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茹博士【精神分析的主体间性】网课三讲
经验从未被限制,它永远不会完成;他是无边的感受,是由最好的蚕丝织造而成的巨大的蜘蛛网,悬浮在咨询室中,捕捉着每一个空间中传播的微尘。它是心灵的气息:当心灵沉溺于想象......它为自身带来了生命中最细微的迹象...
——Henry James, 1884
我和你
精神分析的主体间性
红尘中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悲欢,都渴望着成为自己,既能绚烂多姿,又可平静安宁。我们与其他的生命个体在缘起缘落中相遇又分离,不断丰富着人生体验,也不断塑造、更新、发现自己……
在心灵深处,我们都渴望着自己能够被听见和看见,作为一个人被无条件的接纳。然而,对大部分人而言,代代承袭的条件式接纳的养育模式在我们真正的自我觉醒之前,就已经塑造了我们。在一个“人”多多少少被物化的大环境背景下,我们是否足够地珍惜、尊重自己作为人的存在和体验,也同样地尊重他人、特别是与我们有缘之人作为人的存在和体验?在与很多人不断交错而过的茫茫人海中,是否有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在孤独地转个不停?生而为人,我们渴望亲密,却也回避亲密、或经常在亲密关系中感觉艰难或伤痕累累,在共同创造的天堂或地狱中,我们自己又承担了什么样的责任?如何转化关系困境?
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这一哲学概念的提出旨在认识和理解这些基本的人类生存状态。精神分析的主体间性学派从质疑是否存在“分离的、稳定的、独立的人格”以及是否存在一个独立于“孤立心灵”的外界客观现实开始,对既往的精神分析理论流派进行了传承与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包容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概念和理论,对一系列的临床现象包括治疗进程、治疗困境,以及更宽泛的人际情境进行了新的解读,并与其他的理论范式进行了整合。
在这三次课程中,通过举一些贴合的例子,我们将学习到:
主体间性概念的哲学根源,体验到主体间性理念带来的自我拓展感
精神分析主体间理论所质疑和要解答的问题
对理论的判别标准
主体间学派的核心理论(主体感、主体间动机、主体间情境、主体间能力、共享的内隐关系、治疗进程、相遇时刻 etc.)、代表人物(斯特恩、斯多罗、埃武特、本杰明等),感受主体间学派的核心思想:在人际领域中的共同创造
主体间学派对治疗实践的影响:对病因的解读、治疗目标的设定、对移情的观点及处理、治疗的顺境(三中的一,一中的三)以及困境的处理(破裂性的二)、对治疗过程的重视
主体间性和主体性的平衡
授课老师 吴艳茹博士
吴艳茹,医学博士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
中国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4.8-2005.7年在德国、2011.11-2013.6在美国学习动力性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的临床实践,同时接受分析性自我体验。精通英语,懂德语、法语。已出版多本精神分析方面的译著,包括个人译著《自恋——一个新理论》、《爱、恨与修复》、《孩子与你亲子心理健康系列——幼儿期》。全程参加了《操作化心理动力学诊断和治疗手册》这本书的翻译和校对工作。
在上海、北京、武汉、南京、包头、南宁等地进行精神分析专业方面的培训,内容包括《健康和病理性自恋》、《相遇之美——精神分析的主体间性》、《操作化心理动力学诊断》、《动力性精神病理学》、《心智化理论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等。 擅长通过电影来进行精神分析方面的培训。
在2010年IPA首届亚洲精神分析年会、2011年德国海德堡的心理治疗会议“身体与心灵:东西方的概念”上开设电影专场:对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精神分析解读。电影精神分析方面的专业文章有《幽闭世界的舞者——解读电影“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绝望中的挣扎——解读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忧郁的星期天——一首死亡与爱之歌》、《难以言说之痛》等。
课程安排、费用
第一次 6月7日 18:30-20:30 周三
主体间性的理念
精神分析主体间理论的提出和理论的判别标准
斯特恩的主体感
主体间动机和情境
第二次 6月14日 18:30-20:30 周三
主体间性学派的核心理论和代表人物
第三次 6月21日 18:30-20:30 周三
主体间学派对治疗实践的影响
主体间性和主体性的平衡
三次课程总计6小时
费用:
价格:480元
早鸟:399元(4月10日零点之前)
团报:399元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mintschen
支付宝:mintschen@gmail.com
授课方式:ZOOM视频平台直播(如有时间冲突,课后可以在指定的网络平台观看课程录像)
人数限额:80人
报名方式
微信 mintschen
手机 139-6230-1332
主办方心理学空间网保留课程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