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并购潮背后的企业生存逻辑
导读
2016年堪称中国房地产的并购之年,你不吃掉别人就只能被吃掉。整个行业环境变了——增速放缓、拿地成本剧增,盈利空间收窄——只有通过并购才能进一步扩张规模,提升自身竞争实力,或者布局多元业务,寻找新的增长点。
未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现象还将延续,在强者恒强、优胜劣汰的行业规则下,中小房企的逐步退出也几乎成为了行业内的共识。以擅长并购著称的孙宏斌最近当着众多开发商同行表态:“如果你的公司现金流有问题,但还有价值,可以找我。”这对于不少听者来说,有点悲怆,但行业规律就是这样。能成为被收购的目标,至少说明还有价值。
新一轮房地产并购潮开启
2016年堪称中国房地产的并购之年。恒大在A股市场频频出手、融创中国“买”不停手、地产央企纷纷筹划重组整合……并购重组案例如潮水般一波接一波,引业内关注。有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11月14日,沪深两市共发生27宗房企重大重组事件,涉及金额总计1083亿元。而在去年同期,仅13家上市公司发生重大重组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内,发生在典型房企之间的并购较多,例举几件影响力较大的并购案:
1.股权名利双收的资本运作:恒大吃进嘉凯城 52.78%
4月24日,恒大宣布以36.09亿收购嘉凯城52.78%的股权。10月24日,恒大将其持有的9.52亿股嘉凯城股票质押,套现约50亿。11月30日,恒大又将青岛嘉凯城全部股权以36.62亿的价格转让给了融创。
嘉凯城目前在上海、杭州、苏州等长三角区域城市以及武汉、青岛(已卖给融创)、重庆等核心城市拥有约50个项目,剩余总可售面积近600万平米。恒大只卖了青岛嘉凯城,就把当初买上市公司股权的钱赚回来了,而壳以及一大堆资源依然还在自己手里,可谓名利双收。
2.一次互利互惠的交易:融创收购融科智地100%股权
9月18日,融创宣布以137.9亿收购联想旗下融科智地42个物业项目股权及债权。42个项目位于北京、天津、重庆、杭州等 16 个城市,总建筑面积约1802万平米,未售面积约730万米。
此次收购最终实现共赢。首先,融创现金流充沛,但缺少优质土地,通过并购融科智地,可以获取合肥、武汉、天津等弹性较好的可售资源。再次,近年来,联想控股在金融服务、现代服务、现代农业及食品、化工与能源新材料等,均获得了可喜持续成长。甩掉房地产,不仅可以让其轻装上阵,还可以提升公司估值。
3.中国地产最大并购案:中海海外发展并购中信地产
自2010年国资委高调宣布78家非主营房地产业务的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之后,地产央企的重组一直没停过。
今年3月14日,中海正式宣布收购中信旗下住宅业务,藉此,中海将获取中信分布在国内24个城市的126个项目,建筑面积2352万平米,项目总价值为1096.39亿元。敲定的交易条件是,中海以已发行占股本约10%的股份及资产作为对价,交易额为人民币310亿元。这是截至目前中国地产史上最大的一宗并购。
4.“指令式”国企改革的缩影:保利地产收购中航地产业务
12月5日晚,中航地产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将成都航逸、江苏中航等9个资产包以20.3亿元的价格卖给了保利地产。其实,自今年7月7日同时停牌起,中航地产与保利地产的重组工作就已展开,但直到12月5日才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一步。
此次交易,保利获取项目的成本较低,风险可控。交易完成后,中航地产仍有约224亿元的总资产,净资产46.7亿元。而根据保利和中航工业签署的协议,交易的范围囊括中航工业的所有房地产业务。未来,双方应该还会有更多资产转让交易,藉此,保利可以获取中航在一二线的土地资源。
5.绿地冲击第一的新武器:绿地收购协信远创40%股权
11月9日,协信远创的控股公司汉威与绿地控股签订合作协议,绿地拟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的方式以51.63亿元的代价收购协信远创40%股权。
绿地入伙之后,协信的融资成本必将大幅下降。同时,地控股集团总裁张玉良表示,将推动协信的轻资产战略和上市进程。
收购协信远创,一则可以加大土地储备,二来可以优势互补,推动绿地商业及产业地产开发运营能力的提升;三还可以将协信远创未来部分营业额纳入绿地集团范畴,提升绿地的销售业绩。
6.隐形地王的扩张野心:平安不动产收购地王49%股权
4月13日,越秀地产发布公告,宣布以23.27亿元出售白云区同宝路地块49%股权,买方为广州联衡置业有限公司及项目公司。平安不动产拥有联衡置业50%股权。
白云区同宝路地块,是越秀地产于2014年11月以64.5亿元拿下的,楼面价为1.4万元/平米,创下了当年广州市的总价地王纪录。
越秀愿意出售,是基于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使用项目公司自有资金的效率及加快现金回笼的考量,同时嫁接平安金融资源。
对于平安不动产来说,则又吃进了一份优质资产。平安不动产自2014年成立以来,到处并购资产,还联合拿了几个地王,资产管理规模快速攀升,目前已经达到2000亿左右。据业内人士透露,未来平安不动产的雄心是做中国版的黑石。
增收易创利难,房企追求新利润增长点
房企热衷并购重组的原因是行业竞争加剧,拿地成本增加,导致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空间收窄。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地产板块毛利率、净利率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3.51%和0.42%,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减少0.38%,增收易创利难的局面仍未改变。
为了自身规模的扩张,部分房企选择并购重组,通过并购布局新的城市和市场,或者获取上市平台。还有的希望通过并购重组,来促进自身多元化发展,反哺主业的同时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央企的并购重组通常是受政策主导推动的,目的在于提质增效,避免同业竞争。
克而瑞地产研究指出,对于传统房企而言,收购土地或项目,是加速企业规模扩张,增加可售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一方面,收购方式获取项目一般而言拿地成本相对较低,可以使企业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部分收购获取的项目,可以快速推出市场,加速企业资金回流。
对于并购目标的选择,房企通常会根据自身的战略发展,来综合考虑目标地块是否合适。首先,并购项目的目的在于增加可售资源或者扩大布局区域,那么如收购地块的位置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项目是否位于企业未来想要深耕或者重点布局的目标城市,这是企业优先需要考量的因素。目标项目的产品定位以及发展前景,价格是否合适,性价比如何,也是房企着重考虑的问题。以融创中国为例,通过频繁出手低价收购的方式实践着自己的一二线城市战略,以超规模速度进行扩张。2016年5月19日,融创中国以43.94亿元得价格收购莱蒙国际位于三河燕郊、上海、南京、杭州、深圳及惠州的7个项目公司的所有股权,并如愿进入深圳。
此外,有部分房企选择了大金融领域,通过收并购信托、保险、基金公司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房企对并购目标的选择,会根据其涉足大金融领域目的地不同而有所差别。如,有的房企抱着战略投资者的心态,希望通过少量入股分红,因此会选择与自身资金雄厚、实力较强的公司合作。还有的房企希望能把金融并入公司的战略版图,一般会根据房企自身具体的扩张业务需求,来定向选择有业务特色且性价比高的公司。
并购改变房企竞争格局,细分领域寻求更多机会
不得不说,行业增速放缓、土地市场竞争加剧成为推动此次并购潮的主要动因;可以推断,未来房企间的并购重组还将升级。总体来看,房企间的并购重组无外乎以下几点考量:基于地产开发层面的规模扩张,以并购项目或获取上市平台为目的的兼并收购;以并购促进自身多元化发展,反哺主业的同时找寻新的利润增长点;受政策主导推动的央企整合,旨在提质增效,避免同业竞争。
此轮并购潮势必会为地产业带来以下几个积极变化:
首先,行业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都将不断提升,房企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通过收并购,本身就具备竞争优势的房企势必“强者恒强”,而地产开发基础较为薄弱的房企也将面临被收购整合的风险,房企之间优胜劣汰加剧,竞争也会更为激烈。
其次,房企的竞争格局将发生改变,两极分化也将逐步拉大。据CRIC公布的《2016年1-11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排行榜,目前TOP3房企恒大、万科、碧桂园的销售金额总和为9740亿元,而第四位至第十位的总和为10252亿元。“后来者”想要超越,最大的变数还是来自于兼并合作的力度。
最后,地产开发已是“红海”,延伸细分领域将出现更多的机会。这些领域包含代建、物业、健康、医疗、金融等,部分房企凭借其在细分领域的口碑优势,抓住时机,以收并购迅速占据市场份额,奠定竞争优势,花样年的物管业务就是典型。如何发挥一已之长,在细分领域寻求新的机会,这也将成为许多处于成长期的中小房企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来源:新快报、明源地产研究院、CRIC研究中心、东地产财经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