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光伏是圆的(一)-- 失踪的300亿!
光伏是圆的
韩愈先生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所以太阳是圆的,光伏也是圆的。
失踪的300亿
关于700亿计算方法,笔者不清楚王勃华老师和能源局的算法,但可以根据1月16日能源局发布的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数据倒推出大致的补贴资金池。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字, 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99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第二产业用电量406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第三产业用电量66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9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
其中能够计算进内的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40650亿千瓦时+6660亿千瓦时)×1.5分/千瓦时=709.65亿元。
但为何资金池一直不满?收到只有400亿?笔者的资料有限,所以在这里只抛砖引玉,也欢迎各位提供相关资料。
补贴减免部分
首先来看看免征收的部分:
1、西藏;2、农业生产用电(含农业排灌用电);3、居民生活用电。
其中除西藏外,农业和居民用电是排除在征收范围外的,而西藏工业用电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免收部分并不对补贴资金池造成影响。
另外,第三产业大部分是为了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行业,多在居民区附近,因此这6660亿千瓦时虽然并非居民生活用电,但基本上是收不到的。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政策研究主管彭澎指出:“能够纳入计算的只有工商用电。”
所以,实际上真实的补贴盘子只有:40650亿千瓦时×1.5分/千瓦时=609.75亿。
被误读的电网
此前0.8分/千瓦时的补贴标准下,每年收取金额200亿左右,几乎与现在1.5分/千瓦时的标准成正比,因此说明补贴收取是在一个基本稳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青海省电网和河南省电网相关专家告诉笔者:目前电网的资金直接上缴中央国库,独立审核。2011年底,电网企业代收代管的模式改为电网企业征收上缴中央国库,财政部派专员在各地履行征收清算职责,因此补贴减少并非由于电网企业截扣补贴款所致。
中山大学孙韵琳博士也说:“目前南网旗下南网综合新能源的光伏电站都在等待补贴落实,据我了解根本原因还是电费收不齐,并非电网自身的问题。”
实际上,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电网企业为光伏行业做了不少事情。国家规定了电网企业为分布式光伏接入及引起的相应改造自掏腰包之外,很多省份电网还主动为分布式项目开绿灯。据彭澎介绍:“山东省济宁市电网企业曾经为分布式用户垫付可再生能源电费,但由于补贴落实太慢,电网企业已经不愿意再这么贴钱办事。”
而今年3月,国网青海省总工程师刘文泉先生也不无忧虑的说:“青海国网每年投入数亿,为的就是解决新能源的接入问题,但青海目前海东形势尚好,海西接入压力已经颇大。”
其余200亿哪里去了?
再来看看电价附加征收办法:电力用户、自备电厂等均由所在地电网代征,财政部设专员按月向电网企业征收,直接缴库,全额上缴中央国库。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1自备电厂
国家发改委早在2004年就曾发文:“鉴于向自备电厂征收基金、附加以及收取系统备用费工作比较复杂,为做好准备工作,可适当推迟执行时间。”说明了向自备电厂征收补贴附加的难度。一位资深光伏从业人士告诉笔者,尤其是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用小水电的企业,收取难度很大。认为“我们的水电本来就是可再生清洁能源,为什么还要收取补贴?”
华西都市报曾经报道过国网四川公司的一则消息: 根据《关于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和环保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从9月25日起,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由0.008元/千瓦时提高到0.015元/千瓦时,其中就包括了自备电厂的可再生能源附加。为此,国网内江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西林片区)电费核算与账务班,认真对17户具有自备电厂的客户进行了档案的核对和可再生能源附加标准的全面清理。同时对川威集团、星船城水泥等4个客户的自备电厂的自发电量进行了全减另发处理,按新标准0.015元/千瓦时执行自备电厂的可再生能源附加,共计补收可再生能源附加费15.87万元。
9月25日的文件,到新闻发布日期12月6日,仅根据有据可查的资料,清缴这17户就花了2个月的时间,可见难度之大。《规定》提出,电网企业按有关规定进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汇算清缴时,因电力用户欠缴电费,经专员办审核确认后作为坏账损失核销而不计入电网企业实际销售电量。已审核确认并核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的,按实际收回电量计算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
2大用户直购电
所谓大用户直购电工作,是指电厂和终端购电大用户之间通过直接交易的形式协定购电量和购电价格,然后委托电网企业将协议电量由发电企业输配终端购电大用户,并另支付电网企业所承担的输配服务。
据江山控股执行董事刘文平博士向Solarbe记者说:“直购电这些耗能大户,直接与发电厂结算,电网也是基本上收不到补贴的。”
3企业因亏损等原因拖欠电费的
一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或恶意拖欠,造成电网收费很难,同时在当地政府压力或其它原因,没办法断电。
据长江新闻报道:长沙矿业拖欠1.3亿元电费和滞纳金近20年。这20年里,长沙市电业局名字都已经换成了国家电网长沙供电公司,但拖欠的电费仍然随着长沙集团破产,成了一笔烂账。虽然2006年胜诉后获得1.355亿债券,但在当地政府“调解”下,与被告达成只收4000万债券本金的和解,而这4000万在九年之后,仍然没办法拿出一分钱。但随着电网和政府的双重改革,拖欠电费的情况已大大改善。
综上几个原因造成补贴资金池“缩水”了200亿,在进行调查前,Solarbe记者曾一度认为有可能是电网企业私自截流补贴资金,但通过调查和各界的采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无米之炊:补贴如何发放?
刘文平告诉记者:“部分项目补贴拖欠时间超过两年。”现在很多公司账面显示盈利,但实际上许多都是没到位的补贴。
中利腾晖光伏事业部总经理邹德育介绍了财政部的补贴发放办法:“目前财政部会优先保证2013年9月前的四期目录,第五期目录和在目录之外的项目,我们得到财政部的回复是有钱就会尽快发放,但现在由于收上来的补贴不够,发放工作只能暂缓。”
据Solarbe记者了解,可再生能源电力补贴附加标准是由能源局、发改委价格司、财政部三家机构共同制定,但要想提高附加标准,则需要发改委价格司批准。但近一两年发改委价格司频传官员落马消息,工作受到一定影响。目前价格司司长由任发改委反垄断局长的许昆林同志接手。根据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许昆林同志还兼任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
目前看来,只靠媒体和企业甚至能源局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甚至不只是能源局、财政部和发改委价格司等几个部门的协调问题。据悉,能源局相关领导已经将补贴问题上报中央,期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得知此事后,对承受双重压力的能源局相关官员表示真诚的敬意。
光伏的金融环境,科研环境,产品质量虽然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绝大多数问题是全行业的通病或沉疴。“光伏行业的金融是我看到的行业里面最活跃的。”笔者很喜欢的资深媒体人红炜从事证券新闻多年,他认为光伏行业的金融、科研环境在他所接触的多种行业里面是最好的。
红炜说:“我和李俊峰老师的观点很一致:等待。”这种政府层面的事情,企业能做的只是把行业真实的情况反映并大声呼吁,但很多问题实际上并不是光伏行业独有,而是全社会的问题,解决并非一朝一夕,也不会先从光伏入手。
但我们仍然要发出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