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习近平的底线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浙江省委对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工程”的部署要求,省委宣传部启动了“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重大课题研究,通过组织专家学者集体攻关,形成了近8万字的研究成果,分为战略思维方法、历史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方法、法治思维方法和底线思维方法6个子课题。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创造的宝贵理论财富、实践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浙江改革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在迎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一周年之际,深化对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和运用,有利于全省上下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上拿出最新成果、展示硬核担当,以扛起“五大历史使命”的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3月22日起,浙江日报开始刊登这六大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
今天第六篇推出《习近平的底线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敬请关注。
底线是不可逾越的界限和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守之则安稳、越之则危险。底线思维方法是客观研判最低界限、设定最低目标、注重堵塞漏洞、防范潜在危机,立足最坏情况争取最好结果的思维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实践证明,要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离不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掌握、运用底线思维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许多领域、不同场合都明确要求增强忧患意识、正视矛盾问题、明确底线目标、采取防范措施,充分体现了其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坚定战略定力。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底线思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运用,蕴含着深厚的前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化危为机意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量变与质变的原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底线思维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重要方法论。从发展脉络看,两者在逻辑上是契合的、内容上是相通的、要求上是一贯的。
底线思维蕴含着辩证法关于矛盾和普遍联系的基本观点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要求,对于思考和解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020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浙江正站在打造“重要窗口”的新起点和开启“十四五”发展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十分强调的工作方法,这也始终提醒着我们:必须重视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可能会出现较大风险之上,做到心存敬畏、充分准备、敢于斗争,从而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切实把底线思维运用到经济社会各领域、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坚定从容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提供坚强保证。
往期 · 推荐
●杨玲玲:一心向党一心为民一心奉公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天台政法铁军
天台发布官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