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认识的价值与我们所在意的东西 | 守望者·知识论译丛新书


我们应该相信什么及如何相信?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过上一种善的生活?

我们所在意的东西对我们提出了认识上的要求,

让我们思考一种想过而且值得过的生活方式。


《认识的价值与我们所在意的东西》

将知识论与德性伦理关联,

引入形而上学分析,

发展出一种更好的德性知识论。


作者琳达•扎格泽博斯基

是当代德性知识论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

著作被翻译到数十个国家。



知识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与本体论、逻辑学、伦理学一起,

构成哲学的四大主干。


中西方发展的知识论分别是

“知其如何”与“知其如是”

前者重求善,后者重求真。


国内研究知识论的著名学者陈嘉明教授

致力于推动知识论的发展。

他编选的首批“知识论译丛”的5本译著

即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认识的价值与我们所在意的东西》

是译丛的作品之一。


琳达•扎格泽博斯基:将知识论与德性伦理关联起来

(中文版序)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方环非教授将《认识的价值与我们所在意的东西》(On Epistemology)一书译为中文,也很感激有这样的机会将我的知识理论与中国学生和学者分享。


我始终认为,我们研究知识论的理由,在于知识是一个有价值的状态,是人类生活的至善之一。我相信,理智上的优秀品质是人类好生活的内在构成部分,而且如果没有阐释理智德性的话,我们就无法理解什么才是知识。这就将知识论与伦理学关联起来,更准确地说,是将知识论与德性伦理关联起来,后者是我最近研究的另一个领域。


《心智的德性》



在1996年《心智的德性》(Virtues of the Mind)一书中,我第一次论证了德性在知识论中的核心地位。在英美道德哲学中,德性知识论大约出现于德性伦理学重现学术界的30年之后。德性伦理学一直是西方哲学史中主流的伦理理论形态,并且它在儒家思想中的起源更早。不过在现代早期,它被那些聚焦于行为的道德理论所取代,在人类优秀品质这个意义上的德性观念已然消退。但是在20世纪的下半叶,一些重要的哲学家将道德德性研究重新带入人们的视野,在我的第一部知识论著作——《心智的德性》中,我论述了伦理学与知识论中理智德性的重要意义。



《认识的价值与我们所在意的东西》




《认识的价值与我们所在意的东西》于2008年出版。那个时候,知识论中出现了认识价值研究的转向。我写的几篇论文都是关于这个话题的——我称之为“价值难题”,这一名称意味着,任何对知识的论述都有必要解释对于知识而言,究竟是什么使得其比单纯的真信念更有价值。在新世纪早期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我首先在2000年的《从可靠主义到德性知识论》(From Reliabilism to Virtue Epistemology)一文中提出,可靠主义理论容易受到价值难题的责难,并在2003年的论文《寻求认识之善的源头》(The Search for the Source of Epistemic Good)中进一步做出批评。在2003年的另一篇文章《理智动机与真理之善》(Intellectual Motivation and the Good of Truth)中,我主张价值使得知识比真信念更好,这种价值最重要的源头就是真理动机(motive for truth)。而且在2005年《认识的价值与我们所在意对象的至上性》(Epistemic Value and the Primacy of What We Care About)一文中,我认为,真理价值就是我们所珍视(value)的所有其他东西的承诺。这篇论文的一部分内容构成本书第一章的基础。


本书第二章与第三章则将大部分20世纪美国知识论解释为对极端怀疑论的不同回应。我按照三个阶段来描述怀疑论的攻击与回应。其一是有关理由的无限回溯(the infinite regress)这一古代难题的重现,以及来自基础主义(foundationalism)与融贯主义(coherentism)的回应。其二是笛卡尔版本的怀疑论攻击,以及来自可靠主义(reliabilism)与语境主义(contextualism)的回应。其三是绝对实在观(the absolute conception of reality),以及来自形而上学和语义学的回应。这些内容的最后结论则向我们指明理智德性的必要性,我相信它不仅仅是对怀疑主义的恰当回应,而且构成了诸如认识的自我信任等其他理智德性的基础和条件。


第四章则将理智德性解释为信任自己与信任他人的规约(regulation)形式。第五章论述了我的知识观,以及它是如何避开经典的“盖梯尔”(Gettier)难题和价值难题的。在第六章中,我对好生活中认识之善的地位进一步得出结论,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研究来关注被忽略的理解的价值问题。因此本书以简洁的方式所呈现的是最近几十年来美国知识论的导论,同时,对于那种聚焦于人类之善与人类之德的知识论,本书则以同样方式阐释了突显这种知识论之重要意义的那类著作。


《认识的权威》



自出版《认识的价值与我们所在意的东西》一书以来,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知识论以及伦理学中。2012年出版的《认识的权威:信念中的信任、权威与自主理论》(Epistemic Authority: A Theory of Trust, Authority, and Autonomy in Belief),进一步论证了基于权威而接受信念的合理性(rationality),无论是道德信念还是宗教信念均如此。这个论证开始于合理的认识的自我信任的必然性,主张融贯的认识的自我信任要求我们在认识上信任他人,然后提出其他一些人满足了根据政治学领域中拉兹(Joseph Raz)著名的权威原则所构想的权威的条件,继而我又表明自主是合理的自我统辖(self-governance),并且论证得出,相信权威由自我统辖衍推而来。自主蕴含着认识的权威。


《范例主义道德理论》




另一个研究项目就是《范例主义道德理论》(Exemplarist Moral Theory),这是2015年吉福德讲座(Gifford Lectures)的主题,于2017年初出版。在这本书中,我表明如何通过直接指称善的范例(exemplars of goodness),来塑造(map)像“好人”、“好的动机”、“德性”以及“正当行为”这些主要道德概念,这样的范例是通过钦慕的情感(the emotion of admiration)遴选出来的。钦慕是该理论最核心的概念,并且我认为钦慕既让我们理解了道德领域,同时也让我们有了动机(motive)——通过模仿而追随值得钦慕的人。对范例的描述性与实证性研究充实了该理论的具体内涵,其方式可以对比以下情形,即在告诉我们普特南(Hilary Putnam)与克里普克(Saul Kripke)的直接指称理论中自然种类的本质时实证科学所扮演的角色。在我看来,我们钦慕诸如心智开明、理智勇气以及理智谦逊的方式,与我们钦慕像勇气、谦逊与慷慨这样的道德德性的方式相同。那些范例拥有包括理智上优秀品质在内的诸多值得钦慕的特征,这一理论为它们在同样的道德理论中确立了地位,就像是聚焦于道德应用和圣徒的道德理论那样。


我希望,本书中文版的出版将有益于中国学者深入研究认识价值,并期待着它促动中美哲学家之间更多思想交流。 


琳达•扎格泽博斯基 

于美国俄克拉何马州诺曼市


陈嘉明:“知识论译丛”总序


知识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本体论、逻辑学、伦理学一起,构成哲学的四大主干。这四个分支都是古老的学科。自先秦时期以来,中国哲学发展的是一种“知其如何”(knowledge how)的知识论(我名之为“力行的知识论”),它不同于西方的“知其如是”(knowledge that)的知识论,前者重在求善,后者旨在求真。不过相比起来,中国传统哲学在知识论这一领域缺乏系统的研究,是比较滞后的,这是整个传统哲学取向以及文化背景影响的结果。现代以来,金岳霖等先贤们在这一领域精心思辨,为它的学术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近二十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推动知识论的发展,通过培养博士生的途径,逐渐形成厦门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团队,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按照自己的构想,我们在出版方面要做如下四件事情:一是推出研究系列的专著,二是出版一套名著译丛,三是编选几本知识论文集,四是编写一部好的教材。第一件事情在2011年即已启动,在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了“知识论与方法论丛书”,迄今出版了11部专著。第二与第三件事情,在曹剑波的积极组织与译者们的努力下,也已有了初步成效。首批“知识论译丛”的5本译著已提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即将面世。第二批“知识论译丛”已经开始准备。


主编这套译丛,是为了方便读者了解与研读国外学者的知识论研究成果,从而推进该领域之研究的发展。第三件事情,由于编选涉及诸多作者,版权的办理比较麻烦等原因,所以受到影响。不过现在也已译出了两部国外的知识论文集,正在联系出版中。文集读本的一个好处是,能够将知识论史上经典论著的精华集于一册,使读者一卷在手,即能概览知识论的主要思想,这对于学生尤其有益。至于编写教材的工作,我虽然几年前已经有了个初稿,但由于觉得尚不尽如人意,所以一时还搁置着。值得欣慰的是,郑伟平已经完成初稿,并进行了多轮教学工作。我们希望以上这些工作能够持续进行,也希望有更多的同行参与,为繁荣中国知识论的学术事业而共同努力。


陈嘉明

2018年4月于上海樱园



认识的价值与我们所在意的东西




琳达•扎格泽博斯基 著

2019年6月


本书作为知识论导论,以认识的价值与我们所在意的东西开始,最终以认识之善与好的生活结束,广泛涉及这一领域的重要论题,如盖梯尔难题、怀疑主义、心智与世界的关系等。无论是出发点还是其理论旨归,本书都不同于当前大多数知识论导论,它将我们的认识实践放置于伦理学的框架之中,德性在知识论中居于核心位置,这是扎格泽博斯基教授二十多年来几乎从未变化的基本立场,并始终为此进行阐释与辩护。本书以简明的方式呈现了半个世纪以来英美知识论的论争图景,解释了围绕人类善与人类德性的知识论研究成果,并力图显示这一风格的知识论的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判断与能动性




厄内斯特•索萨 著

2019年6月


在本书中,厄内斯特•索萨引入一种新的知识分析方法,即形而上学分析,在这种新的方法论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更好的德性知识论。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以形而上学分析为核心的方法论,进而提出基于认知胜任力(epistemic competence)的德性知识论,同时比较德性可靠论与德性责任论这两种德性知识论,试图把德性责任论融入新的知识论框架,给予一种统一的解释;第二部分阐明概念“完全适切的表现”(fully apt performance),这个概念帮助我们超越基于认知胜任力的德性知识论,从而获得一种更好的德性知识论;第三部分尝试在这种更好的德性知识论的基础上分析能动性、意向行动和知识的社会维度等;第四部分回归哲学史,提供了皮罗式知识论这种新解释,并以笛卡尔为研究对象,主张笛卡尔的知识论是一种皮罗式的德性知识论。总之,本书包含了厄内斯特•索萨的某些天才洞见和反思,必将对未来的知识论产生深远影响。



近期出版


《众生家园:捍卫大地伦理与生态文明》

《现代性与主体的命运》

《10个道德悖论》

《自身关系——关于德国古典哲学奠基的思考与阐释》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

人大社京东自营店一键购买

你点的“在看”,我们都认真当成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