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UCCA新展预见丨如镜之书:15位艺术家与孩子的对话


15位艺术家与孩子合作

用作品呈现亲子关系的多样面貌

分享他们的育儿观、生活观、人生观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艺术家们看到了什么?

他们如何参与和期待孩子的成长?

如何与孩子一起应对世界的变化


2023年9月16日至10月15日,UCCA Kids将呈现一场特别的群展“如镜之书:15位艺术家与孩子的对话”,邀请15位艺术家与其子女合作,用作品呈现亲子关系的多样面貌和在平日里容易被忽视的个体感受。展览在触探人类情感本能的同时,也揭开了艺术家家庭生活的帷幔:细碎的日常、嬉戏与游玩、孩子呢喃细语、即兴涂鸦……这些看似平凡的小时刻,促使大家回忆许多像这样的生活片段,在此情境中思考亲子关系的纵横维度。



谭卓、阳明,《原初之水》,2023,陶瓷,共12件,每件:20.2 × 14.2 × 6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如镜之书”试图让父母重新看见孩子和看见自己,育儿的过程由家长自己被养育的经历和人生经验所塑造,这一过程中孩子是那个被塑造的对象。很大程度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收到的父母传递的行为、故事、文化、实践、观念等,在不断地告诉孩子你是谁、你将成为谁。实际上,孩子和成人感知的是同一个世界,他们的单纯直接往往撼动着成人世界的既定规则,孩子的认知也具有超乎成人想象的弹性,人类在接受文化的同时也在创造文化,世界随时都在变。


李姝睿、李带菓、陈我我,《没⼈理的科幻情书》,2018,⼿⼯书、丙烯、⽔彩笔、卡纸、⽊板,合上:20 × 20 × 4 cm,展开:440 × 2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参与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出生跨度在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他们的成长经历中国社会的历史剧变,在逐渐开放与崇尚交流的时局下,个体意识经由压抑转为前所未有的释放,艺术家们凭借极具深度的思考和有力的作品,走向了当代,那是通过自我觉醒和努力实践,便有途径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的一代。而他们的孩子,出生在以互联网和全球化为主题的时代,其成长的过程与整个世界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保持着更紧密和直接的联系。


唐永祥,《白色背景上一只猫 旁边还有一根绿色的线》,2020,布面油彩,40 × 4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唐郢泽,《神通王》,2023,漫画书页面,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伴随着令人瞩目的技术变革与冲击,媒体更为碎片化、虚拟与现实交错、与日俱增的环境生态问题、孩子被过度关注所带来的情感负担,以及全球流行病带来的巨大挫折……这一切都影响着孩子们的观念。两辈人呈现出极具差异的特征,艺术家作为父母,在面对与自己看似相似又大不相同的孩子时,以何种方式和期待参与到彼此的生命当中?父母和孩子试图建立的真实的联结又如何在当下关照到更广泛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陈彧君,《日常关系》,2023,数字印刷,120 × 10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15位参展艺术家与其子女包括:柴觅、雷磊与女儿想想,陈文波与儿子陈俊博,陈彧君与儿子陈铠町,蒋志与女儿蒋芸柯、儿子蒋传铭,鞠婷与女儿秦澈、秦澄,李带菓、李姝睿与儿子陈我我,麻剑锋与儿子王亮凯,马秋莎与女儿苏小鲜,谭卓与儿子阳明,唐永祥与女儿唐郢泽,徐渠与女儿徐拾,杨光南与女儿杨闲闲,朱砂与女儿朱看看。“如镜之书:15位艺术家与孩子的对话”由UCCA Kids总监黄文璇策划。



展览开放时间

2023.9.16 – 2023.10.15

周一至周日

9:30-19:00(18:30最后入场)


展览地点

UCCA Lab北京艺术空间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票务信息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票


购买“马蒂斯的马斯蒂”北京站展票

即可加10元 一同观看

“如镜之书:15位艺术家与孩子的对话”



赞助与支持

本次展览由多乐士提供独家环保墙面方案支持,同时亦感谢尤伦斯艺术基金会理事会、UCCA国际委员会、UCCA青年赞助人、首席战略合作伙伴阿那亚、首席艺读伙伴DIOR迪奥、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彭博、沃捷集团和垠艺生物,以及特约战略合作伙伴巴可、多乐士、真力、Stey长期以来的宝贵支持。


纪录片

展览同名纪录片《如镜之书》由纪录片导演张胜彬执导拍摄。该片讲述本次参展艺术家和子女间互相关联又悬浮于之外的个人成长及家庭故事,影片将许多细微的情感以个人口述和影像记录的方式娓娓道来。该片正在持续拍摄中,本次展览将展出纪录片的部分剪辑片段。


陈文波一家练习书法


陈彧君父子钓鱼


鞠婷与女儿们在工作室


马秋莎的母亲


苏小鲜


唐永祥父女


杨闲闲和父母在工作室


纪录片《如镜之书》(静帧),2023。图片由艺术家与张胜彬惠允。


展览同期公共项目

2023年10月14日,UCCA联合上海纽约大学,于UCCA报告厅举办“超越安全型依恋——关于亲子关系的艺术与科学的反思”对谈。邀请上海纽约大学历史学教学副教授L. 毕庄·波拉特、上海纽约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崔丽弦、上海纽约大学全球中国学教学副教授韩泊明,围绕“依恋理论”这一亲子关系的流行科学范式,追溯和反思其历史发展和理解运用,并从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视角展开探讨亲子关系的当代研究及其对中国育儿实践的影响。具体信息以UCCA最新官方活动预告为准。


展览工作坊

基于本次展览,UCCA Kids设计了亲子工作坊活动,带领亲子家庭共同观看并解读作品中的生活日常与亲子关系,形成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当代艺术家、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观照与对话。本次工作坊中,亲子家庭将共同回忆和表达相处中的时刻,共同探讨对世界的思考和疑惑,并使用综合材料创作完成一本记录着亲子纽带的“如镜之书”。


UCCA Kids

UCCA Kids面向2-12岁儿童,开展反映儿童兴趣和促进儿童发展的美术馆教育。通过艺术开启儿童多向思维,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成长课、艺术工作坊、艺术游学、冬夏令营、展览活动、儿童艺术出版等形式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独特的艺术体验和发展支持。依托于UCCA前沿丰富的艺术资源,UCCA Kids拥有坚实的美术馆教育基础,并能够根据儿童不同阶段发展性差异设计课程,助力儿童发掘自身对外界世界的感知、思考、表达以及创造能力。儿童在这里可以近距离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亲密接触与互动,体验与UCCA展览相关的艺术工作坊,在大师作品启发下进行自己的独特创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