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找了 36 个年轻人,聊聊这个世界的正在发生的变化 | “社会震荡”青年派对

706青年空间 南都观察家 2019-07-27


“咖啡馆(公共空间)就这样铲平了等级,同时它也导致了新的整合形式。它有助于用建立在相同观点上的团结,取代建立在共同生活方式或相同出身上的团结。如果人们没有机会互相讨论,没有从独自思考的孤立状态走进公共世界,在与他人的讨论中磨砺和检验自己的观点,共同的观点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咖啡馆(公共空间)有助于众多的个人观点凝结成一种共同的观点,赋予它形式与稳定性。”


——《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


前几天读到《理念人》的这段话深有感触,706青年空间度过了艰辛的2018年,我们依然守望着公共空间的功能——关注社会议题,开启公共讨论。


分享同时代青年人的所感所思所想,通过公共讨论与社会交往,促进思想的联结,创造社群的互助与团结。意识到个人的困境与更为广泛的公共议题紧密相关,把个人的困境转化为社会议题并通过公共手段来解决。不断对社会问题发出质疑,呼唤新的可能性的未来。这算是“社会青年派对”活动的愿望。


作为社会青年派对的第三期,这次我们取名为“‘社会震荡’青年派对”,邀请了三十几位青年嘉宾,分享他们对社会的观察与青年群体的新动态。


现场安排了多个话题角,活动从1月19日(周六)晚上7点开始,持续到晚上12点左右,你可以在现场可以随意在各个话题角走动,现场参与者也可以在话题角现场发起相关话题。


门票:早鸟票30元;现场票50元(酒水八折;现场提供各种免费水果零食)

报名方式:

1.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并在报名链接里面直接缴纳30元门票费用;

2. 添加下方“706活动小朋友”的微信,到时候会拉你到本次活动群。



系统的变革往往发生在基于个体的“涟漪震动”下。社会网络因为人聚沙成塔、聚水成海,这个看似刚性的逻辑的世界里,有数不清的心灵正在进行、或者需要被深度链接,在相互编织中涌动。


只有在生成式对话当中,才能共创、编织出意义。而聆听,则是一切“Sense Making”的基础。你真的听到对方话语被后的动机和意图了吗?还是你只是听到了你想听的。我们是否迈入了彼此都未踏入过的领域去共创,生成彼此都会发出“wow”的内容?


1. 我会为大家输入深度聆听——“四层次聆听”是什么。

2. 以一人分享,其余人围成“教练圆圈”,进行四层次聆听与生成式对话。


这是一个“感知—连接源头—意义构建—结晶”的生成式过程。懂得生成式对话,至少能在三个层面有所助益:

1. 精神鸿沟,重构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2. 社会鸿沟,与利益相关者一起共创

3. 生态鸿沟,允许集体创造力的涌现


艺术与审美活动对人类的意义何在?审美与伦理政治是怎么样的关系?欣赏只是一种娱乐吗?在普遍的资本主义异化社会中,艺术能否带来拯救?艺术通过什么方式参与到社会进步中,是介入,还是独立?……


我们将以席勒、尼采和马尔库塞的思考为契机,进入问题深处。


精神疾病对很多患者来说就像是一个远方亲戚,周围的人知道它,人们却很少谈论。但是避而不谈不意味着不存在,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精神上的癌,它滋生在世界的背面,而杀死它的方法是停止把它捂在黑暗当中,我们要面对它,把它摆到阳光下面来。精神疾病是一根伤人伤己的针,它往往会缝上我们的嘴,但是这一次,我们要一起练习拿起它缝补我们的心。


*涉及隐私,需要大家比较放松和坦诚,环境相对私密,在小房间。



通过分享皮娜·鲍什的几个经典作品片段,解析这位被视为"后戏剧剧场"的代表编舞家,并追问我们为何起舞。


19:00开始,10分钟小游戏,放映剪辑短片20分钟,讨论15分钟,约19:50结束。


会在活动现场介绍个人经历,从建筑师到艺术家转变的过程,介绍个人相关作品。随后发问、交流,在虚拟社区之下,人们如何在城市中更好的互动与交流,如何找到城市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如何发掘利用城市微空间,如何营建一个良好的社区平台。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结合艺术的社区营建的可能性。


“新工人文化”最初的出现来自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大量农民工对打工生活的自发回应,并逐渐发展为其对自身文化主体性的探索。在农民工、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推动下,新工人文化聚焦于对工厂生活、城乡差异、贫富分化等现实问题的积极反思。然而,由于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生活及文化中的边缘地位使得“新工人”对自身文化权益的倡议长期处于受到误解或刻意遮蔽的尴尬境地。


故此,我们试图通过在一个公共空间中围绕对“新工人文化”的展示与讨论,反思与重估我们对这一文化景观的观看视角,并希望借此创造并探究艺术与现实连接的多种可能性。


牛顿的“决定论”早已随量子力学的诞生而湮灭,未到达的将来是不真实的,如同Wheeler口中“雾化的龙”。我们通过量子计算原型机记录了宇宙的一系列将虚无转为真实的操作,并称其为宇宙的言语。在一项目中我们想将它们分享出来,并提出一个问题:宇宙究竟是否有意志。


这一项目的最初想法起源于实验室学长去年做的一个实验,通过激光操纵原子来做随机数生成器。从哥本哈根诠释开始,一直到贝尔不等式的验证,物理学九十年来的发展一遍一遍地确信了测量结果是完全不可预测的,也即完全随机。与扔硬币所产生的随机不同,量子力学带来的随机是理论上无法避免的,同样也是无人理解的。可既然测量无法预测,那我们如何得到的结果?既然不是我们的选择那是谁的选择?基于这一问题我便做了这一小项目。



作为租房领域的创业者,我创建了北京最大的微信租房社群,发布了北京的黑中介租房地图,和小伙伴一起运营现在北京粉丝最多的租房自媒体公众号“看房狗”。陪粉丝打过黑中介官司,深入中介一线学习过。未来希望能够把看房狗的租房社群做得更靠谱更大。


到时候会和大家聊聊——

1. 黑中介、奇葩室友避雷针,我知道的黑中介;

2. 租房温暖来自哪里?一次公益租房活动的洞察;

3. 当我们租房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孤独吗?;

4. 让租房靠谱且好玩的秘诀。


每个人对于新闻的定义都不一样,从业三年,从刚入行到现在,我对新闻的看法和态度有所调整——有主动也有被动。不过直到现在,我都认为记者职业是一份非常值得去体验的工作(尽管在这么一个非常规的媒体环境中),因为记者的视角会让你学会如何从庞杂的信息中梳理逻辑、寻找真相、独立思考。


我将分享自己的这个过程,以及希望和大家探讨,在当今这个社会环境下,作为一名记者还能做些什么。


想和大家一起讨论最近几年媒体行业发展巨大变化。作为受众,我感受到以下趋势——

1. 传统媒体机构式微,而自媒体缺乏支撑深度内容的投入,内容质量下降;

2. 由于纸媒、电视等影响力下降,而互联网媒体方式占据主流,彻底打破了内容区域性;

3. 商业作为媒体根基,传播量成了媒体唯一指标;

4. 三四线及农村圈层因其巨大的人口优势,其品味引导媒体内容,而所谓的“精英”群体被迫接受……


这种现象同意吗?如果同意,这样OK吗?


中国崛起,有一部分原因靠人口红利,而现在我们更多谈的是中国工程师红利和针对老龄化人群的红利。 那么中国低生育率和低结婚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东亚国家非婚生育仍然是社会禁忌?经济发展导致的城市化,带来高昂的生活成本和职业压力?现代娱乐方式,手机占据过多的休闲时间?汪星人和喵星人能给我们更多柏拉图式的爱?女性更加经济独立和受教育程度提高?VR技术提供了廉价真实的性体验?



大学正在从精英的象牙塔走向大众的学习型社区,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开放的大学校园的可能性。这个话题也是我的论文选题(的一部分),希望和大家以开放的心态随便聊聊,自由畅想——高校边界应当开放吗?高校围墙能否推倒?你心中的大学校园边界应该是什么样?与城市的关系如何?说说你的见闻和观点。


你都在哪些大城市生活过?你在大城市的生活日常是怎样的?你喜欢在大城市生活吗?在不同的城市,生活有怎样的区别?你所在的城市有怎样的都市传说?你在城市遇到过最大的危险、最离奇怪诞的遭遇?在城市中有怎样的恋爱经验或艳遇?——大都市究竟是温柔的还是暴力的?城市空间、公共活动、人际关系、文化历史如何形塑了你的生活?你如何在一座巨大的城市里留下痕迹?


发起人会先讲讲故事,可能也就十分钟,之后是一起分享和讨论。


想和大家一起聊聊——

1. 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间;

2. 公共空间中人享有什么样的权利;

3. 自我启蒙可能在公共空间的社会活动中得以实现吗……



Story Jam是一个面向小说写作者的非营利组织,我们希望能吸纳更多对小说写作有理想、有兴趣、有行动的爱好者、职业选手,希望他们在这个写作者社区中相互激励、彼此支持,在虚构写作的道路上不断精进。


自从我在2015年参加过一次名为“人生实验课”的小说写作课,就爱上了这种Writers's Meeting的形式,在2016年初联合发起了自己的小说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和Story Jam一起一路走到现在。我相信用虚构写作构建真实世界的力量,更相信人的力量。如果你也对小说、对故事写作感兴趣,欢迎你在周六晚上来寻找我们的身影。


高中在一个学生社区实习,然后它一转眼变成了现在的创新教育圈明星——探月学院。我也转正工作了小半年了,学生视角和从业者视角接触了这么久,想听啥都可以讲。


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之一,许多农村的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质量本身较差,而互联网的教育资源本身需要一定的检索和分辨能力才能从中获益。社会上的很多问题追本溯源其实都是教育的问题。


706活跃的成员大多是优质教育的获益者,希望能跟大家聊聊,怎么能让好的教育资源更容易的被非一线地区的孩子获得。我在业余时间经营一些英语新闻方面的聊天群,同时讲解英文方面的知识,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实践或者给建议。


STEAM教育遍地开花,科学实验,机器人编程,发明创造。这些是STEAM教育的本质吗?STEAM教育是否只适用于辅导班,公立学校和乡村?STEAM教育将以怎样的形式走进更多学生的课堂?



《自由的基因》貌似在国内挺火的,作为一位在美国一直学习政治哲学人的来说,我在网上带了一个本书的读书群。总结了一些思考,希望和大家分享讨论。


这本书虽然是介绍盎格鲁撒克逊政治文明的入门读物,但该书的起因与西方目前的政治环境,尤其是英国保守主义面对的一系列政治挑战有着紧密关系。


本次分享试图回答三个问题:

1. 西方保守主义者面对的政治危机是什么?

2. 盎格鲁撒克逊政治文明的特点是什么?与欧洲大陆政治文明有什么区别?到底是什么让代表盎格鲁撒克逊政治文明的英美两国建立起长期的全球主导秩序?

3. 对中国的启示是什么?


“只要我还活着,一想起那一刹那之间的情形,便如同刚刚在眼前发生。”


这是卢梭晚年回忆自己思想起点时所写下的一句话。1749年,当他看到第戎学院的征文题目时,他几乎是在一个小时之内就酝酿出了他后来整个思想的雏形。实际上,在人类历史上,像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无论是王阳明龙场悟道,还是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开悟,都是在一个很微妙的氛围里完成。


我们虽没有前人那么有慧根,却也自性圆明,生活中一定有过类似这样的奇妙瞬间。那么,就让我们借这次派对的机会,好好地聊一聊自己的经历吧。说不定,在这以后,某个人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呢。


我们在自称对他人有所理解是基于什么?我们对日常生活空间中的每个人都有足够多的关注、了解与尊重吗?个人生活的延展性有多大,又是如何在空间当中和他人相遇?


在活动现场,我希望每个人根据主持人的示范,简单描述一下,一整天出现过的所有空间,每个空间中的所有个体,自己和这些个体之间的关系,和他们说过的话、能说的话、想说的话。最后描述自己在这一天的关系,描述自己认为现在的生活所缺少的话语。



2019年,日本将迎来一件大事,近代天皇第一次的“生前退位”,不搞终身制。世界关注经历过二战,经历过日本皇室被当做神崇拜的最后一位天皇,在他退位后,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他经历过的那个疯狂年代,天皇信仰怎么样从边边角角都塑造了日本人的国民性,他离开的未来的新时代,再没有了神圣象征的日本,又将发生怎样的我们难以预料的新变化?


在这里,讲天皇,实际上是讲一个民族,讲民族中的每一个人,讲未来与我们的关系,从通彻历史,来观望未来。


当然除了这个话题以外,你想聊聊日本的未来,中日关系,侵华战争是怎么一回事,日本文化的特殊性与日本人的处世方式等等话题,也可以在讨论环节展开。


围绕陈独秀和章太炎的两篇文章进行讨论、提问、批评。为避免引起不适,参与讨论者需认同自由、平等、友爱这三条现代价值观。


这同时也是“新青年书评写作交流小组”的第一次线下活动。发起人将简要介绍书评写作组的发起缘由。


戴锦华教授在《昨日之岛》中曾分析“中国的女性解放,由于未完成自我意识的觉醒,于是社会角色陷入迷茫,被政治意识形态化所利用,而改革开放后,又被消费主义所物化,真可谓刚出狼窝,又入虎穴。”所以说,中国女性的解放是政治动员式下一夜之间的外力突然作用的解放,内在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构建一直没有完成。


本次讨论包括:

1. 两次女性主义运动及代表人物和相关理论概述;

2. 女性主义流派的思想沿革、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批评;

3. 女性主义之后的进步男性与保守男性运动主要表现,后女性与新女性主义思潮的关注点及主要内容,介绍中国女性主义在全世界女性主义思想阵营中的基本目标和长期目标,两性平等,个人地位的平等。


最近在世界各国发生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问题的情况下,我想起来了一个创业计划。其实这个计划只是一个梦想。这段计划包括几个国际主义思想有关的事业项目——

1. 创刊出版黑色旅游杂志;

2. 创业亚洲青年活动家共同生活宿舍;

3. 建设东亚国际主义文化中心(咖啡书店、群众教育、文化交流)……

*注意:发起人中文不太好。



最近身边有几个朋友倾诉:满怀信心的辞职以后,发现一切都“事与愿违”……营销号总在怂恿理想被现实压榨的年轻人们“辞职”“诗与远方”“逃离北上广”,可现实中没有那么多信小呆,也没人告诉我们除了真正过上“社交媒体自由”的优秀人设之外,那些“推翻”自己现有生活方式,改变另一种活法的普通青年们后来都经历了什么。


活动现场会先简短讲解自己发起的意图和自己的观察,以及朋友的经历,之后和大家讨论,希望是有一些相关经历的人来一起分享。


间隔年(Gap Year)是近些年的西方青年变迁出的新式旅行,在完成某阶段学业或工作后,给自己一次生命礼物,去重新认识世界的机会。


但我觉得,并不局限于旅行,它只是你更新生活方式的挑战与选择,旅行也好,志愿服务也好,其他的爱好也罢,如果你已经实现欢迎聊聊成长,如果没有也期待一起畅想……


间隔年究竟值得还是浪费?你有想实现的间隔年么?又是什么阻碍了你出发的脚步?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机会拓展生命宽度?


我会首先聊聊自己横冲直撞的20岁,六个月的“Gap”和漫长的自我延展,毕业旅行,边境支教,极限运动,心理咨询,即兴话剧……同时也期待你的故事和天马行空的想象。


可演讲可闲聊——如何衡量音乐质量和唱功?唱歌技巧重要还是情感重要?修音师为什么年薪百万?一首流行歌曲是怎么做出来的?成人能学音乐么,学什么?现在的华语乐坛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我在大学选修过周易占筮,今年受朋友影响去研究了下星座占卜。我曾经自己给自己占筮,结果颇有建设性。


那么问题来了,占卜就能预测未来?如何理性地分析这一神秘现象呢?星座入门书《内在的天空》表示,现在被科学界广为批判的星座占卜,已经不是原本的星座占卜。那么这两种星座占卜有什么不一样?哪些占卜可信,哪些占卜不可信呢?


注意:这个是一个讨论活动,就是理性讨论星座,没有占卜。



我们用什么方式定义“渣男”或“渣女”的?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他们为什么被冠上“渣”的名号?我们该怎么看待“渣”这个标签?


你有关于“性别”的故事么?或者感受、或者观点、或者一种你记忆深刻的现象?这些活生生的故事可以重新在舞台上呈现么?


表演,可以不是一种少数天才的技巧,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自我表达么?“社会性别议题+ 多元艺术表达”是我长期关注的话题。#MeToo再轰轰烈烈也渐渐走出人们的视野。我们可以用艺术做点什么?


聊天主题:乐单族、不婚族、恋恐症、独身主义。


同时站在一个16年的双相患者和精神疾病工作人员的角度,你有什么想问我吗?比如:

1. 作为一个病人我能不能好好对待工作和其他生病的伙伴?

2. 在病人眼中的世界什么样子?双相发病的时候是怎样的?

3. 作为一个病情平稳的“双相”,我如何自我建设和定义身边的世界?




报名方式:

1.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并在报名链接里面直接缴纳30元门票费用;

2. 添加下方“706活动小朋友”的微信,到时候会拉你到本次活动群。


活动注意:

1. 整场活动会有7个话题角落同时发起话题和讨论,你可以随时在不同话题角落走动;

2. 每个话题每隔50分钟更换话题和协作项目;

3. 除了2个房间内的活动以外,在咖啡馆和图书馆的话题角落,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打断,提问或互动;

4. 一旦某个话题角落现有的话题完毕,你就可以自己在某个话题角落发起相关的话题,此时需要联系戴“706标志”的志愿者,或者在填写麦克表单时候报名;

5. 有的角落是主题演讲,有的角落是聊天,有的在小房间会有PPT演示,看各个发起人的不同需求,所以活动形式会有所区别。


活动时间:01月19日,19:00-24:00

活动地点: 706青年空间整场

参与模式:不用全程参与,这是个人来人往的派对,可以参加2个小时,也可以只参加夜聊场,706提供地铺、沙发,及方便大家通宵夜聊的各种设备。地铺请联系706小管家。

如何免门票:

1. 706共建人,706捐助者,706生活实验室成员,串门计划发起人,706各个项目负责团队,706以往所有志愿者及工作人员,706青年社区1、2、3群成员,免门票;

2. 如果你报名某个话题的录音及记录的志愿者,文字稿整理完毕后,门票费用会退还。


媒体合作:

视角杂志 南都观察


场地指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