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没想到诶,吴君如这次玩这么大

2017-12-31 cj 我实在是太CJ了

昨天发了条微博,说觉得《妖铃铃》好看,而且给了理由:勾起很多对从小看的港产喜剧的回忆。



评论里有很多质疑我的声音,但怎么说呢,既然审美是主观的,那么观影情绪的诞生存在也是很私人的。趁着跨年在外面玩,也没什么大事件发生,来写一下个人的感受吧。


前天的推送开头写了我到香港看演唱会,也就顺带留在这边跨年。


在进场馆之前先到附近转一转,发现星光花园那边有一排阮大勇手绘的人物形象图,



一搜才知道从9月到明年3月,这里都会持续展出阮大勇“星光魅影”系列作品。



这位老画师,或许旁人不太清楚,但对从小看着港片长大的我来说却很是熟悉。因为童年记忆中的电影海报,就该是他画的那个样子👇




今年金像奖上,他还得了一个专门表彰幕后影人的奖项,叫专业精神奖。



从某种意义来说,香港这座城市本身就是守旧的,不管韩流怎么入侵、人们的生活习惯怎么变,师奶们会看的还是那些有她们全盛时期的东西。



连带着这些年打着“港片”噱头的香港电影人们,也是在习惯性地用“北上”和“接地气”在掩饰他们不能理解世界为什么变化那么快的慌张。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我看到陈可辛找上开心麻花,吴君如执导还找了沈腾、岳云鹏和papi酱来做贺岁片的时候,还是有点担心:因为开心麻花和岳云鹏的相声,还有papi的短视频是不一样的,它们和港片让人迷恋的元素又是不一样的。



但我赶了个早场把它看完之后,发现其实尽管卡司看上去强大到分裂,但导演也就是吴君如自己要表达的东西是很统一的——她在怀念那个她经历过的港片盛世。



也因此,不管评分如何,我还挺喜欢它的。(先强调一下,我看的是粤语版)



这部电影的主题很简单,讲的是钉子户和开发商之间的斗智斗勇,而且里面能看到很多新闻的影子。


在电影里,四周都是高楼大厦的黄金位置,有一片区域四周都被挖空了,



但楼没法拆,因为里面还依旧有人坚持居住。



这样的场景,打开百度搜“最牛钉子户”就能搜出一堆。



那栋没拆的房子,跟周围的高楼大厦也的确不是一个画风,昏暗破旧,亟待翻修;



看上去,倒是有以前《功夫》里猪笼城寨的味道。



一直不肯搬的,是这么一群人:


吴镇宇和方中信演的这对落难兄弟,



一个谢顶了,还有点暗搓搓的猥琐油腻,



一个疯疯癫癫说自己要做警察;



一对沉浸在自己脑洞里的“民间发明家”,李菊花和金三;



一个娇滴滴的但是不红的网红主播;



还有一个腿不是很好使的所谓“神医”叫王保健,一个人带了个还没长大的儿子鸡丁。



简单来说,这四户的物质条件都不好,不管“发明”和“主播”看上去有多前卫,但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都还是固执守旧的。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一直住着的萌贵坊,是有种完全依托也舍不得离开的同生心理的,要么因为有回忆,要么因为没钱,总之要坚决地捍卫家园。



但是开发商并不想看着好端端的地皮就因为这么几个不入流的小喽啰搞事情而开发不了。



于是怪事情发生了:


原本就昏暗的楼道里,



出现了一些不速之客👇



这位不速之客还干脆出现在人前,把住在里面的几个人吓得屁滚尿流。



一个红衣女依旧算了,里面还出现了僵尸,而且僵尸还类型不一样,有来自清朝的👇



来自日本的军官僵尸👇



还有欧美片里那种被咬了一口之后就发疯的丧尸……



这一群僵尸天天在萌贵坊里追击几家钉子户,效果大概约等于“百鬼夜行”。



然后钉子户们走投无路,找上了号称可以收妖触摸的大师铃姐,也就是吴君如演的角色。



虽然这个角色看起来就不是那么靠谱,



但她带着罗盘四处勘位,



带着一柄桃木剑决战施法,看上去还是蛮能唬人的。。。



所以萌贵坊几户街坊全身心地信赖她,把她当成是一家人,有什么都会问她“铃姐怎么办啊”。



但说到底这也不是个正宗僵尸片,而是喜剧片,所以电影也破了招,说清楚了那些僵尸都是开发商派来想把人吓走好拆楼的。



开发商就是沈腾演的徐大富。还有许大富那个有点蠢有点傻的儿子,岳云鹏演的。



听起来很荒谬,但这不是天方夜谭,是真事👇



因为当事人也是不肯答应拆迁办的条件,不同意拆迁,所以不但房屋断水断电,而且门口出现了一些披麻戴孝穿白衣的人怪叫砸门,还用钉板弄伤了她的脚。



其实《妖铃铃》的故事并不复杂,甚至看过类似题材的观众可以在预告片里就大概推出下面的故事:骗和反骗、邪不压正、情感才是最美好的正能量……


但是把“丧尸片”和“喜剧片”融在一起的恐怖喜剧,才是我觉得它亮眼的地方。因为这种味道,实在让人太熟悉了。



2013年麦浚龙初执导筒拍的那部《僵尸》,很多人说很惊艳,就是因为想到了曾经林正英时期的港产僵尸片。



从1985年的《僵尸先生》,



到1995年的《僵尸道长》,那时候只要你去租录像带或者是光碟片,一定会有起码半架子以上的空间,都是留给这些僵尸喜剧片的。



这种片子很有代入感,僵尸们从其他朝代一直被封存,到了近现代被激活,当时看的我们年纪又小,很容易被当中那种鱼眼特写里僵尸青白面孔长獠牙给吓垮。



但年纪小也爱看,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它搞笑:在危急关头下有那种与背景完全不符的夸张肢体动作和表情,消解气氛;



也会有港人那种“你饿不饿我下碗面给你吃”的轻松,夹在僵尸大举进攻之前,让人一点都看不到即将横生的险状;



还有一些现代俗语插科打诨。



配上那种明明是怕鬼怕得要死结果无意中跟鬼有亲密互动的片段。。。总之一套片看下来,有看鬼片的刺激感,也有看喜剧的轻松排解。



《鬼打鬼》啦,



《开心鬼》系列啦,也都是在玩这样的概念,跟你说鬼,但是讲的却是大俗的搞笑故事。



吴君如本人也演过很多这样的戏。



比如88年跟梅艳芳、叶德娴还有午马演的《黑心鬼》,那时候她还只是个小配角;



89年她演的《猛鬼撞鬼》就已经算得上是主角了。



在各种猛鬼片里一路走过来,她演过被上身的苦主,



但更多的还是各种乩童、女道士的角色。只要她一扮严肃,我就很想笑。



1987到1994,在“古惑仔”系列还没有崛起成为港片新的中流砥柱时,吴君如跟各路惊喜剧实在是缘分不浅。



于是她配合审查因素,把自己拍过的很多年代的电影符号都加在里面,也就有了我个人感觉很浓厚的港片风味。



里面电梯撞鬼的片段,



吴君如好像罗兰啊。



就像里面吴镇宇跟方中信要锻炼身体,于是积极动起来,




两个人身上的打扮都直接照搬了李小龙的经典造型👇



吴镇宇一直在说自己要做警察,被删掉的档案也是指向《无间道2》;



吴君如说自己左眼看到死去的爸爸,就是《我左眼看到鬼》的桥段。



沈腾出来拆穿骗局的时候那段舞,



摆明了跟《少林足球》里一样的动作,



但因为是老大带着小弟们晃悠,所以也会让人想到《功夫》。



大概也是仗着吴君如和周星驰关系不错,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致敬。



甚至大家都很关注的Papi酱,



说白了,影子也来自吴君如自己曾经塑造过的角色。。。



包括彩蛋出现的周冬雨,



也是cos《家有喜事》程大嫂。。。



说自己还很年轻的吴君如在片子里肆无忌惮地怀旧,她放《乱世巨星》,她找方中信还把人搞成个秃头,



因为她自己就是永远的洪兴十三妹。



片子里还有首更老的歌,来自谭咏麟的《朋友》,



调子明显是上世纪80年代的味道,“遥遥晚空点点星光息息相关,你我哪怕荆棘铺满路,替我解开心中的孤单,是谁明白我,情同两手一起开心一起悲伤,彼此分担不分我或你,你为了我,我为了你,共赴患难绝望里,紧握你手~朋友”的歌词很能拔高当下你的观影感受。


结合那一段里她去跟所有曾经并肩战斗过的伙伴相认,两个过气古惑仔的求生技能只是在街头卖碟片——2017年了谁还会买这种东西,甩卖价也没人要啊,那种守旧却又没法更新自己的怅然感很打动人。


(就是卖的不是吴君如自己的碟,就是陈可辛的碟,版权不要钱就随便用是不是)


里面群像式的街坊亲情,即使落魄也亲密,跟以前《72家房客》也是一样的,现代社群关系里很难感受得到。



故事最后所有人都有所安置的嘻嘻哈哈,也像是《92家有喜事》的贺岁风格。



所以她跑路演的时候,很多人说想起了很多电影,她都说“以为都是我的记忆,没想到大家都记得”。



评论里很多人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觉得80年代的味道太重了,以至于觉有点失望。但我看的粤语版,是真的可以有迷影的味道。



里面除了几位香港演员自己说广东话之外,还找了郑中基、黎耀祥、农夫、王菀之、张继聪、罗兰、卢海鹏……一群明星来配音,所以我看这个版本的时候有种看全盛时代出产喜剧的感觉。



看电影的好与坏是很私人的事情,每个人被戳到的点也都不一样,可能我觉得一个点很无聊,但你可能觉得它好得不得了;同样,我觉得珍视的也未必有人有同样感触,审美这回事哪有那么绝对客观。


就像吴君如,从来也不认为自己有喜剧天分,但一演也就演了30年。



作为对港产片有情怀且情结仍在有效期的观众也就是我来说,《妖铃铃》是值得看的。



原创不易,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作者以及微信号(cj10141234)。


喜欢文章的话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这里是天涯娱乐八卦版版主cj的公众号,关注请添加微信号:cj10141234或长按二维码图片识别,跟我一起八卦。


(很久没有这句话了,不过最近越来越少人看完文章后点个赞,于是我又出现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