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访大陈岛老兵③丨杨国耀:一座岛,一生情

神秀天台 2022-05-10



人物名片

杨国耀,原南京军区守备第25团政委。1947年12月出生在天台平镇街。1965年12月在天台应征入伍,1968年12月入党,1969年9月提干。历任排长、干事、指导员、宣传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政治委员。1988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89年底转业。



军旅生涯24年,杨国耀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大陈岛。岛上的一草一木,同甘共苦的各地战友,共建“文明岛”的大陈群众,都成了他一生中重要而美好的回忆。


一座岛屿,情牵一生。


“好男儿就应该去当兵!”

“我是1947年农历十一月在天台平镇街出生的,在四个兄弟中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姐姐,父母是裁缝。”8月10日,杨国耀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他的童年和少年,都在平镇街度过。


初中毕业后,杨国耀在平镇公社利华大队务农,同时担任记工员。

1963年,哥哥入伍。哥哥经常寄信回来,介绍他在部队的进步情况。父母去看望他,回来也夸赞,部队真是锻炼人的地方。在平镇驻扎着一个雷达连,士兵深受群众爱戴和尊重。与此同时,全国军民响应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学习雷锋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当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杨国耀的心中激起了强烈的从军愿望——

“好男儿就应该去当兵!”

但是,为什么去当兵?当兵为了什么?怎么当好兵?这些问题,他没有想过。

“除了觉得当兵好,还有一个实际问题,就是在部队能吃饱饭。”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结束不久,社会经济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许多人吃不饱饭。杨国耀在生产大队里,听到一些退伍军人说过,部队里吃饭管饱,印象深刻。

所以,当1965年冬季征兵时,他说服父母,毅然报名参军。


战士们一钎一锤凿出地下工事

大陈岛曾是国民党重要的军事基地。上世纪60年代初,大陈岛局势再次紧张。大陈岛上空,每天都有敌机侦察,岛上经常拉响防空警报。


民兵是守卫大陈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陈岛上,群众有五六千人,每个连队都跟周边的生产大队(村)建立联防关系,帮助人口多的生产大队组建民兵连,人口少的大队组建民兵排,实行军民联防。每次军事训练,民兵都参与。


为了积极备战,大陈岛上还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在上大陈岛,地下工事非常发达,坑道四通八达。


“这些工事,都是我们战士一钎一锤手工打凿下来的。”杨国耀介绍,战士们干活卖力,抡锤幅度大,用力猛,衣服穿几天就撑破了。但战士们充满激情,从不叫苦。



“军民鱼水情,一生难忘怀”
1969年下半年,眼看4年服役期满,杨国耀着急了。“我不想走,我爱军营生活,我爱大陈岛。

就在想方设法留下来的时候,杨国耀接到一道新命令——去下大陈岛担任排长。他不仅留岛,还提干了:“这太意外了。领导找我谈话时,我还问是不是搞错了。”

杨国耀是团里提升的最年轻的一个干部。担任排长后,他更加努力工作,虚心向老兵请教,主动找老兵商量,事事处处干在前,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之后,他一步一个脚印,先后担任宣传股干事、通信连政治指导员、宣传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


1983年7月,杨国耀被提升为团政治处主任。9月,被任命为团政委。

这再次让他感到意外。“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杨国耀后来分析,可能是因为他做事敢担当,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加上当时正值部队新老更替,自己才被组织选中的。

随着职务提升,杨国耀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进入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地位,国防进一步巩固,岛上军民的工作重点逐渐从军民联防向军民共建文明岛转变。

1981年,部队和大陈镇政府签订君子协议,每年各方植树20万棵。在这项活动中,杨国耀是领导,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一个个山头实地考察,手把手教战士植树,还组织干部战士前往玉环大鹿岛参观学习,请林业专家现场指导。5年之间,岛上绿化面积由原来的30%提高到80%,部队被评为全军绿化先进单位,他被评为浙江省绿化先进个人。

1982年,大陈岛实行包船到户的生产责任制。一些渔民们有心理负担,不敢多捕鱼。杨国耀了解情况后,带领干部战士深入渔村,挨家挨户宣传党的富民政策,让渔民们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地干。为了保障渔船出勤率,他和运修连支部研究成立“为民致富服务队”,专门服务渔船机器检修。1983年,中咀大队的一部大功率鼓风机坏了,一船虾皮无法及时煮熟。为民致富服务队连续工作,用了一天一夜把机器修好,为渔民减少损失2000余元。这一年,中咀大队人均收入由上一年的400余元猛增到1000多元,成为岛上的首富大队。


物质生活富裕起来了,文化生活也应该跟上。杨国耀又开始牵头筹建军民之家和青年民兵之家。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项目一无资金,二无场地,三无器材,几乎是“白手起家”。“有困难不怕,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总能克服的。”杨国耀有一个工作法宝,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他和领导小组的同志们,走连队,下村舍,调查摸底,筹集资金,调整房子,购置设备。他做事仔细,小到书籍怎么摆放,装饰画怎么挂,都亲自过问。1983年4月,岛上13个军民之家和13个青年民兵之家全部建成开放。

军民有了文化活动场地还不行,杨国耀看到,岛上有数百名文盲,不帮助这些人把眼睛“点亮”,他们连读书看报都做不到,文化生活质量定然大打折扣。1983年,杨国耀任扫盲领导小组组长,办了6所文化夜校,对全岛进行扫盲。1984年年初,带鱼季来了,卫星大队的渔民忙于出海捕带鱼,学习中断了。杨国耀和扫盲小组同志经过商量,让卫星大队的共建单位120炮连指导员唐定华,带领文化程度高的战士,自备干粮,上船授课。

经过一年努力,岛上324名文盲全部脱盲。大陈岛因此也成为浙江省首批“无盲岛”。

1984年8月,杨国耀出席全国首次双拥先进代表大会,守备第25团被评为全国双拥先进单位。年底,他被省军区党委记三等功一次,被评为浙江省军区双拥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同年年底,大陈岛被命名为“文明岛”。守备第25团被南京军区记集体三等功一次。


回忆峥嵘岁月,杨国耀表示,那时候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军民同心,斗志昂扬。解放军战士帮助群众建房、搞生产,群众回馈土特产;有群众生病了,部队卫生队连夜动手术,岛上发电机不停歇,直到手术结束才关掉;有战士在海上捕鱼被大风刮走,渔民奋不顾身,驾船出海,救回战士……

“一件件,一幕幕,军民鱼水情,一生难忘怀。”他动情地说道。



内容节选自台州新闻APP



往期 · 推荐

 杨玲玲:持续奋战 争先创优 全力夺取“三季进、全年红”

● 廉韵激荡沁人心丨天台:挖掘“清廉基因” 绘就阵地“廉”景

 “三为”专题实践丨县财政局:一事一议绘出美丽乡村画卷

● 寻访大陈岛老兵②丨王先钗:小兵上了大陈岛

 不动产登记线上查询攻略来了!@天台人,快来查收!




天台发布官方号


 编辑:陈佳佳

✄ 审核:许群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