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半世清史 | 人大社新书单·2018年12月(上)

“清史是我的理念之归宿,精神之依托,生命之安宅。”戴逸教授一生致力于清史纂修工作,在清史研究方面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完成了大量学术成果。《戴逸文集》系统整理了戴先生治学之初至今的著述,人大社近期出版的数卷中,既有戴逸先生对清朝历史问题的思考,又有戴逸先生关于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见解。


本期书单汇总了人大社12月内新近出版的图书,愿你能从中找到所需。


  学术


清前期史

戴逸  著



本书主要汇集了戴逸先生关于清前期史事和人物的相关文章,集中反映了他对清代为什么能够兴起、应如何看待“康乾盛世”等问题的思考。


清后期史

戴逸  著



本书主要收录了戴逸先生关于晚清重大历史事件和变革方面的文章,反映了戴逸先生对晚清中国沧桑与变革历程的思索。


史论纵横

戴逸  著



本书主要收录了戴逸先生关于清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文章。“作为著名清史学家,戴逸先生始终追求学贵通贯、不拘一体,强调治学要走出书斋,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文史随感

戴逸  著



本书是戴逸先生在史学研究之余创作的文史随感结集,书中鉴古思今,内容涉及作者对中国历史和文学、中西文化交流等的思考以及作者本人的见闻等等,文笔流畅,娓娓道来,有与读者对话的亲切之感。


学界记往

戴逸  著



本书主要收录了戴逸先生回忆师友、治学经历以及师友函札等内容。以及戴逸先生在学界相关会议上的致辞或讲话,也不啻是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研究发展历程的见证。


书评书序

戴逸  著



本书所收书评书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档案文献史料的序言。二是各类史学著作的序言。既有治学体悟,又有戴先生的情怀和寄托。


10个道德悖论

(悖论研究译丛;守望者)

【以】索尔·史密兰斯基(Saul Smilansky)  著



从形而上学到逻辑学,悖论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可以从其丰富的文献上得到显现。但到目前为止,在伦理学中很少见到对悖论的批判性研究。在伦理学的前沿工作中,《10个道德悖论》首次为道德悖论的中心地位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它提出了10个不同的、原创的道德悖论,挑战了我们某些最为深刻的道德观点。这本具有创新性的书追问了道德悖论的存在究竟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并且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探讨了悖论能够在道德和生活上教给我们什么。


西方哲学普遍性的沦落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强以华  著



西方哲学的普遍性是指西方哲学家所阐述的作为世界本质的普遍性。本书认为西方哲学的普遍性作为本体论的对象通过决定人性乃至人的普遍价值观构成了人类之根,因而也决定着人应该如何活着(人是什么、人从哪儿来和人应该到哪儿去)。本书通过传统形而上学、康德形而上学、海德格尔哲学和德里达哲学四个节点来探讨西方哲学的寻根之路,认为此一寻根之路从哲学之内看表现为西方哲学普遍性沦落的过程,而从哲学之外看则决定着西方社会价值观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过程,其中,前一过程构成了后一过程的形而上学根据。西方社会价值观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程是一个不可逆的社会进步历程,但它也导致了西方社会在精神家园方面之无家可归的消极后果。本书认为,基于形而上学的根据理清这一历程的必然性和内在逻辑是正确评价这一历程并正确探求人类(西方)价值观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


  人文社科


中国互联网公益

陈一丹 吴朋阳 周子祺 马天骄 等  著



公益事业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对公益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引起全球瞩目。


本书由“中国互联网教父”陈一丹等创作,以腾讯研究院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为基础撰写而成。本书回顾了中国互联网公益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从互联网公益的本质、国内及国际典型国家的创新与实践、新科技与公益结合的未来场景等方面,首次对互联网公益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为广大公益组织转型、政府对公益组织的管理乃至未来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本书不仅有大量国外一手资料,也有互联网公益平台负责人、典型慈善组织理事长等许多行业专家的独家访谈内容,对于希望了解、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企业、组织以及相关政府部门,本书提供了重要参考,是一本必读书。


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徐仲伟  著



网络社会公德是社会成员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或者从事与网络有关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建立并遵守的共同社会公共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反映和再现,但网络社会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并与现实社会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网络社会公德建设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大量的有关社会调查反映出我们当前的网络社会公德建设充满着许多的矛盾和问题,而且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建设目标。网络社会公德建设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特征,网络社会公德建设应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原则,抓好网络社会公德主体的建设,形成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有效的载体,找准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有利措施,形成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构建起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自律与他律机制,从而有力地推进我国网络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


国际学校在中国: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学生

鲁育宗  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学校的发展历经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无序到规范化成长的过程,其发展的动力不仅来自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教育资源全球化,更来自市场经济改革带来的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及多元化教育需求的增长。至2018年,中国的国际学校已近1000所,其蓬勃发展既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进步,也体现了国际化、产业化的办学方式对中国国民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推动。本书通过回顾中国国际学校的发展历程、聚焦中国国际学校办学实践中的问题以及展望中国国际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试图向读者展示较为完整的中国国际学校发展生态。


秘密图书馆:一部另类文明史

【英】奥利弗·特尔  著

柳建树  译



通过西方文明最具标志性的发明——书籍,作者奥利弗·特尔讲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书籍对西方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你知道吗?达尔文的开创性作品《物种起源》在那个年代竟然会被一本介绍蚯蚓的畅销书打败;埃德加·爱伦·坡销量最高的一本书竟然是关于软体动物的。通过书中介绍维多利亚时代的部分,读者还会了解到,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家的小说销量竟都超越了狄更斯的,福尔摩斯最著名的插画师竟因为一个笔误而得到这个工作。《秘密图书馆:一部另类文明史》将这些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探索书籍与三千多年的西方历史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