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公交线网,打通骑行断点!市道路运输局局长刘斌做客民生访谈
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刘斌今天做客《2023上海民生访谈》,未来智慧交通会如何发展?道路拥堵会怎样改善?停车难该如何解决?详见下文↓
公交先行 车站信息显示更丰富
说起城市交通,离不开公交车,今年上海将继续推进公交电子站牌建设,改进公交站点到站车辆时间的预报服务,帮助市民及时了解车辆到站情况,增强市民乘坐公交的体验。
目前,公交电子站牌已实现7个中心城区以及浦东新区中环以内区域的全覆盖,崇明、浦东、嘉定以及奉贤等区的公交电子站牌覆盖率均超过30%。
今年,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将进行第二轮建设和推广,继续组织各郊区推进公交电子站牌建设,其中五个新城公交电子站牌覆盖率不低于50%。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代公交车站墨水屏除了显示车辆预计到站情况外,还可以查看公交拥挤度,以及提供为残障特殊人群服务的低地板车辆信息。
据透露,当前正在研究数字化赋能两网融合工作,即实现轨道交通站点出口实时显示周边公交到站预报信息,而临近轨道交通的公交站点墨水屏也能显示轨道到站预报信息。也就是说,以后乘公交车,市民不仅可以在车站电子墨水屏看到车什么时候来,还可以看到公交车的“拥挤度”、轨道交通到站预报信息,以及是不是低地板公交车。
截至2022年底,本市公交车约17255辆,其中新能源车15271辆,占88.5%。今年本市更新或新增公交车辆均为新能源车,且优先购置低入口或无障碍低地板车型,完成适老化改造。未来,上海新能源公交车原则上以发展纯电动公交车为主,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为辅,少量试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公交线网优化方面,刘斌表示会主要突出“四个重点”,即:骨干通道、“两网融合”、重要区域、提升效能,加快推进多层次公共交通布局的整体优化。截至去年年底,骨干通道已实施沪太路、四平路等 18 条,并按照每年不低于2条骨干通道建设进行推进中。
提升慢行交通品质 打通骑行断点
新一轮交通白皮书提出“构建连续相对独立的非机动车网络、提升网络密度和通达性”,如何提升慢行交通品质是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近阶段的工作之一,主要体现为“完善慢行网络、强化空间融合、提升设施品质、创建示范区域”四方面重点任务。
刘斌表示,骑行断点打通一直是慢行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接下来,将着重在网络断点打通和禁非道路恢复两方面加大力度,通过多种方式,逐步解决骑行这一痛点。
网络断点打通方面,将增强跨高快速路、铁路、航道、水系和其它构筑物的慢行联系,探索推进跨黄浦江、苏州河慢行通道的规划建设。如:正研究推进昆阳路慢行越江设施优化,以及白玉路桥、泾阳路桥、百合桥等跨苏州河慢行桥建设。
禁非道路恢复方面,已开展至少两轮禁非道路恢复条件摸排工作,将结合道路两侧建筑用地退界、道路改扩建等工程,通过路权分配优化、空间腾挪等方式,增设或恢复非机动车道;不具条件恢复的路段,将加强平行分流通道建设并配套进一步完善交通指引。
空中连廊系统是复合立体的慢行系统中的一类,除了空中连廊,还有地下步行通道。接下来,上海将推动一批复合立体的慢行系统建设,如北外滩立体连廊、长宁临空片区立体勾连系统、徐家汇连廊二期、董家渡连廊一期等密集商办区的立体廊道。
《上海市慢行交通标志标线设置技术指南》正在制定当中,将重点针对慢行出行指引的短板问题,提出标志标线设置具体要求,通过创新来适应慢行多样化的需求,确保慢行路径指示更易懂,标识导向更易用。
道路缓拥堵
“推进50处道路拥堵点改善”连续三年(2018年~2020年)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截至2022年底,上海5年累计完成了484个项目,评估显示,改造后路段与交叉口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平均提高6%,交叉口排队长度平均减少10%,交叉口的延误平均降低8%。
其中,医院停车难、周边道路拥堵、交通秩序混乱一直是市民反映强烈的民生痛点难点问题。为了缓解医院周边的交通问题,近几年交通部门在申康中心的支持下采取过不少措施。
比如,联合瑞金医院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实施了一系列改善措施。重点在瑞金二路/绍兴路北侧新增了一处人行横道,完善了瑞金二路及陕西南路交叉口的非机动车引导标志共计10处,对医院门诊处非机动车停放点进行了优化,增加了人行空间。另外,瑞金医院正试点提升停车场智慧化管理水平,推广上海停车APP医院预约停车功能。
刘斌表示,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新方式和动态发现、协调推进的长效化工作机制,多措并举挖掘设施潜力,实现通道协同、流量均衡,动态提升路网通行效能。
停车难综合治理
自2020年下半年推进停车难综合治理工程以来,市交通委、市道路运输局牵头,会同相关市级部门和各区政府成立了停车治理工作专班,建立了工作例会、信息通报、实地核验、评估考核等一系列工作制度。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累计创建128个停车治理先行项目,开工建设约1.81万个公共泊位,其中建设完成10296个。
刘斌坦言,老旧小区停车难治理是块硬骨头,但是在工作中也得到了市民的配合和理解。比如,徐汇区康健街道寿祥坊停车难综合治理项目就很典型。该小区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共有居民约1200户,原有车位约150个,停车缺口400余个,停车压力大。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通过优化小区内部公共设施布局,增加了100余个停车泊位。另外,在小区临近道路桂林西街设置时段性道路停车泊位146个,并通过安装高位视频等智能感知设备推进建设智慧道路停车场以及接入“上海停车”APP,向周边居民提供按月计费或夜间按次计费的精细化、便捷、优惠停车服务。
上海首个利用垂直盾构技术建设的新型智能机械车库正在静安区明园森林公园地块开工建设,建成后可提供停车位304个,而地面占地面积仅为286平方米。
同时,上海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部署,拓展“上海停车”APP面向公众的服务功能,实现公共停车行业“停车缴费”功能全覆盖,上线264个“错峰共享”一键签约项目,上线92家医院停车预约功能,基本实现市级医院全覆盖;建成54条智慧道路停车场,推进建设42个智慧公共停车场(库)。
智慧交通 MaaS出行
“一键叫车”智慧屏设备正逐步覆盖上海的居民小区,依托上海市出租汽车预约平台——申程出行,全市已累计建成770个“一键叫车”社区点位,分布于全市16个区80个街镇。
刘斌介绍,“一键叫车”智慧屏设备下一步将与公交终点站有机结合,并扩大医院场景覆盖建设,结合市民日常出行习惯,拓展“一键叫车”使用场景;配合随申行APP和MaaS系统的建立,进一步探索整合智慧出行、社区便民等服务;服务更多乘客群体,让“一键叫车”不仅限于服务老年人,而是可以吸引更多年轻群体使用。
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 ,“ 出行即服务” )是一种以用户为导向的新型出行服务模式,将各种交通方式进行整合并通过一个APP对外提供服务。目前已整合市域内的公共交通、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以及私家车相关的停车、维修、救援等7大出行场景。
上海智慧交通的发展不仅仅停留在公交出租这些传统项目上,驾培、汽修、牵引等汽车服务业也运用了大量的科技元素。长三角一体化车生活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自2020年底正式启动以来,搭建了以“汽修、驾培、救援、停车、搬场”五大版块为主的公共服务和以汽修辅助监管为主的公共管理基本框架,目前已实现以车生活“服务找我”系列为主的48个功能。
长三角一体化车生活公共服务平台下一步将推进“一站式”整合汽车服务类资源,推动汽修电子健康档案数据治理;落实综合管理升级方案,进一步优化交通部门管理和环保部门管理之间的数据传输流程,提升行业数字化监管水平。
来源:话匣子
记者:王迪杰
精彩看点
33年来!这些“第一”地铁、大桥、道路陆续通车!浦东出行越来越方便
线路全长约28公里!设18站!上海地铁21号线一期工程迎来新进展
旅客发热、翻越隔离栏怎么办?上海港举行邮轮复航综合应急演练,备战邮轮国际航线复航
上海市交通委宣传展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