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看见专精特新“小巨人” | 阿里云专访北大英华赵晓海:法律信息化,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导语
2021年北大英华取得“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2022年5月又荣获了“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赵晓海说,北大英华还会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未来,北大英华将面向全国法律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法律知识服务,公司在数据安全、服务器稳定性及性能上有更高的需求。创业,浪潮下的弄潮儿
198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第三次浪潮”,生产取决于知识和信息,新的社会是信息社会。1992年,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将信息化放在了国家战略层面;1993年,田溯宁在《光明日报》上刊文《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呼吁国人重视计算机和互联网。整个8090年代,世界经济结构正朝着信息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掀起了多个行业浪潮。1985年,刚刚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赵晓海还对“信息化”懵懵懂懂,一千米外的中关村已经聚集了一批互联网创业者,此时距离中关村南大门“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的广告牌竖起来还有10年。然而,信息化已经悄然接入了中国法律界,1983年,北京大学法律系的龚祥瑞教授和刚从北大法律系本科毕业的李克强总理写了一篇《法律工作的计算机化》,被视为中国法律信息化的发端;1985年,在芮沐先生的支持下,张力行教授创办Chinalaw计算机辅助法律研究中心,用PC-XT计算机启动了中国法律信息化的列车。年轻的赵晓海见证并参与了这个过程,本来他可能成为一名律师,可能成为一名法官,他却基于兴趣和眼光,选择投身于法律科技领域,成为推动中国法律信息化的第一批弄潮儿。1987年,他开始参与涉外法律数据库的研制;毕业留校后的1995年,他主导创立中国第一个法律网站——北大法律信息网,这也是北大法宝的前身。1999年,乘着国家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其科技人员进行高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的政策东风,经北京大学批准,由北京大学控股、北大法学院主管的北大英华公司正式成立,作为公司创始人之一,赵晓海主导研发推出国内首个在线版综合法律信息检索系统,并受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的启发,取其一语双关之意,将它命名为后来享誉法律业界的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20多年过去,北大英华早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法律信息科技公司;33年过去,“小赵”也变成了“赵老师”,但应用先进技术为法律人提供更权威、更便利、更智能的法律信息服务,“让法律更智能”是他和北大法宝的追求和新的使命。本期,阿里云对话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赵晓海,一起聊聊“法律信息化”的二三事。发展,信息化在线化全球化下的专业实力
“随着法律研究的发展,信息数据和知识越来越多,业界对于信息检索和应用开发平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那个时候,我们确定了四个发展方向:法律内容信息化、法律软件开发、法律在线培训、中国法的国际化。”赵晓海说,创业最初的愿景是打造中国法律的全息全方位法律信息数据库,为法律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提供权威全面便利的法律信息检索服务。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赵晓海为我们梳理了公司20多年的发展以及为完成创业的愿景和业务规划所做的主要努力和探索:一是先进技术的持续投入,从磁盘、光盘到网络、从局域网到互联网和移动网络、从网站到数据库到大数据到人工智能,从技术部到大数据中心到人工智能研究院,加大技术投入是公司20年不变的主题,甚至有一段时间,公司要依靠法律培训等其他业务线收入为法律信息科技创新输血支持;二是产品创新的持续投入,不断尝试定制化、专题化知识深加工产品,不断进行立、执、司、守各业务线的产品创新投入;三是专业人员的持续投入,“技术不能取代人,在法律面前尤甚”,在创业之初企业就确定信息录入的四级审核机制,对各类法律信息及英文翻译一直由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编辑队伍进行人工审校,即便到公司基本实现数据自动收录和智能清洗后,依然保持对法律法规等重要法律文件的人工审校;四是底层合规经营的持续投入,比如,在学术期刊库建设上,一直坚持尊重版权、合规经营的底线思维,和法律学术期刊一家一家接洽谈判达成版权许可后才正式收录;五是客户服务的持续投入,对于SAAS模式的产品一直保持专业的销售服务团队深入跟进和持续服务。虽然,法律科技行业快速发展、投入巨大、竞争激烈、风起云涌、起落跌宕。但是,作为国内最早最大且一直专注于法律科技市场的高新技术企业,北大英华一直处于引领行业创新的地位: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知识图谱、风险透镜等新技术手段,智慧法务平台实现法律知识库、行业案例数据等大数据与法务管理过程有机融合;智慧立法平台引领立法行业信息化发展方向;智慧执法平台实现集执法办案、法制审核、执法监督、执法公示和政务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化业务。目前,北大英华主产品北大法宝V6注册个人用户达100万人以上,机构用户达3万多家,涵盖了政府机关、国企央企、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海内外高校;全站年访问数达1.2亿次、年活跃用户数达1300万人次,日均PV近40万人次。上云,技术投入打造领先优势
北大英华成了法律界“吃螃蟹”的人——上云
成立于1999年中国互联网第一波浪潮期间,可以说,北大英华从企业成立之初就是在从事法律信息电子化、数字化、知识化的创新研发工作,企业数字化转型一直都是赵晓海在思考的重要问题,“不单单是电子化、数据化,而从根本上来讲,企业要实现数据要素资源的积累重组和价值创新,往往意味着发展理念、商业模式、组织机构、生产流程、管理方式的全方位革新和突破。”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大英华成了法律界“吃螃蟹”的人——上云。和阿里云的合作开始得很早,阿里云的域名注册和解析、域名解析防护、站点监控、企业邮箱、邮件推送、云主机等都是公司较早使用的产品,近期公司又大规模采购了阿里云的检索产品Elasticsearch,作为公司主营产品的搜索场景下的引擎支撑,这款检索产品也是双方共同携手完成了整个服务的测试评估及应用上线。除了上述提及的产品应用,公司在一些第三方项目上也是采购了阿里云的产品作为基础资源支撑,如司法部项目、民政项目、立法项目等。这些年,北大法宝通用型数据库积累了400余万法律法规文件和外文法规、近100万法学和实务文章、1.3亿件司法案例、2000余万件行政处罚信息、700多万件检察文书、2亿企业信用数据及大量法宝视频、专题参考、英文译本等多维度数据,并已形成文本挖掘、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图谱、大数据分析等行业领先技术能力,形成“北大法宝”一站式综合法律信息智能检索和法律知识智能服务平台和智能化的法律知识服务产品体系。与此同时,北大法宝的数据量也不断丰富扩大,为了能够提高检索速度、挖掘多维的知识特征、实现更准确的检索结果,北大英华引入了阿里云的大数据技术,相关的数据库采用了HBase,也建设了数据仓库。北大英华在数据仓建设、数据后台和数据中台的搭建以及各种运营数据的采集、共享、分析上逐步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并实际应用到产品和运营中。以公司“法宝透镜”产品为例,公司基于2亿企业、1.3亿公开全量司法诉讼案件、6000万个地址、2000万企业人物等数据基础,形成了十亿级实体、千亿级关系的知识图谱体系,可对企业、当事人、律师律所、法官法院等主体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和知识计算,通过数据关联及可视化可帮助企业进行更深入的洞察和更早的风险预警。正因如此,公司智慧法务系列产品,相对于传统的以系统集成为主或以OA管理流程研发为主的竞争厂商而言,更适应许多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的合同、诉讼、合规等方面的数字化、知识化和智能化转型需求,这也是北大英华公司智慧法务系列产品在大型央企、国企合规建设中取得竞争优势获得客户认可的原因所在。展望,专精特新“小巨人“站得更高2022年5月北大英华荣获了“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推进,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出了更规范更全面的要求,其中都明确要求加强科技和信息化保障,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建设“智慧法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法律信息科技服务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展,中国法律科技未来发展前景与潜力非常广阔。2022年,北大法宝创始人、北大英华公司总经理赵晓海也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年度发展纲领,以全面落实聚焦主营产品和客户体验,着力明星产品和创新功能,推进生态产品和模式落地,创新内容智能化与优化内容,持续提升项目管理能力等关键发展举措,以不断强化和保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的持续化发展。法律信息数字化知识化智能化应用一直以来都是北大英华的追求,赵晓海说,“法律信息化本质上是法律和技术的结合,在应用过程中既要兼顾法律体系本身又要发挥科技作用,让法律更智能。”2021年北大英华取得“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2022年5月又荣获了“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赵晓海说,北大英华还会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未来,北大英华将面向全国法律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法律知识服务,公司在数据安全、服务器稳定性及性能上有更高的需求。同时,公司在法律智能方面会有更多的投入,对智能运算方面也有更大的需求,数字科技陪伴企业成长,与阿里云携手的路还会越走越远。-END-
编辑排版丨吴晓婧审核人员丨张文硕本文声明丨本文章仅为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北大法宝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 往期精彩回顾 ▼
《民法典》后,“违约金过高”的认定依据+方法+举证+调整原则
“两高两部”印发《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全文+答记者问)
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
获取更多信息