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卡脖子”难题,国产核磁共振技术突破国外封锁!
核磁共振仪器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有重大意义,但这项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
据央视新闻,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已于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制成功并实现量产,不但解决了“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还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
如图所示,生产线上生产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画面中白色的圆柱体就是正在生产中的仪器,经过一系列复杂精密的程序之后,它将出现在医院的检查室里。
据介绍,这台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已经应用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它还可以将仪器工作的情况实时传输到 15 公里外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进行分析。
据称,最新一代的国产核磁共振仪器已经完全达到了医院提出的图像质量要求,它可以迅速获得人体的全身影像,不仅分辨率更高,还大大加速了成像速度。
根据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技师张辉的说法,它的图像质量一点都不逊色于国际先进的核磁共振仪器生产厂家,而且成本还低,未来广大人民群众看病的时候花费将会变得更少。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副所长李烨则表示:以前我们核磁共振就像拍照片一样,是一张一张的,你一动照片就糊了。我们现在有了快速成像技术之后动了也不怕,还可以看到它动的过程。
IT之家查询公开资料获悉,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友好协商于 2006 年在深圳市共同建立的一家科研机构,简称先进院;后于 2015 年获批全国博士后工作站。
截至 2022 年,该研究院拥有员工 1283 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3 人。
据 2017 年 3 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拥有 6 个研究所和 1 个研发中心,外溢机构有 5 个、创新与育成中心有 2 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2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2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2 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 5 个。
而就在上周,另一国产技术同样实现了突破 —— 赛微电子宣布首款国产 BAW 滤波器实现量产。
IT之家查询获悉,BAW 滤波器(Bulk Acoustic Wave)中文全称为“带谐振腔体声波滤波器”,博主 @数码闲聊站 表示,该器件是 5G 射频前端必不可少的滤波器,这一消息是从 0 到 1 的突破。
赛微电子在去年 6 月回复投资者时表示,BAW 滤波器主要包括 BAWSMR - 固体安装谐振器和 FBAR - 薄膜体声波谐振器两种类别;BAW 滤波器拥有优异性能且支持高频,但工艺复杂、造价较高;BAW 滤波器可用于组成射频前端模块,可在无线通信的各类场景下获得使用。
另外,近期还有不少热门内容,点击下方蓝字即可查看:
中国人又摘下一颗“皇冠上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