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核酸检测"背后"的故事丨他们用“辛苦指数”换市民“安全指数”
对于市民来说,核酸检测看似只有两步:登记采样、等待查询结果。事实上,在这看似轻松的两步背后,是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在负重前行。他们近乎和新冠病毒“零距离”接触,在常人看不见的战场上争分夺秒、昼夜不停。
4月19日,记者来到县人民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隔窗观察核酸检测过程。只见核酸检测工作人员佩戴N95口罩、面罩,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忙而有序地进行各个检验操作环节,用一双“火眼金睛”仔细筛检新冠病毒,全力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共有25名持证工作人员,每天会安排8至15名人员参加检测。“我们一旦进入实验室,就至少需要连续工作10个小时。要是任务量多,还得加班,甚至忙到通宵。”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颖蔚告诉记者,原先,实验室一天最多的检测体量在5000管左右。但由于近期疫情形势严峻,核酸采集量日日递增。“最多一天我们做到了8000多管,彻夜不休,几乎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从样本接收、信息录入,到试剂配制、核酸提取、基因扩增、结果审核……核酸检测程序和环节十分复杂。尤其是核酸样本中可能存在新冠病毒“阳性”标本,检测过程也存在一定风险。在实验室里,每位检测人员都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小心谨慎打开采集管盖子,提取样本进行一系列操作,最后送到基因扩增区。“扩增过程约1.5个多小时,期间还得时刻注意,以防出错。”王颖蔚告诉记者,一个班次下来,检测人员厚厚的防护服都已被汗水湿透,面罩压痕也深深地印在脸上。
一份结果为“阴性”的核酸检测报告,不仅是一张通行证,更是一颗定心丸。“虽然我们的人员比较紧缺,但是肯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准确、快速地出报告,守护好全县人民的‘绿码’。”王颖蔚说。
坚固的“检测”屏障为这场战“疫”献出自己的力量
记者 唐丽芸 张怡
往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