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岳(YUE)昕(XIN) | 魔鬼在人间——追求“精”到了极致,便成了魔

阿小 Hiiibrand 2020-02-27
Hiii 人物 第016期

岳(YUE)昕(XIN)老师是个很谦逊的人,非常认真、细致,不温不火。将画面的“同一”与“完整”看得很重,容忍不了一丁点儿“不协调”,他严苛的标准也让周围人称他作“魔鬼”。当然,老师本人很喜欢这个称呼,因为这代表着对他的肯定,这是他所追求的“精细”。


本来想象着“魔鬼老师”,还有点怕,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人戴着厚厚的眼镜,皱着眉头,背着手拿着戒尺在学生中不停踱来踱去——要是看到哪儿做得不够好,非得俯下身子批评上一顿不可。但是其实只要稍作了解,就知道事实情况完全不同,岳(YUE)昕(XIN)老师可是个十足可敬又可爱的魔鬼。每天坚持发字体练习,让你觉得——原来字体还可以这样。总是担忧自己的设计过时,总是感觉还不够,于是不断打磨、不断调整、不断尝试。老师说他热爱这样的精细活儿。


在接到邀请后,老师针对在Hiii Typography中的获奖作品以及自己对于设计的理解,认认真真整理出了这样一篇文字。废话不多说,大家坐坐好,听老师“讲讲课”吧。




 / 岳(YUE)昕(XIN)/ 


1981年就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装潢系,

1985年毕业,留校任教

2003年至今任北京元隆雅图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艺术总监

2008年奥运官方海报设计组成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外聘教师

北京服装学院外聘教授


 - 主要设计项目 - 


中国移动通信(CHINA MOBILE)

标志的设计和它的企业整体视觉系统设计,

包括营销视觉系统、服务品牌“神州行”的形象设计

中国南方航空(CHINA SOUTHERN)

的整体视觉系统设计

(包括对标志的调整、规范)

中国首都博物馆(CAPITAL MUSEUM, CHINA)

标志的设计和博物馆的整体视觉系统设计、

展陈设计、导视系统设计等

中国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整体视觉系统设计

(包括对标志的调整、古籍馆的整体视觉系统设计、导视设计等)

中国邮政速递EMS (CHINA POST-EMS)

整体视觉系统设计

第6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纪念邮票设计

首届汉仪字库“字体之星”

中国黑体字设计大赛第一名



《筠体》 —— Hiii Typography 2014






▲左右滑动查看《筠体》


《筠》体是我第一次尝试挑战超粗笔形与相对规范的间架结构基础相结合的设计,它是我的首个“大字重”字体作品。


对于业余汉字字体设计师来说设计大字重字体是非常困难的,设计大字重字体存在三个难点:


一、 由于不了解字库字体对于笔形粗细变化的内在规律,没有掌握解决灰度同一的基本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字体笔形之间的空隙会十分局促,字形会显得模糊不清。

二、 由于缺乏运用“借错觉”技巧的能力,字体结构和粗笔形时常会处于相互排斥和对抗的矛盾状态使得设计困难重重。

三、由于没有建立字体设计的专业概念,即为阅读而设计,习惯沉迷于单个字体本身的过程推敲,缺少排版的灰度检测环节,使得字体轻重不均,黑白不匀。


在设计过程中我首先将字内部的次要笔形进行弱化(减细),将字缩至理想大小后检查字内部的通透性和字外形轮廓的明确形,尽量控制笔形之间白色区域面积的均匀状态,同时运用面积有限的白色负形尽可能清晰地描述出笔形的完整形象,突出笔形的关键特征,从内部向外部调整白色空间的面积,力争达到均匀一致。


《筠》有着特殊的书法笔形特征。在严肃、庄重的间架结构和大字重粗笔形的对撞下,粗笔形融入了概念的书法风格,使得十分严肃的字体显露出独特切飘逸的书法味道。


*该作品收录在《嗨字》中


《俗语》 —— Hiii Typography 2015





▲左右滑动查看《俗语》


从汉字字体设计和对于海报的另类诠释的角度我用了人们不常使用的视觉语言:汉字排版,质朴、平实的表现了在人们心目中永恒的民间通俗文化的一个点,即俗话,为海报设计了总共240多句日常俗话。


《俗语》字体的架构基础: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几个重大节点上,汉文字的形状出现过本质的变化。我认为最大的节点是秦文字的同一,它使原有的金文、籀文和甲骨文等复制型模块化汉字造字的观念和方法连同已有的字形被彻底的瓦解和摧毁了。


秦统一文字,李斯将大篆字形的自然和质朴武断的同一为外部大小一致,方正齐整的造型。这种同一方式对于几千年来汉字字形的发展变化和字体的创造产生了及其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我们回顾秦之前的金文、籀文和甲骨文的造字方式和成就无不感慨汉字发展的沧桑、坎坷与艰辛。同时也深刻的意识到复制性模块化的造字方式依然会给今天的字体设计观念带来启迪,依然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字体设计的可能性。


我的字体设计参照了模块化的“部件”组合方式,以字形内部空间清晰通透为核心,放弃外形大小和形状一致的传统字形呈现方式,遵循字形的自然组合规律,形成外在差异内在统一的独特字体面貌。

 

《俗语》字体架构基础的作用和效果:

由于创造性的使用了“模块化”部件组合方式,我的字形挣脱了传统的外形大小一致和方块形状的束缚,使得尝试在汉字外形上作差异化处理的设计愿望得到可能。《俗语》中字体外形具有大幅度的形变:横宽、纵高和局部笔画的拉长和缩短,是依据复制型模块化的架构基础而产生和变化的。它们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并且恰当的表现出俗语内容的深层文本含义和质朴情感,同时也将日常生活语言本应具备的腔调和语气视觉化了。


*该作品收录在《嗨字》中


《飓风》 —— Hiii Typography 2016





▲左右滑动查看《飓风》


字体的力度一定需要大字重来表现吗?


依照道家哲学思想“单骑阻万马,四两拔千斤”说法的启示我试图设计一款顺势借力,以巧胜拙,以小力胜大力的具有强大力量感又不失优雅、规范的字体。


为了符合当时字体设计总体的发展趋势,我的字体结构选择了大字面低重心的流行结构体系。这个体系对于我所追求的“力量”并没有什么帮助。“力量”集中体现在优雅纤细的笔形的细节处理上。起笔、运笔和最后的顿笔形成两端强,中间弱的笔形造型。这个特征加强了笔画的弹性,在形状上显现出拉硬弓般的内在视觉力量。原来优雅、松弛的字形在充满力量的笔形帮助下呈现出紧张、坚韧和十足的力量感,这种力量源于笔形的韧性和张力。


从《飓风》中我们得到极细的字体笔画,也可以呈现出千钧力量的结论。


*该作品收录在《嗨字》中


观点分享  ——好的设计(平面和字体设计)


应该首先是美是好看,赏心悦目,这是基本条件,创造“”是设计师的天职。其次,好的设计应该具有通过视觉梳理,传达清晰而有序的信息的能力。最后,好的设计没有时代局限,永远不会过时。


字体亦然。


易认易读字型悦目,如宋体、仿宋体和黑体经久耐看。但字型好看仅仅是成功的第一步,衡量一款字型优劣的标准是常被人们忽略的排版应用的阅读感受,这才是判定字型是否成功的终极标准。经典字体间也有着阅读感受的差异。


没有一模一样的字体,也不应该有固定的、程式化的设计方法和模式。相反,方法和模式对于设计师来说是非常不幸的灾难。我的设计没有固定方法和模式


我眼中汉字是一个个结构和形状不同的图形。在我看来设计汉字字型如同在方格中布局不同形状的细小图形(笔形),是遵循图案的均衡、对称、疏密、开合、方圆等形式法则,寻找松散、紧凑、上浮、下沉等恰当的位置和方向的过程。当然汉字字体设计并非仅限于此,以纯粹图形构成的视角制定的系统、规则并不能全部涵盖汉字造型特征的全部。汉字的精、气、神是更加重要的问题,它们产生于汉字独有的形态特征中,也是最不容易认识和把控的,如:汉字的面背等因素是图形、图案法则之外的对于汉字字型设计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形成精、气、神的关键因素。其中“面背”特指字形在静态下产生的方向性感觉,它跨越了图形图案的对称和均衡,“面背”具有强烈的主观拟人特性。如:“欠”、“万”、“佳”、“包”等字是左背右面的状态,“寸”、“气”、“匀”、“子”等字是左面右背状态,“面背”现象普遍存在于汉字之中 。

 

好的设计是紧张的,也是松弛的,是清晰的,也是模糊的,是守旧的,也是创新的。


补充介绍  


除了借这次机会,与我们分享了这些参加Hiii Typography的获奖作品以外,老师还有许多优秀的字体设计(经验)。其中很多为人熟知,老师在许多场合都有分享过,在这儿就不过多赘述了。


▲部分应用的字体设计


不过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有翻阅到老师的一次专访,其中一段我觉得很有意思。原话是这样的


“经过整整一个夏天的安静绘写,期间经历了无数次自检,直到找不出问题,交稿。几个月后,我得到电话通知,我的黑体字《痴》获得一等奖,《愚》获得二等奖。没有欣喜和欢呼,只有发自内心的恐惧。尽管《痴》《愚》黑体酝酿了28年,为了整体的协调及妥帖,我将字的风格、特征表现地极其微妙和含蓄,几乎难以察觉。虽然如此,评委们仍然通过表面细微的变化和差异察觉到了字体内在的气质和特征,感受到了字体的变化并给与了肯定。实际上他们走进了我的内心深处,看到了我的灵魂和我对于美的理解和标准,这些本属于我私有的东西,一夜之间“裸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


▲《痴》(现已开发为汉仪元隆黑)


即使之前从未接触过岳昕老师,但是也很快可以看出,老师很“单纯”,这是一种对于“美好”最单纯、最执拗的追求。之前我个人很好奇为什么老师的作品看起来那么“鲜活”。很容易地,看见了下面这张很“亮眼”的照片。


▲原创设计师品牌(墨仁)Muuur由岳(YUE)昕(XIN)先生担任主创设计师,SenseDesign(盛世设计)创作团队共同打造,可爱的“末日兔”形象。“末日兔”(Muuur)——一只在2012年登陆地球,底盘超低的肥兔,把所有的脑细胞都存在肚子里,不动声色地自娱自乐。


很奇妙的搭配,我忍不住利用了这次“工作之便”追问了老师几句。老师说他很喜欢做卡通造型设计,也曾经为动画片做过人物造型和背景设计,加上自己心中一直有个不露声色的“胖子”,自然就想创作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卡通人。酝酿了几年,终于在“世界末日”那年最终敲定了“末日兔”的形象。“末日兔”不想看到灾难,它没有眼睛,用耳朵表达感情。



老师说同许多设计师一样,他也是从纯粹美术类绘画起步,后来才逐渐认识、喜爱“设计”。一开始做设计也没刻意往字体设计上做,但是字体设计能够让人沉下来,它能琢磨人性子、锻炼头脑的精度。自然而然,慢慢也就愈发迷恋上了这种不断打磨“精细”的态度。






▲左右滑动查看系列插画《灵犀》

*该作品收录在《Hiii Illustration国际插画作品集 第三辑》中


最后再分享几张最近老师在朋友圈发的字体练习作为结尾吧(据说是因为常常需要用于投影,怕伤眼睛,所以都是用的黑底白字)




END



*衷心感谢嘉宾的支持与配合*


© 本文图片&资料源自岳(YUE)昕(XIN)及网络

由 Hiiibrand  阿小 编辑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等了四年的《嗨字》预售了!【参与活动,免费送书】

全国包邮  5月21日起正式发货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嗨字》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