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航道之争 是旅游项目还是鸟类天堂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我在IAM Author 我在
《我在》邀请了生物学专家王勇军、红树林基金会(MCF)副秘书长李燊、观鸟爱好者曾会东与观众共同探讨。
深圳湾,香港又叫后海湾,是深港两地共享的一个内海湾,中间有深圳湾大桥跨海而过。湾区自西向东分布着众多自然生态区,包括位于深圳的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位于香港的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
深圳湾的红树林保护区毗邻滨海大道,是全世界少有的位于一线城市腹地的自然保护区。无人机从海上向岸拍,一大片绿色的红树林后方是耸起的摩天大楼,让人感叹自然与人类文明的交相辉映。而深圳湾沿岸,每年都有大批候鸟在这里过冬,鸟群从海上飞过,引起一阵快门声和游人的惊呼。但就这样一个人与湿地生态的和谐景色,也可能是深圳人能看到的最后一个了。
王勇军是生物学专家、林业高级工程师,从1992年来到深圳,他已经守护这里的红树林和鸟类快30年了。
90年代,深圳开始向海要地,破坏了大量红树林,光是王勇军见证的就有滨海大道的修建和福田保税区项目,最终到现在,深圳大片的红树林几乎仅存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那一小块了。而新提出的游船项目更是让王勇军不解又难过。
他告诉我们,项目对深圳湾生物的影响是很不利的。大面积的施工将翻起大量的海底淤泥,而海潮会带动这些底泥污染整个深圳湾。除了影响到各种生物之外,污水也会影响到红树林幼苗的生长:涨潮时污水会淹没幼苗,退潮时污染物也会覆盖幼苗的生长点。
除了暂时性的施工影响,更让人担忧的永久性影响。疏浚新航道将把滩涂变成航道,这意味着原本滩涂的生态功能将彻底丧失,滩涂上的底栖动物和以它们为食的生物也会大受影响,将直接削弱了深圳湾的生态承载力。王勇军告诉我们,“海洋的生态是一个整体,所以尽管项目离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有将近七公里,离香港米铺有40公里,也一定会造成影响。”
以前的填海等项目即使对生态有影响,完工后人类活动都在岸上,海面基本是静态的,而这个游船的长期动态运营势必压缩鸟类生存空间。对鸟类的影响很难通过调整游船运营时间来消除,“深圳湾有很多留鸟,夜鹭就是其中一种,夜间航船的人类活动和灯光必然会影响它们,”王勇军说,“每种鸟类都有自己的安全距离,一旦越过就会惊吓或者驱赶它们。而鸟类是有记忆的,今年被惊扰了,明年可能就不会再回来了。”
深圳湾位于东半球鸟类的主要迁徙带上,如果候鸟不来深圳了,它们还能去哪儿呢?最可能的答案是对岸的香港自然保护区。但王勇军告诉我们,这也是不太可能长久留住这些候鸟的。“整个深圳湾的生态是一个整体,就像是我们跟香港共有十间房,现在我们少了几间,但是候鸟还是一样多,”他说,“如果大量鸟类转移到香港,香港的生态承受不住,候鸟第二年可能也会放弃香港。”因为湾区两岸的生态整体性,他也建议此类项目在做环评时应该要把整个深圳湾都考虑在内,不能只考虑深圳这一边。
王勇军强调海洋项目的环保测评应该“定性”而不“定量”,只看对生态有没有影响,而不是有多大影响。他对着镜头这样问道:“一个游船项目,明摆着穿过了鸟类聚集区,还需要什么数据去证明对鸟类有影响呢?”
深圳湾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的鸟类迁飞带的中点上,相对小而封闭的湾区和丰富的有机物也吸引了大量的候鸟。据动态统计,包括候鸟和留鸟在内,深圳湾有超过十万只鸟,鸟类的活动区域覆盖了整个深圳湾。这些鸟类里既有野鸭、鸬鹚、海鸥这一类常见鸟类,也有黑脸琵鹭这种保护鸟类。
黑脸琵鹭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全球濒危物种。1990年全球鸟调中黑脸琵鹭只有不到300只,经过近30年的保育工作,2019年数量终于超过了4000只。深圳湾是全球除了台湾之外黑脸琵鹭最大的聚集区。它们每年最早10月底就来到深圳湾,最晚4月才飞走,有将近半年生活在这里。这种鸟类在其他地方非常罕见,而深圳市民则每年都能如期见到它们。
每到候鸟季,曾会东都会带自己的小侄女在深圳湾做观鸟志愿者,为市民普及鸟类知识。小侄女还没到十岁,但是已经会在游客喂鸟的时候出声制止,也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观鸟活动里小孩子能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曾会东说,“她平时也喜欢把鸟画下来,经常画画,这对她本身也是一种提升。”
提到游船项目,他说:“我们市民也不是一昧反对,但深圳湾的生态已经很脆弱了,希望项目在做测评的时候能科学严谨。当然如果真的开发这个项目,我肯定是不会去坐的。”
除了破坏生态之外,即将建设的游船项目可能也无法让参与的游客尽兴。“其实‘海上看深圳’是个不错的主意,在深圳湾大桥以西可以看到很好的深圳夜景,蛇口港附近水质也比较好,但大桥以东水浅而且浑浊,不太适合游客观赏。”红树林基金会(MCF)的副秘书长李燊 这样告诉我们。
MCF致力于保护整个深圳湾的生态环境,包括红树湿地保护、鸟类保育等等。李燊说,MCF未来的一大目标就是推动深圳湾加入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如果成功了,深圳湾将成为深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张名片。共享一片海湾,对岸的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早在1995年成为国际重要保护湿地,而深圳这一侧因为填海发展破坏生态,迟迟未能加入。
崛起中的中国日新月异,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常常爆发争议。过去的很多次,甚至在如今的很多城市,鸟兽鱼虫都让位于人类的吃饱穿暖、兴旺发达,而红树林也不声不响地每年都缩小一点。但随着深圳的经济中心逐渐西移,深圳人早已经习惯了“红树林”“深湾”这些地铁站,也习惯了从地铁站一出来就看到海天一色,年年如约而来的候鸟低飞鸣叫,海岸边大人带着小孩,认出候鸟的名字。王勇军说:“每次有朋友来我都喜欢带他们去深圳湾去红树林看看,我们城市经济发展好,生态也保护了,这才是真的让人自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