。Lost Bakery,颇有名气的精品面包房,种类丰富。我们最爱这只培根蓝纹芝士夏巴塔画风狂野,很特别,喜欢蓝纹芝士的朋友不要错过。Dip In Gelato,编辑部今年的新宠,最近一次去,吃到了夏季menu的奶油荔枝啤酒味,喜欢~巨富长上的咖啡馆也鳞次栉比,我们最喜欢吃完饭拐去长乐路上的不右——编辑部写烂的咖啡据点!菜单超超超丰富,常去常新。还有几家进口食品商店,从蓝纹芝士/帕玛森芝士粉,到意面/黑麦面包,做西餐需要的,都能买到。走马观花,你会一路经过无数名人故居,很有可能你从没来过巨富长,但在张爱玲钱钟书丰子恺的文章里瞥见过它。长乐路小众买手潮牌店的对面,是传承了很多年的海派旗袍西服店;早上在路口买一两生煎,拐个弯就能去隔壁打一杯咖啡;清早在长乐路,你可能遇到Anarkia的主厨准备去菜场寻找灵感;而巨鹿路那头,作家协会对面的报纸小摊支起来,穿着白背心的爷叔打着哈欠从弄堂里走出来。和很多外力推动建成的商业区文化园区不一样,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然形成的,所以它的多元,总能让人觉得自在——企鹅一直在寻找好吃的城市街区,我们还写过这些。戳图片跳转:图 | 金金 Luanhao 壹张 徐大半 大淼 马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