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设计毕业秀 |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一)

Hiiibrand 2022-11-10

Hiiibrand(嗨!品牌)

特别推出


设计毕业秀

Design Graduation Show


中央美术学院

2019 设计学院毕业作品展


设计毕业秀

毕业展对于各大艺术学院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毕业作品是四年求学的成果展现,也是设计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作品。


Hiiibrand(嗨!品牌)在毕业季到来之时,特别推出“设计毕业秀”栏目,意在让毕业生和老师们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优秀作品可以展示给更多人,让大家看到各大设计学院毕业生的设计及创意能力,也意在从各院系的毕设主题及作品呈现上看到设计教育的新趋势。


Hiiibrand(嗨!品牌)的“设计毕业秀”栏目会持续为大家带来全球范围内各大专业院校的精彩毕业设计作品合辑,敬请关注!欢迎投稿!


本期“设计毕业秀”为

中央美术学院

设计学院毕业作品合辑(一)


本文内容版权自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文章转自: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ID:gh_de4cfc90dc45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在2009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佳三十所设计学院之一,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艺术院校、以设计学与美术学两学科入选了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设计学院吸纳了国内外艺术设计大师的文化思想,经过近些年的教学改革活动而建立了更具国际化视野的教学体系与大纲,吸引了中国最好的设计学生。


设计学院目前涵盖有视觉传达、数字媒体、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首饰设计、服装设计、摄影、设计理论等以及新建设的艺术与科技、社会设计、创新设计及智慧城市等新专业方向。




本期责任导师:

宋协伟教授、滕菲教授、吕越教授、缪晓春教授、杭海教授


作品阐释:存在于互联网和大众媒体的当代消费文化中,定义狭隘的理想人体美仍然占据主流地位。然而这一标准、刻板的看法显露出的却是最初确立人体美典范的狭隘性和虚假性。流水线般生产的人造脸庞缺乏我们期望在人群中发现的独特个体性。是谁决定了方脸,单眼皮,平鼻头就与美相差甚远,必须加以掩饰?社会的假设和价值判断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作者向美的规范观念发出挑战,批判了评判美的狭隘刻板的标准。



导师评语: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机械化、工业化的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影响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往常人们关注的都是工业化对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影响,比较现实而功利化,但这个作品的思路另辟蹊径,深入思考社会工业化产业化是否也对人们的正常审美上也造成了“固化,刻板”的影响。作品以直接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社会人们对速度与效率的崇拜。整个作品是从审美上对于社会工业化,产业化的一个思考。熊樱菲关注的不仅仅是经过机械改造的面部的外观,更多的是身体改造与当代语境下审美标准之间的联系,她的作品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由谁来负责决定我们审视人体美的方式,时间,动机,以及这种审视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她质疑了当今社对“美”的典范的理解。我们或许对大众多信奉的关于美和整体性的牢固信念心向往之,然而在她构筑的情境下,这种观念早就过时了。


——宋协伟



作品阐述:当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已然演变为一个庞大的奢侈品堆积物的世界,奢侈品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必需品”。奢侈消费在今天已不仅仅是购买商品或服务,而是成为人融入整个世界和社会结构中的一种全新方式。消费者购买的并非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是其虚构的符号价值。人们真实的自我在对“虚构符号”的追求中逐渐丧失,感官至上的消费主义正在无限放大人们的欲望。


作者作为观察者兼设计师的角色,对附加在奢侈品上满溢的符号价值进行解构,从视觉上直接剥离,揭示奢侈品的真实本质,反映其虚构符号与欲望的联系。最终透过符号和欲望,反思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客观社会塑造个体的欲望,但个体欲望也不断改变世界。不同个体和群体主体间的主观欲望、意识和信念的连接网络,构成了社会秩序。主观欲望所构建的社会秩序,深深地与真实世界结合在一起,形成真实世界和虚构世界的对立。



导师评语:在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中,奢侈消费正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统治最发达而显著的表现。在奢侈品身上有一个来自文化的抽象化过程,面对文化性功能,其原本的使用性功隐退。现实正是以这种戏剧性的方式被非现实化,一切真实的东西都被缩减为符号,现实与虚构之间难以区分的状态直接造成人在消费过程中的迷失,也因此而成为意识形态秩序中的符号。叶嘉仪的作品通过去包装化的语言形式,以被虚构符号所包装的奢侈品作为撕裂口,链接个人欲望与集体欲望,并使之与去符号化的白包装形成鲜明对比,以此传达个体、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欲望的探索和表达。正如欲望的正负两面,像其它一切本能,都是基于我们如何利用、如何看待。


——宋协伟




作品阐述:身体里的两个我是两个独立的自我,但他们又共存于一个躯壳之内。他们互相不干扰的生活着,但又缺一不可。


以床垫为媒介,塑造一个两个“我”共同生活的空间。通过影像、声音、模拟床垫上身体的不同程度凹陷表达身体中两个“我”的共存、博弈、迁就、回避。



导师评语:从小组毕设《新维度与新存在》的理性化分析,再到毕业论文《论科幻叙事中的双重身份》。沈采毕业期间一直专注于对“人”身体内多重身份的探讨。Stay Alone Together作为空间影像作品,从材料、媒介、声音、影像以及她设定的一套自己的影像语言,表达了其设定的概念——身体中两个我的共存、博弈、迁就、回避。身份的混乱与交替是当代技术环境下人们面临的新的问题,维持个人第一身份与第二身份的比例,则是当下人类面临的问题。沈采从这一问题出发,通过独特的影像语言,艺术化的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宋协伟




作品阐述: 蚕吐丝作茧为一种包裹束缚的存在,代指蛰居族半年及以上自我封闭、社交孤立的状态,长期呆在一处不愿抛头露面,消极避世独处于自我封闭的房间内,沉迷于虚拟网络生活的病理社会现象。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来自社会和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压力是青年人所面临的最根本的心理压力之一,很多青年人需要寻找相应的环境和个人应对方式去缓解或逃避社会压力,使生活变得有一些预测性和可控性,进而抒发自己的情绪,“无气力症”和“延缓成为社会人”的蛰居前奏现象逐渐由隐形转化为显性。



导师评语:作品立点为前瞻性的社会问题,立足当下,叠加了对社会各方面的深度表现,以从日本引发的蛰居现象出发,转向国内青年现状并进行思考,在大量的数据调研中得到了国内有说服力的真实数据证明,这种现实青年的生活状况引人深思。边奕文的作品展览形式从影像记录延伸到了生活垃圾量化堆积等多种形态,从不同维度上设立了假设性的沉浸式空间,并从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带给社会的压力,父母、青年人的角度分别理解并进行了思维导出的阐释说明,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


——宋协伟




作品阐述:根据大数据调研整理出了七个谣言高频词,分别为致癌,致命,危害,震惊,警告,注意,发现。使用爬虫软件从浏览量排行前七名中文新闻网站上实时抓取,以词汇的热度反应到交互装置上光纤的亮度。作品的名称为《深度边缘》,词汇来源于大脑沟壑内的深层边缘系统,其功能用于控制人的感情基调。以人脑控制情感的变化呼应谣言对于个体思维的影响。作品内的黑洞表达了对大脑对情绪变化之后和谣言对个体影响之后的效果去向何方的反思意识。



导师评语:作品揭露了当下社会快速发展同时带来的不可调节的矛盾,运用数据可视化的手段阐释了这一过程。谣言的问题在未来或许并不能彻底解决,但是留给社会以及我们的反思一定会越来越深刻。


——宋协伟




作品阐述:这种多存在于孩童时期的思维方式会被成长的环境压力所胁迫,直到由物而发的联想性随着长时间沉浸在单一语言环境中而被消解。树坑里的枝棍比刀剑,糖豆做丹丸,臆想不是无谓的玩闹,是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与改造世界的前提。树坑的纯粹与被塑造出物形的干瘪形成对比,呼唤我们为想象力留一席之地,不要被“成熟”驯化。



导师评语:每个人都在关照世界,哪怕方式路径大不相同。巩毅关照世界的方式是从孩童时期的物象切入,将关注点放在想象力为一切的核心驱动。他把儿时随手从树坑中捡拾的物品引发的想象物化为实体,配合展场中还原的树坑,试图以此来呼唤观众找回儿时不经训练的想象力。朴实的设计语言与展览方式没有过多的花哨与卖弄,摒弃了他一开始从语言学环境与解构主义角度出发的高大研究背景,真诚的将作品与发愿呈现出来,愿他在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继续发掘自己的语言体系,尊重自己,尊重观众。


——宋协伟






作品阐述:任何一条线都可以变成无限咬合的拉链。分析拉链的历史演变特点,从拉链线面体的变化中提炼变化逻辑,使线条融入在拉链的咬合中,一生万物、生生不息。作品由拉锁和链条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拉锁部分可以佩戴。



导师评语:李羽同学的“拉链Zip”是对“任何一条线都可以变成无限咬合的拉链”为题展开的研究,从分析拉链历史演变的特点入手,体验拉链线、面、体的变化,提炼出表象多变的核心逻辑,让一条线融入在拉链的咬合中,由此导出一生万物、生生不息的设计理念 。 


——滕菲




作品阐述:作品建立在“想要抓住救命稻草以获得安全感”的心理状态,进行延伸与外化表达。首饰结构对心理状态进行反思与实验,通过佩戴与把玩试图正视与缓解内心的不安。作品中稻草古朴、生生不息顽强生长的意象,利用了黄铜材质薄但坚硬、并带有时光的痕迹的特征进行表达。黄铜稻草顽强的从艰难境地生长出来。



导师评语:王涵同学曾有一件用黄铜做的稻草丛从墙体通风口坚韧、顽强地生长出来的装置作品。毕业设计沿用“救命稻草”的寓意衍生了这组首饰。作品借用稻草的古朴、平实的生命形态,结合质薄硬坚的黄铜基材,把带有记忆的书写痕迹留存在里面。在质朴、简洁的首饰中,在结构变化的细节处,我们会收获喜悦。


——  滕菲




作品阐述: 这组作品源于作者在进行玉消费市场调研时,发现人们在佩玉的选择上更偏向于玉饰的附加意象,如带有寓意玉雕的形象、玉雕工艺的高低等,玉饰的附加意象限制了大众对玉的审美及其文化的理解。作品通过打碎这一方式,让玉石回归到简洁的形态,引导观者更多的关注到玉文化本身。


此外,作品通过可拆卸的结构,结构适用于每一片玉片,赋予每一片玉片佩戴性,来体现玉的珍贵性。



导师评语:林易翰同学“宁为玉碎……”的玉饰系列,通过“碎玉”的行为,意欲解构诸多附加在具象玉件对受众意象体验的限制,让玉石回归到本体,试图提出形态的意涵与材质的内涵该如何取舍的质问。 


——  滕菲




作品阐释:山令人幽,水令⼈远。古⼈叠⽯成⼭,筑地为池,把山⽔移入庭院,将对自然景观的倾慕,提取并根植于自己生活的周遭。


我将山石、逐鹿、水池、竹林等意象提炼并收纳与可佩戴设置中,形成一组诗意的容器。 我希望这些容器随身佩戴时,贴近我们的感官,追寻古人通过建造园林,以达到对自然景观朝夕唔对,修养心性的美好愿景。



导师评语:张明慧同学的作品“诗意的容器”,将山石、逐鹿、水池、竹林等自然景色提炼并收纳于可佩戴的设置中,以绢、银和竹为基材,整体构想机敏,物件工艺精准,展示语言涉猎到大型机械水系装置、精巧考究的磁悬浮景观,营造出多幕虚实相生的怡人之境。


——  滕菲






作品阐述:在社会充斥着各种危机的前提下,我们永远不知道战争和恐怖事件会何时发生,面对动乱人类是被动无助和恐惧的,这个世界发生的灾难人都不能置之不理一味逃避,在安全感缺失的生活中如何自卫和反抗,是当代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作品利用热成像技术模仿了战争时生命鲜活的状态,设计了可以隐藏于热敏成像仪的藤甲隔热服,使用热敏仪拍摄一系列身着隔热服在各个场所的影像,并结合实事新闻进行创作,来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安全问题。





意识到底是纯粹的反应现象还是自我思维的创造物?科学家通过感官剥夺水箱,将思维与所有外部刺激来源隔离,并利用感官剥夺水箱可以不借助任何药物而达到致幻境界这一特点,帮助人类获得更多维度的感官体验作品利用水线作为身体和服装结构的分界线,并将自由潜泳衣的紧身材质的再设计和利用花边模拟水花产生的大廓形的两种对立的表现形式进行结合,呈现出“剥夺感官”所带来的紧致感和唤醒潜在意识所带来的放射感并存的效果。






作品阐述:作者构建故事在虚拟的2087年,将故事中所表达的荒诞情感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虚拟即为真实,将可视化的信息以另一种方式表现,放大故事中角色的特点。将刻板印象中宇航服的最为重要的安全性成为时装美学的附属品,脱离所谓的固有束缚,通过复杂个体的融合创新以实现设计的多面性。





作品阐述:作品从探讨生活中常见的“为什么选不到满意合适的衣服”这个问题出发,探索中发现与其说是我们在为身体选择服装,不如说是服装在挑选合适的身体。作品夸张服装对身体的限制部分,旨在引发观者对服装与身体二者选择与被选择关系的思考。






作品阐述:我用3D创造了一位虚拟influencer并创建了她的个人ID在社交媒体网站发送动态。我以带动人们需求的关键不在于媒体上人物的真假为视角,创造出"虚拟"人物并将其塑造成明星。这名“虚拟”人物的一切包括其存在本身,都是通过计算机制作出来的,展示了这种社交媒体的幕后"制作"。




作品阐释:在《第二性》中提到,压在女人身上的一种诅咒是,她在童年时便落在女人手里。男孩起先也是由他的母亲抚养,但她尊重他的男性特点。而她却要使女儿融入女性世界,当一个女孩被托付给女人时,会努力把她改变成一个像她们一样的女人。甚至会想吧她变成一个“真正的女人”是更为谨慎的,因为这样社会更容易接受她。在思想开放的这个时代中部分女性还是摆脱不了社会带给她们的标签。她们并没有完全冲破束缚,受他人或环境的支配 毫无主观人格。作品围绕自身感触和对她人的了解阐释了我对女性这一群体的主观感受。



导师评语:迪丽热巴·艾山的毕业创作《她》将人偶置于各种精心挑选的场景中拍摄了颇具新意的摄影作品。     


——缪晓春






作品阐述:作品从看似隔绝实则相互联系的居住空间出发,对居住结构的变化及链接的多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在人与人不经意的交集之中增加叙事性与互动,探讨新的链接方式的可能性。





作品阐释:图像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占据主要地位,表情包将情绪做了大量抽象化的视觉转换。而剩余下来那些零散的、琐碎的、粗糙的视觉符号则成为大众心理的镜子。人们一方面想用表情符号来释放情绪,希望获得内心的慰藉或得到共同感,另一方面,通过幽默易懂的方式获得网络社交的乐趣。网络表情符号带来的意义不再是对人刻板的模仿,而已经成为了人们在社交之间情绪疏导调节渠道。





作品简介:“因为无脑,所以我们不能说话”,植物在生活中一直是一种沉默的存在,但这仅是以人类自身的逻辑去思考得出的结论,其实植物与人一样,其自身的语言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体现出来。


本作品以植物作为象征物,结合植物本身自己的特质去讨论一些女性权利的问题,六种植物对应六种问题。



导师评语:花与女人是永恒的主题,她的关注点在于女性的权益,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摇摆之后,把这个司空见惯的议题落实在干枯的植物标本上,沉寂的标本与女性的呐喊并置,通过文本与视觉同构在其中建立了本不存在的联系。无中生有在我看来是一种天分。


——杭海





作品阐释:“城市的符号化和相似性,城市记忆的消失,城市的更替和生死都成为了它的不幸。”城市中的我们,从此空间来,又进入彼空间。过分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同时,人与城市的联系也日益疏离。城市并没有消失,我们却看不见它了。





作品阐释:人这一生需要通过社会给我们设定的各种检测和认证,就像猪肉需要经历检疫、检验、售卖的流程一样。猪肉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是加盖在其胴体上的猪肉章,而人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的是形形色色的证件、证书或奖状。每一个社会人都有这样相似的人生轨迹——认证、合格、通过、审核......这样的流程在我们的人生中重复上演。



导师评语:皮肤是感性的,章是理性的。盖在猪身上的戳记让他联系到人的身体,我们都是一样的肉体凡胎,不一样的身体,一样的印记,一样的归途。看似文静的男生,作品却有惊人的张力,有触感的视觉让你无语却无法平静。哲学也可以用最感性的方式阐释。


——杭海




作品阐释:从来到这个世界,到离开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陷入对伤痛的沉默。但越来越多的人在抨击着他人的沉默,他们用语言和行动给沉默者冠上罪名,把沉默者受的伤害之过归咎于他们的沉默。


面对伤痛时的个体自愿或者被迫沉默妥协,但个体的沉默并不是可以伤害他们的理由,他们只是在运用沉默寻求着可以立足的点。沉默并无罪过。






/ About /


 Hiiibrand(嗨!品牌)

官网:www.hiiibrand.com


Hiiibrand(嗨!品牌)| 是一个为广泛的创意、艺术和设计人才搭建的全球创意交流平台。在这里您可以轻松、有效地分享和推广您的作品,可以结识更多来自全球的创意精英,可以参与各种交流活动和比赛,还有机会在专业出版物刊载自己的作品。


自2010年以来,Hiiibrand(嗨!品牌)已经举办了近30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级专业比赛,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吸引了包括品牌标志、绘本、插画、字体设计、产品设计、摄影等创意领域,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0000人次的参与,并得到了包括ico-D(国际设计理事会)在内的200多家专业组织、院校和媒体的支持和认可。





毕业季专题


设计毕业秀

设计毕业秀 |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设计毕业秀 |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

设计毕业秀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

设计毕业秀 |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插画毕业秀

插画毕业秀 |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插画系

插画毕业秀 | 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

插画毕业秀 |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插画视觉散文

插画毕业秀 |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策展人专访

插画毕业秀 |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毕业生联访 VOL.01

插画毕业秀 |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毕业生联访 VOL.0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