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停车库能有多“聪明”?无需倒车,不用找车位......这家医院将新增300个停车位

上海交通 上海交通 2022-04-01

车辆驶入识别区,停进入口,下车关车门,确认停车信息......只需2分钟,驾驶“小白”也可以把车停好。


据悉,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立体停车库正在进行综合竣工验收,验收通过后将正式对外开放,届时,第六人民医院将新增300个停车位。今天,小交带大家先睹为快,感受一下停车库能有多“聪明”。


即停即走,停车无需找车位

停车库入口


车辆驶入停车库

小交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智能立体车库入口处看到,该车库有300个车位,设置了4个出入口,可以满足4辆车同时进行停车和取车,减少高峰时期车辆的排队时间。


相对于传统停车库,智能立体停车库省去了寻找车位和倒车入库的环节,不仅节省了停车时间,也降低了因驾驶技术不娴熟造成的事故率,大大提升了停车的周转率。

停好车后,在车库入口处的显示屏输入停车信息,即可完成停车


那这么“聪明”的停车库是如何工作的呢?


振华停车技术研发部电气工程师张文磊为小交揭开了谜底,“六院的立体停车库属于平面移动式立体停车库,车库通过搬运机器人和升降机配合实现车辆存取,其中,升降机负责车辆垂直方向的运转,搬运机器人负责车辆在巷道内水平运转,两者配合工作实现车辆的自动夹取。然后,再通过自动泊车系统和感应装置协同合作完成车辆的智能存取。”


车库内部,通过机器人实现车辆抓取和平移


随后,小交来到车库内部,看到了车辆停放得整整齐齐,几乎分毫不差。张文磊介绍,“我们一个巷道停两辆车,前后车间距30厘米,几乎每辆车都误差不超过1厘米。”


停车如此“精准”,离不开背后的“神经中枢系统”。


停车实现分毫不差


原来,停车库共安装了60余个感知单元,构建了停车库的动态数字体征和神经元感知体系,不仅可以感应车辆位置和重量,实现动态调整和精准停车,而且还可以对搬运机器人和横移车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


重量传感器自动调整停车角度


振华停车技术研发部电气工程师张文磊介绍,“车库管理系统通过感知单元测量车辆姿态信息,经过系统计算,机器人会自动对车辆停车角度进行调整,把误差控制在几厘米以内。这样即使驾驶员没有完全停到准确的位置和角度,经过机器人的调整,车库里的每辆车都可以停得整整齐齐,分毫不差,这样也确保了停车的安全性。”


车库管理系统后台,泊位利用情况和机器人工作状态一目了然


除了发达的“神经系统”,车库的正常运转也不开“智慧大脑”——车库管理系统。


在停车库的运营保障办公室,停车库数字体征在电脑屏幕上一目了然。已用泊位,空闲泊位,机器人工作状态,360度监控.....值班工程师可以随时掌握车库运行状态,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和问题,确保及时跟进和维修。


据悉,目前该车库正在验收阶段,近期将正式投入运营。需要提醒的是,该车库对车辆的重量和体积有所要求,比如车辆重量需不大于2.5吨,车辆长度不大于5.3米等等,请市民注意入口处的提示屏。


“科技绣花针”穿起“破题”新思路

一直以来,受限于用地资源紧张、建设指标复杂等因素,老旧小区、三甲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的“停车难”成为人民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之一。


而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出现无疑为“破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尝试。小交了解到,除了第六人民医院,曙光医院、第一妇幼保健院(浦东院区)、肺科医院等三甲医院也在试点智能立体车库。


只需在取车点输入车牌号,等待2分钟,即可完成取车


近期发布的《上海市停车行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推动重点区域挖潜增建停车设施,鼓励医院采用配建地下车库、自动泊车智能化立体车库、多层立体式停车楼等方式,全面提升医院停车空间利用效能。


供图:上海振华重工


市道路运输局表示,未来将挖潜增建停车资源潜能,根据重点地区的停车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地探索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停车创新发展能力。


至“十四五”期末,预期利用垂直盾构、停车机器人以及其他智能停车新设备或新技术,具备技术先进性并发挥明显成效的示范性新型智能机械车库项目数量达到 20 个;根据本市相关技术标准建设的示范性智慧停车场(库)和示范性智慧道路停车场数量均达到100 个


数字转型,交通先行。在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交通管理部门运用数字技术,让交通基础设施在数字场景上“纤毫毕现”,以“科技绣花针”保障交通设施安全、高效运行,守护市民日常出行。


摄影:王雨青

动图:陈韵竹

撰文、编辑:邱佳、戎嘉旎

精彩看点

即日起,清明车票开售!这些乘客免费乘车,或客票半价优待


注意!草临线将于周六临时停航


“纸改电”

上海市交通委宣教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